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职能管理视角探索运用机关绩效考核新机制

2023-04-17 21:12南通市委编办
中国机构编制 2023年12期
关键词:机构编制职能机关

●南通市委编办

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市委编办聚焦职能管理,创新履职方式,以牵头市级机关单位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考核为契机,在绩效考核过程中深化运用职能管理的质效,聚焦“考什么、怎样考、怎么用”的深入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有效的方式方法,激励引导机关单位有效履行法定职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一、坚持系统观念,创新考核体系“规划图”

聚焦“考什么”,找准工作任务与“三定”规定职能的内在关联,以部门职能履行为基础,综合考量履职的效益与成本,构建“职能工作目标+减分项+加分项”的考核体系。

一是聚焦主责主业。遵循机关职能配置个性化、承担任务差异化的实际,机关绩效考核以工作目标责任制为重点,实行百分制考核。对标对表党中央、国务院对高质量发展总体要求,坚持“大事要事难事赋高分”,将工作目标分为重点工作、常规工作和动态工作,按70分、20分、10分阶梯式设置分值,引导部门向中心聚焦、为大局服务。重点工作采取自上而下的形式,包括国家和省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指标、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任务、民生实事项目等;常规工作由部门根据年度工作计划、上级部门下达任务等自主申报;动态工作为临时交办任务,年初预留、全年追加。

二是守住底线。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升机关管理效能。针对法治建设、安全生产监管、生态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监管、预算绩效管理、机构编制管理等28项具有普遍规范性、约束性的共性工作,设置减分项指标,赋予相关职能部门考核权,不设具体权重,采取“负面清单”管理,督促部门守好高质量发展底线。

三是强化正向激励。明确对获得省部级综合性表彰、领导批示表扬、国务院督查激励以及高质量发展绩效指标争先进位明显四种情形予以加分,单项最高1分,激发部门工作主动性。

二、立足流程优化,画好全年考评“施工图”

聚焦“怎么考”,创新评价方式、优化评价方法,按照目标规划、过程管理、年终考评、持续改进四个环节实施全周期管理。

一是制定目标责任“三张清单”。以部门“三定”规定为蓝本,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节点化、节点责任化”,将上级考核指标、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任务等逐条对照至部门主要职责,做到两者精准匹配,经“编办初审、两办复审、市领导审阅”后,形成“部门责任单”。健全部门内部绩效管理制度,每项工作目标按行政要素、业务逻辑和实现过程细化为若干任务项目,明确各季度序时进度及预期成果,形成“季度进度单”。推动部门绩效向个人绩效延伸,工作目标分解到内部责任处室、分管及协管领导,形成“个人任务单”。全部工作任务逐项细化、逐层分解,实现向绩效目标转化。

二是开展关键节点重点监测。综合运用数据校验、察访核验等方式,在半年、第三季度这两个关键节点开展重点评估监测,及时发现问题、积极督促整改。半年评估重在全景调度、全面分析,会同市委考核办、党委政府督查室开展“拉网式”评估,对所有部门全部工作目标逐项过堂,确定是否达序时进度,并逐个部门、逐项工作反馈评估意见,确保部门方向不偏、进度不拖。季度监测重在以点带面、重点突破,采取“先选工作、后定单位”的方式,聚焦省考指标、民生实事项目等涉及面广、群众关注度高的工作,开展“点位式”监测,旨在通过重点指标预警,串联一批单位,推动一片工作。2022年,半年评估及季度监测发现“构建全市域15分钟医保服务圈”“实施区域治水工程”等工作进度相对滞后,经函件预警提醒后,相关责任部门迅速整改,年底前已全部落实到位。

三是推行平时考核“预扣分”机制。通过先扣分后返还做法,拧紧责任链条,推动“只有平时争先,才能年底创优”成为部门行动自觉。把握“实”,明确扣分情形。出台《市级机关单位服务高质量发展考核预警办法》,明确预扣分、免予扣分、减半扣分的8种情形,做到有规可依。具体实施时,看排名不唯排名,看进度不唯进度,对上级考核指标位次靠后但较上年度进位两名以上、市级重点工作受客观因素影响进度脱幅较大等特殊情形予以豁免,保护和调动部门工作积极性。把握“严”,规范操作流程。按照“扣分、反馈、整改、返还”流程,通过综合考核管理信息系统实施“不见面”考核。被扣分单位原则上应在三个月内进行整改。考核责任单位根据被扣分单位整改情况,酌情进行返还,最高返还80%。把握“效”,做到两个运用。将预扣分结果与部门年终考核、市管干部平时考核挂钩,2022年共实施预扣分58次,其中21家单位因整改未达预期,在年终考核得分中被扣减了预扣分,6名市管干部因分管考核指标被预扣分,取消当季度考核评“好”资格。

四是画准年底考评“部门画像”。通过延展评价维度、优化考评方式、拓宽评价渠道,科学准确反映部门全貌。评价标准多维化。严格把握履职全面性、规范性、效益性三项标准,考评时着重考量重点改革领域职能履行越位、缺位、错位情况,兼顾衡量部门责任担当、工作负荷与成果效益,形成综合考量。评价方式多样化。在部门自查的基础上,请统计部门提供第三方数据,提高评价的客观性。考评时既运用定量数据,又参考上级表彰评优等定性评价。另外,提炼体现主要工作成效的关键指标,作为部门履行法定职责的绩效监测指标,从全省排名、自身历史两个维度为考评提供支撑。评价主体多元化。由市四套班子领导和熟悉经济社会发展的机关干部组建考评组,开展“内部评”,同时吸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强化“外部评”。2022年起引入“基层评”,邀请乡镇(街道)主要负责同志参与年底考评工作,将基层对市级机关服务群众的真实感受直接反馈到考评中,倒逼机关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

三、注重结果运用,用好绩效管理“效果图”

聚焦“如何用”,强化解题意识,注重结果运用,通过“三个衔接”增强考核生命力。

一是与部门工作提升相衔接。把考核结果作为部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重要参考,每年综合考核工作结束后,精细化制定考核结果反馈单,将考核成绩和考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反馈至各单位,推动部门优化职能履行方式,完善工作推进机制,提升下一年度履职成效。

二是与机构编制管理相衔接。探索机关绩效考核结果向机构编制管理转化运用的有效路径,根据考核结果,强化部门职能运行监测,分析职能变化趋势,相应提出职能、机构、编制调整意见。对于职能强化、承担任务较重的部门在机构编制资源上予以重点保障,对考核结果为第一等次的优先考虑机构编制事项;对于职能运行平稳、工作任务量变化不大的,引导通过加强内部挖潜和优化内部流程等提高机构编制使用效益;对于职能弱化的,适当对机构编制进行“瘦身”。

三是与干部人事管理相衔接。坚持考事与考人融合,探索建立考核指标实绩与干部考核等次评定挂钩机制,干部提拔重用和职级晋升优先考虑连续三年获得“第一等次”的单位,连续两年考核“第三等次”的单位次年一般不提拔晋升干部,督促领导干部在岗在行在状态,履职尽责勇担当。

猜你喜欢
机构编制职能机关
《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释义
职能与功能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把人大机关建设成为学习型机关
机构编制实名制与档案管理
打开机关锁
网通政务新浪潮 共话机构编制新未来
——2017年第一期机构编制部门信息化专项培训班(领导力班)顺利举办
价格认定:职能转变在路上
机关制造
浅谈会计职能是否应该进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