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应海
同学们,我们先来看《水浒传》中的片段:
今日杨志这一行人,要取六月十五日生辰,只得在路途上行。自离了这北京五七日,端的只是起五更趁早凉便行,日中热时便歇。五七日后,人家渐少,行客又稀,一站站都是山路。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那十一个厢禁军,担子又重,无有一个稍轻,天气热了,行不得,见着林子便要去歇息。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鞭打,逼赶要行。两个虞候虽只背些包裹行李,也气喘了行不上。杨志也嗔道:“你两个好不晓事!这干系须是俺的,你们不替洒家打这夫子,却在背后也慢慢地挨,这路上不是耍处!”那虞候道:“不是我两个要慢走,其实热了行不动,因此落后。前日只是趁早凉走,如今怎地正热里要行?正是好歹不均匀。”杨志道:“你这般说话,却似放屁!前日行的须是好地面,如今正是尴尬去处。若不日里赶过去,谁敢五更半夜走?”两个虞候口里不道,肚中寻思:“这厮不值得便骂人。”
“智取生辰纲”是《水浒传》中的精彩内容之一。在这段故事中,接受护送任务的杨志为了避免不测,确保任务圆满完成,处处小心翼翼,一开始时是趁凉行路,后来为了安全起见,改为天热时赶路。但杨志的良苦用心并没有得到同行者的理解,双方矛盾越积越深,以致于最终不顾杨志的打骂,坚持在强人出没的黄泥岗树林里休息,最终为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提供了契机。上述选文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将押送途中快与慢、走与歇的矛盾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情节波澜起伏,人物个性鲜明,杨志的谨慎、精明、急功近利、粗暴蛮横与同行者的大意、糊涂形成对比。
人物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小说作者经常会把人物放到激烈的矛盾冲突中进行描写,既能制造紧张的故事情节,又能突出人物性格,还能揭示深刻的主旨,可谓一举多得。那么,同学们在写记叙文时,该如何借鉴这一写作技巧,在写人记事过程中巧设矛盾冲突,突出人物个性呢?
一要了解矛盾冲突。记叙文中的矛盾冲突,实际上就是指两个或多个人物之间,因性格、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工作方法等不同而产生的激烈的言行冲突。比如,针对孩子能不能玩“网游”这个问题,父母坚决反对,但孩子认为可以适当玩一会儿,于是矛盾冲突便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除此之外,“我”有时也会与隐形的自己发生矛盾冲突。比如,一位同学放学骑车不小心剐到了一辆汽车,出于一种本能想悄悄溜走,但有一个声音告诉他,人要诚实守信、敢于担责,绝不能就这样逃走。于是在他心里,两个“我”激烈地斗争着,走一会儿,停一会儿,直至最后返回,并在车身贴上字条,留下联系方式……记叙过程中,写自我思想上的矛盾冲突,再辅以相应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同样能让故事情节生出波澜,人物个性得到彰显。
另外,个人与社会现实之间也可以发生矛盾冲突。比如,你的表哥大学毕业后想回家承包土地、兴办家庭农场,可社会上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是一种没有出息的表现;你表哥的行为与社会现实之间就产生了矛盾冲突。
二要设计矛盾冲突。在一个素材中,激烈的矛盾冲突无疑是整个故事的高潮所在。但矛盾冲突绝不会凭空而起,它需要有起因、有发展,同时矛盾冲突也会有化解的时候。因此,在记叙的过程中,要想写好矛盾冲突,就一定要事先对整个事件进行梳理,然后精心设计,确保记叙时有的放矢、重点突出、收放自如。
比如,你想写作文《一场风波》,主要讲述自己偷偷报名参加了学校足球队,每逢下午训练回家晚了,便谎称在学校做作业的事。结果“事情败露”,母亲知道了这件事,一场风波不可避免……动笔之前,你要先明确双方矛盾冲突的起因是什么,焦点是什么,结局如何;接着考虑如何作铺垫,如何展开并呈现矛盾冲突,如何让矛盾冲突发生转机,如何巧妙收尾; 最后还要考虑一下详略安排。如此一来,整个矛盾冲突过程就会成竹在胸,写作时就能得心应手。
三要表现矛盾冲突。一种方法是让矛盾的双方直接对话,各自阐明情感态度和观点立场,语言中最好能冒出点“火药味儿”,呈现出水火不容之势,如果再辅以神态、动作、心理描写,那会更精彩。第二种方法是让矛盾的双方各行其是,用实际行动形成矛盾冲突。比如,父母强烈希望孩子毕业后去考公务员,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孩子却应聘去了私企,这就产生了矛盾。除了通过正面描写或运用典型事例表达矛盾冲突外,有时还可以借旁观者之口来讲述他人之间的矛盾冲突。
同学们,冲突一起文自曲。希望大家在写记叙文时,都能用好矛盾冲突法,塑造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作文片段】
“妈妈,下周学校组织郊游,我想参加,需要一天时间。”女儿小心翼翼地走进厨房,小声对正在忙碌的妈妈说道。
“你说什么?郊游?一天?一天能做好几份试题呢!非去不可吗?”妈妈一边炒菜一边说道。
“好像不是必须去,但是……”
“别说了,既然可以不去,那你就別去,好好在家复习功课。”妈妈斩钉截铁地说。
“可是……”女儿嗫嚅道。
“别说了,写作业去。”妈妈把手中的锅盖往灶台上一扔。女儿禁不住打了一个寒战。
(节选自习作《对话》)
评语 这段文字以对话的方式,将母女之间的一次“冲突”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母亲的强势与女儿的胆小形成了鲜明对比,这背后所隐藏着的教育问题令人深思。
【学生范文】
让
程文祥
记得朱自清在《背影》一文的开头提到了“祸不单行”这个词。那段时间,我家的处境可以说是这个成语最好的诠释。
先是爸爸经营多年的纺织厂在订单越来越少的情况下,苦苦支撑了一段时间后宣布关门。回想起纺织厂曾经红红火火的场面,一家人都流下了伤心的泪水。随后,奶奶身患重病,住院一个多月,看病的钱都是向亲朋好友借的。可这边奶奶还没有出院,那边妈妈从医院回家的路上,电瓶车撞到马路牙上摔伤了腿……我家的日子一下就变得艰难起来,阴霾在每个人的心头笼罩……
一天,班主任老师在班上宣讲困难学生生活补助政策。当得知因破产、患病等原因导致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也可以申报时,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因为我家那时实在太缺钱了。
不久,名单公布,有我的名字。这意味着初一学年中,我每学期都能拿到近1000元的困难学生生活补助。当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家人时,他们都非常高兴。
可谁知情况却突然发生了变化,班上有一名同学父母离异,母亲另嫁他人,父亲常年不归,他只得跟着有残疾的爷爷生活,特别困难。但这位同学可能是因为所谓的“自尊”,一开始并没有申报,等到班主任家访时才了解真实情况。老师想把他补上去,但学校已没有多余名额。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老师通过反复对比,觉得我家只是突然遭遇意外,便动员我把补助名额让给那位同学。
我心中一百个不情愿,但还是回家告诉了爸爸。爸爸皱着眉头思考了好一会儿,说:“既然这样,那你就让吧。我们家挺一挺也就过去了。”
妈妈得知消息后,说啥也不同意。她哭着对爸爸吼道:“我们家现在这么困难,凭什么让给别人?”见爸爸不吭声,她还摔了一只碗,大骂爸爸是个“败家子”,把好端端的工厂给經营破产了。
家中一时间剑拔弩张,硝烟弥漫。怎么办?怎么办?
还是爸爸有办法,等妈妈过了气头,他和风细雨地对妈妈说:“咱们家现在确实有困难,可这困难是暂时的,等情况好转了,咱们的工厂一复产,日子还会好起来。更何况我现在打工,一个月还能挣好几千元。文祥的同学家确实太困难了,他比我们更需要这笔钱,不让给他,我想你肯定也不会心安的……”
妈妈的思想工作终于被做通了,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我准备给班主任老师回话时,班主任老师却主动找我来了。原来,那位同学的爷爷得知我家的遭遇后,竟然说不要这个名额,他们忍一忍也过得去。
面对又被让回来的名额,我的心中充满了感动,态度坚决地对班主任老师说:“还是让给他吧,这是我们全家的决定。”老师微笑地看着我,那一刻,我的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轻松和快乐!
评语 这篇作文由朱自清《背影》中的“祸不单行”一词切入,引出“我”家的困境,接着写“我”申报到了一个困难学生生活补助名额,谁知情况发生变化,班主任动员“我”把这个名额让给别的同学。在这种情况下,爸爸同意让出名额,可妈妈却坚决不肯,充分蓄势之后,矛盾冲突终于上演,后来在爸爸的劝说下,妈妈改变态度,矛盾得到了解决。本以为故事就要画上句号时,同学的爷爷却希望把这个名额重新让给“我”,这种发自内心的善良令人感动,而这样的结尾更是韵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