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进入新时代,不同行业媒体在开展宣传思想工作时面临新要求、新形势、新挑战。教育类期刊如何进一步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值得期刊工作者深入思考。文章以《广西教育》为例,从树立导向意识、完善制度建设、立足教育特色以及优化栏目、改进文风、策划专题、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探析新时代教育类期刊开展宣传思想工作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教育类期刊;宣传思想工作
进入新时代,我国宣传思想工作面临新要求、新形势、新挑战,这对不同行业媒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教育类期刊作为主流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宣传思想工作中肩负准确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及时推介教育改革发展成就、指导教育教学改革等重要使命。教育类期刊如何充分发挥在宣传思想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获得强大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成为其在新时代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以广西教育杂志社主办的《广西教育》为例,探析新时代教育类期刊开展宣传思想工作的有效路径。
一、聚焦办刊质量,为教育类期刊开展宣传思想工作筑牢基础
我国教育类期刊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办刊定位和导向必须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严格把好意识形态关。作为党政机关主管的期刊,《广西教育》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充分体现教育类期刊在开展宣传思想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和重要作用。
(一)树立导向意识
期刊是意识形态理性传播的重要载体,强化期刊导向意识,做好期刊意识形态工作,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切实需要,是坚持群众观的重要桥梁,是构建互联网时代舆论环境的重要基石,是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有力保障[1]。在办刊过程中,《广西教育》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办刊工作,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和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牢固树立党性原则,坚持用政治统领办刊的每一个环节,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勇于承担新时代教育类期刊的使命。近年来,《广西教育》刊发的《党建引领广西教育高质量发展》《我区将中小学劳动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落实“双减”,广西在行动》等系列主题文章,均体现了正确的导向意识,及时、准确地宣传了党的教育方针,树立了鲜明的办刊方向和育人导向。
(二)完善制度建設
建立完善管理制度,是期刊保持正确办刊方向,避免出现政治错误等各项错误的重要保障。《广西教育》严格按照《出版管理条例》《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等法规要求,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一是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广西教育》始终坚持“责编初审—编辑室主任复审—总编终审”的审稿流程,严把稿件政治关、质量关。二是长期坚持清样前通读制度。稿件经过三审排版,再经责编与校对人员按规定完成三次校对后,编辑室主任还要进行一次全面通读,通读校样如果改动较多,则发给排版部门修改后再出清样,如果修改不多则送总编进行清样前再审读。通过这一通读制度,《广西教育》能够确保刊发的文章和期刊整体设计质量过关。三是建立完善外审外校机制。《广西教育》基于自身优势,建立了强大的社外咨询审稿专家资源库,资源库中的专家包括教育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教研机构研究员、学校资深教师等。在遇到稿件涉及专业问题时,编辑可随时约请相应的专家审校稿件,确保稿件质量保持在较高水平。
(三)立足教育特色
对一本期刊而言,特色就是生命。没有自身特色的期刊,很难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站稳脚跟,更遑论能够持久地开展宣传思想工作。教育类期刊属于行业期刊,其办刊内容一般限定在教育领域。《广西教育》作为全区教育系统主流期刊,坚持党性原则是其根本属性,突显综合性则是其有别于其他教育类期刊的重要属性。一直以来,《广西教育》坚持权威性、指导性原则,准确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展示全区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成就,传播教育教学改革先进经验。自2012年起,《广西教育》专门开设新闻报道版面,积极主动承担起广西教育系统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任,积极推动期刊覆盖全区所有县(区),让更多的教学点订阅期刊,有力地宣传党的教育方针以及区内外的教育改革发展成就、教育教学改革先进经验。
二、坚持内容为王,为教育类期刊坚守教育系统宣传主阵地提供助力
无论是传统的纸质期刊,还是新兴的网络媒体,提供优质的内容服务都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2]。《广西教育》作为历史悠久的传统媒体,长期以来坚持用优质内容吸引读者、锁定读者,坚持通过导向正确、立场鲜明、正面鼓劲的内容坚守教育系统宣传主阵地。
(一)优化栏目:筑牢宣传阵地
栏目是期刊的基本单位,是呈现期刊内容的基本单元。优化期刊栏目设置,使其能够承载相应的主题,是教育类期刊一项十分重要的办刊工作。为了更好地开展宣传思想工作,《广西教育》专门开辟了教育时政版,下设《视角》《深度》《报道》等多个栏目,内容包括图片新闻、通讯报道、教育评论、教研文章、教育随笔等。
笔者以《深度》栏目为例。该栏目是《广西教育》每期推出的重点报道栏目,主要报道自治区、区内各地、学校等有关教育的重要改革经验与成就,由本刊记者采写的深度报道、教育部门相关人员署名文章、参与者(一线教师或教育工作者)的感悟体会文章组成。例如,2021年6月,《深度》栏目推出《荔浦:推进“县管校聘”改革,激发中小学教师活力》主题报道。该主题报道由本刊记者采写的通讯文章、荔浦教育局局长的署名文章以及荔浦市荔城镇第一小学校长、荔浦市新坪镇初级中学教师撰写的“亲历感悟”文章构成。上述系列文章组成本次深度报道,全方位呈现荔浦市实施中小学“县管校聘”改革的经验和成效。该深度报道推出后,在区内外教育系统获得良好反响,该项改革的“荔浦经验”受到区内外业界的关注,体现了强大的宣传力量。
(二)改进文风:践行“走转改”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新时代新闻工作的必然要求。教育类期刊的采编人员只有面对面地与教育教学一线的广大师生和教育工作者谈改革、说发展、问教情、解生情,才能准确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营造良好的教育改革发展氛围。基于此,《广西教育》采编人员深入践行“走转改”,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工作者的“四力”要求,坚持深入基层、走进一线,努力做到每一篇通讯都见真人、有真事、含真情,通过深刻、平实、生动的新闻语言展现广西教育改革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及奋战在教育战线的先进人物的故事,形成具有本刊特色的宣传报道方式。近年来,《广西教育》采编人员足迹遍及全区111个县(市、区),从北部与贵州省、湖南省交界的偏远教学点到北部湾的海岛学校,从东边临近广东省的城市学校,到南边与越南接壤的国门学校,都留下了《广西教育》采编人员实地采访的身影。
笔者以《广西教育》2021年5月刊发的《按需帮扶促发展 对口支援见成效—钦州市中小学教师支教工作纪实》通讯为例。该通讯主要反映了钦州市开展中小学支教工作的做法和成效。为了写好这篇报道,《廣西教育》采编人员赶赴钦州市进行实地采访,采访对象包括钦州市教育局有关领导、市区学校有关领导、派往乡村学校支教的教师、受援乡村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等。通过实地采访,采编人员了解到了真人真事,让该通讯“水到渠成”。该通讯写道:卫彩华在钦州市钦南区大番坡学校读初三,在去年秋季学期期中测试中,她取得了优异成绩。可在初一、初二时,她的数学成绩曾经不及格。是什么让该生的数学成绩进步这么快?她的回答是,城里来的数学老师教得好……该通讯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益,报道推出后,作为中小学教师支教的“钦州经验”被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当作典型案例印发全区宣传学习。
(三)策划专题:形成特色宣传方式
此处所说的专题主要指有别于新闻报道的理论类文章、经验介绍类文章。作为教育行业期刊,以专题形式呈现一个地方、一所学校、一个团队开展教育综合改革、课堂教学改革、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经验,是做好教育领域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方式。策划专题的优势在于能够多角度、有梯度地集中呈现某项工作,使期刊的文章内容更有深度、更有力度,是传统期刊经常使用的一种内容呈现方式。《广西教育》的《专题》栏目,自2012年设置以来共推出有关专题超140个,涉及的主题包括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学生德育工作等多个方面。《专题》栏目选稿标准坚持“三不发”原则。一是不成熟不发。能入选该栏目的专题,一般要求在其领域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探索,做出了一定成绩,积累了相对成熟的工作经验。二是不成梯度不发。专题文章一般由总稿和3篇以上子稿组成,总稿介绍该项研究的全局工作,子稿分别选取一个角度呈现该项研究的其中一个方面,形成全方位、有梯度的呈现方式。三是理论性不足不发。专题文章有别于其他宣传类文章,立足教育、突显理论、彰显学术是其重要特色,能入选该栏目的专题文章应具有一定的理论学术水平,而不是单纯的材料总结或经验介绍。
笔者以南宁黄新清团队的《以“赛研训一体化”助推教师专业成长》专题为例。该专题由主持人黄新清撰写的总稿《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赛研训一体化”教学实践研究》及3篇子稿组成。该专题设计的研究工作由南宁市教科所研究员黄新清带领一批骨干教师以“赛”为平台、以“研”为中心、以“训”为助力,不断提高科任教师的执教能力,有效促进科任教师的专业成长,所有文章均充分体现了上述“三不发”原则,获得良好的宣传成效。
三、注重队伍建设,为教育类期刊开展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教育类期刊要想做好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广西教育》的主办单位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为其开展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保障。
(一)优化采编队伍结构
优化人才结构指从组织的战略发展目标与任务出发,认识和把握人才群体结构的变化规律,建立一个较为理想的人才群体结构,以更好地发挥人才群体的作用,使人才群体内各种有关因素形成最佳组合[3]。《广西教育》的采编队伍配置充分考虑办刊定位,按照开展宣传思想工作的目标任务,构建了一支由“老、中、青”“高级、中级、初级”“文科与理科”相结合的人才队伍。期刊总编具有编审职称,从事教育系统宣传工作、报纸采编、期刊编辑管理工作30多年。期刊编辑部主任从事报刊采编工作10年以上,其他采编人员具备新闻采编或责任编辑资格,具备较高的工作素养。同时,采编队伍成员在大学期间主修的专业包括中文、哲学、新闻传播学、物理学、数学等,体现了文理结合的理念,为期刊开展较高水平的采编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灵活开展培训工作
做好培训工作是提高期刊采编人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期刊单位对采编人员开展的培训多种多样,一般有常规培训(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专题专项培训、个人研修学习等。《广西教育》主办单位每年除了按照上级要求组织采编人员参与常规培训外,还进一步创新培训方式,要求社内各编辑部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研讨活动。例如,《广西教育》时政报道部坚持每月或每季度开展一次部门研讨培训,主题包括“政治用词用语注意事项”“教育新闻采编工作中的虚与实”“广西教育事业发展‘三十五规划要点概览”“专题组稿工作的优化与改进”等,研讨培训主讲人邀请有关专家担任,或由部门负责人或指定某个优秀采编人员担任。通过这一培训学习方式,《广西教育》时政报道部持续提高采编人员的专业素质。近年来,《广西教育》的采编人员近10人次被广西期刊协会评为优秀编辑。
(三)建好通讯员队伍
通讯员是新闻单位沟通基层、发现新闻线索、提供新闻素材以及做好通联工作的重要支撑。从人事关系角度来看,尽管通讯员不归新闻单位管理,但是鉴于通讯员的重要性,新闻单位一般都会高度重视通讯员队伍建设,以充分发挥通讯员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广西教育》高度重视通讯员队伍建设,通过定期组织召开通讯员(作者)研讨会、采编人员分片联系、通讯员投稿优先审核采用、建立激励奖励机制等方式,致力于组建一支覆盖面广、专业素质高的通讯员队伍。目前,《广西教育》的通讯员队伍覆盖全区所有市、区、县,能够长期稳定供稿或提供新闻线索的通讯员占80%以上。《广西教育》每期的新闻报道类稿件,由通讯员撰写或通讯员提供线索的稿件占比超过50%,充分体现了通讯员的重要作用,其为宣传基层市县学校的教育改革发展经验、先进人物等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结语
新时代教育类期刊开展宣传思想工作应立足行业、突显特色、兼顾全局。进入新时代,我国教育类期刊要充分认识开展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性,主动肩负起做好该项工作的责任和使命,通过探索符合本刊实际、切实可行的方式,不断提高自身影响力和竞争力,及时、准确地宣传教育系统好声音,让教育正能量更强劲、教育主旋律更高昂,为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许丽娜.加强导向意识,做好期刊意识形态工作[J].出版广角,2019(24):47-49.
[2]徐文京.面对网络媒体的竞争,传统纸质期刊更应注重“内容为王”[J].中国传媒科技,2010(07):18-20.
[3]赵光辉.论人才结构调整与优化[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6(05):87-90.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学术期刊建设研究专项课题“新时代广西教育类学术期刊编辑素质能力提升研究”(项目编号:2022QKB018)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欧金昌(1984—),男,广西昭平人,广西教育杂志社《广西教育》编辑,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