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 赟
赣南红色音乐文化是在赣南苏区孕育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丰富时代内涵的音乐文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创建、发展和保卫苏区革命实践中培养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鲜明的乡土气息,在宣扬革命思想和记录历史事件,以及体现当地客家山歌的民歌性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求“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当前,在培养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各地、各校越来越重视红色文化的教育功能,赣南这块土地上的民族精神、革命精神和自强不息精神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革命历史年代,红色音乐文化是一种政治文化,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建设和发展,红色音乐文化也在发生变化,变得更加大众化和通俗化。红色音乐文化中蕴含的革命精神和信仰,是社会主义的核心文化,唱响的是中国这块大地上的民族精神、革命精神、自强不息精神,并鼓励人们积极奋斗、勇往直前。红色音乐文化依靠优美的旋律和质朴的歌词潜移默化地教育社会大众,培养社会大众的民族情感和爱国精神、培育社会大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当代具有重要意义。赣南是人民共和国的摇篮和苏区精神的发源地,这片土地上留下的厚重的红色音乐文化在红色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赣南红色音乐文化融合了赣南地区民族音乐文化传统,涵盖了山歌、采茶调、鼓书等不同音乐类型,涉及了二胡、笛子、唢呐、锣鼓等多种乐器,蕴含了客家、赣南等特色地域音乐文化。在音乐课堂中,它们都是音乐教学资源的丰富与补充,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元素,来引导学生学习、演绎和创作相关音乐作品。对于赣南地区的学生而言,这些资源的融入提高了音乐课堂的亲和力,通过对生活中熟悉的资源进行学习,既有利于激发他们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又有利于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时效性。
音乐教研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能够帮助音乐教师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丰富的赣南红色音乐文化资源可感受、可触摸、可追寻,具有强烈的共情性,能极大地提升师生的民族认同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对创新教学方法、激发教研活力具有丰富的现实意义。赣南红色音乐文化中蕴含的艰苦奋斗、不畏牺牲等精神符合新时代青少年的培养要求,在日常的中学音乐教研活动中,我们对提高中学音乐课程质量、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建设,以及探寻新时代音乐课程教学方法等研究领域,都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思考,对进一步厘清赣南中学音乐学科的培养目标、教学方法和音乐教研活力,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式。
将赣南红色音乐文化融入中学校本课程中的活动,培养了中学音乐教师的创新教学能力。将赣南红色音乐文化与学生的音乐学习相结合,以便更好地提高音乐课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并让中学教师充分意识到赣南红色音乐文化对中学生音乐素养培养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创新教学,通过研究和挖掘赣南地区的红色音乐文化资源,深入了解其历史背景、精神内涵和艺术特点,将这些红色音乐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音乐教学内容中,设计了一系列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富有情感和思想内涵的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对赣南红色音乐文化的选材,来帮助学生了解赣南地区的革命历史和英雄人物,进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例如,在教授赣南红色经典歌曲《十送红军》时,教师除了让学生学习音乐技能外,还要通过红色音乐文化的表演和创作,来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并让学生感受到革命先辈的坚定信念和崇高精神。中学音乐教师创新教学能力的提升,不仅能让学生提高音乐表演技巧,还能帮助其深入理解作品的情感和意义。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提供一些关键素材来创造一个环境,学生组建团队通过在此环境中解决一个开放式问题的经历来进行学习。需要注意的是,项目式学习过程并不关注学生是否可以通过一个既定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而是强调学生在试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技巧和能力。跨学科融合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指通过多学科课程资源的介入和融通,来更好地解决学生在本学科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提升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赣南红色音乐文化是赣南地区红色革命主题的音乐文化,也是中国革命斗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充分融入中学音乐校本课程中,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对指导中学音乐教师的项目式学习的跨学科融合教学也是很好的探索。
例如,《当兵就要当红军》就是一首20 世纪30 年代流传于中央苏区瑞金的红色歌曲,很适合融入中学音乐校本课程中。课题组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时,以情景教学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从歌曲的历史背景、表演形式、音乐特点等方面来进行分析,通过创设音乐情景,学生可以感受赣南红色音乐文化的魅力。我们相信,在不断地实践与探索中,我们能够更好地将赣南红色音乐文化融入中学音乐校本课程中,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爱国情怀。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赣南红色音乐文化、促进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文化素养的培养,课题组成员在音乐艺术实践的第二课堂中密切结合赣南红色音乐文化,并带领赣南的中学音乐教师发挥艺术特长生的优势,在“从做中学”承办和指导各级、各类的社会活动、校园活动中,有意识地启发中学音乐教师来指导学生编创、排练具有赣南红色文化特色的节目,并将其融入音乐校本课程中,通过实践参与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红色音乐文化的魅力。
(1) 在“五四”青年节期间开展以赣南红色经典故事为主题的校本知识竞赛活动,来激发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开展丰富多彩的赣南红歌合唱比赛活动。学生自愿组成合唱团,演唱了一系列赣南红色音乐的经典歌曲,如《十送红军》《赣南游击词》等,展现了他们对赣南红色音乐文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提高了合唱技巧,更深入了解了红色音乐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意义。
(3) 开展赣南红色音乐校本歌曲戏剧活动。歌曲表演走心、走情、走理,是实现审美感知和创意表现的关键。以戏剧为载体的演唱活动是一种有益探索,借助戏剧本身的审美性、创造性、综合性等多方面的优势,能够使演唱者“身历其境”。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课题组成员通过开展“赣南红色音乐校本歌曲戏剧活动”,来激发学生对红色历史和英雄人物的兴趣和热爱,学生以角色扮演、朗诵等形式来表达对经典故事的理解和感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红色音乐文化的内涵。
(4) 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小社团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加入各种各样的音乐小社团,如合唱团、小乐队、红色舞蹈队等。通过参与社团活动,学生可以更深入地学习和体验音乐,同时也可以通过演出和比赛等形式来展现自己的才艺和对红色音乐文化的理解。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赣南红色音乐文化的内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艺术修养。
2020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指出,“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
在发现了赣南红色音乐文化“美”的价值之后,课题组教师对赣南18 个地市的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后的评价现状进行了调查,并重点选取了赣州市的阳明中学、宁都中学等多所中学作为调研对象,从评价原则、评价组成、评价权重、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标准、组织实施评价、权重结果运用、实行时间等维度来进行具体分析,并对个案展开进一步的问卷调查与访谈研究,从而更为全面、客观、真实地把握赣南红色音乐文化在中学音乐校本课程建设中的评价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