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娟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 215400)
当前,国与国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大批的高层次人才,谁就拥有竞争的主动权。而要想吸引和集聚大批高科技人才,就必须根据高科技人才发展的需要,着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只有营造优良的创新创业环境,才能筑巢引凤,更好地吸引人才、聚集人才、留住人才,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近年来,江苏省太仓市紧扣产业发展目标,聚焦聚力“两个高于”,奋力拼出“太仓速度”,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优势主导产业,推动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积极培育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先导产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2022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 550 亿元,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0 亿元,增长11%,实现规上工业产值2 921.6 亿元,增长16.3%,位列中国县级市基本现代化指数第五位、中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百强第六位。
截至2023年7月,太仓人才资源总量达23.24 万人,有效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 000 家,位居2022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第二位,入选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太仓市的人才工作在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仍存在一些不足,如人才政策市镇联动不够积极有效、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结合不够紧密、优质产业化项目储备不足、创新创业金融服务生态有待完善等,需要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改进。
太仓市近3年获评苏州市人才科技工作创新进步地区,进步指数居苏州首位。2022年,全市高企申报755 家,同比增长9.58%,增幅位列苏州市第二,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39家;招引科技人才项目429 个,引进硕士及以上人才1 154名;新增省“双创人才”19 人、姑苏领军人才67 人,均创历史新高,推动创新生态不断优化。截至2023年5月,太仓人才资源总量达23.24 万人、高层次人才达2.66 万人,年均增长超10%;自主申报入选国家级人才11 人,集聚省“双创人才”106 人、省“双创团队”5 个、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238 人。
近年来,太仓大力推动科技创业孵化载体建设,加快建设覆盖全市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现已建成投用各类科创孵化载体62 家,孵化面积114.3 万平方米,获省级及以上资质认定的共32 家。2022年全年新增省级以上科创载体7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1 家、众创空间2 家。新建科创载体面积超140 万平方米。中德(太仓)创新长廊成功入选省科技型创业企业孵育计划项目。新增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家、苏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4 家。“空天工业软件与数据科学重点实验室”获评苏州市重点实验室,苏州思萃免疫技术研究所获评苏州市新型研发机构,太仓(巴黎)创新中心揭牌成立。
树牢“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太仓不断推进政策创新、平台搭建、生态塑造等各项工作,以自身优势为点,持续强化招引力度确保人才“引得来”;以产业发展方向为线,在产才融合中实现人才“用得好”;以全周期、全流程、全链条服务为面,让人才安居乐业“留得住”,点线面结合,构建立体式人才“引育留用”体系。启用太仓市企业服务中心和人才服务中心,打造集成式、一站式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加强金融要素供给,新出台“娄城科创贷”科技金融产品。“苏科贷”等专项科技金融贷款累计帮助企业获得银行授信额度6.7 亿元。
瞄准“3+3”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太仓市正加快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强化科技与产业同频共振,集聚创新资源,壮大创新主体。2022年申报高新技术企业755 家,新认定43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1 415 家,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备案561 家。新增省潜在独角兽企业3 家、省高新区瞪羚企业15 家,苏州市独角兽培育企业6 家、瞪羚企业44 家。创新人才加速集聚。新增省“双创人才”19 人、姑苏领军人才67人,均创历史新高。优化科技领军人才计划,新增太仓本级领军人才超100 人。新引进外国高端及专业人才95 人。全年专利授权量10 278 件,其中发明专利695 件,年末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78.51 件。
目前,太仓市人才资源总量达23.24 万人、高层次人才达2.66 万人,但人才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头部作用”还不明显,细分产业领域尚未形成高端人才项目集聚态势。究其原因,太仓市不少区镇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融合度不高、联动性不强,招商项目没有高端人才,人才项目产业化程度不高,“大项目不新、新项目不大”的问题比较突出。反观苏州其他板块,例如,吴中区通过引进机器人标杆企业科沃斯、生物医药标杆企业药明康德,走出了一条招商带动招才、招才引领招商的新路,迅速形成了产业的集聚和辐射带动效应。
创新创业载体是招引项目的前提基础,也是人才企业成长的重要保障。相城区2016年时载体数量位居苏州第九位,但通过近几年发展,孵化器(含众创空间)数量增长迅速,2021年度省级备案众创空间名单中共有14 家单位入选,居苏州市第一,新增省级科技创业孵化载体总数,位列苏州市第二。相比之下,太仓市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与众创空间占苏州的比例都较低,部分板块至今还没有孵化器。此外,太仓市现有创新载体普遍缺乏专业化运营团队,多由政府负责运营,缺少有效的绩效考核手段,苏州硅酸盐研究所落户至今,上级人才项目获评数仍为零。
太仓市人才专项资金市级支出与周边区(县)市相比,不论在投入力度上还是在覆盖广度上仍有一定差距。例如,张家港科技领军人才一年评选4 次,昆山对“头雁人才”创新平台项目给予最高2 亿元资助,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此外,相比周边板块,太仓市金融扶持力度极为有限,是苏州少有的没有人才基金的板块之一。先进地区对人才项目金融扶持往往比较到位,如园区、昆山等地都有股权投资、贴息贷款等政策。
先进地区对于苏州考核重点指标,政策倾斜比较大,进行集中发力,如张家港在科技双创人才方面投入很大,每年2亿元左右。先进地区对人才项目往往比较开放包容,既放眼全球招引引领发展的大项目,也着眼未来集聚具有潜力的小项目,形成既“顶天立地”,又“铺天盖地”的人才项目森林。例如,昆山为加快集聚产业支撑人才,对“头雁人才”计划给予最高2 亿元资助,1年评选人才项目超过百个。太仓市“娄东英才”工程自实施以来,支持的创新创业团队项目与本级人才项目非常有限。
4.1.1 从顶层设计上加大对高科技人才集聚的吸引力度
高点站位,统筹谋划出台人才新政,构建定位清晰、层次分明、相互衔接、覆盖不同领域和人才发展各个阶段的人才工程体系。既要“提质”,制定出台“太仓市高端人才奖励计划”,修订完善本级科技领军人才计划资助办法,形成市镇两级叠加配套、特色鲜明的政策支持体系,又要“扩容”,根据“太仓市创新人才引进计划”,着力扩大全市人才基数,引育一批“双一流”高校本科以上优秀毕业生,为太仓市企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还要“增效”,在市产业引导母基金基础上,加快成立人才专项基金,鼓励社会资本以投带引优质人才项目落户太仓。
4.1.2 构建创新型人才集聚的长效机制
要加快建立宽容失败的创新生态,使各类创新资源充分迸发活力、释放潜力。要优化完善创新发展考核评价体系,用好用活“三项机制”,鼓励科技工作者、创新主体敢想敢试、敢为人先,加快形成宽容失败的政府绩效评估。要健全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撬动作用,引入更多创投、风投、天投等机构,建立健全多元化、多渠道的资金投入体系,加快形成宽容失败的金融资本支持。要强化“用户思维、客户体验”,聚焦“四个最少”工作要求,持续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加快“双创”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及时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加快形成宽容失败的综合协调服务。要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强创新权益保护,严格知识产权执法,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先进典型、先进经验宣传活动,让广大企业家和人才有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和荣誉感,加快形成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
4.2.1 明确产业发展重点,深化产才融合
以“再开放”推动“再发展”,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依托太仓市在汽车核心零部件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产业基础,结合太仓市航空产业领域后发优势,将“先进载运装备”确定为太仓市招才引智核心“靶点”,设立重点产业专项支持计划,集成资金扶持、考核激励、政务服务等资源,对准一个“城墙口”持续进攻3~5年,力争每年培育引进30 个以上细分产业人才项目,让高端人才在太仓集聚,助力产业发展勇攀“新高峰”,在产业布局、产业链衔接中凸显“太仓坐标”。
4.2.2 加大人才投入,提升创新资源吸附力
要坚持“人才国际化引领产业高端化”主线,推动太仓市产业人才量质齐升。一要全力以赴引进领军人才。要认真做好各级各类领军人才申报工作,帮助高成长性人才企业做大做强。二要毫不动摇支持高端人才。根据苏州“开放再出发”会议精神,太仓市在苏州率先启动“千名高端人才集聚计划”,设立“高端人才奖励专项”“外国专家引进专项”,着力让国际高端人才在太仓集聚创新,各区镇、各有关部门要深入宣传,广泛动员,切实用“政策红利”激发起“人才活力”。三要多措并举培育创新人才。企业创新人才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中流砥柱。各板块要更大力度集聚青年创新人才落户太仓,夯实太仓市产业人才基础,以更宽的引才视野推动产业走向高端化。
4.2.3 提升人才项目载体贡献度,构建三位一体运营体系
全力推动科创载体建设,一方面,要以优质增量带动存量、优化存量、改造存量。加强政策引导,根据《太仓市民营载体引进人才项目激励办法》,鼓励民间厂房园区“退低进高”,主动引进高质量产业化人才项目。另一方面,要转变现有载体以租金为主的盈利模式。积极探索“产业园区+创新孵化器+产业基金+产业联盟”的一体化推进模式,加快推动现有载体市场化运作,引进专业运营管理机构,建立考核激励机制,支持运营团队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招引人才项目,构建政府、载体、运营方三位一体的运营体系,使现有载体真正成为优质人才项目的“蓄水池”。
4.3.1 打造最优人才生态,提升人才服务整合力
要突出“用户思维、客户体验”,把能做的做到极致,为人才提供完备、高效的全周期创新创业服务链。一要突破“中间梗阻”,寻找太仓“最优解”。全市各地各部门“一把手”要把人才服务体验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使亲自走流程、办业务、找不足成为一种工作习惯,围绕一个问题、再造一个流程、创新一个机制,以重点问题的攻坚突破带动全局的优化提升。二要着力强化创投机构与人才企业的互联互通,积极参与“姑苏人才基金”,推动成立总规模2 亿元的科技人才直投基金,引导更多社会资本精准涌向人才科技企业。
4.3.2 整合资源信息,打造高效人才服务链
一要完善党委联系人才制度,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政治吸纳,常态化召开人才座谈会,举办人才宣传服务月活动,让人才的声音听得到、诉求办得到;二要发挥各类人才社群“穿针引线”作用,统筹用好娄城智汇共享空间,强化跨行业、跨领域、跨社团的交流提升功能,支持发起和组织高端学术交流活动、科技合作论坛,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三要抛弃“部门分割”,布好太仓“一盘棋”;四要发挥好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作用,优化全市人才服务联盟建设,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牢固树立“一切为了人才”的服务意识,让人才在太仓“最舒心”;五要积极落实人才乐居、优享计划等各项人才礼遇政策,高效打造“太仓人才”移动服务云平台,切实解决好人才安居、医疗、子女入学等现实问题。
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人才成就事业。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太仓市要牢固树立“抓人才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坚持把党管人才原则贯穿人才工作始终,千方百计引进人才、培育人才、留住人才,真正形成群英荟萃、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要坚持系统谋划,做到精准发力,把机遇转化为优势,把资源转换成动能,以一流创新创业环境集聚高科技人才,奋力推动太仓创新发展迈上一个全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