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工匠培育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

2023-04-18 18:02王泽慧张永存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文旅技艺工匠

王 慧,王泽慧,张永存

(1.南宁师范大学 旅游与文化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2.百色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1]。人才是乡村建设的稀缺资源,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保障。乡村工匠作为乡村中具有特殊技艺或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2],在服务乡村生产生活、推动乡村产业升级、传承创新传统文化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乡村人才振兴和大国工匠的重要组成部分[3]。然而,传统工匠技艺在机械化生产过程中渐渐失去市场,技艺濒临失传[4]119,乡村工匠培育受培训对象、制度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5]38,乡村工匠培育日渐式微的现状使其未能充分发挥出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为此,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和引导乡村工匠培育工作。2022 年,国家乡村振兴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乡村工匠培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为乡村工匠培育工作指明了方向[6]。2023 年,农业农村部等七部门启动和实施乡村工匠“双百双千”培育工程,进一步推进乡村工匠培育工作[7]。乡村工匠培育是一项多主体、多方式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多方参与、协同推进。从文旅融合的角度来看,文旅融合的发展需要人才,扶持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培育乡村工匠可以为乡村的旅游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和保障。同时,文旅融合发展也为乡村工匠提供了良好的培育平台[8]。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促进乡村振兴。因此,在我国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本文从文旅融合的角度,系统分析乡村工匠培育的价值意蕴,剖析当前乡村工匠培育面临的现实挑战,探究乡村工匠培育的实现路径,以期为乡村工匠培育提供一些参考借鉴。

一、乡村工匠培育相关研究动态

在现有相关研究中,学者们主要围绕职业教育、乡村振兴、路径方式等几个方面探究乡村工匠培育。

(一)职业教育方面

学者们认为,职业院校应担当起培育乡村工匠的重任。就实施建议而言,程洁[9]认为,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创新培养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加大乡村工匠的培育力度;伍慧玲[10]提出校村合作创新、社区教学创新、教学内容乡土化等建议。就培育对策而言,李怡等[11]提出帮助学生树立就业创业观念,构建“农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新型职业农业培训等高职院校乡村工匠的培养对策。就培育模式而言,刘柏炎[12]探索了将“三农”育人理念和“五启”现代化学徒模式融入中职学校乡村工匠的培育过程;卢红华等[13]在黄炎培职业教育的思想背景下,认为“政、校、培、企”多方面合作有利乡村工匠的培育。

(二)乡村振兴方面

学者们认为,乡村工匠培育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就意义和作用而言,宋志强等[14]提出,乡村工匠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盛子强等[15]认为,乡村工匠在特色村镇和“一村一品”建设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就实践案例而言,郑叶慧等[4]120-123在分析浙江省1 413 名乡村工匠的现状与困境的基础上,提出应初步建立乡村工匠大数据库,并且探究了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乡村工匠的现代转型与培养;周祥[16]以花瑶挑花芙蓉工匠为例,提出乡村工匠应具有精湛的技能、强大的创新意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Bakas 等[17]研究发现,葡萄牙的工匠企业家在工匠与乡村旅游联系间起到了中介的作用。

(三)路径方式方面

学者们认为,乡村工匠培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就培育路径而言,汪恭礼[18]主要从乡村振兴、培训机制、职业教育、综合素质培训和传统技艺保护等方面探讨乡村工匠培育路径;曹晔[19]认为,乡村工匠培育要做好乡村规划、乡村工匠认证、教育培训和创新创业教育等工作。就培育方式而言,路建彩等[20]将乡村工匠分为“技能升级类”“产业融合类”“返乡创业类”三大类,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应的培育方式;林克松等[5]41-43认为,应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有效整合资源、强化完善工匠培育体系;Marques 等[21]强调了创新和网络对乡村工匠培育的积极作用。

通过对以上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现阶段乡村工匠培育的研究多从职业教育、乡村振兴等方面展开,从文旅融合角度探索乡村工匠培育的研究相对缺乏。文旅融合与乡村工匠培育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因此,有必要从文旅融合的角度,探寻乡村工匠的培育路径,这对于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工匠培育的价值意蕴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工匠是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的传承者。深刻理解并阐释乡村工匠培育的价值意蕴,是新时期文旅融合发展的需要,也符合乡村振兴战略要求。

(一)增强游客乡村游体验

文旅融合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具有丰富的文化特色和人文魅力,游客体验感的提升离不开乡村文化的注入。在文旅融合发展契机下,通过开设乡村手工艺坊等游客体验场所,不仅可以有效推进乡村工匠培育工作的发展,也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多了解和体验乡村文化的机会。乡村工匠作为技艺高超、经验丰富的手工艺人,在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技艺的基础上,结合乡村文化和现代流行元素,不断创新代表乡村文化的文创产品,为游客提供独特的手工艺讲解指导与服务,扮演乡村文化宣传大使的角色,有效满足了游客的乡村旅游文化体验。游客在亲身体验乡村传统手工艺制作过程中,感受当地浓厚的民间文化氛围,加深对乡村传统手工艺技艺的了解,进而提升旅游体验感。

(二)提供人才保障

乡村旅游发展一直存在人才紧缺和人才流失等问题,乡村工匠的培育能够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在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乡村工匠不仅是文旅融合发展的建设者和文化传承者,也是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的保障者和推动者。一方面,乡村工匠常年从事传统工艺生产,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技艺,在文旅融合中扮演着咨询员、导游、接待员、讲解员等多种角色;另一方面,乡村工匠本身所具有的艺术性、创意性、特色性、传承性、可持续性、经济性和社会性也成为文旅融合发展中的亮点。与此同时,乡村工匠在传统工艺品展示和销售环节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环境的推动下,乡村工匠可通过提高技艺水平,开发新产品,不断推进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乡村旅游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出巨大贡献。

(三)促进乡村振兴

乡村工匠作为技艺高超且传承乡村文化的代表人物,常依靠自身技艺和手艺在乡村中创造出独具特色的优秀产品,为乡村文化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产品也成为吸引游客前来参观、体验的独特旅游资源,为当地乡村旅游产业注入活力。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传统手艺面临着失传的困境,而通过培育乡村工匠可以让传统手艺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有利于丰富与创新传统技艺和乡村文化。同时,通过制作文化旅游产品、开展旅游推广活动、组织培训教育等也能为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乡村工匠所制作的手工艺品、美食等往往也都蕴含着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具有独特的魅力,不仅能增加乡村旅游的吸引力,而且能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因此,乡村工匠培育可以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更多的技能人才,拉动乡村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旅游振兴。

(四)弘扬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指为追求卓越而不断努力、精益求精的一种精神状态[22]。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工匠精神。许多游客前往乡村旅游时,更青睐购买新鲜、精致、有特色的农产品和手工艺品,这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受当地工匠精神的影响。乡村旅游产品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才能吸引更多游客来旅游。乡村工匠本身所具有的创新意识、诚实守信、精益求精等精神,也会潜移默化地提升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归属感、职业价值取向与精神理念,促进乡村旅游产品质量和工作人员服务水平的提升,为形成有竞争力的品牌形象打下扎实的基础。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与技艺是文旅融合的重要资源,工匠精神的发扬可以保护并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使其融入旅游产品中,让游客通过旅游体验,感受到本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内涵。

三、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工匠培育面临的现实挑战

目前,我国乡村工匠培育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与挑战,这些挑战不仅关乎着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也影响着文旅融合的可持续发展。

(一)“新鲜血液”不足,面临失传风险

2019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机构联合发布的《中国传统手工现状调研报告》显示,当前我国乡村工匠面临着老龄化的问题,将近60%的乡村工匠手艺人未找到继承人,其中55%的乡村工匠手艺人的年龄已经在55 岁以上[23]。2021 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显示,乡村居民家庭户主文化程度为初中的占54.6%,文化程度在高中及以上的仅占11.7%[24]。学习传统手工艺的人群主要来源于当地村民,但是当地村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学习能力相对较弱,乡村工匠培育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一方面,随着乡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乡村“空心化”严重,愿意返乡的年轻人数量远远少于乡村旅游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数量,返乡和留乡的年轻人对于职业规划有多种选择,面对需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乡村传统技艺,愿意花时间、花工夫研习的年轻人数量更加有限。由于乡村工匠青年群体的断层,导致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延续面临“青黄不接”或“后继无人”的困境。另一方面,由于乡村生活逐渐城市化,传统手工技艺的效率远低于工业化的批量生产,许多传统的手工技艺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一些传统手工技艺逐渐变为“绝唱”。

(二)培育方式单一,培训契合度不高

首先,乡村工匠培育方式单一。目前,乡村工匠培育方式主要以家族传承或师徒传承为主,主要依靠口耳相传。但是,在培育过程中主要依靠手工实践指导,缺乏对相关系统理论知识的学习,难以提升乡村工匠的培育效率和质量,也不利于推动乡村工匠在乡村旅游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其次,乡村工匠相关培训与乡村文旅产业发展契合度不高。乡村工匠的培育需要根据乡村文旅产业的发展和乡村工匠自身的需求制定培训内容。江苏省关于乡村工匠培育现状调查结果[25]显示,大部分乡村工匠都有提升文化水平和技能的意愿,70%以上的乡村工匠表示希望能够增强技艺,约1/3 的乡村工匠希望通过培训获取证书、提高学历。但目前常见的提升技能的方式主要为开办一些短期零散的技术培训,无法满足乡村工匠的发展需求。

(三)培育机制不完善,培育进程缓慢

城乡发展不平衡,导致乡村基础设施不完善;乡村工匠培育机制不健全,致使发展所需的外部动力不足。首先,对乡村工匠培育机制缺乏整体规划。对乡村工匠的指导不足、分类不明确、培育目的不清晰,导致目前的乡村工匠培育阶段停留在短期、浅层面的阶段[26-27]。其次,乡村工匠的培训主体合作机制不完善。现阶段,各培训主体之间分工尚未明确且缺乏沟通交流,对乡村工匠培育的方式、目标未能形成统一的标准,各培育主体单独行动,大大降低了培育的效率与质量。最后,对乡村工匠培育机制关注度不够。在文旅融合发展中,乡村把经济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视为建设重点,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而在乡村工匠培育的过程中,同样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但由于乡村基层对乡村工匠培育的关注度较低,导致乡村工匠培育进程缓慢。

四、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工匠培育的实现路径

上述困难与挑战影响了乡村工匠培育的进程与质量,为此需要充分挖掘并发挥文旅融合发展的背景优势,构建乡村工匠培育路径,以提升乡村工匠培育的效果与质量。

(一)制定“多元共育、协同发展”的乡村工匠培育计划

由于乡村资源有限,如果单靠乡村一方的力量对乡村工匠进行培育,会使乡村工匠培育存在设施不完善、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作为供给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职业教育在服务乡村人才培育方面具有核心作用[28-29]。因此,地方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乡村等应形成合力,共同制定“多元共育、协同发展”的乡村工匠培育计划。一是全面开展乡村工匠需求调查,基于各地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及时了解并掌握各地对乡村工匠类型、等级、数量的需求情况,以此作为培育计划的制定依据。结合当地乡村产业发展需求、文化建设、旅游资源等情况,依托政府建立“工匠学院”,将职业院校教师资源与乡村产业资源整合,分类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育计划,实现“政、企、校、村”多方协同共育。二是充分了解各地乡村工匠后备人才的文化水平、技艺水平等情况,充分考虑现实基础,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育计划、选择合适的培训课程和培育内容。不仅注重传统文化知识和传统手工技艺的提升,而且注重各地文旅融合文化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与熏陶,协调院校、企业等师资资源,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育,灵活安排培训时间与培训地点,吸引更多人参与到乡村工匠培育计划中。

(二)搭建“文旅融合、资源共享”的乡村工匠培育平台

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工匠培育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乡村工匠的培育需要依托乡村旅游的发展和需求,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乡村工匠提供人才支持[30]。因此,在文旅融合背景下,相关部门应积极搭建“文旅融合、资源共享”的乡村工匠培育平台,建成集“展示、推广、传承、合作、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培育平台,促进资源共享。一是要抓住文旅融合发展机遇,根据乡村特色文旅产业的现实需要与长远需求,结合当地的传统文化和产业资源,将乡村工匠培育与发展融入乡村文旅产品开发中,提高乡村工匠培育与当地文旅产业的适切性,鼓励乡村工匠积极参与乡村旅游规划和发展工作,以促进乡村工匠培育和乡村旅游的协同发展。二是构建“校园+田园”的乡村工匠培育平台,大师工匠进校园,引进一些非遗传承人、技艺大师进入课堂,让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与传统技艺走进课堂。对乡村传统技艺的深入挖掘和归纳总结,将技艺对接课程、专业对接产业,使传统技艺与职业技能深度融合,探索新型学徒制度,从而培育出既具有传统技艺又掌握现代技术的现代化乡村工匠,为乡村文旅融合发展储备工匠人才。

(三)构建“全过程式、层层递进”的乡村工匠培育体系

乡村工匠培育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构建层层推进的全过程式培育体系,才能全面推进乡村工匠培育的长期发展。一是根据乡村旅游发展对乡村工匠提出的多样化需求,以及乡村工匠具有技艺特殊性、能力多层次的特点,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乡村工匠培育体系。针对不同领域的乡村工匠需求,设定精准的培育目标,科学设置培育内容,以达到预期的培育效果。二是基于乡村工匠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需要,从基础教育、社会职业培训等方面出发,设立初、中、高不同水平阶段的培训。初级阶段的培训主要涉及手工技艺基础理论知识方面的培训,旨在培养学员的兴趣和基本技能;中级阶段主要是对有潜质和学习意愿强烈的学员进行培训,该阶段强调培养乡村工匠之间的团队交流与协作能力;高级阶段主要是培养乡村工匠的营销能力、市场洞察能力和对所掌握的传统手工艺的创新能力。三是“以赛促培”,通过开展或参加“乡村工匠职业技能大赛”等比赛,强化乡村工匠对知识和技艺的掌握和巩固,激发乡村工匠的创造力,从而推动乡村旅游产品的发展和创新。

(四)完善“客观公正、形式多样”的乡村工匠评价机制

对乡村工匠的评价应不受限于其学历、年龄,对乡村工匠的培育也应从其能力出发,以促进其自身发展为目标[31-32]。一是对乡村工匠的评价应从多个维度来展开,包括专业技能技艺掌握水平、思想道德水平、创新水平以及传承能力等,帮助其建立职业荣誉感。二是由于各个乡村工匠所掌握的技艺、技能的水平和类别各不相同,政府等主管部门应出台制定相关职业技能认定办法,分类别、分层次地设立乡村工匠职业技能认定标准、职业技能认定证书和从业标准,通过采用不同级别的职业技能认证标准、颁发职业技能认证证书和制定从业标准,为乡村工匠提供晋升通道。鼓励社会组织对乡村工匠开展评价,邀请专家、企业等各方进行评价和认定,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多方参与的评价认定体系,保证评价标准和评价过程公开、透明,从而进一步提高乡村工匠的社会认可度和社会影响力。三是在乡村工匠的培训过程中,培训学校或职业院校等要对教学过程进行规范化的管理,构建并落实评价体系。例如,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加强教师对学徒的指导,注重技能培训时的效果和效率,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对于已经取得职业技能证书或已经从业的乡村工匠要继续开展后续的培训工作,定期调研,持续跟踪其就业、创业和增收情况。通过构建乡村工匠的评价机制,不仅能够提升乡村工匠的物质水平,还可以丰富乡村工匠的精神世界。

(五)确立“多方参与、资金充足”的乡村工匠扶持措施

乡村工匠的培育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与参与。需要政府部门加大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引导并带动企业、社会组织、专业机构等多方力量参与乡村工匠的扶持事业,制定多元参与的扶持措施,保障乡村工匠的培育工作顺利开展。一是政府要明确落实相应的激励政策,明确对乡村工匠的补贴以及在就业、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为乡村工匠排忧解难,保障乡村工匠队伍的稳定性[33-34];二是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工匠培育工作,对参与乡村工匠培育工作的企业、学校、培训机构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如资金奖励、颁发荣誉称号、提升知名度等,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乡村工匠培育工作中;三是鼓励金融机构帮扶乡村工匠创立乡村特色企业,通过免息发放贷款、降低信用贷款门槛等多样化资金支持,帮助乡村工匠创业;四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进战略投资者,吸引民间资本参与乡村文旅产业发展与乡村工匠培育工作,推动乡村传统技艺融入现代市场,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打造一系列乡村工匠品牌。依靠政府部门主导、全社会参与,系统、完整的乡村工匠扶持措施得以形成。

五、结 语

乡村工匠作为乡村文旅产业的生力军,对于提升乡村旅游的质量和吸引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能推动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发展和创新,而且对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促进乡村振兴和推动产业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因此,要统筹推动乡村工匠培育工作,既要做到乡村工匠后继有人,又要促进传统技艺与新技术、新业态的融合,实现乡村工匠的现代化转型,充分发挥乡村工匠在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文旅技艺工匠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工匠神形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文旅照明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