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赋能崇州市乡村工匠培育的路径研究

2023-04-18 07:47李一佩张珊瑚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23年24期
关键词:工匠培育数字

李一佩,张珊瑚

(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成都 611130)

1 引言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效,成为稳定国民经济增长的“加速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年)》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1 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 万亿元,占GDP 比重达到39.8%。2023 年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2023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扎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数字乡村建设成为重要抓手。2022 年,中央网信办等十部门印发《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 年)》,部署了8 个方面的重点行动、7 项重点工程,为发展乡村数字经济提供了支撑。同时,数字乡村建设是崇州市推进“四大工程”的驱动力。然而,从崇州市培育乡村工匠的实践来看,一方面,乡村人口外溢导致乡村内生主体缺位,面临可持续发展困境[1];另一方面,农民数字素养不足、被动性卷入的参与方式,导致数字乡村建设产生“悬浮”问题[2]。因此,强化农民主体地位、推动数字经济赋能内生化,显得尤其重要。乡村工匠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力军”,是打破数字经济赋能主体缺位困局的重要切入点,更是解决数字乡村建设“悬浮”问题的关键。如何高效利用数字经济加快布局高质量的乡村工匠培育工作,是新发展时期需要重点关注的课题。因此,本文系统梳理数字经济赋能乡村工匠培育的内在逻辑,在此基础上探析数字经济赋能崇州市乡村工匠培育的现实困境,并提出优化提升路径以期为数字技术助力崇州市培育乡村工匠人才提供建议。

2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工匠培育的内在逻辑

2.1 数字技术增强乡村工匠培育动能

乡村工匠作为长期扎根农村、专注于传承传统技艺的乡村手工业者、传统手艺人、非遗传承人,是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不断推动传统行业高质量变革,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搭上了数字化、智能化的“快车”,实现转型升级发展。2021 年,《“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提出要推进大数据应用,加强非遗数字化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不断完善文化数字化建设的顶层设计与总体布局。在政策的驱动下,乡村工匠培育为数字技术提供新发展思路,数字技术为乡村工匠培育提供新动力来源。传统的技艺传承普遍是通过上一代传承人的口传心授而得以延续与发展,但这种单一的传承模式并不有益于培育更多的传承人。当前,互联网与数字技术在乡村地区的普遍应用,有利于进一步缩小城乡间的“数字鸿沟”,推动非遗文化传承模式的日趋多元化[3]。以5G、AI、AR、VR、3D 打印、3D 扫描、动态捕捉等技术手段为媒介,将非遗文化传承与数字技术结合,形成“乡村工匠+数字化技术”的新型传承模式,成为更多人了解学习传统技艺的有力工具,从而增强培育乡村工匠的动能。

2.2 数字经济提高乡村工匠培育价值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突破与创新,电子商务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电商在“三农”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4],成为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突破口。立足于乡村工匠培育目标,着力发挥农村电商对于乡村工匠培育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数字经济赋予乡村工匠培育的价值。当前,我国乡村工匠的发展形势日益严峻。一方面,乡村工匠的年龄结构不够合理,代际传承出现断层风险,尤其在非遗文化传承中表现最为明显。廖家木雕是廖家匠人结合本土资源禀赋而孕育出的一门集技术和艺术于一体的“在地文化”,主要流行于四川省崇州市廖家镇,并于2022 年入选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而当前廖家镇7 位廖家木雕传承人中,50 岁以上的占比71%,“青黄不接”的问题突出。另一方面,大多数乡村工匠主要以个人或开设小作坊的方式发展,并且面临产品竞争力较弱、市场化程度不高、品牌价值缺失等发展难题。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乡村工匠传承技艺的方式更加需要突破创新,更好满足现代人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而农村电商在“三农”领域的兴起与普及,成为乡村工匠制作、展示和销售产品的重要窗口。只有培育更多具备电子商务技能的复合型乡村工匠,才能满足大众化推广与多渠道销售的要求,进一步展现传统技艺的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有力促进农村数字经济发展。

2.3 数字经济发展需加快乡村工匠培育

乡村工匠作为新时期乡村全面振兴背景下重点培养的高素质农民,亟需以数字化、智慧化、网络化的先进信息技术驱动乡村工匠培育进程。数字技术能够提高乡村工匠的生产经营能力,提高其对自身的职业认同感与归属感,切实提升幸福感与获得感,实现“数字富民兴农”[5]。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相当一部分传统技艺在现代科学技术变革的冲击下难以为继。同时,许多乡村工匠受到一定影响,制作的工艺品不仅难以产生较高的经济价值,而且普遍出现“会做的人不会卖,会卖的人不懂做”的现象。而数字经济的出现与发展,无疑为乡村工匠培育提供了更多新的机遇。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工匠培育的各个环节,优化整合各项资源,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得乡村工匠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加方便快捷,更好满足乡村工匠的各种需求,实现乡村工匠“量”的增长与“质”的飞跃。乡村工匠可通过利用低成本、高效率、多元化的数字媒体技术,不断改良传承技艺的方式,拓宽乡村工匠培育路径,如把制作手工艺品的过程录制成视频在网络平台上发布,吸引更多对传统技艺感兴趣的人来学习与传承,有力推动乡村数字经济发展。

3 数字经济赋能崇州市乡村工匠培育的现实困境

3.1 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

数字基础设施深刻影响数字乡村建设的进程,更是乡村数字经济发展的支撑中枢。乡村工匠培育工作的开展需要整体化的谋篇布局来支撑其可持续发展,不能一味依赖于传统的培育方式,而是要使用数字技术,实现传统乡村工匠培育的转型与创新。但就目前全国总体发展情况来看,乡村数字基础设施还不足以支撑乡村工匠培育工作的开展。一方面,长期城乡二元式的经济发展结构导致城乡“数字鸿沟”逐渐加大。第51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城镇地区网民规模与互联网普及率明显领先于农村地区,并且农村网民规模仅为3.08 亿人。同时,由于乡村自身发展水平有限,5G 等新兴数字基础设施的布局与建设进度和城市相比依然有较大差距。另一方面,乡村数字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在顶层设计与统筹协调等方面有所欠缺,还不能大规模应用到乡村工匠培育过程中。当前,我国大多数乡村互联网设施较为薄弱,数字化、智能化服务水平不高,现代化物流配送体系、智能仓储设施的建设情况也无法满足农村电商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有碍于乡村工匠培育平台的形成,并且严重制约了乡村数字经济的发展。

3.2 培育内容和方式与发展需求契合度不高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富裕增收,培育高素质农民是新时代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要求[6],而培育乡村工匠是丰富高素质农民内涵的关键所在。乡村工匠培育作为一项点多面广的长期性系统工程,需要加强对其进行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这也就要求乡村工匠的培育改变传统培育模式,充分利用信息科学技术提升乡村工匠培育质效,实现培育的可持续发展。但就崇州市目前大多数培训来看,由于培育主管部门缺乏对培育对象的需求调研,导致培育内容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甚至难以适用于实际的生产生活,这也造成资源浪费和培训效率低下。与此同时,培训课程的内容通常是由培训主管部门自行安排,多集中于传统生产生活技能的培训,培训内容较为单一,并且培训方式不够灵活,多是以线下的方式开展,未能充分考虑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影响,增加了培训的不确定性。此外,培训方式较为固化,“数字技术+传统技能”的复合培训严重不足,使得多数乡村工匠的数字素养和能力较低,这也限制其在某些范围、领域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乡村工匠的转型发展。

3.3 培育保障体制机制仍需完善

目前,我国已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与发展的新时期,培育乡村工匠能够有效提升乡村内生发展动力。但审视崇州市乡村工匠的培育现状,仍面临一些困境。一方面,物质基础条件不充分。乡村工匠作为乡村振兴发展重要的人力支撑,其发展需要足够的培育资金,保障培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并且培训专项资金的制度是否规范、各项补贴是否及时到位也是关系到培育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各方培育主体在现阶段的培育工作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各行其是、权责交叉、资源信息沟通不畅的现象,难以实现人、财、物、信息等资源的互换流动与优化配置,降低了乡村工匠培育效率。另一方面,培育的多元化政策体系尚未形成。培育工作的顶层设计有待细化,从“前期培育对象筛选、培育目标设计、培训内容安排”再到“师资队伍建设、培训效果考核、后期跟踪指导”的全过程体系建设缺失,并且大部分地区缺乏对乡村工匠的分层分类培育规划,各培育环节契合度不高。近年来,中央与省级各个部门陆续出台了各项政策制度支持培育乡村工匠,但地方政府部门仍然缺乏因地制宜的细化举措和灵活应对。

4 数字经济赋能崇州市乡村工匠培育的优化路径

4.1 巩固加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乡村工匠数字素养的培育顺应数字时代的发展要求与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其离不开数字基础设施的重要保障。因此,要着力改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状况,保障乡村工匠培育高质量开展。一方面,打破乡村工匠的培育困局,激发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工匠发展活力。在乡村地区加强4G 基站建设,加快建设5G 网络、千兆光纤网络、物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为数字技术应用于乡村工匠培育过程创造良好的使用环境,充分发挥数字技术覆盖范围广、成本低、效率高、不受时空限制的独特优势。另一方面,鼓励开发使用具有“三农”特点的信息技术产品、移动应用软件,汇聚各类优质培训资源,搭建为乡村工匠培育综合服务的网络平台,全方位打造乡村工匠培育的网络组织体系。

4.2 优化培育内容与方式,保证培育质效

数字时代背景下,乡村工匠的培育内容与方式需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从而保证乡村工匠培育质效。首先,开展培育对象的筛选和识别,从而确保培育内容设置的科学性,筑牢培育工作的坚实基础。其次,开展相关调查和研究,与崇州当地的数字乡村建设规划和乡村工匠培育要求有效衔接,使得培育内容更加系统全面,实现乡村工匠数字化精准培育。以新时期数字技术的发展目标为导向,根据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优势和市场发展需求,从不同类型乡村工匠的从业特征和职业意愿要求着手,分层分类科学设计规划培育内容。与此同时,将培训内容与数字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如电商营销、新媒体应用等数字技能,增强乡村工匠创新运用数字化技术的能力,提升自身数字素养。最后,培育方式需灵活多变。培育过程要始终坚持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统一,将理论真实转化应用到数字乡村建设的最前端,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带来的快捷与便利,以生动形象、真实可感的数字化培训方式加深数字技能实践操作。

4.3 健全培育保障机制,筑牢发展根基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为创造一个良好的培育环境,关键是要在物质基础条件上为乡村工匠培育打下坚实基础,并且需要畅通多条渠道来获取更多的资金支持与保障。首先,根据数字乡村发展对乡村工匠培育的目标要求,仅以政府作为当前培育体系的资金投入主体是远远不够的。数字经济赋能乡村工匠培育应立足地方发展实际,要基于崇州当地与数字化融合发展的特色产业、特色产品和乡村工匠培育规模及需求的综合判断,设定专项培育资金给予支持。其次,乡村工匠的有效培育需要多方培育主体的参与,构建人才培育的协同发展模式。建立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联动合作机制,在传统线下培训的基础上,各方培育主体可根据用人发展需求灵活采用数字化的培训方式,对乡村工匠的培育进行全过程的监督与管理,充分提升培育效率,不断推动乡村工匠培育的实践与创新,增强乡村工匠未来面向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此外,要增强乡村工匠培育政策引力,建立完善的乡村工匠培育政策体系,以多元化政策保障支持数字经济赋能乡村工匠培育高质量发展。

5 结语

在数字经济时代,培育乡村工匠是新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数字技术应用于乡村工匠培育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崇州当地应结合数字乡村建设的战略要求,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乡村工匠培育过程中的作用,加快构建数字经济赋能乡村工匠高质量发展的格局。

猜你喜欢
工匠培育数字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答数字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工匠赞
数字看G20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