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莉,张 雷
(1.浙江工商大学,浙江 杭州 310018;2.中国计量大学,浙江 杭州 310018;3.中国矿业大学,江苏 徐州 22111)
“双一流”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旨在提升中国高等教育体系整体水平。作为高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在支持高校学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双一流”战略背景下,伴随新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面临着一些新问题,要求高校图书馆不断创新学科服务形式,以推动高校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
“双一流”战略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和学科建设至关重要。
在“双一流”战略的推动下,高校图书馆需要提供丰富、多样化的学科资源来支持学科发展和学术研究。然而,部分图书馆面临学科资源不足的问题。首先,部分学科领域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例如,某些学科领域对于特定书籍、期刊和文献的需求非常迫切,但由于学科资源有限,师生无法获取相关资源。比如,在新兴的互联网安全学科领域,由于该领域发展迅猛,图书馆可能无法及时购买和提供相关的最新研究论文和技术手册。其次,学科资源覆盖范围较窄。举例来说,在某些学科领域如人工智能中,快速发展和不断涌现的子领域、新理论和方法往往超过了图书馆的收藏范围,导致在该领域缺乏及时的更新和深入的资源支持,这可能会阻碍师生在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学习。此外,数字化学术资源缺乏,学科资源的数字化程度和电子资源的可及性有限。尽管学科领域在数字化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存在限制。例如,在某些科学工程领域,特定的学术期刊和数据库可能仅以印刷形式提供,或者电子版的获取权限非常有限,这限制了学科用户进行数字化学术研究和远程教学的能力。
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水平存在差异,部分学科的服务质量较高,而有些学科则存在服务欠缺的情况。具体表现在:(1)部分学科领域的图书馆馆员缺乏相关学科知识和专业能力。有些学科领域对于特定的学科知识和研究方法需要深入了解和掌握,例如,在经济学领域,图书馆馆员可能缺乏宏观经济、微观经济以及实证研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导致无法提供深入的经济学科咨询和指导。(2)学科服务的个性化和差异化程度不高。每个学科领域都有其独特的需求和特点,而在学科服务中,对于不同学科的个性化支持和差异化服务的提供程度并不一致。例如,在艺术学科领域,学科用户可能需要针对不同艺术形式和风格的深入研究,但由于缺乏差异化的学科服务模式,无法满足学科用户的特殊需求。(3)学科服务团队的规模和人力资源有限。随着学科教学和研究需求的不断增长,学科服务团队可能无法满足对于服务质量和响应速度的要求。例如,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由于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科用户需要获得及时的技术支持和创新指导,但学科服务团队的规模可能无法满足大规模、多样化需求的快速增长。
部分高校图书馆在学科服务模式上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文献服务模式,缺乏创新和个性化服务[1]。一方面,高校图书馆以传统文献服务为主,学科服务缺乏创新。传统的图书馆服务主要侧重于提供文献检索、图书借阅等服务,而缺乏对于新兴媒体、数据和信息技术的学科服务支持。例如,在设计学科领域,学科用户可能需要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设计模型的展示和交流,但传统图书馆可能无法提供相关技术设备和支持。另一方面,缺乏实时、动态的学科信息和资源更新机制。由于学科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更新,学科用户对于学科前沿动态和研究进展的需求日益增长。然而,部分图书馆仍缺乏实时、动态的学科信息和资源更新机制。举例来说,在生物学领域,学科用户可能需要获取最新的研究论文和数据集,但传统图书馆的资源更新速度可能滞后,无法及时提供这些新兴学科的最新信息。
缺乏学科研究与交流支持是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具体表现在:(1)高校图书馆与学科教师、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机制不完善。高校图书馆缺乏有效的反馈渠道,无法准确了解学科用户对于学科服务的需求、问题和建议;图书馆与学科教师、研究员之间的互动较少,缺乏有效的学科咨询渠道,学科用户无法及时获得学科专家的指导和支持,而这对于学科研究和教学具有重要价值。(2)学科研究成果的管理、展示和传播渠道有限。高校图书馆对于学科研究成果的管理系统和平台有限,导致学科用户难以有效地推广和传播自己的研究成果;学科用户可能缺乏充分的学科研究展示渠道,无法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和平台宣传和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丧失了学术交流和合作的机会。(3)学科研究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机会有限。缺乏学科研究者之间的互动平台,高校图书馆未提供足够的学科研究互动平台,导致学科研究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机会有限;缺乏学科相关信息的获取和分享渠道,高校图书馆未提供足够的学科交流和信息分享渠道,学科用户可能无法及时获得学科研究的最新动态和重要会议信息,限制了他们与其他学科研究者的交流和合作。
针对“双一流”战略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面临的一系列学科服务问题,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新技术,不断创新学科服务路径。
合理分配学科资源。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学科的实际需求和特点,合理分配学科资源投入和支持,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例如,在学科评估和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对学科资源进行合理划分。针对重点学科,在学科数据库和期刊资源的选购上加大投入;对新兴学科或交叉学科,在信息资源的采集和分享方面给予更多关注。通过调整资源配置,以涵盖学科研究和教学全过程,为教学科研提供全面支持。
拓宽学科资源获取渠道。高校图书馆可以积极与其他高校图书馆和研究机构合作,实现学科资源的共享与借阅。建立联盟图书馆合作机制,通过资源共建、文献互借等方式,实现学科资源的互利共享。例如,与同城或同省的高校图书馆建立跨学校的互借服务机制,使各高校学科用户能够灵活地借阅对方馆藏资源。此外,加强与国内外知名机构的合作,如图书馆合作项目、联合采购等,进一步拓宽学科资源的获取渠道。
推广开放获取资源。高校图书馆可以加强对开放获取资源的采集和推广,为学科用户提供更多开放获取的学术文献、数据和工具。开放获取资源具有开放共享、可持续发展等优势,适用于学科用户的学术研究和教学。高校图书馆可以积极参与和支持开放获取出版和学术交流,如与开放获取出版机构合作,设立学科开放获取刊物,推动学科研究成果的开放共享。同时,通过加强用户培训和推广活动,提高学科用户对开放获取资源的认知和利用能力。
建立学科服务质量评估机制。学科服务质量评估应是一个反馈循环过程,主要包括数据收集、分析与评估、改进措施实施与反馈阶段。通过收集学科用户的意见和建议,高校图书馆可了解学科用户对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满意度和需求情况。基于评估结果,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保证学科服务的均衡发展[2]。例如,如果评估发现某个学科服务不足,高校图书馆可以将更多资源投入到该学科,例如增加购买该学科领域的学术期刊和数据库,以提供更全面的学科资源支持。
提供个性化学科服务。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科用户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科服务。例如,定期组织学科研讨会、学术讲座、工作坊等活动,旨在针对学科的特点和热点问题,向学科用户提供专业指导和交流平台。这些学科活动可以聚集学科领域的专家与学者,分享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探讨领域内的关键问题,并与学科用户进行深度交流与讨论。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可以为学科用户提供一对一的学术咨询服务。学科用户可以预约专业图书馆员或学科专家,进行学科资源的使用指导、学术文献的检索和分析方法等。这样的个性化指导和咨询服务可以根据学科用户的特定需求和问题进行定制,提供精准的学科支持和解决方案。
加强学科服务团队建设。高校图书馆可通过招聘、培训和激励等方式,建设专业化的学科服务团队,提升学科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确保学科服务的质量和连续性[3]。高校图书馆可以与相关学科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学科服务团队中聘请专业背景丰富的人员,如学科专家、学科图书馆员等。通过与学科教师的密切合作与交流,学科服务团队能够深入了解学科的前沿研究和教学需求,提供更加专业化的学科服务[4]。
引入数字化技术与工具。高校图书馆通过引入数字化技术和工具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创新学科服务模式[5]。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图书馆可帮助学科用户获取、整理和分析海量的学术数据,为他们提供更全面、准确的信息支持[6]。通过人工智能技术,高校图书馆可以开发智能推荐系统,帮助学科用户发现与其研究方向相关的学术资源和文献。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可以通过虚拟现实等技术提供全景式学科资源展示和学术交流,让学科用户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学科研究的现场与进展。
搭建学科社群平台。高校图书馆可以建立在线学科社交平台,提供学科用户交流、合作和分享的平台[7]。通过建立学科专家社群、学术论坛等在线社群机制,高校图书馆能够促进学科用户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打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学科用户可以通过平台发布学术动态、分享研究成果、寻找合作伙伴等。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可以举办在线学科研讨会、学术讲座和工作坊等活动,在社群平台上进行直播或录播,为学科用户提供学术交流和知识分享的机会。
提供学科创新服务。高校图书馆可以帮助学科用户开展创新研究与实践。通过设立学科创新中心或实验室,高校图书馆为学科用户提供技术支持、项目咨询和创新资源,协助他们进行学科创新和创业[8]。例如,高校图书馆可以提供专业的研究工具和设备,如高性能计算机、3D打印机等,以支持学科用户的科研实验需求。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可以组织创新创业培训和沙龙活动,邀请专业人士为学科用户提供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将学术成果转化为创新产品和应用[9]。
主办学科交流活动。高校图书馆可以定期举办学科交流活动,如学术研讨会、学科论坛等,邀请学科内的专家和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这些活动提供了学科用户之间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促进了学术资源共享和学科交流。学科交流活动可以围绕着学科的前沿研究、创新方法和实践经验展开,促进学科用户之间的思想碰撞和学术合作。
建立学科合作网络。高校图书馆可以积极促进学科用户之间的合作网络建设,通过合作协议、学术项目合作等方式,推动跨学科、跨机构的学科合作。高校图书馆可以发挥协调作用,组织学科用户之间的会议、研讨会和合作项目,促进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
提供合作资源和支持。高校图书馆可以为学科用户提供合作所需的资源和支持,激励学科用户积极参与合作项目。高校图书馆可以建立合作资源库,提供学术文献、数据库、实验设备等合作所需的资源。同时,高校图书馆还可以提供相关支持服务,如资金申请指导、研究数据管理和处理等,以支持学科用户的合作项目。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应当不断创新学科服务形式,优化学科资源、提升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模式、促进学科交流与合作。这将为高校学科建设提供重要的支持和保障,推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整体提升与发展。尽管目前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存在一些新问题和挑战,但通过持续的创新和改进,高校图书馆必将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为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