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的内在特征、价值意蕴和实践指向

2023-04-17 13:13刘灵光卢成观
广西社会科学 2023年9期
关键词:高质量现代化发展

刘灵光,卢成观

(1.广西医科大学,广西 南宁 530021;2.右江民族医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1]近年来,习近平以鉴往知来的战略眼光和向史而新的策略部署,围绕何为发展、何为高质量发展,为何发展、为何高质量发展,如何发展以及如何高质量发展等发表了许多原创性、科学性和引领性的重要论述,形成了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继承和发展,成为指导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理论遵循和基本实践依据。目前,学术界对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的研究大多数是比较宏观的,如从其内涵[2-4]、核心理念[5]、逻辑主线[6]、基本内容[7]、价值意义[8-12]等方面展开,也有一些学者从制造业、金融业等微观角度分析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在现实经济发展中的运用,这些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也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实践参照。但这些研究成果大多是在党的二十大之前形成的,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围绕高质量发展发表了许多新论断、新见解和新思考。结合习近平的最新讲话,深入研究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是当前学术界学习研究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论热点和实践难点,也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故而本文以学术界对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力求从学理上探索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的内在特征、价值意蕴和实践指向,为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一、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的内在特征

(一)彰显深厚的理论性

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为我们更好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首先,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在于发展。习近平在许多公开场合反复重申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多次强调新发展理念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原则,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入推进发展方式、动力、领域和质量等实现实质性变革,以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其次,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基础。习近平着眼于更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以推动高质量发展,明确强调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基本分配制度和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推进共同富裕作出了高效的制度安排和夯实了科学的制度基础,这对于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再次,为了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把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习近平提出要“大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13],以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和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等,不断扬优势、补短板和强弱项,从而推动我国经济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最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提出要以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和发展现代流通产业等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通过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建设农业强国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此外,习近平还从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统筹发展和安全、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等方面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谋篇布局,从经济层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顶层设计。综上所述,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是立足国情、放眼世界、引领未来的科学理论,彰显着深厚的理论性,其创造了独具中国特色和饱含中国智慧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饱含突出的实践性

马克思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4]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始至终区别于其他理论的内在特质和显著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依据,在实践中进入新发展阶段、在实践中探索新发展理念、在实践中融入新发展格局,明确强调“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15]。习近平指出:“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16]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正是在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新征程中得以催生、形成、完善和发展的,这是党治国理政长期实践的理论创新成果。一方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节点和规避“塔西佗陷阱”的重要阶段,为破解质量和效益、发展和安全、公平和稳定面临的难题,习近平提出要“加快形成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17]。另一方面,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是在实践中不断接受检验、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的。习近平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如果思维方式还停留在过去的老套路上,不仅难有出路,还会坐失良机。”[18]有鉴于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打好“三大攻坚战”为抓手、以深化市场化改革为方向,强调“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19]。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正是在这样的经济社会实践中激发市场活力、释放治理效能和激发人民热情的,其由内至外始终饱含着突出的实践性。

(三)内蕴鲜明的人民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在国家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强调要“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20],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为人民幸福生活而奋斗就是心怀“国之大者”、“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和“民心就是最大政治”等内蕴人民性的独创性论断。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内蕴鲜明的人民性。首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是为了人民。习近平指出:“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抓好重点工作……提升长三角城市发展质量……这件事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城市长远发展,再难也要想办法解决。”[21]如此看来,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始终以人民为出发点,着力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安危冷暖和幸福安康的要事难事。其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紧紧依靠人民。高质量发展并非自动生成,也并非一日之功,而是需要党和人民携手前行、并肩奋斗、虚功实做、久久为功。正如习近平在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所强调的:“全体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22]也就是说,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从根本上离不开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最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既然人民是高质量发展的参与者和贡献者,那么高质量发展的成果理应由人民共享。习近平强调:“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牢牢记在心上、时时抓在手上。”[23]可见,党和国家始终致力于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以人民幸福安康为目的推动高质量发展,体现了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内蕴鲜明的人民性。

(四)昭示深刻的全球性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化共同建设刻不容缓、共同治理迫在眉睫、共同应对势在必行。习近平指出:“人类是一个整体,地球是一个家园。任何人、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人类应该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不断迈进,共同创造更加美好未来。”[24]这是习近平围绕世界怎么了、中国怎么办、世界向何处去、中国如何应对、为何建设这个世界以及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所作的睿智思考和周密安排。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创新全球治理体系、引领全球治理格局,进而为构建国际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智慧、为形成国际新格局提供了中国方案。正是在积极倡导世界各国努力构建利益共生、权利共享和责任共担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习近平深刻强调“中国共产党将致力于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全球发展繁荣”[25],以推动全球高质量发展为重要契机着力“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加快全球发展倡议落地,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26]。换言之,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就是致力于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互利共赢为前提、坚持加强合作为重点、坚决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在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共同践行多边主义、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进而共同推动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以更好地造福世界人民[27]。因此,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既体现了胸怀祖国、力善其身的大情怀和大担当,也体现了放眼世界、兼济天下的大格局和大境界,昭示着深刻的全球性。

二、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的价值意蕴

(一)为主动适应新发展阶段提供关键之举

习近平指出:“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28]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把握时代、回应时代和引领时代,创造性地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9]这个关系国内发展全局和影响全球发展走向的重大论断,强调要准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时代性趋势,立足新发展阶段持之以恒地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科学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方位、历史成就和历史变革提供了根本遵循和重要依据,深化了我们党长期以来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成功经验和发展演进规律的认识,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历史交汇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经济发展阶段的理论。习近平深刻强调:“新发展阶段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30]正是在中华民族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由富起来向强起来实现历史新跨越的关键时期,习近平强调要“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31],以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努力完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任务。2023年4月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广东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做实……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32]近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广东致力于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路径,突出深化粤港澳合作、突出制造业当家、突出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突出绿美广东引领等,在主动适应新发展阶段中奋力把“施工图”逐渐转化为“实景画”。由此可见,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就是在着力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和历史之变中,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和时代之问,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主动适应新发展阶段的关键之举,充分体现了我们党谋国事和谋大势、谋当下和谋未来、谋发展和谋安全的战略之智、谋略之方和策略之勇。

(二)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之策

如何更加积极地获得发展主导权,如何更加稳靠地掌握发展主动权,如何更加全面地实现供需总体平衡、动态平衡和协调平衡,如何更加理性妥善地解决发展产业结构布局、地域空间布局、市场主体布局和政策体系布局问题。这是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上的必答题、必修课和必选项。基于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系统部署、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提出要在“十四五”时期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成为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系统性、宽领域、全局性和深层次变革的战略遵循与原则指导。在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再次深刻指出:“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33]可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构建新发展格局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以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更加强劲、发展布局更加合理、发展路径更加多元和发展成果更加丰富为目标追求。然而,新发展格局的形成绝非一步就位、更非一日之功,需要科学的理念引领和持久的基础支撑。2023年7月,习近平在四川考察时强调:“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把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共同富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34]近年来,四川沿着党和国家指引的方向主动作为、先行先试,积极推动治蜀兴川迈上新台阶,以“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战略部署统揽和推进现代化建设全局,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牵引,不断纵深推进川渝合作,全力构建以产业新格局、区域新格局和开放新格局为重点的新发展格局,四川区域经济发展随之焕然一新。如此看来,推动高质量发展与构建新发展格局始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提升,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所向,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行动所在,因而可以说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有力之策。

(三)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提供可行之措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是时代进步的重要标尺。”[35]当前国际经济复苏乏力,世界性的贫富分化、信任危机、环境破坏、资源约束和科技瓶颈等问题日益严峻,人类社会发展正在面临一系列系统性、结构性和复杂性矛盾与困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世情和国情,提出了事关我国发展全局、发展目标和发展立场深刻变革和全面调整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着力夯实发展根基、回应发展难题、开辟发展道路、完成发展任务和谋求发展前景的科学性理念。然而,如何才能真正实现新发展理念的落地生根和开花结果,习近平深刻指出:“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36]近年来,习近平在西藏考察调研和涉藏的各类讲话或指示中,反复强调西藏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高质量发展中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为此,西藏紧扣新发展理念的价值指向和目标导向,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完善产业格局、转换增长动力为着力点,以深化“放管服”各项改革等推动改革创新向更深领域推进,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聚焦产业富民等破解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37]。可见,习近平深刻阐述了高质量发展和新发展理念的逻辑关系,明确了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如此才能不断壮大我国各方面综合实力,西藏等各个省份也结合自身实际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因而可以认为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可行之措。

(四)为顺利完成新发展任务提供重要之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如何更好地适应发展新形势、解决发展新问题、回应发展新期待和应对发展新挑战,是摆在党和国家面前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面对新的经济形势,习近平切中要害地指出我国经济正在面临“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状况”[38]。关于我国经济发展“三期叠加”的重大判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强化理性思考和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不断深化认识的成果。为全面适应、深刻融入和彻底化解“三期叠加”所带来的剧烈痛楚和所面临的尴尬窘境,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39]的重大论断;在党的二十大上他又明确提出现阶段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时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此外,习近平还强调:“要实干担当促进发展……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40]近年来,内蒙古始终坚持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协调为内生特点、绿色为普遍形态、开放为必由之路、共享为根本目的,以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和打造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为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积极应对“三期叠加”及完成新发展任务的着力点,以此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内蒙古贡献。由此可见,习近平为“三期叠加”所开出的标本兼治的良策好方,就是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全面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以党的中心任务为目标、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破解“三期叠加”困境,因此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是顺利完成新发展任务的重要之道。

三、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的实践指向

(一)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为切入点

高质量发展是一项冗杂多元和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无论是市场交易成本,还是资源配置效率,抑或是政策效果达成,都需要一个高质量的制度体系去维持、支撑和护航高质量发展这项高难度的工程。如何才能构建高质量的制度体系,习近平对此提出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1]。可见,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的重要内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首要出发点。然而如何才能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此提出系列切实可行的整体安排和系统规划,诸如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健全现代预算制度、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以及健全资本市场功能等[42]。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和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为例,当前需要不断强化国有经济对战略安全、国家命脉、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和国防事业等领域的战略支撑与重要支柱作用,以此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着力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等,以此推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丰富和发展;同时,还要健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人文、法治、政策、制度和市场环境,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条件、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支持民营企业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上实现协同攻关、积极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机制、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年轻民营企业家等,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积极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不断营造国企敢干、民企敢闯的良好氛围。概而言之,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是要提高经济体制的质量,二是要提高宏观调控的质量,三是要提高政策支持的质量。进一步而言,就是通过提高经济体制的质量,以实现“三个有机结合起来”①“三个有机结合起来”是指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与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把调动个人和企业的积极性与调动政府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把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与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有机结合起来。参见洪功翔、洪阳《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思考》,载《上海经济研究》2018年第11期。;提高宏观调控的质量,以为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提高政策支持的质量,以充分发挥各种政策的协同合力作用[43]。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在看望并参加民建和工商联界委员时强调,“党中央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44]。如此看来,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正是始终坚持以“两个毫不动摇”和“三个没有变”为重要前提,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切入点,以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进而着力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在21世纪擘画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蓝图和战略目标。

(二)以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为着力点

产业现代化是现代化的核心,是规模化的重点和精细化的表现,也是时代进步、国家繁荣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言,实现经济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根本就在于是否拥有完整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质量保障前提。在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首次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明确提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推动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以及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等等[45]。此外,2023年5月习近平在陕西考察时指出要“加快构建具有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特征和符合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的现代化产业体系”[46];2023年6月他在内蒙古考察时再次强调要“紧紧围绕推进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加快构建体现内蒙古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47]。以广西为例,广西在积极用好、高效用实、努力用活“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的得天独厚区位优势的同时,着力构建富有广西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方面发挥与东盟合作产业和中国的现代化产业高度契合的条件优势,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电子商务、新能源技术研发应用等方面展开联合攻关和广泛合作,全面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影响力和吸引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另一方面坚持以占据中国—东盟产业价值链高地为前进方向和战略导向,全面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上实现节点升级、开放创新和结构优化化,重点聚焦“专精特新”等具有较强发展潜力和前景的企业进行多元布局,以此形成中国—东盟产业链新枢纽、供应链新空间和价值链新高地,从而联动东盟以实现构建广西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任务和目标。广西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生动实践就是对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的积极实施和落实,广西致力于将自身打造成为中国—东盟区域的增长极,为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广西力量,这是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的有力见证。可见,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始终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以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为着力点,进而“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48],应该结合不同地区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人才优势、交通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势以及机遇优势等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

(三)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突破点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要在扩大物质生产、调整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促使城乡对立逐步消灭”[49],并指出“消灭这种对立日益成为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的实际要求”[50],因为“由劳动人民‘实际占有’全部劳动工具和拥有全部工业”[51],使得“消灭城乡对立不是空想”[52]。这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城乡发展和城乡建设的重要论述,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启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致力于解决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提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53]的战略构想。2021年7月,习近平在西藏考察时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4]无论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战成果,还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都是为推进城乡高质量的协同发展服务,进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服务。党的二十大深刻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55]面对如何才能破解农村这个最艰巨最繁重的发展瓶颈任务,习近平强调要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56]等方面加以进行。当前,贵州省面临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为此,贵州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出台了《贵州省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细则》,强调要通过动员社会力量、加强考核监督和完善奖惩机制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此外,贵州省还立足省情,强调要高效利用大数据推动乡村振兴,通过重点围绕乡村振兴、社会治理和城乡统筹“三个主题”,数据循环、产业循环和服务循环“三个循环”,以及工作机制、技术方法和建设模式“三个突破”等,探索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从而走出了一条符合国家需要和体现贵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由此可见,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将农村高质量发展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和最繁重的任务,明确提出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突破点,推动两者实现有机衔接,这是习近平对于何为农村高质量发展、为何要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以及如何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所作的深入思考和深刻回答,从而“为我国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强国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57]。

(四)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优化点

自古以来,“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是中华民族较深的思想认识和较强的传统意识,深深镌刻在华夏儿女的历史记忆中。区域差异大、整体欠协调和局部不平衡,是长期以来我国彰明较著的基本特征,所以实现区域均衡发展、协同发展和全面发展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必须直面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从空间经济学视角看,在培育增长极的推动下如何“做大蛋糕”,在追求空间正义的刺激下如何“分好蛋糕”,考验一个政党和国家是否具备驾驭经济发展全局的强大能力,因为“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在经济发展中始终辩证统一、丝毫不可偏废。在经济生产高效集聚和经济发展高度融合的基础上追求更大范围和更多机会的空间正义,是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基本要求。推动区域发展,一方面要加快提升发展优势地区的承载力、生产力和消费力,另一方面也要发展其他地区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发展抱团的区域经济生产力布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前所未有地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相关制度体系得以建立健全并落地实施,区域战略统筹、区域功能互补、区域合作互助、区域活力释放、区域结对帮扶、区域人才流动以及区域市场一体化等机制发挥显著成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俨然已成为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党的十九大作出要“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58]的战略谋划之后,党的二十大进一步强调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59]。基于此,习近平作出要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支持革命老区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推动长江黄河流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以及发展海洋经济[60]等顶层设计。以长江经济带为例,2023年11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要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就要“坚持省际共商、生态共治、全域共建、发展共享,提升区域交通一体化水平,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促进区域协调发展”[61]。长江经济带是重大国家战略发展区域,其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鲜明导向,致力于推动长江沿岸的上海、江苏、浙江、重庆、贵州和云南等11个省市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的黄金经济带。因此,推动长江上中下游实现协调发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的必要举措。近年来,长江沿岸11个省市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努力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得到高效落实,长江沿岸的“思想认识、生态环境、发展方式、区域融合、改革开放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发展态势日趋向好”[62]。可见,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正是坚守“一盘棋”的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着眼于构建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保障,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优化点,进而实现错位发展、有机融合、特色协同和合力汇聚。

(五)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落脚点

恩格斯曾指出:“人人也都将同等地、愈益丰富地得到生活资料、享受资料、发展和表现一切体力和智力所需的资料。”[63]在这里,丰富地占有生活资料和享受资料,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主张实现共同富裕的有力体现。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强国为要。“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64],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因而如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党治国理政必须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毋庸置疑,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绝不是一蹴而就,更不会一步登天,“共同富裕的实现是一个系统复杂、时间漫长的动态过程”[65],需要虚功实做、方可久久为功。习近平指出:“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66],“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在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不断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67]。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云南省作为“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的集中区,如何实现佤族、独龙族等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整族脱贫是脱贫攻坚战期间党和国家、云南各族干部群众需要共同面对的重大时代课题。云南省以国家“兴边富民”的战略工程为契机,大力推进“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建设工程,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条件持续得到改善、生活水平得到稳步提升,这为推进各族人民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成就,但总体欠发达的现实情况依然是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为此,云南省全面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经济基础、区位优势和产业现状等客观实际,着眼于稳边利民、安边为民、兴边富民的国家战略要求,通过优化沿边城镇空间布局、促进沿边城镇特色产业发展、提升城镇公共服务均等化能力以及有效保护和开发沿边城镇生态文化资源等,以加快沿边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作为云南实现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全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综上可知,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息息相关,两者共同生成和作用于现代化国家建设之中。因此,始终坚持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落脚点,是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的重要内容,让现代化建设成果和改革开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是党和国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68]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高质量发展日益成为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后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和鲜明特征。习近平站在“两个大局”相互激荡、交织缠绕的时代方位,以积极作为和奋发有为的姿态全面应对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在许多公开场合就高质量发展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阐明了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战略目标、重要原则、主要路径和总体主线等,是党和国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指南。因此在学术界研究基础上,深入阐释和剖析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的内在特征、价值意蕴和实践指向,既可以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习近平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的理论研究成果,也可以为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实践参考。

猜你喜欢
高质量现代化发展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边疆治理现代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