论程钜夫题画诗的思想内涵

2023-04-18 20:14王嘉宸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题画诗人

王嘉宸

(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

程钜夫(1249—1318),名文海,字钜夫,号远斋,世称雪楼先生。南宋末随叔父程飞卿入元,因受忽必烈赏识,累迁至集贤直学士,兼秘书少监。程钜夫是元朝名臣,他在至元十九年,奏陈五事,提出兴建国学、搜访江南遗逸、参用南北之人等建议,均被采纳。《元史》中对其有所记载:“至元十九年,奏陈五事:一曰取会江南仕籍,二曰通南北之选,……五曰给江南官吏俸。朝廷多采行之,赐地京师安贞门,以筑居室。”[1]同时他也是元朝著名文学家,早期台阁诗人之首,有《雪楼集》三十卷传世。关于其文学作品留存情况,陈海银在《论程钜夫诗歌创作及艺术特色》一文中予以详细考证:“程钜夫宏才博学,有《雪楼集》三十卷传世(其中有文二十三卷,杂著两卷,诗词合集五卷)。”[2]程钜夫虽不靠诗以扬名后世,但他作为早期的台阁诗人,其诗歌在送别、酬唱赠答、题画等领域均有涉及,题材颇为宽泛。

在程钜夫所涉及的诗歌领域中,题画诗的数量占相当大的比重。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程钜夫曾任秘书少监,秘书监是元代内府书画收藏之所在。身在秘书监,必浏览了大量书画名迹,这为其题画诗的创作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基础。同时,秘书监亦是书画文人汇萃与鉴赏之地,这为其题画诗提供了良好的创作氛围。第二,元朝把治下民众划分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四等,并据其所处等级在为官、刑罚、禁令、赋役等方面作出相应的政策或规定。程钜夫以南人的身份出仕元朝,虽为元朝忠臣,但因等级制度的影响仍生活在担心与不安之中,诗人便创作大量的题画诗以表辞别尘世、归隐山林的心愿和渴望。因此,诗人结合自身所处地位及个人经历留存的大量题画诗,或是由画意抒写现实的生命感怀,或是由画意构建理想的精神家园,其笔下的题画诗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一、现世的生命感怀

题画诗作为因画而题的诗,突出的作用是“补”画之不足。王韶华在《元代题画诗研究》一书中详细提到图画的不足之处,且对诗人单纯描摹景物的方式进行了批判,“图画本身具有的形、色的可视性,很容易使景物的描写流于图绘描摹,而不及图式、景物或笔墨所蕴含的内在精神和其表现于外的生动气韵。”[3]因此,在表情达意的功能上,画面的具象受其固有形态、色彩等因素影响,无法充分表达内心的情志。刘君若在此基础上充分认识到元代文人题画之妙,其《画里乾坤——元代题画诗研究》著作中提到,“元代文人在题画之际,往往不以画面景物为主要题咏对象,也不在意画家通过笔墨意趣传达出来的心绪观念,而多以题咏者自我的精神气质与现世的生命感怀介入。”[4]程钜夫的题画诗中借题画兴发现世感怀的诗歌极多,尤以自然风景画为主。《李伯时马》中诗人以直抒胸臆的方式抒发自己的现实情感:

龙眠画马真是马,一匹犹当万金价。参差粉墨见龙媒,渴饮长江柳阴下。我今老病无所求,但愿早赐归林丘。肩舆饱饭百不忧,闲看稚子骑犁牛。[5]

李伯时画的马历来是诗人笔下常见的诗题,如王恽《李伯时二马图》《题李伯时所画开元御马图》、张之翰《李伯时猴惊马图》《李伯时八骏图》等。诗人多借图画中的马说开,或赞扬李伯时高超的画技,或借图中马表达怀才不遇、为世所困的现实情感。但上程钜夫此诗表达的是与马主题不相干的思想:“我今老病无所求,但愿早赐归林丘。”这种诗人晚年欲辞别官场、向往归隐的情怀在《元史》中有所记载:“三年,以病乞骸骨归田里,不允,命尚医给药物,官其子大本郊祀署令,以便侍养。”[6]诗人在表达自己主观思想时,将画中之马以意度的方式传达。所谓的意度传达方式,王韶华在《元代题画诗研究》一书阐释到,“一种是以画面的主景为背景,在此背景意态的描写基础上,运用丰富的想象力,为画面注入许多画面上根本无法看到,但却与其相关的景物,使诗中的物象形态远远多于画面的描写。”[7]诗人将画中马视为真马的同时,却想象其因口渴在柳阴下饮长江水的画面,全然没有英勇豪迈的形象。所处的环境远离战场,亲近山水,给读者以静谧与闲和之感。这与诗人在现实中愿“闲看稚子骑犁牛”的情怀具有同质性。在《题归去来图》《江山暮景图》中,诗人同样借画表达自己的主观之“意”,抒发对现实的感悟:

春晴苦旱心如醉,暑雨妨农鬓欲斑。眼底家山归去好,吾生端的几时闲。[8]

昏鸦零乱掩荆扉,烟树微茫水四围。我愿卜邻还要否,门前恰有钓鱼矶。[9]

与前一首诗与画意无关不同,这两首诗先论画后引新意。前半部分是诗人对图画的欣赏阶段,“春晴”“暑雨”“昏鸦”“烟树”等词语再现了画中的气候与物象。同时诗人以意度、意态的方式进一步对其阐释。王韶华《元代题画诗研究》一书对“意度”的概念进行详细的解释,“首先是指景物的神;其次,这种‘神’中亦包含着画家的心思。故意度、意态是绘画欣赏中,由客观图象向主观情感过渡的关键,是画面的核心。”[10]诗人笔下的“苦旱”“心如醉”“零乱”“鬓欲斑”等词语由画中之物引发,渲染出因岁月的流逝而生发出苦闷、忧愁的情调。随着欣赏的深入,诗人开始真正以诗人的身份,走进图画,感受图画中具有“意度”的景物。虽然每首诗只有短短两句,但眼下的故乡、门前的钓鱼矶所组成景致的分量远远超过了第一次进入画面时看到的客观景物。图画在诗人的观照下真正变成“有我之景”。通过“眼底”“我愿”表主观之意的词语,诗人更愿做一位与世无争的闲人。以上两首诗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抒发对尘世的厌倦,表达诗人对幽隐生活的渴望。

程钜夫不但在题画诗中托物言志,同时在题画时兴起对画家或与图画相关情事的怀想。在《题何澄界画三首》中,诗人睹画怀人,意在画外,又处处及画:

吴王大凯破越回,西施飞上层层台。撞钟树羽临四野,重江叠巘烟霞开。捐衰弃旧穷游逸,不信佳人解倾国。春风杨柳斗腰支,秋水芙蓉比颜色。珠歌翠舞俨成行,风雁熊蹯安足营。愿天回光继白日,愿地注海供玉觞。君王宴乐无终极,伍子昌言空切激。焦劳尝胆卧薪人,辛苦安知在仇敌。山自青青水自流,君王日日台上头。麋鹿未游吴已沼,西施还上五湖舟。[11]

智力有穷天不老,秦帝山河迹如扫。参差忽落画图间,白发朝臣惊欲倒。咸阳初起阿房宫,六籍已焚兵已镕。渭水函关万年固,终南泰华五云中。复阁重楼郁相望,翠户金铺九天上。上容万人常有余,下建大旗知几丈。霞骞雾翼天日迷,山童地赭民睽睽。穷奢极丽犹未惬,谓海可梁天可梯。蓬莱何处楼船远,上蔡东门叹黄犬。六国池台春草长,千门歌舞斜阳转。游观未毕化埃尘,宫树凄凉野鹿驯。至今世上丹青手,留与千年作争臣。[12]

蒲萄蒟酱筇竹枝,万里来自西南夷。澜翻浪漭四十里,上林更凿西滇池。牵牛左蹲右织女,朝暮日月相吞吐。鱼龙万变世莫闻,曼延百寻人岂睹。楼船笳鸣角抵张,千官剑佩鸣铿锵。身毒蕞尔犹阻绝,四表何以昭天光。君王好武古莫当,海宇如此仍开疆。金堤杨柳秋风起,落日轮台遗恨长。忆昔世祖归南国,刳木为舟神莫测。江汉功成指顾间,中天垂裳开八极。老臣抚卷重太息,可惜画工描不得。[13]

这三首诗后的一小段文字,交代了作诗的时间及诗人的内心想法:“右昭文馆大学士,中奉大夫何澄年九十所进画卷……今进此卷,上大异之,超赐官职,昭臣某为之诗,将藏之秘阁,示天下后世……臣窃谓:自古以翰墨见知当世不为无人,澄独以《姑苏台》《阿房宫》《昆明池》托物寓意,其庶几执艺以谏者欤!臣既喜为之诗,复识卷末以附不朽云。皇庆元年二月,具官臣某拜手稽首谨跋。”具体介绍了何澄向元仁宗进献界画的过程及诗人题画时的心理活动。诗歌虽名为题画,实则借题发挥,通过姑苏台、阿房宫、昆明池的历史故事总结经验,以达向皇帝进谏的政治目的。如“麋鹿未游吴已沼,西施还上五湖舟”“至今世上丹青手,留与千年作争臣”云云。诗人在讲述历史故事时,有意运用时间之长、距离之远、感官冲击力极强的词语加以表现,“大凯”“万年”“万里”“飞上”“忽落”“惊欲倒”“澜翻”“浪漭”“吞吐”……这些夸张手法的运用为诗歌营造了开阔、浩大的境界,给读者身临其境之感;而在叙述事件过程中,诗人以客观的口吻将君王贪图享乐、大肆搜刮敛财造建筑等不当之举与后期造成百姓民不聊生、国破家亡的现实进行对比,展现出浓厚的历史意蕴,如君王宴乐时“无终极”与伍子胥“切激”的言论,“千门歌舞”的繁华对应宫树的“凄凉”等。诗人通过夸张与对比的手法寻得画家之“苦心”,再现画家之情。

在历史事件叙述结束后,诗人由客观的陈述者转为主观亲历者,回忆元世祖忽必烈举兵南下,平定江南的功绩。该回忆在三首诗后的一小段文字中也有所体现:“臣侍罪秘书日,秘书监扎马刺丁出示中统年间习水战船样,长尺有咫,竟平江南,一天下。世祖规模宏远矣,因并记之。”诗人一方面以史为鉴,通过回顾前代之史及个人历经之史吸取经验,以向皇帝进谏;同时元灭南宋至今已三十余载,在无穷无尽的岁月面前,诗人也引发了人生易逝,难以与时光抗衡的无奈,“老臣抚卷重太息,可惜画工描不得。”三首诗诗人将自我消解于往事的追述中,经由观照历史以抚慰自己,这是元代文人题画的近似心态。

二、理想的精神家园

元朝盛行隐逸之风,而南方文人较北方文人更为明显。查洪德在《元代诗学通论》中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南人隐逸之盛的原因,“从文人角度说,北方在元朝以前,经历了契丹辽和女真金两个北方民族政权,华夷之防的观念,在文人中已很淡薄。南方文人中,‘严华夷之辨’的观念一再被强化。故南方文人出而仕元,较之北方文人,有着更大的心理障碍,特别是在宋亡之初,更显得突出。”[14]同时南人在元朝位于最低等级,在刑罚、为官、科举考试等方面较蒙古人、色目人遭受更多不平等待遇。程钜夫虽为四朝元老,深受皇帝信任,但其视自身为“疏远之臣”。据《元史》记载:“程夫顿首谢曰:臣本疏远之臣,蒙陛下知遇,敢不竭力以报陛下!”[15]加之丞相桑哥专政时期,程钜夫上疏极谏,几遭杀害。在纷乱的社会中,受固有“华夷之辨”观念的传统影响及个人等级地位所遭受的现实,程钜夫更愿追求向往的隐逸生活。诗人孜孜不倦地进行题画创作,其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林泉归心。在《山水图》中,画面的有形空间与诗人无形心灵交融构成理想的精神家园:

谁能如此往,相对两忘情。屋上青山色,窗前流水声。[16]

山与水本为画面静止的物象,但诗中“青山色”与“流水声”更侧重于山的色彩及水流淌的状态,为原本静止的物象增添了强烈的视觉效果及动态感,使其具有较强的生命情态。诗人以“相对”点出无声的交流,犹如其正身处于画境,与山水相看两不厌,具有无限的情意和风情。由此可见,山水的生命情态是诗人所向往的,此刻他感受到的是更深刻的心灵静谧。诗人在《长江归棹图》中同样以画意与心灵交融的方式抒发内心的理想:

蔼蔼天始晴,苍苍景将晚。江波日东流,游子何时返。[17]

该诗前半部分再现了江景将晚、江波东流的景色,后半部分则由景入情,提出了对回归时间的疑问,“游子何时返”,表达了归去心切。以上两首诗均抒发归隐之情,但该诗更注重对时间概念的强调,从天晴至日暮的光景所表现的时间之长,即暗含诗人欲弃官归隐却长时间被现实所困的无奈。《题仲经家江贯道潇湘八景图八首》中诗人在题烟寺晚钟时,也同样通过时间概念抒发归隐之情。在听到缓慢又微弱的钟声后,联想到码头上强劲的疾风会唤醒未归乡的人们:

僧定钟声缓,依稀听不真。渡头风正急,唤醒未归人。[18]

“未归人”既暗示归去是人们最终的愿望,又指明了现实的状况。时间的概念在表达主旨中起到了关键的纽带作用。

程钜夫笔下的题画诗,不仅以自然风景画借喻自己脱离官场、对隐居生活向往的理想,部分人物生活画也表达这一主题。如《渊明高卧图》《谪仙捉月图》:

手抚高松石更奇,披襟脱屣醉眠时。壶中酒尽琴无轸,说着义皇总不知。[19]

牛渚矶前白锦袍,蛾眉亭外月初高。江波满眼如平地,醉倒长舟一世豪。[20]

两首诗分别再现了陶潜醉酒时披衣脱屣,手抚高松的姿态及李白在夜晚身着白锦袍于舟中饮酒的画面。诗人将人物置于特定山水环境中,如“高松”“长舟”等,他们在傍晚独自饮酒观景,营造出静谧、闲适、洒脱的气氛。而诗后半部分超脱于画面之外,诗人通过对陶渊明、李白的高度评价表达对其仰慕之情,如视李白为“世豪”,陶渊明醉酒抚琴之语,令帝王也“总不知”。在程钜夫的笔下,陶潜与李白一直是醉着的,因为长醉,所以潇洒,而画中静谧的山水环境进一步衬托出二人闲适洒脱的气度。诗人看到了二人在世间责难的放旷,“壶中酒尽琴无轸,说着义皇总不知”“江波满眼如平地,醉倒长舟一世豪”,这种闲适、洒脱正是程钜夫所向往、追求的。

程钜夫虽以宋代遗民的身份入朝,但并没有像其他诗人那样,表达出对故国宋朝的怀念与感伤,在《上赐潘司农龙眠拂菻妇女图》中,诗人对元朝统一四海的历史功绩加以颂扬:

拂菻迢迢四万里,拂菻美人莹秋水。五代王商画作图,龙眠后出犹精致。手持玉钟玉为颜,前身应住补陀山。长眉翠发四罗列,白氎覆顶黄金环。女伴骈肩拥孤树,背把闲花调儿女。一儿在膝娇欲飞,石榴可怜故不与。凉州舞徹来西风,琵琶檀板移商宫。娱尊奉长各有意,风俗虽异君臣同。百年承平四海一,此图还从秘府出。司农潘卿拜赐归,点染犹须玉堂笔。天门荡荡万国臣,驲骑横行西海滨。闻道海中西女神,女生长嫁拂菻人。[21]

查洪德先生在《元代文学通论》中提到元人自豪感的来源,“元人对自己时代的自豪感,大致来自两个方面:疆域广大,国力强盛。”[22]而程钜夫在诗中以纯客观的笔法突出了元朝疆域之广与国力之强的特点,如“拂菻迢迢四万里”“百年承平四海一”“天门荡荡万国臣”等等,从这些气势浩大的语句可以看出,诗人并没有所谓的“夷夏之别”,字里行间体现出对元朝统治者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程钜夫身为四朝帝王的肱股之臣,得到皇帝的赏识便是幸运。如《元史》中详细记载了忽必烈对程钜夫的敬重,“台臣言:钜夫南人,且年少。帝大怒曰:汝未用南人,何以知南人不可用!……遂以钜夫仍为集贤直学士,拜侍御史,行御史台事,奉诏求贤于江南。”[23]这些经历使程钜夫对朝廷深感信任。诗人通过对元朝历史功绩的叙述侧面展现出愿忠君报国的情怀。该诗以客观的历史事件增加了诗歌的内蕴,体现出历史的厚重感,这与其山水类、人物类题画诗所表达的归隐理想是有所区别的。

综上所述,程钜夫的题画诗不仅受元代诗坛盛行题画之风的影响,更与其个人经历密不可分。这些题画诗中诗人既面对当前现世,又寄寓个人理想,思想内涵上或因个人身份及仕途的险恶而寄托隐逸之志,或寄情于山水远离官场以获洒脱与自由,或感慨于历史的功绩以展现忠君报国的理想。程钜夫的诗作语言平实晓畅,诗风清新质朴又豪健旷达,为后代题画诗的繁盛奠定了基础。

猜你喜欢
题画诗人
清 边寿民 行书赠铎翁题画诗册
新锐诗人
遇见一名诗人
民族融合视域下的元代民族诗人题画诗刍议
《扬州八怪题画诗考释》——直抒胸臆,寄情于画
如何鉴赏题画诗——以2019年高考试卷中的陈与义诗三首为例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明 徐枋题画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