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绍中 宋良杰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1483)
为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探索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自身路径和特色模式,花大力气建设一批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教育部、财政部于2019年4月启动“双高计划”,并出台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以下简称《意见》)。2019年11月,197所高职院校被确认为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双高计划”的十大改革发展任务中,提升信息化水平位列其中,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设要求。目前,在“双高计划”实施过程中,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还难以适应“双高计划”高质量推进的需要,一是教学模式变革滞后于智慧教学环境建设,混合式学习、个性化学习、智慧学习等仍然停留在较低水平,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革命”推进不力,传统的教学思想依然根深蒂固,甚至类似“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都没有达成共识。二是信息系统之间数据共享、业务融合方面存在诸多瓶颈,数据治理没有达成有效机制、缺乏抓手,信息化管理部门推进数据治理过程中孤掌难鸣,导致学校数据质量不高、数据不齐全、数据利用水平不高,基于数据的精准管理和科学决策的应用微乎其微。三是教学资源数量多但质量低,其“能学、辅教”作用没有充分彰显,没有形成资源共建共享机制,重复建设、重建设轻应用和为建而建等现象较为普遍。四是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评价支撑作用有限,利用信息化手段收集的师生教学行为数据和教学过程数据很不全面,精准评价任重道远。五是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专业数字化转型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不明显。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作为入选高水平建设单位(B档),在“双高计划”建设方案中,把提升信息化水平作为“双高计划”实施中非常重要的任务,根据自身建设基础和发展需要,制订了科学、可行的建设方案。
《意见》对“双高计划”实施院校如何提升信息化水平提出六个方面的要求,主要包括智慧校园建设、数据治理与利用、“信息技术+”专业升级改造、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学习环境建设和学习方式变革,以及师生信息素养的提升[1]。学校通过信息化建设,让信息技术有机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更好地赋能学校教学、管理、服务和决策。信息化在“双高计划”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全过程的深度融合,依托智慧教室、移动终端和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解决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手段单一、乏味,实训教学中“进不去、看不见、难再现”的难题[2]。借助在线教学平台及立体化数字教学资源等对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支撑,解决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改革中教学过程不能有机融通等问题,借助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优化教学流程,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全面变革,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推进“课堂革命”,提升课堂学习效果,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学校传统的管理模式虽然也引进了部分信息化方式,但信息系统分散,相互独立,数据不能共享,管理效率低下,无法适应精细化、科学化管理的需要。要想转变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效能,必须借助信息化手段,进行基于IT使能的管理模式创新。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服务的日益深入,各种业务系统相互独立,往往会造成师生数据的多头输入,甚至存在大量的重复输入现象,加大了师生的工作量,也形成了一个个“数据孤岛”。加之目前信息化服务对各种跨部门的业务支撑还不够流畅,急需更为顺畅的信息化手段来简化这些业务流程。要想解决上述问题,更好地服务于全校师生,提升其满意度,就要以一体化、全方位的服务为出发点,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管理、服务支撑体系,促进信息技术与管理、服务的融合创新,大大改善师生信息化应用体验[3]。
推动师生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全面收集教学、管理和服务过程中的数据,构建校本数据中心,强化数据治理,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同时,综合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学校、部门和师生个人三级数据分析平台,为学校、部门决策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推进学校决策方式变革,提升学校治理水平。
学校信息化建设以“服务”为导向、以平台建设为支撑、以应用建设为重点、以数据治理为突破口、以信息素养提升为抓手,把信息化建设的重心转移到支撑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方法创新上来,通过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助推“四化”,即个性化学习、精细化管理、人本化服务和科学化治理。学校2017年已制定了《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智慧校园建设规划》,并已按照规划的顶层设计稳步推进,现已具备智慧校园建设的良好基础。在“双高计划”实施期间,学校将依据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以及学校制订的《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智慧校园建设规划》,进一步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打造“一平台、一生态、三体系”,即完善智慧校园基础平台,构建智慧教学生态和网上办事服务体系、数据应用体系和师生信息素养培养体系,建成“可感知、可诊断、可自愈”的智慧校园,助力学校构建“互联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管理服务和学校治理新模式。
广泛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升级智慧校园基础平台,推动IPv6的部署和5G网络的应用,优化基础网络,改造学生宿舍区有线网络,新建学生宿舍无线网络,扩建数据中心,升级“一卡通”系统,建设校园传感网络和校园应急指挥中心。以“大平台+微服务”的设计理念为引领,为各类业务系统搭建或升级云平台、门户系统、统一认证平台、工作流引擎、统一支付平台、统一通信平台、自助打印平台、智能运维平台等应用支撑平台,实现新的业务系统灵活、快速上线。根据信息安全相关法律要求,加强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
以新兴技术为引领,开展支持教学模式变革和生态重构的信息化建设。为更好地适应数字经济带来的新变化,满足新需求,以“信息技术+专业”升级改造专业群,通过专业的数字化改造,形成聚焦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的专业新布局。为更好地支撑专业升级、教学改革和技术创新,重点推进实训室信息化、数字资源、智慧教室、教学质量管理平台、信息化教学机制等五个方面信息化建设及应用:一是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实训室建设,大力开展在线智能实验室、虚拟工厂等智能学习条件建设;二是依据智慧学习理论,以满足“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模式改革需要为原则,结合专业和课程特色,分类开展智慧学习空间的建设[3];三是以“能学、辅教”为原则,加大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力度,与企业、兄弟院校合作,建设集教、学、训“三位一体”的专业群数字教学资源库,即教学资源库同时具备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组织教学、企业员工培训三大功能,加大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的建设和使用力度,助力教育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优秀师资共享,深化在线学习平台(含移动平台)应用,建立教师、学生网络学习空间,以自建和外引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推进微课、多媒体教学软件、仿真资源等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四是构建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和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教学全过程大数据分析,实现对影响教学质量的相关因素的全方位诊断、预警和控制。在此基础上,探索开展学生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和“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深化学生评价改革;五是以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为抓手,积极探索“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应用,创新课堂教学,推动课堂革命[4]。
按照管理与服务分离的原则,建设“一站式”网上办事大厅,集中数据资源,贯通业务流程,让“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路”,助推服务效能和水平提升[5]:一是建设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服务搜索、服务分类查找、服务事项信息发布、服务评价与反馈、服务注册、发布、下线、权限设置,以及运行数据采集、分析、运行状态监测、公告发布、新闻订阅等;二是建设基于学校特征的校园服务中心,实现对现有管理系统的碎片化和重构,充分利用所用系统,构建新的校园信息化生态,实现将用户办事过程从业务系统中剥离出来;三是建设校园流程中心,实现对校内现有业务流程进行整合与重构,构建符合学校科学管理和校本服务需要的跨部门、跨业务域的流程中心,通过工作流引擎平台,将所有部门的流程打通、融合,并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四是建设自助办事系统和移动办事系统,为师生提供更加便捷的线上、线下办事服务。
目前学校已建成教学、科研、人事、行政办公、财务、后勤等近30个业务系统,学校管理基本实现信息化。为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决策中的重要作用,打通业务系统数据,实现不同系统间数据融通共享,新建数据共享平台,以及个人数据中心、部门数据中心和校级数据分析平台三级数据应用体系:一是建设师生个人数据中心,为师生提供数据报送、数据展现和下载等服务,减少数据重复填报,达到高效利用数据的目的;二是建设部门数据中心,为二级单位提供数据查询、统计、分析、展示功能;三是建设校级数据分析平台,实现数据的统一和标准化管理,构建跨部门、跨系统的数据分析和展示平台,运用大数据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监测,实现学校管理的精细化和基于大数据的学校治理优化,推动学校治理方式变革,全面提升学校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6]。
一是通过开设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移动技术、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为主要内容的信息素养通识必修课程,将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专业课程,开展“信息技术+第二课堂”活动,引进第三方学生信息素养评价等方式,加强对学生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等方面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及综合运用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生活中问题的能力;二是通过组织教师集中培训、专题讲座、在线学习、岗位历练、教学能力比赛等活动,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推动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重构专业和课程,改进教学方法,提升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已经成为广泛共识。教育信息化在“双高计划”实施中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为职业教育插上腾飞的翅膀,助力我国从职业教育大国走向职业教育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