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关系的现状与未来

2023-04-17 19:28冯羽鑫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老挝

潘 岳,冯羽鑫,刘 蓬

(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南宁 530006)

中国自1953 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来,始终将之作为外交的基石。冷战结束后,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持续深化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2002 年,中共十六大正式明确了“继续加强睦邻友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加强区域合作,把同周边国家的交流和合作推向新水平”的周边外交策略[1]。2003 年10 月,温家宝在印尼巴厘岛出席首届东盟商业与投资峰会并发表题为《中国的发展和亚洲的振兴》的演讲,提出并全面阐释了“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理念。2017 年中共十九大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对我国发展所处历史方位的新论断。这一重要论断,不仅标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高度,也开启了外交领域的新篇章。近年来,在中国睦邻友好外交政策和老挝革新政策奠定两国友好关系基石的基础上,中老双边关系得到了新的发展。

一、中国和老挝双边关系攀升至新高度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中国和老挝在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的推动下,守望相助、共克时艰,不断在多领域取得重大成果。

(一)政治互信进入新阶段

20 世纪80 年代末以来,中国和老挝政治互信显著增强,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两国高层交往日益密切。2000 年11 月,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对老挝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元首对老挝的首次访问。此后,中国国家领导人胡锦涛、习近平先后访问老挝,而老挝国家领导人坎代、朱马利、本杨、通伦也先后到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中老两国关系从正常化发展到了“四好”关系、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最终形成了中老命运共同体。

二是两党间的交流合作密切。中共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老挝的干部、军队提供了丰富的培训项目,涵盖语言学习、政治建设、专业技能、国家治理、脱贫攻坚经验等方面的内容。培训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培训教学、实地考察、座谈研讨等。中国为老挝培训了数以万计的人才,成为老挝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对老挝的经济社会建设和中老友好关系的深化起着关键的推动作用。

三是防务安全合作显著增强。中老两军高层保持密切的沟通和互动,中方国防部门高层领导多次访问老挝,老挝国防部领导人也多次来中国访问。中老两军高层积极推动两国领导人达成共识,深化在政治工作、疾病防控、教育培训、联合巡航等多个领域的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特别是在新冠疫情期间,中国积极向老挝提供医疗物资和疫苗支持,先后向老挝派遣了八批医疗专家,协助开展医疗救援工作。这些举措大大提升了老挝军队的卫勤保障能力,进一步巩固了两军的友谊基石。

(二)务实合作领域成果丰硕

在中国和老挝政治互信持续深化,以及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步入快速发展轨道的背景下,双方在众多务实合作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在经贸方面,过去十多年里,中国一直是老挝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以及最大的外来直接投资国。2021年,中老双边贸易额高达43.4 亿美元,占老挝全年贸易总额的32%;而老挝对中国的贸易顺差达到了10 亿美元,占其贸易顺差总额的100%。令人瞩目的是,2022 年双边贸易总额进一步提升至56.8 亿美元,同比增长高达30%,而老挝对中国的贸易顺差依然保持在10 亿美元①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海关统计数据在线查询平台http://stats.customs.gov.cn/。。同时,2021 年中国对老挝的直接投资也达到了12.8 亿美元,直接投资存量达99.4 亿美元②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http://images.mofcom.gov.cn/fec/202211/20221118091910924.pdf。。截至2019 年末,中国对老挝的直接投资项目累计达862 个,投资领域广泛涵盖经济合作区、铁路、电网、水电站、房地产和通信卫星等关键行业。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大型企业在老挝的投资主要集中在矿电行业,中型企业主要投资于建材和矿电行业,小微企业主要投资于建材行业。中小企业已成为中国在老挝直接投资的主力军,其数量占我国对老挝直接投资企业总数的80%[2]。这些数据充分展示了中国和老挝在经贸领域的深度合作和互利共赢。在经济模式变革的推动下,中国和老挝不仅保持着传统的经贸往来,更积极地推动产业升级,加强在新兴经济领域如电子商务等的深度合作。2022 年,双方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和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工业与贸易部关于电子商务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旨在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推动优质产品的贸易往来,同时加强物流、移动支付等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提升贸易效率和便利性,创造更多的共同利益,推动两国经贸关系迈向更高的水平。中国在老挝的经济发展中,主要发挥着重要投资来源国、援助国和发展经验分享国的角色作用。

在交通运输方面,老挝成为最早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这与老挝的发展战略高度契合,特别是推动老挝从内陆状态向区域一体化国家迈进。“一带一路”倡议为老挝及沿线国家带来了显著的益处。2020 年至2021 年,中老两国共同投资建设了老挝万万高速公路(万象—万荣段)和中老铁路,结束了老挝无高速公路和高铁的历史。这不仅是推动中老两国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生动例证,也标志着双方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当前,中老两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合作成果已经开始产生外溢效应,泰国和越南纷纷期望加速与老挝和中国的互联互通。

在农业方面,作为传统的农业国家,农业在老挝经济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2021 年,老挝农业生产总值达到了29 亿美元,占GDP 的17.9%①数据来源:老挝统计局网站https://laosis.lsb.gov.la/tblInfo/TblInfoList.do;jsessionid=G39AyHfzf2OWHsdtq6kWEjJ1eOUTtGpfCq a6vhLs.laosis-web。。得益于中老农业的互补性,中国丰富的农业发展经验及成功模式为老挝提供借鉴的样板。老挝气候适宜、土地肥沃,具备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这恰好与中国的农业技术和人才形成了互补。2017 年11 月,中老两国政府签订的《关于共同建设中老现代农业产业合作示范园区的谅解备忘录》明确指出,双方共同推进中老现代农业产业合作示范园区的规划编制工作,建立合作协调机制,以促进天然橡胶、水稻、畜牧、木薯、果蔬等产业的发展[3]。在这一过程中,农业示范区和示范点成为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老挝—中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是较为知名的项目。该示范园由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于2017 年建成,并成功入选中国农业农村部首批“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建设试点单位。这些农业示范区和示范园的成功运营,有力地推动了老挝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大幅提高了当地农户的收入。自2022 年9 月起,中国对包括老挝在内的16 个国家的98%税目产品实行零关税待遇。在2022 年老挝对中国的出口产品中,天然橡胶达28.4 万吨,总价值为4 亿美元,成为第一大出口产品;木薯淀粉达到19 万吨,总价值达9 000 万美元;甘蔗达到110 万吨,总价值6 400万美元②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海关统计数据在线查询平台http://stats.customs.gov.cn/。。中国和老挝在农业领域的深度合作,不仅促进了当地农业增收,还有利于老挝农村地区的商品化生产,为老挝政府推进减贫工作提供了实质性的帮助。在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的推动下,中老农业合作不断茁壮成长,结出新硕果。

在减贫合作方面,中国独特的扶贫经验和方案,为全球贫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参考。老挝在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将贫困发生率从2012—2013 年的23.3%降低到2018—2019 年的18.3%,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贫困问题仍需持续关注③数据来源: 老挝统计局的资料Poverty Profile in Lao PDR _ Poverty Report for the Lao Consumption and Expenditure Survey 2018-2019。。因此,中国和老挝在减贫领域具有巨大的合作空间。2014年11 月,中国提出了“东亚减贫合作倡议”,老挝成为该倡议下的第一批重点合作国家。目前,由广西负责实施的中国援助老挝减贫示范合作项目已取得圆满成功。2019 年5 月中国和老挝共同签署的《中国共产党和老挝人民革命党关于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全面落实“中国援老挝八大工程”。2021 年3 月“中国援老挝八大工程”一期项目正式开工,受益范围覆盖万象省和琅勃拉邦省共30 个村庄,包括农村贫困地区的通电照明、数字电视、卫生和供水等关键工程。中老两国在老挝的减贫合作进展顺利,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进一步巩固了中老两国的友谊基石。

在非传统安全合作方面,东南亚地区长期面临着跨国犯罪、环境安全、社会公共安全以及网络信息安全等诸多挑战。中国和老挝在此方面形成了诸多共识,展开了广泛合作与资源共享。例如,在联合国及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等多边机制下,双方加强协调与配合,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和极端分子,以提高区域安全稳定性。此外,双方还积极参与反恐联合演习,提高中老边境管控能力。随着反恐压力的不断增加以及区域合作的迫切需求,越来越多的周边国家加入联合反恐演练。在禁毒、打击电信诈骗、打击跨境赌博、打击拐卖人口、移民和边防出入境管理等领域,双方也加强了合作,共同打击各种形式的跨国犯罪。在新兴领域方面,两国积极拓展了在数字经济、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合作。这种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积极合作,不仅有利于地区的稳定,还为两国之间搭建起跨越边境的友谊之桥。

(三)人文交流日益频繁

在国家交往中,民众之间的深厚感情起着重要作用。2019 年至2022 年,中老两国共同签署了《中国共产党和老挝人民革命党关于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和《关于进一步深化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联合声明》,其中都将人文交流列为合作的三大内容之一。近年来,中老双方人文交流的互动愈发频繁,取得的成果也愈发丰硕。

在教育方面,中老两国的合作源远流长。自2005 年10 月15 日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教育部2005—2010 年教育合作计划》起,中方每年都向老方提供230 个全额奖学金名额,并承担老挝留学生从万象至中国接受教育的往返旅费。这一举措旨在促进中老两国的教育交流,为老挝的汉语学习者提供优质的学习平台。值得一提的是,2010 年3 月老挝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应运而生。2011 年7 月,老挝苏州大学设立。这两所学校的建立,不仅为老挝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也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与老挝以及湄公河流域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为了深化两国在教育领域的合作,中国每年除提供全额奖学金外,还通过广西、云南等地的政府机构,为老挝留学生提供更多的奖学金机会。2012 年7 月,中老两国签署了《中老2011—2016 年教育合作计划》,中方每年向老方提供的全额奖学金名额增加到300 个,涵盖了矿产、水电、环境、农业、机械、企业管理、贸易、财政、金融等[4]。近年来,中国在教育领域对老挝的援助取得了显著成效,仅2018年,老挝学生来中国留学就达14 645 人,在来华留学国家中排名第八[5]。

在旅游方面,2004 年11 月,中老两国签署了《中国公民组团赴老挝旅游实施方案的谅解备忘录》,旨在激发中国游客赴老旅游的热情。为了进一步落实双方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2019 年两国共同举办了“中国—老挝旅游年”活动。在两国政府的积极推动下,2019 年中国前往老挝的游客首次突破了100 万人大关。特别是随着中老铁路、万万高速公路的相继通车,两国间的旅游合作迈上新的台阶。

在新闻出版方面,2021 年4 月,中国国家新闻出版署与老挝新闻文化旅游部共同签署了中老经典著作互译备忘录。该协议规定,在未来五年内,中老双方将携手翻译并出版50 种两国经典著作。作为两国经典著作互译计划的首批成果,天津教育出版社于2022 年12 月成功出版了《凯山·丰威汉主席的生平和革命事业》《两姐妹》《昆布罗王》三部老挝经典著作,为两国文化交流搭建了一座坚实的桥梁。

在生态环境方面,2020 年中老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与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自然资源与环境部关于合作建设万象赛色塔低碳示范区的谅解备忘录》,致力于在老挝首都打造一个低碳示范区,为老挝应对气候变化提供资源和技术支持。此外,双方还共同努力,共建跨境生物多样性联合保护区,这是一项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具有重大意义的合作项目,旨在保护包括亚洲象和热带雨林在内的沿线珍稀濒危资源。在水资源领域与水环境治理方面,中老两国也开展了广泛合作,主要目标在于优化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提升水环境质量,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在水资源规划、水利工程建设、水环境监测、水污染防治和水灾害防御等多个领域,双方都开展了合作项目,为湄公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和增进人民福祉作出了贡献。

二、中国和老挝深化多边合作关系

坚持多边主义,维护地区和国际的和平与稳定,是中老两国的根本利益所在。秉承“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理念,中国政府一直坚定不移地推行睦邻友好的周边外交政策,并致力于深化与东盟的友好关系。2003 年10 月,中国与东盟建立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并加入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2021 年11 月,双方将战略伙伴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该关系以多边、安全和发展为核心主题。作为东盟成员国的老挝,始终主张在包括中国—东盟(10+1)合作、澜湄合作和东亚峰会等多边机制中,加强与中国的协调与配合。目前,中老两国在多边机制中的合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件重大的事情上。

一是老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1997 年,老挝踏上了申请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一步,在经历漫长的等待后于2004 年正式启动了谈判进程。在该过程中,中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老挝加入工作组”的主席,中国不仅积极给予老挝入世过程以全方位支持,还举办了专门针对老挝入世的培训班,与老挝官员分享经验,协助简化入世谈判进程。2012 年10 月,老挝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第158个成员国。

二是南海问题。老挝在2016 年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期间,在东盟峰会上坚持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南海争端。老挝认为,南沙部分岛礁的争议并非中国与东盟之间的问题,因而不应干扰中国—东盟关系的正常发展,反对南海问题国际化及多边化。同年7月,在老挝首都万象举行的中国—东盟(10+1)外长会议通过了联合声明。联合声明中,各方承诺将全面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为有效解决南海争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举措也有助于为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清除障碍。

三是湄公河巡航。自2011 年10 月5 日湄公河“金三角”地区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中国船员遇害案以来,中老缅泰四国共同建立了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机制,以确保这条重要航道的安全。截至2022年9 月底,该执法共执行了120 次巡航任务。这些行动不仅有力地维护了湄公河航运的安全,保障了沿岸各国人民的合法权益,还推动了澜沧江—湄公河地区的文化交流和合作。

三、中国和老挝关系的发展前景

(一)加强合作,稳健前行

在地理上,中国与老挝山水相连,是一衣带水、同舟共济的伙伴。历史证明,两国间的友好关系源远流长,且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共同的革命经历、斗争历程,共同的社会主义制度,以及相似的发展理念与目标,使得中老两国形成了牢不可破的命运共同体。然而,对于这种紧密的合作关系,西方国家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一些西方国家认为,中老合作有助于推动地区和平与发展,他们支持中国在基础设施、环境、贸易等领域的投入,同时期待与中老两国开展三方或多边合作。然而,一些西方国家却对中老合作持有偏见和敌意,认为中老合作是中国扩大影响力的手段,试图阻挠和破坏中老合作,他们利用国际舆论,对中老铁路项目、湄公河水资源等问题进行抹黑和诋毁,导致部分不明真相的民众对中老两国的形象产生误解。另一方面,尽管老挝正在努力摆脱最不发达国家的行列,但其经济环境仍受到国际和国内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制约。这种经济上的滞后性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如营商环境、社会治安等,进而影响两国的贸易往来。同时,中老合作涵盖了众多领域和项目,需要得到充足的融资支持。因此,在中老合作过程中,经济互补的天平在一些地方将会偏向老挝一方。此外,中老合作对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极大,尤其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由于老挝人口有限且发展相对落后,人才资源相对匮乏,教育水平有待提高,这给中老合作带来了一定的制约。因此,双方在未来需要加强人力资源培训、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

(二)立足现实,放眼未来

尽管国际和地区局势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但中国和老挝互为战略伙伴、共享命运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在双边和多边的合作框架下,双方关系将拓展至更广泛的领域、深化至更高的层次。首先,中老两国都是社会主义国家,有着相似的发展道路,均秉承和平共处、相互尊重、睦邻友好、互利共赢的原则。在长期的交往中,两国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是推动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的基础。其次,战略对接成为两国关系发展的动力。为实现对外开放新格局及推进全球和地区经济一体化,中国在2013 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其中互联互通是重要支柱之一。作为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老挝境内80%为山区和高原,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中老铁路建成前,老挝的铁路里程仅有3.5 公里。为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融入东盟经济一体化,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成为老挝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老挝提出了从“陆锁国”变成“陆联国”的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自身的发展战略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如今,中老铁路和万万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沿线的经济开发以及推进中老泰铁路联通将成为未来两国经济合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再次,中老两国在旅游、教育、减贫、公共卫生、生态环保等领域的合作空间巨大,中国在资金、技术、经验和人才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而老挝需要着力改善民生和保护环境,双方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最后,中老两国均秉持多边主义和全球主义的外交理念。双方可持续性发展离不开长期稳定的国际环境。作为大国,中国有责任维护世界和平和公平正义,为此提出命运共同体、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方案,旨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老挝方面,为了吸引外来投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参与国际和区域合作。展望未来,中老两国将在多边机制中深化合作,共同维护国际与地区的和平与繁荣。

自古以来,中国与老挝一直是亲密无间的邻居,双方秉持着团结互助的精神,奠定了深厚的传统友谊基础。两国的发展道路相近,优势互补,合作不断深化和拓展。尤其是中老铁路的竣工通车带来了显著的外溢效果,极大地推动了湄公河地区的互联互通,促进区域经济的蓬勃发展。在多边合作机制中,中老两国始终相互理解和支持,共同维护地区和国际和平和发展。两国命运相连,中老关系的发展前景充满希望。双方将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共赢,务实推动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为地区和国际社会贡献更多的力量。

猜你喜欢
老挝
坐着火车去老挝!中老铁路开通在即,山川湖泊美不胜收
老挝肉牛输华实现突破
朝发夕至 乘着火车去老挝
老挝·琅勃拉邦
“中国优秀电影走进老挝”巡映活动落幕
老挝木材出口的新禁令
科技 Science and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