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婷 杨丽静
(内蒙古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
2022 年3 月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首次提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1]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提到“五个必由之路”并强调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2]。“五个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基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中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蓝图”的“定海神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为实现“宏伟蓝图”提供了制度保障;团结奋斗是实现“宏伟蓝图”的坚固长城、深厚伟力;贯彻新发展理念是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前提,是实现“宏伟蓝图”的主要内容;全面从严治党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保证。“五个必由之路”深刻把握了人类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的理论之基,为第三世界国家独立自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理论引领和现实路径,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谱写了新篇章。
现代化起源于西方国家,需要满足一定的现实条件才能够实现,其贯穿了人类历史的不同阶段,是一个历史性和世界性的概念,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建立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基础之上的,其历程可以追溯到近代鸦片战争,一系列民族独立和救亡运动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使得中国开始向现代社会迈进。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正确发展的方向,并不断地推动其发展和进步,随着实践演进呈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和模式。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段时期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了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试图运用西方文明的思想、科技、文化和制度来改造中国社会。这个历程包括了一系列重要的社会运动和政治变革,“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3],结果总是陷入“先生老是侵略学生”的境地,最终既没有结束旧中国悲惨的社会现状,也没有实质性推进中国工业化发展。1921 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大事, 它标志着中国革命的一个重大转折,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认为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问题。自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先进而强有力的领导力量。如果没有进行彻底的民主革命,是无法建立新中国,更无法发展工业。中国人民必须首先要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经过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现代化,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途径是工业化。在此期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不仅推翻了封建统治,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局面,而且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根本社会条件,为之后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奠定社会基础。
第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现代化建设构想,之后随着实践的深入,我们党不断深化和完善对“四个现代化”的认识,制定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这段时期里,中国共产党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现代化建设方针,不断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在这一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国家各方面的建设。在此期间,党领导人民不断摸索着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这个探索更为深远的意义不仅在于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且将“独立自主”的思想深深嵌入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之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引领。
第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式现代化经历了从试探摸索到独立建构的重要阶段。1979 年邓小平根据底子薄、人口多、耕地少这样的基本国情出发,提出要实现以“小康之家”为目标的“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党的十五大立足世纪之交,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除了提出我国目前实行的方针政策以外,还强调了当前发展的新目标,即“两个一百年”的新“三步走”战略,这是国家以人民为基础、以社会秩序稳定为前提下的新发展方针,是符合我国国情必不可少的关键抉择。党的十六大召开以后,对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探索理论和实现路径进行了整理,纵观世界范围内发展的优势和经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应运而生。党的十七大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关键抉择;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我国能够屹立世界不倒的重要支撑。在此期间,中国始终坚持走符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逐步深化改革,实行开放政策,加速经济转型和发展,推动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变化,如城市化、产业升级、教育普及等。这意味着我国已经完成了国家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人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实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开辟和不断发展。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八大面对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现实,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当前已经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需要在汲取经验的基础之上更加密切地关注人民的利益和需求,加快推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党的二十大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了宏观展望,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在此期间,中国真正完成了“现代化在中国”的探索,推进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科学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实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立建构的伟大超越。
中国式现代化不是从来就有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照搬照抄别国的,是基于中国的国情自己走出来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从哪里开始,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我们要善于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回顾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征程,之所以能够不断向前发展,其原因在于党高度重视对历史经验进行深刻总结,每个历史时期的伟大成就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内涵,每个历史时期的伟大飞跃给予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多方面条件。党的百年奋斗得出了历史和实践的结论,即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党的全面领导,离不开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成功走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离不开科学发展理念的指引,更离不开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五个必由之路”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经过了党的百年奋斗实践的充分检验和历史的有力论证,是一条集历史、实践、价值于一体的康庄大道,也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唯一正确的道路。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理论,伟大实践孕育伟大理论。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植根新时代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全面审视国内国际新形势,深刻把握“两个大局”,深入回答“四个之问”,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从如今全球发展模式来看,不同国家的国情不同,现代化道路也不是唯一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人民成功开辟一条符合自己实际的现代化道路,离不开人民对于政策的支持,也离不开党的前瞻性目光,更关键在于正确理解“五个必由之路”和中国式现代化的辩证关系——纲举目张,只有抓住中国式现代化这个关键,就可以带动其他环节。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要沿着既定轨道阔步向前,发挥着统摄全局和引领各方的巨大作用,就要以“五个必由之路”为“目”引领和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的“纲”,达到举一纲而万目张的效果。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应遵循的方向,这是从理论层面和价值层面强调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能够取得令世人刮目相看的巨大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中国式现代化高效有序的推进得以保障,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组织动员力、决策执行力以及运筹帷幄的能力。正是得益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我们实现了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站起来,改革开放的富起来,到新时代筑梦复兴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伟大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应坚持的制度,这是从实践层面和认知层面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唯一性和正确性。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道路问题,直接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中国式现代化作为现代化道路的普遍性与规律性的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历史进程中的伟大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的守正创新,科学揭示了推进伟大事业与实现伟大梦想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为继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推向前进注入了强大的制度保障。这一重要论断,蕴含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应依靠的动力,这是从观念物化层面和唯物史观层面强调了人民历史主体地位和人民主体力量。在百年奋进历程中,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是因为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一系列的伟大胜利,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团结奋斗的结果。历史告诉我们,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推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取得了彪炳史册的历史伟绩。新时代面对百年变局相互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的复杂局面,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接续创造中国式现代化的伟业,仍需要我们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继续奋斗,勇往直前,能团结奋斗的民族才有光明前途。
“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应贯彻的理念,这是从理论体系层面和接续发展层面强调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的科学性。这场“革命的实践”如何达到“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4],既要对过往发展经验系统总结,也要对未来发展趋势精准研判,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创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蛟龙入海、嫦娥奔月、墨子传信等科技成就不断亮眼世界。在协调发展理念的指引下,京津冀协同发展顶层设计已经完成,粤港澳大湾区正在建设,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稳步前进。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我们生活的家园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在开放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国际竞争力大幅度提升。在共享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历经8 年,完成了脱贫攻坚;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新发展理念引领我国发展全局发生了深刻变革,指引经济建设实现新飞跃。贯彻新发展理念是“为什么人”这一根本发展观的体现,人类现代化道路的选择归根到底就是发展道路的选择。
“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党如何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这是从执政党自身建设层面和治党治国相结合层面强调了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品格是勇于自我革命,也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奥秘所在,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打铁必须自身硬,一部党史就是一部勇于自我革命的历史。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邓小平强调要发扬革命和拼命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严的标准、严的措施贯穿管党治党全过程和各方面,打出一套自我革命的“组合拳”。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之处在于中国共产党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工程来推进,以及中国共产党始终进行自我革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前进道路上始终保持先进性,这些因素使得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能够在从严治党的指引下生机盎然、活力如初。
中国式现代化始终是和社会主义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当前实际发展情况的现代化道路是大势所趋,是完善国家建设体系的重要方针,更是科学社会主义引领下发挥优势的关键举措。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资本主义的过程中,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其中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系列理论。受当时历史条件的制约,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形式较为单一,主要为无产阶级运动,没有可供参考的标准来对其进行指导。中国式现代化作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是在“五个必由之路”引领下的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创新突破中形成的,有别于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现代化,它成功地突破了西方现代化所固有的无法克服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局限性,拓展了第三世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在世界范围内带来广泛影响,还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形成和发展,聚焦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
长期以来,以欧美为代表的“西式现代化”道路在世界范围内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然而,这种现代化路径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一是典型的“短视性”,即在实现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牺牲了社会大多数群体和其他方面的发展,使资产阶级垄断了资源,导致贫富分化、物欲主义、消费主义等问题。其二是这种现代化路径侵占了落后国家和地区的资源和发展权利,加剧了全球经济不平衡。实践充分表明,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存在固有矛盾,这种“先破后立”的老路对后发国家而言,特别是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下不再可行,会将人类现代化进程桎梏在无法规避的发展困境中。对于后发国家而言,“现代化(道路)何以可能”不是一个抽象命题,而是一个需要基于本国国情、历史传统进行回答的具体的、实践的命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切都离不开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就是马克思所设想的“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占有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的成果”[5]的成功运用。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开辟是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现代化有机结合起来,开辟出科学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现代化建设之路,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了新贡献。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始终立足本国国情探索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现代化方案,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目标、方向、价值原则,打破了只有遵循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才能实现现代化的神话。“五个必由之路”引领下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取得巨大成就、发挥显著影响,拓宽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现实途径,破解了发展与秩序的二元悖论,实现了二者的统一,为第三世界国家独立自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理论引领,为落后国家贡献了成功模式。
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时指出,“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6]、“促使欧洲的商业、航海业和工业蒸蒸日上,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7]西方现代化走得是对内掠夺、对外殖民的扩张之路,资本的海外扩张导致落后的国家从属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这些是建立在“霸权逻辑”基础上的,我们坚决反对将幸福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的损人利己的做法,我们致力于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与世界各国实现互利共赢,并始终站在历史正确和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推动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深刻蕴含着协和万邦的国际观与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从中国历史进程来看,我国一直致力于和平发展理念的贯彻和宣传,以和平发展为外交方针制定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就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邓小平提出“在和平的前提下进行现代化建设”。江泽民强调中国要“树立和平发展的形象”。胡锦涛提出中国坚持的是“和平发展的道路”。进入到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暴力,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与和平发展的理念,积极推动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冲突和争端,以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并以自身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例如,中国的杂交水稻鼓起了非洲稻农的“米袋子”“钱袋子”,中欧班列的贯通,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蓬勃发展,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国一直致力于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五个必由之路”引领下的中国式现代化尊重各国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对外主持公道、伸张正义,彻底摒弃西方现代化带来的霸权欺凌等弊端,使得中国与世界的关系顺应了和平发展的潮流,并推动构建以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及合作共赢为核心要义的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的核心是人类整体将获得彻底解放,人将成为社会、自然界、自己本身的主人,即成为自由全面发展的人。西方国家虽然开创了现代化的先锋实践,长期以来,西方乃至世界对现代化的理解都是简单抽象的,它们将财富作为生产的目的,将生产作为人的目的,片面地理解人与世界的一切关系,导致人的异化和单向度发展,将“人的社会关系转化为物的社会关系”[8]。人的全面发展并非现代化的必然产物,但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生产方式下,人的多元性被规训为单一性的、标准化的,因而必然导致人与人、人与物、人与劳动之间是一种“异化”的关系,同时人的本质也被异化,西方现代化道路就是人的异化和单向度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区别于西方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其并非为了服务资本增殖的内在要求,不同于资本主义现代化在发展目的上以资本增殖代替人的发展的本末倒置,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向往需要的根本途径。“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的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富裕”[9],始终服务于社会的全面进步与人的自由发展。人始终成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立足点和归宿点。“五个必由之路”引领下的中国式现代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式现代化不断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为实现全体人民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中国式现代化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为实践目的,逐步推进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生态等各领域的建设,在不断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推进共同富裕,通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互促,逐渐实现从满足物质需要延伸到精神需要再到全面性需要的目标,为全体人民的全面发展创设各种条件和充实各项内容,最终实现人与自我、与人的类本质之间的统一。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五个必由之路”深刻揭示了过去历史时期内我们得以成功的基本经验,实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新飞跃,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有机统一,还系统回答和深刻回应了中国式现代化面临一系列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式现代化的深远意义,不仅在于它实现从形式跨越到实质跨越“卡夫丁峡谷”,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而且还在于它展现出人的全面发展的新境域。“五个必由之路”在贯通过去与现在的时空中鲜明地指出了未来我们如何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