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中型银行在支持乡村振兴中的履职方向的分析
——以吉林省四平市为例

2023-04-18 03:17丁延青
吉林金融研究 2023年11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金融市场县域

丁延青

(中国人民银行四平市分行,吉林四平 136000)

金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活水之源。新时代以来,国有大行、城商行等大中型银行服务乡村振兴力度持续加大,传统的城市金融服务精准下沉到田间地头,为农村市场注入大量金融资源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

一、大中型银行农村金融市场的运行情况

(一)政策先导,以顶层设计推进金融支持乡村振兴

一是出台相关政策,完善推动机制。如交通银行出台了《交通银行吉林省分行2023年普惠金融及乡村振兴业务投向指引》等文件;吉林银行制定《吉林银行惠农金融业务管理办法》等文件。二是成立组织机构,延伸服务触角。如工商银行成立了乡村振兴工作小组,并在普惠金融事业部下设乡村振兴办公室,联合公司部、结现部、机构部、个金部、个贷部、网金部多部门协同制定“1+6”工作机制;建设银行确立了以以普惠金融事业部(乡村振兴金融部)牵头,辖内梨树、双辽、伊通三家县域支行6个营业网点为基础的三农金融服务构架体系。

(二)科技创新,以技术优势推进服务精准触达客户

一是直接下延,拓展金融服务网络和服务着力点。如建设银行通过“裕农通”线上线下综合服务体系,构建了服务乡村振兴的“裕农通”统一品牌。截至2022年末,四平市裕农通实际覆盖率75%,服务点活跃率95%,支持民生交易笔数5.49万笔。二是借助平台,以金融中介触角弥补物理网点不足。以“吉农金服”公司为代表的的农村金融服务中介体系,通过对农村客户的信用评估、筛选、推介,高效的搭建了农户和农村经济组织与金融机构进行资金融通的桥梁。交通银行推出的“吉农E贷”线上产品,该业务完全依靠“吉农金服”公司的基层触角进行客户线上筛选和引流,贷款成功率在90%以上。

(三)息低额大,以价量优势推进涉农融资成本降低

一是为农业生产提供低成本资金。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在支持农业生产的信贷投放方面,大中型银行普遍使用了较低的利率,如农业银行服务“千万头牛”贷款利率3.85%;交通银行服务于涉农企业的兴农E贷利率仅为3.65%。二是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大额度融资。如吉林银行服务于从事农业经营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小微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兴农阳光贷产品最大额度上限达到1000万元。

二、大中型银行对农村金融市场运行的影响

(一)加剧农村金融市场竞争的同时,也推进国家产业政策的资金引导和县域金融服务的技术变革

大中型银行在服务乡村过程中,打破了原有农村金融市场运行格局,在县域不同银行机构中出现了信贷产品价格战和客户的抢夺战,但也带来了葱郁的资金和更加优质的产品、服务体验。例如工商银行创新推出了“种植e贷”、“畜牧e贷”等涉农产品,解决了农业企业及农户因有效担保不足而导致的贷款难问题,有效满足了粮食种植领域的综合金融需求。该行近三年(2020-2022)普惠型涉农贷余额、增量款呈现稳步上升态势。

(二)客户掐尖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个正向的作用,促使农村金融资产质量整体上得到提升,有利于农村金融市场的稳定

大中型银行受制于网点布设和人员配置,普遍实施采取的是对重点客户群体进行定点突破,以优势产品和服务吸引农村较大型的优质客户,以致农村金融市场主体的定位出现了重新划分。这一过程中,大中型银行拥有明显要强于县域地方法人机构的风控能力,期间所产生的不良资产也能够实现多渠道、多元化处置。大量优质的金融资产投放到农村金融市场,必然会逐步稀释和化解县域金融风险,促进了农村金融市场稳定运行。

(三)大中型银行下沉乡村的过程中还另一个有外溢作用,就是推动农村金融基础设施的完善

大中型银行在缺乏直达乡村网点的情况下,通过金融科技赋能和物理协作网点建设有效打通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这一过程中,所构筑的农村支付渠道、农村信用体系等基础设施网络趋于完善,并且这些网络的构建不仅应用于本行的相关业务,同时为其他机构的产品与服务拓展提供了便利。

三、明确大中型银行在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路径

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大中型银行的业务下沉极大地提升了农村金融供给,同时也对原有的以地方法人机构为主的农村金融市场运行体系提出了挑战。从国家宏观政策制定的角度,我们应该为大中型银行业务下沉乡村明确市场定位和政治定位,既要避免农村金融市场的过度竞争,又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乡村振兴工作中旺盛的金融需求提供助力。

(一)为农村金融资源流动构筑开放式的互联通道

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实施普惠金融的重要着力点。大中型银行在加快农村金融础设施建设中,既要考虑自身的盈利性,也要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这就要求大中型银行一是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将现代IT技术与农村金融业务进行有效对接,让金融互联网走进农村的千家万户,实现金融展业与农村生产生活场景充分融合;二是要将自身的产品和服务打造成开放式构架,让相关金融机构,特别是县域地方法人机构能够相互借助大中型银行的产品和服务通道,开发更为适合自身的服务乡村的业务产品。

(二)为乡村振兴的相关产业政策落实提供资金引导

积极对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金融机构理应承担起来的政治责任。这里面,就涉及到金融资金的投入和金融要素合理配置,应支持和鼓励大中型银行充分利用全国性经营的优势,将本行成功地区的融资模式、融资案例及操作流程尽快复制到本地县域乡村,这样一可以为本地重点项目单位提供便利快捷的资金,二可以为相关产业资金投放提供方向引导,并为其他金融机构开发同类融资工具提供示范。

(三)为乡村振兴提供大规模的资金支持

受制于监管规则,县域地方法人机构单笔、单户信贷投放都是由一定限额的,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规模化的融资需求。这种情况下,大中型银行应将信贷投放重点转向高标准农田、智慧农业、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乡村振兴重点项目。此类项目单笔资金需求量大、投资回收期长,县域地方法人机构机构是不具备投资管理能力的,只能由大中型银行机构来承担。这也要求金融管理当局在相关政策制定上对大中型银行机构投资于乡村振兴重点项目予以鼓励,使之在市场与行政合力推动下可持续。

(四)为农村金融市场充当压舱石、定风锚

县域地方法人机构规模小、业务品种单一,风险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大中型银行在下沉农村过程中,一方面要通过自身较强的风险管控技术,在向农村市场投放金融资源的过程中为县域地方法人机构起到技术帮扶作用,共同提升农村金融风险抵御能力;另一方面在农村金融市场普遍风险高企,县域地方法人机构资产质量下滑的情况,更需要加大对农村金融资源的投入,做大农村金融市场总量,以优质金融资产的数量的提升,提振金融体系在农村社会公众中的信心,进而提振全社会对农村金融市场信心。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金融市场县域
金融市场:寒意蔓延【精读】
假如金融市场崩溃,会发生什么? 精读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Copula模型选择及在金融市场的应用
农村金融扶贫 脱贫要“精准”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