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更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路径探讨与价值阐述
——兼对党的二十大报告文本的研究

2023-04-16 16:47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二十大民主中国共产党

王 慧

(首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48)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既总结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自进入新时代以来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和伟大成果,又对新时代新征程的走向提出了具体的规划与展望。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新时代新征程,如何更好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我们党要研究的新课题。

一、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文本辨析

(一)在整体框架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更加精细化

相较党的十九大报告的十三个部分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共计十五个部分,增加了两个部分。关于人民当家作主内容增加与变动的是将党的十九大报告的第六点 “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分为两个部分进行论述,即第六点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及第七点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这是对新时代新征程如何更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扩展丰富与精细阐释。

(二)在策略内容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更加具体化

“正确的战略需要正确的策略来落实。”[1]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首要战略任务,以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向前发展。以此,党总结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要与坚持党的领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紧密衔接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党的二十大报告基于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背景,具体地阐释和谋划了更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实践路径,进一步拓展与丰富了人民当家作主理论。

(三)在逻辑结构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更具人民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所包含的十五个方面处处蕴含着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主线。第一,在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第二部分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就强调了 “坚持人民至上”[2]19。报告开篇即点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就是人民性,为后续十余项内容进行了总调性的铺垫。第二,报告的第三部分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开门见山指出从现在起我们党的中心任务就是 “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21。让全体人民能够实现精神富有,实现全面发展,过上美好生活,真正实现当家作主,点明了未来五年党的工作的总目标。第三,报告的第四部分至第十四部分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外交、军事等各方面做出了具体的规划与阐述。最后,报告的第十五部分 “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的内容则为更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领路人——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新要求。

(四)在论述文风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更具感召性

在总结过去五年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所取得的成就部分,较党的十九大报告所采用的 “不断发展” “不断完善” “创新推进”等表述,党的二十大报告多采用 “更为扎实” “重大进展”“全面推进” “基本形成” “全面贯彻”等表述,高度概括且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近年来党推进人民当家作主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报告的感染力、吸引力与号召力更加彰显。

二、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更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路径探讨

(一)贯穿 “一条主线”: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

1.贯穿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价值旨归——一切为了人民。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鲜明、最本质的特征——人民性,自诞生之日起便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 “人民”一词出现了203次,党的二十大报告中 “人民”一词出现了105次,虽数量降维,但价值升维。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人民至上”一词创新性地出现了2次,“以人民为中心”出现了4次。由此可见,党的二十大报告蕴含的人民性的表现形式愈加精细,所涉范围愈加广泛,价值意蕴愈加升华。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所强调的那样: “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2]19这表明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坚定实现着人民当家作主的使命与初心。

2.贯穿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价值导向——一切依靠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也是人民。马克思早在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就曾强调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此 “必须使国家制度的实际承担者——人民成为国家制度的原则”[3]。毛泽东同志也曾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4],并形成了群众路线理论。邓小平同志也提出: “党的正确的路线、政策是从群众中来的,是反映群众的要求的,是合乎群众的实际的。”[5]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意识到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2]47。可见,党在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百年征程中,总结出了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就是密切联系群众。

3.贯穿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价值标准——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与安全感。党的十九大首次明确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此后的五年党按照既定的顶层设计,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方面持续发力。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教育普及水平、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保障体系逐渐健全;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不断改善、人均预期寿命逐渐提高。不仅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稳步推进共同富裕,坚持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极大增强。

(二)坚持 “双轮驱动”:党的全面领导与全面依法治国

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力量之轮。“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6]“坚持党的领导”已被列为党百年奋斗十大历史经验之首,究其原因有两点。

第一点,由于中国共产党 “能”。一方面,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 “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扭转了近代以来的历史命运,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站了起来;在历史关键时刻,厘清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自此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中国人民富了起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人民的幸福感、满足感与获得感倍增,中国迈入新的历史方位,迎来新时代,中华民族强了起来。中国人民选择党、依靠党,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这一伟大飞跃的历史恰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 “能”,因此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证明中国共产党“能”。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掌握着人类进步的最高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曾评价其 “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7]。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秉持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断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一系列独具中国特色的、系统的、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所包含的社会理想,即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的解放,不仅成为了共产党人的终生奋斗目标,更是成为了中国人民的远大理想。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丰富经验已经证明了 “马克思主义行”[2]16,“中国化时代 化的马克思主义行”[2]16,所以中国共产党 “能”。

第二点,源于中国共产党 “行”。党自我革命的勇气让人民信赖党、追随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当前的中心任务就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但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一日之功,更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代又一代人顽强奋斗,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永葆清醒和坚定,巩固长期执政地位,不断团结、引领人民向前。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党始终对 “四大考验”与 “四个危险”将长期存在的事实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党内“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2]64。要不断将 “人民监督”与 “自我革命”相统一,检视自身、常思己过,以外靠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内靠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自我革命的方式不断完善好、发展好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做到更好地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更好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2.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之轮,原因同样有两点。

第一点,宪法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保障。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既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又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保障,全面依法治国首先是要依宪治国。一方面,宪法的制定权与解释权是人民为治理好国家所授予特定国家机关的权力,且只有人民是制宪权的唯一主体,享有宪法解释权的国家机关才有权力根据需要自行启动宪法解释程序,那么启动宪法解释一定是人民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8]。另一方面,宪法规定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这是公民行使基本权利的保证,尤其宪法对 “人权”的尊重与保障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内容。

第二点,实现公平正义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内在法治要求。公平正义是人民的期盼,是法治中国的 “生命线”,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共产党与其他无产阶级政党的不同之处就在于 “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9]。因此,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便始终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全党的根本宗旨,也就决定了其必须追求公平正义,依法保障人民权益,为人民伸张正义。因此全面依法治国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之轮。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体格局已基本形成,法治中国建设开创了新局面,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更是取得了重大进展[2]10。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切实反映人民的真正诉求,筑牢社会公平正义的防线,进一步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保驾护航的法治风帆。由此可见,人民当家作主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依法治国三者是紧密联系的、互相作用的。

(三)推进 “三种形式”: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三维阐释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考察时第一次提出了 “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重要理念。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道出了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特征,彰显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显著优势。党的二十大报告在过去五年工作回顾与总结部分着重强调与突出了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了党近年来所倡导的 “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使人民当家作主成为了社会主义民主的 “新路标”。

1.全面发展协商民主。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且极为重要的民主形式,“它源自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政治文化,源自近代以后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进程,源自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源自新中国成立后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共同实现的伟大创造,源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政治体制上的不断创新”[10],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民主价值的充分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已经成为坚持与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重要任务。因此,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便将重点聚焦于人民群众,强调时刻将人民的根本立场与协商民主的全过程相互融合、相互贯通。在持续规范政党协商、有序推进人大协商、扎实推进政府协商、不断丰富基层协商的同时,积极探索社会组织协商,着力实现协商主体的多元化、协商领域与协商内容的广泛化、协商过程的深度化、协商工作的常态化与制度化、协商结果的落地化[11],真正落实了协商为民、协商于民。

2.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依靠 “完善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2]39,“保障人民依法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2]39,真正做到众人的事众人商量。一是继续落实好农村基层民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推进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继续坚持 “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12],平衡好农村民主选举与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之间的比重关系。村民自治是农村基层民主的基本形式,其不仅要求给予村民充分自主权更好实现村民自治,还要求着重强化党的全面领导提升村民自治的有效性水平,让广大村民的智慧真正转化为乡村治理效能。此外,要发挥网络信息化的优势,借助网络平台和大数据,利用多样化的手段和技术,增强村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公共参与意识和权利意识,使农村基层民主政治朝着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方向持续发展。二是持续完善好城市基层民主,努力提升城市居民自治水平,协调好居民共治与居民自治之间的关系。要始终坚持以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群众利益需求为指南针,持续扩宽、丰富基层治理的渠道,“完善办事公开制度”[2]39,积极为居民搭建利益表达平台,提升社会组织的规范化水平,不断增强社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实效。

3.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2]39,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有利于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为团结带领好爱国统一战线所囊括的十二种对象,极大发挥出其独特的功能,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贯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依靠协调稳固的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及海内外同胞关系,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要不断维护好社会整体的和谐稳定,打造良好的民主环境,不断凝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深刻共识。

三、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更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价值阐述

(一)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命力的不竭动力

“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13]6习近平总书记对其的高度评价说明了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13]17,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所在。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地致力于提升人民当家作主的水平与质量,既是马克思主义人民性思想的具体体现,更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命力的不竭动力。

1.人民性与真理性的统一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理论动力。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着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工作态度,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向人民回答了 “什么是中国革命,怎样进行中国革命”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命题,并形成了一系列“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2]19体系。例如,进入新时代后,面对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人民密切关心的新命题时,中国共产党坚持问题导向,自立自信、守正创新,再次将人民性与真理性相统一,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目前我国最新的 “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2]19。

2.人民性与实践性的统一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实践动力。马克思曾指出哲学的根本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对中国共产党有着深刻的影响。《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 “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14]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历史环境的动态变化时刻保持着清醒的认识与准确的判断,无论顺境或逆境,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打土豪分田地,翻身作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民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极大提升;2013年提出精准扶贫,迄今为止 “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2]7,圆了中华民族实现 “小康”的千年之梦。不胜枚举的实践都充分印证了中国共产党厚植人民、心系群众的家国情怀。

(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追求

一个政党应该如何引领十四亿多人口不断克服各种艰难复杂的问题,将国家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强国?又该如何时刻秉持历史耐心,从本国国情出发,循序渐进地形成独具本国特色的推进方式与发展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就是对这些问题的创新性回答,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是对人类文明形态的新创造,它创新性地论证了何为真正充满人民性的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2]23-24。中国式现代化处处体现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展现了 “为了人民”的中国风格、突出了 “依靠人民”的中国力量、强调了 “人民共享”的中国特色。

1.中国式现代化是有利于中国人民全面发展,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现代化。首先,中国式现代化是追求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2]22,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其他现代化的显著标志。只有中国式现代化才会注重社会整体而非个体、每个人而非个人的公平正义,强调缩小贫富差距,努力实现共同富裕。这不仅因为 “只有基于全体人民 ‘共同’的富裕,方能够求得整个中国社会的团结和安全运行,方能够求得整个中国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15],亦是为了更好实现让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承诺与初心。其次,中国式现代化还是追求实现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2]22和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2]23,兼具着全面性与协调性。

2.中国式现代化是有利于全世界人民共同发展,实现自由解放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从苦难中走过来,深知和平的珍贵、发展的价值”[16],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是追求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2]23,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认识。“大道不孤、天下一家”,和平与发展不仅是各国人民共同的期盼,还是全人类共同的夙愿。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时刻铭记共产主义的奋斗纲领,努力为实现全人类的自由解放而努力拼搏。党的二十大审议并一致通过的 《中国共产党章程 (修正案)》,将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写入了党章,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兼济天下的大国担当,宣告了我国 “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2]23的决心,展现了我国力求在 “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2]23的信心。

(三)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

人民当家作主理论的思想渊源不仅来源于马克思主义,还来源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重民、安民、爱民、利民、富民为核心内容的民本思想始终蕴藏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人民当家作主思想形成与发展的本土文化根脉,还为其丰富和完善提供了肥沃的文化土壤。

《尚书·夏书·五子之歌》中的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便强调了要重视人民的作用,人民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孔子提出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强调一切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 “民富而教之”则强调了要着力发展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孟子提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思想,强调了人民至上的立场站位; “民事不可缓”强调了以民之所急为问题导向,解决好广大人民群众迫切关注的问题。荀子提出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强调了人民主体在社会生活中的决定性作用。农家许行提出“君民并耕”思想强调了人人平等。墨子认为 “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突出了人民本身具有强烈的主体能动性。《吕氏春秋》中的 “天下者,乃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以及黄宗羲的 “人民为主”思想则直接点明了人民是国家主人。但这些宝贵思想是思想家们在封建时期对民生进行的思考与探索,始终存在着时代的局限性。中国共产党坚持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在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进行扬弃与超越的基础上,提出了 “人民当家作主”理论。实现了由 “为民作主”到 “由民作主”的理论升华。此外,中国共产党还始终秉持着 “为政以德” “讲信修睦” “亲仁善邻” “协和万邦”的信条,坚持和平发展,坚持致力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极力援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矢志不渝地为 “天下大同”的美好远景而顽强拼搏。

猜你喜欢
二十大民主中国共产党
二十大颂
喜迎党的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