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过程性考核的中国民间舞蹈文化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3-04-18 19:20:35
教育观察 2023年34期
关键词:民间舞蹈舞蹈考核

陆 璐

(贵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贵州贵阳,550001)

课程考核是检验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过程性考核的价值作用已经得到广泛认同,《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强调,要切实加强学习过程考核,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1]可见,加强过程性考核是新时期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过程性考核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提出的,它是在教学活动和课程实施中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考查,通过多维度、多形式的考核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养的全面提升。过程性考核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策略、调整评价方式、优化课堂组织与管理。本文以过程性考核为驱动,探索中国民间舞蹈文化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旨在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现存问题

中国民间舞蹈文化课程以中国各民族所流传的民间舞蹈为研究对象,探索其内在联系与表现文化的规律,研究其文化特点与形成的各种因素。[2]该课程能帮助学生系统、完整地了解中国民间舞蹈的表演形式、风格特点、文化内涵和文化类型的划分等内容,并掌握舞蹈文化的探索方法,用于民间舞蹈的学习、研究和艺术实践。该课程涉及民族学、历史学、地理学、舞蹈学等多学科,其核心知识点与中国民族民间舞实训课程相互衔接,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然而,当前中国民间舞蹈文化课程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理论与实践相分离,考核重结果轻过程等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阻碍了学生全面发展。

(一)教学方法单一,理论与实践相分离

一方面,受早期专业型舞蹈教育制度的影响,高校舞蹈教育长期存在重技能轻理论、重专业轻文化的现象,多数学生对文化理论课持松懈怠慢的态度,相关的舞蹈理论课程未能引起学生重视。[3]另一方面,中国民间舞蹈文化课程存在教学内容枯燥抽象、教学方法单一、师生缺乏互动等问题,课堂以知识本位、教师本位为主导,未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程教学中,教师未能将舞蹈理论知识与实训实践结合起来,教学过程忽视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上课发呆走神、玩手机、睡觉等情况时有发生,消极懈怠的学习态度已成为普遍现象。

(二)考核重结果轻过程

中国民间舞蹈文化课程考核以终结性考核模式为主,这种考核方式注重期末考试成绩,仅将平时成绩作为辅助参考,一般是由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构成。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课堂问答及作业完成率,而期末考试则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完成。笔试主要考查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因而多数学生往往在考前突击复习,死记硬背,未能深入习得课程知识,教师难以通过一纸试卷检验学生真实的能力和素养。平时成绩虽然属于过程性考核,但考评方式较为单一、固化,未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数学生在课上心不在焉,作业敷衍了事,平时成绩难以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综合情况。因此,重结果轻过程的终结性考核模式已经不适用于当前的课程教学,教师应采用过程性考核,使课程考核真正成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改革策略

针对中国民间舞蹈文化课程的教学与考核现状,本文以考核方式改革为切入点,研究过程性考核实施方案,探索该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策略。

(一)更新教学观念,树立过程性考核理念

任何艺术形式都离不开理论的支撑和指导,包括实践性较强的舞蹈专业。教师可以通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改变学生重技能轻理论的舞蹈专业学习观,让学生认识到社会对全面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教师应树立过程性考核理念,将过程性考核理念贯穿教学全过程。教师应充分认识过程性考核的科学意涵与价值,将考核重心从结果转向过程,由考核学生被动掌握知识的情况转向考核学生主动探究与实践运用的情况。本文根据中国民间舞蹈文化课程性质设计了课程考核改革方案,如表1所示。考核分别由平时考核(30%)、能力考核(35%)和知识考核(35%)三个部分组成。平时考核主要包含日常考勤、预习复习、课堂发言和随堂测试几个部分,能力考核由专题讨论、小论文撰写和汇报展示构成,知识考核通过期末上机考试完成。

(二)确立“两性一度”的教学目标

基于“两性一度”的建设思路,中国民间舞蹈文化课程的教学目标从单一转向多维,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知识习得—实践运用—拓展创造”的梯度渐进目标。在掌握中国民间舞蹈文化课基础知识之后,教师与学生可以针对相关主题展开讨论,从而形成学生感兴趣的研究选题,并撰写侧重于学术理论或应用实践的文章。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点,深入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鼓励学生向“研学”结合的舞蹈学术研究方向申报校级课题或发表论文,或参加“创学”结合的舞蹈创作实践方向的舞蹈比赛、展演等。整个教学过程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性,教师可以将这一连贯性梯度教学贯穿整个学期,从而实现认知民间舞蹈文化、表现民间舞蹈文化到研究民间舞蹈文化这一层层递进的教学目标。

(三)整合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法

第一,教师应根据舞蹈学科的专业特性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激发点,将舞蹈理论与舞蹈实践结合起来。第二,教师应增加动态教学内容,拓展与民间舞实践紧密相关的地域、人文等相关故事案例、舞蹈作品及舞蹈家等内容,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民间舞背后的故事。第三,教师应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内容,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舞蹈文化。第四,教师可以在教学课件中增加与课程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资料等内容,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让理论知识“动”起来。第五,教师可将体验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动作展示法和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布置的主题主动将本课程的理论知识点与民间舞实践联系起来,并分组进行讨论研究、动作展示与课堂讲解,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四)运用“线上+线下”立体化教学考核

“线上+线下”的教学考核方式扩展了教学时空,具有较强的交互性、时效性和整合性。教师在中国民间舞蹈文化课程教学中可以通过智慧平台雨课堂在课前发布任务主题,让学生预习;在课中点名考勤,发布随堂习题测试,通过投票弹幕等形式接收学生的实时反馈;在课后发布讨论话题,引导学生复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各项能力指标得以量化,使教学更有针对性,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有利于教师过程性考核数据的收集、分析与评价。同时,中国民间舞蹈文化课程的知识考核部分采用机试考核的方式,在学校建设的线上无纸化考试改卷系统上,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初步建设了包含500题的试题库。学生上机考试时,系统会随机生成一套试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之后由系统核算并统计成绩。这一考核方式因知识覆盖面较广使得学生无法临时突击复习,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慢慢积累,使学生能更加全面牢固地掌握知识。

(五)精细课堂组织与管理,注重过程性评价

首先,教师应科学地设计课堂教学环节,使教学各环节更具层次性。中国民间舞蹈文化课程的教学环节分为课程导入、专业知识精讲、专业能力培养、专业素质养成四大模块,各环节之间既层次分明又紧密联系。其次,教师应对课堂教学各环节的时间分配比例进行深入研究,细化时间分配,制作课堂设计表,充分利用9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过程考核内容采用教师与学生双主体的评价方式,即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此外,教师在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的同时还需把握好学生的心理,注重比较学生在学习前后的变化,及时发现学生的亮点并给予学生肯定性评价。部分学生在面对讨论、讲解等课堂活动时容易出现紧张、胆怯、不自信等心理,教师应及时予以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实施过程

中国民间舞蹈文化课程连续三年在贵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2019级、2020级和2021级舞蹈学专业中进行过程性考核的教学改革实践,经过长期的实施观察和整改完善,形成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与路径方法,贯穿课前、课中、课后整个教学环节。

(一)课前

课前,教师通过雨课堂平台给学生发送预习材料,制作的预习课件包括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思考题、辅助视频和语音等材料,并设定了完成预习时间和答案公布时间等。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自主完成课程预习,同时将疑难之处反馈给教师,教师据此评估学生对课前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随时调整课堂教学的侧重点。同时,考评观测点能够为平台记录与统计学生预习情况和排名情况的指标数据。在学生进行课堂汇报与展示之前,教师可以在平台班级群发布主题任务公告,告知主题内容、要求、注意事项等,让学生更明确任务的关键点,增强教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二)课中

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课堂教学由课程导入、专业知识精讲、专业能力培养、专业素质养成四大模块组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授课需要有所侧重,采用多元化的考评方式。

1.课程导入

中国民间舞蹈的文化类型丰富多样,风格迥异,充满了地域民族特色。本课程综合运用图文和音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动态导入,使学生更快地融入、感知、理解多种文化类型的人文风情。例如,在讲授蒙古族舞蹈文化时融入蒙古族舞蹈的音乐、视频,民间舞从来都是歌不离舞,舞不离歌。在这一情境中,让学生想象“苍茫的大草原上,蓝天白云,骏马奔腾,马头琴的悠扬声中舞者潇洒豪迈,舞姿矫健奔放”这一场景。教师通过语言的引导,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可以适时预留问题,如“蒙古族民间舞的风格特征是如何形成的”“草原文化型民间舞的文化内涵怎样体现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专业知识精讲模块的学习。

2.专业知识精讲

根据预留问题和学生课前自学情况,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讲解重难点知识。教师借助雨课堂平台在相关知识点中增加随堂习题测试,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在知识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课堂弹幕、投票、匿名反馈等功能实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将这些与线下课堂发言同步进行。由于舞蹈学生大多善舞不善言,因而面对面的语言表达十分必要,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上主动发言,或借助平台随机点名引导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加强沟通交流。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教学方式极大地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每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该部分的考评观测点记录了平台统计的学生随堂测试成绩和教师记录的课堂发言准确性与积极性。

3.专业能力培养

实践应用是舞蹈专业的特性,也是本课程必不可少的部分。第一,教师可以借鉴体验式教学法,运用舞蹈动作展示法,将舞蹈理论与舞蹈实践结合起来。通过教师示范,将舞蹈形态相关的知识点与舞蹈动作结合讲解,通过动作展示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第二,在学生掌握一定基础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将全班进行分组,每组任选某一文化类型的民族民间舞,通过动作姿态、舞蹈组合的形式阐释相应的舞蹈理论知识点,并制作课件进行汇报讲解。第三,在每组展示完成后,教师适时进行点评,有突出典型的小组则展开学生互评。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协同合作,课下充分研讨,自主探寻舞蹈动作与理论的结合点。有的小组从很小的点切入,但有理有据、阐述充分,有的小组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创编舞蹈进行展示说明,学生自主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在体验中感知和领悟舞蹈理论,这有利于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提高综合能力。展示汇报部分是本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教师可以在这一过程中适时融入课程思政内容,以升华课程主题。因此,该部分考评观测点的设置需更加多样,主要记录小组成员分工协作的学习状态、动作展示与理论讲解的结合度及准确性、课件制作水平和汇报的流畅度等。这一考评结果可以用于舞蹈理论课堂教学方法的不断优化与革新。

4.专业素质养成

专业素质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生具备一定专业基础知识之后,教师可结合本课程相关的前沿发展动态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设置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性的主题,如民间舞蹈文化跨界交融的可能性设想、乡村振兴背景下贵州民间舞蹈文化发展走向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成果导向为驱动,注重教学过程中的任务考评和个性化教学,教师在定期开展课堂专题讨论的同时,还应鼓励学生不断思考反馈,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指导。例如,学生根据第一个主题提出了民间舞蹈文化与医学领域、游戏产业和元宇宙的交叉融合,形成民间舞蹈治疗、动作捕捉、民间舞蹈文化虚拟体验传播等选题方向。针对第二个选题,多数学生以自己家乡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为研究对象,探讨文旅融合发展和非遗传承保护,并结合现代编创理念创新民族民间舞蹈等,形成了各自的选题方向。接着教师指导学生理清思路、拟定提纲,撰写了小论文、创作心得或调查研究报告等形式多样的文章。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特长分为理论方向和应用方向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在学期结束时,部分学生申报了当年的校级课题,多名学生成功立项,其中2项课题被评为优秀选题在全校进行推介。部分学生通过创编舞蹈作品参加校级舞蹈比赛、文艺展演等,其中2021级学生创作的融入现代元素的苗族舞蹈《孟欧》获得了校园舞蹈大赛一等奖。

综上,整个教学活动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该部分的考评观测点记录了师生“一对一”互动讨论的积极性和拓展度、选题思考深度、文章批阅成绩、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创新精神。

(三)课后

第一,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雨课堂记录的教学资源提醒学生复习重难点知识,随后在线上发布作业,提醒学生及时作答并提交,以巩固理论知识的学习。第二,教师可以借助群公告向学生推送形式多样的阅读资料,拓宽学生的思维和视野,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第三,教师可以针对每名学生的研究选题在讨论区进行沟通反馈,以此促进梯度任务的达成。该部分的考评观测点记录了学生的作业测试成绩和互动讨论进展情况。

四、效果分析

(一)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综合成绩

第一,通过优化和拓展课程内容、运用多样教学方法,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围绕学生的专业特点设计了汇报展示教学,让每名学生都能成为课堂的主角,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个性化的研究选题任务学习符合专业知识与学生自身的需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鼓励学生发掘自身潜力以获得学习的成就感。第四,教师运用雨课堂平台辅助教学,有效加强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学生的课堂发言更积极,小组讨论更热烈,极大地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对2020级和2021级共112名学生开展了“过程性考核教学改革效果”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基于过程性考核的教学模式满意度为91.6%,过程性考评方式的满意度达95%。这表明学生对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持认可的态度,多数学生认可过程性考核对学习效果的提升作用,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学生获得了良好的学习体验,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认识到了舞蹈理论课的重要性。

通过分析多轮考核成绩发现,教学改革后的班级综合成绩合格率分别如下:2019级为95.3%、2020级为97%、2021级为96.7%,相比于教学改革前的2017级86.5%、2018级84.2%有较大程度的改善。同时,在70—80分和80—90分这两个分数段的学生比例明显提升,标准差有所减小。过程性考核改变了以往重结果轻过程的考核模式,使考核过程更全面、更科学,使学生更注重过程的学习与积累,学生在保持良好学习状态的同时,也提高了学习成绩。

(二)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在本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中,过程性考核帮助学生强化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锻炼和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第一,学生通过课堂汇报展示,增强了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通过自主研讨,设计结合点,分工制作课件,充分拓展了相关知识。小组合作的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运用能力和表现力,也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第二,研究选题讨论的形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和活跃度,还增强了学生知识拓展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愿意主动思考,及时反馈,彼此之间互动融洽,提升了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小论文完成情况良好,不乏见解新颖、论证充分的文章。第三,持续推进的“研学”和“创学”选题任务,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学术素养、创新精神和钻研、进取精神,实现了教学目标从知识习得到实践运用再到拓展创造的三级梯度,使学生能够感知到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总的来说,中国民间舞蹈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切实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取得了一定教学成效。

(三)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基于过程性考核的教学改革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不仅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设计教学活动、精细教学实施、组织考评和互动讨论等,还需随时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进度。这一过程加强了教师对教学的把控,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学生的积极反馈也增强了教师的教学信心。依据舞蹈专业特点设计的舞蹈动作展示法要求教师不仅“能文”也要“能舞”,以此增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示范性。基于此,教师专门研究了相关民族民间舞的体态、动律、舞姿等,力求文舞相融,同时融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思政元素,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切实提高了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此外,本课程在教学安排和课堂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改革措施,使教师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课堂节奏,使教师对教学本质、教育规律和教育目的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和认识,促使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从而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中国民间舞蹈文化课程的教学改革打破了以往的教学模式,从终结性考核转向过程性考核。本课程打造了课程导入、专业知识精讲、专业能力培养、专业素质养成四大教学模块,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有机串联起来,确立了从知识习得到实践运用再到拓展创造的“两性一度”的渐进式教学目标。教学实践表明,这种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强化了舞蹈理论与技能实践的联系,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成绩。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在建设一流课程的背景下,学校应不断总结和完善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和其他舞蹈理论课程,全面优化舞蹈理论教学工作,实现“金课”建设目标。

猜你喜欢
民间舞蹈舞蹈考核
探析民间舞蹈传承的现状及发展
戏剧之家(2022年19期)2022-11-12 19:41:21
学舞蹈的男孩子
文苑(2020年8期)2020-09-09 09:30:34
内部考核
童话世界(2020年10期)2020-06-15 11:53:22
达斡尔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草原歌声(2020年4期)2020-03-29 06:40:24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孩子(2019年10期)2019-11-22 08:06:01
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如何传承民间舞蹈艺术
流行色(2019年7期)2019-09-27 09:33:14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40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24
我和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