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梦鹤
(安阳市财政局,河南 安阳 455000)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时代,推进县域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兴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业工作,对县域农业产业发展治理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2020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1]2021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2]。随后,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强调“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3]。推动县域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是各级党委政府的责任。
为了解县域农业产业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推动县域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笔者选择河南省内黄县开展了县域农业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此次调研得到了内黄县政府和安阳市“万人助万企”工作组的大力支持,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等多种方式,调查了解了县域农业产业发展情况,引发了加快推动内黄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县域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些思考。
内黄县位于河南省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为安阳市所辖县,县域面积1 145 km²,耕地面积7万余hm²,总人口86万人。内黄县地处黄河故道,因黄河而得名,为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辖15个乡镇和2个街道办事处,2012年被确定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9年5月实现脱贫摘帽。内黄县果蔬栽培历史悠久,三杨庄汉代遗址是目前我国发现的唯一一处保存完整、性质明确的农业聚落遗址[4-5]。20世纪90年代中期逐步形成温棚瓜菜、现代畜牧、生态林业三大高效农业,近年来内黄县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坚持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农民增收和富民兴县的重点工程来抓,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构建果蔬城销售平台、农博园科技推广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追溯平台、电商销售平台、规模化种植基地“四平台一基地”的产业链。内黄县豆制品深加工产业园项目、豫北农副产品深加工园区项目已被列入《安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全县农业企业的特点是数量多、分类广、规模小,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7家,其中省级9家、市级28家;市级以上合作社共48家,其中国家级8家、省级20家、市级20家;市级以上家庭农场共19家,其中省级7家,市级12家。先后荣获中国红枣之乡、中国花生之乡、中国尖椒之乡、中国蔬菜之乡、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等荣誉称号。
内黄县是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中国蔬菜标准化建设十强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全国绿色小康县,在我国中部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选择内黄县作为研究对象,符合样本的典型性要求。
内黄县农业历史悠久,传统农业生产技术成熟,农业优势明显,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背景下,当地在稳住农业基本盘,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农业的转型发展、高效发展等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①搭建果蔬销售平台。内黄县充分整合资源,投资20亿元建设内黄果蔬城,与甘肃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上海蔬菜集团等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小农户”连通“大市场”。投资6 000万元建设集商务办公、仓储物流、创业孵化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电商产业园,建立村级电商服务点100余个,助农增收。
②构建质量检测体系。建成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和30处乡镇基地蔬菜质量检测站,形成了县、乡、村全覆盖的质量安全网络。全县1 127家农业生产主体、132家农资经营企业、27家收贮企业、24家食品加工企业、37家“三品一标”单位全部纳入安全追溯平台,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③打造特色种植基地。内黄县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累计认证35处无公害蔬菜产地和29个蔬菜产品,“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62个,内黄红枣、花生、尖椒、桃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60万亩,其中设施蔬菜22万亩,林果16万亩。谋划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预计可容纳近百家食品加工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入驻,推动高质量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发展。
在对内黄县的调研中我们发现,该县在农业产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制约性因素。
①加工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加工技术上差距较大;二是加工企业规模不大;三是质量体系标准化有待提升。据不完全调查,该县除河南省温生记食品有限公司、河南省宋都老倔厨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安阳乐比乐饮品有限公司等个别农产品加工企业初具规模外,60%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仍然延续“作坊式”“家族式”的生产管理方式,经营理念滞后,没有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致使加工水平和企业规模受限。
②品牌塑造不够。一是缺乏农业品牌观念,大多农业经营主体缺乏品牌化、规模化、标准化的产业观念,缺乏核心竞争力,没有形成出彩的产业名片;二是虽然拥有老倔厨、温生记等优质品牌,但没有利用好周边区位优势,在安阳市及河南省内的知名度不高;三是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不高,政府及企业对品牌宣传推广工作不够重视。
③销售渠道不畅。一是线下销售渠道没有完全打开,温生记、老倔厨、乐比乐等品牌的产品仅在内黄县的实体店铺有销售,在安阳市及河南省内的商场超市未见大范围销售推广;二是线上销售渠道开拓不足,虽然已经建设电商产业园,但电商渠道对农产品销售的带动能力偏低,未对线上销售渠道进行深入开发;三是利益联结机制松散,合作方式简单,农村真正采取订单收购、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将农民利益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紧密连接在一起的销售方式所占比例并不高。
④资金筹措不足。金融服务能力差,筹资渠道单一,信贷能力有限,社会化金融信贷利用不足。仅依靠政府扶持和家族企业的相关资金无法实现进一步的农业产业化。资金短缺意味着新设备和新技术应用少,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力度较小,缺乏农业科技研发机构及创新服务平台,不能很好结合内黄县具体条件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攻关,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薄弱,没有形成有效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和推广体系。
⑤政府服务能力和企业主体意识有待提升。一方面,政府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亟待提升。政府在优化营商环境、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帮助企业排忧解难等方面还有差距。另一方面,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已经比较完善,但部分企业在市场上遇到问题时不能很好地从自身找原因,从市场找出路,仍然依赖政府以行政等方式予以解决,还有“等靠要”思想,企业的市场主体意识还需进一步增强。
利用对内黄县的调研成果,我们提出以下推动县域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县域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要以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政策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农业发展力度,认真汲取农业产业发展先进地区发展经验,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扶持力度更大、扶持范围更广、扶持效果更好、更具操作性的农业产业发展配套政策。二是要进一步做好规划工作。结合县情实际,科学、合理规划农业产业化发展,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重点发展优势项目,培育特色品牌,培强农业领军企业。三是要进一步促进企业发展。着力改善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加快培育一批具有本县特色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扶持壮大现有的深加工龙头企业。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基础或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核心企业,促进农业生产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
一是要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利用举办优质农产品产销会等形式,加大品牌创建和推介力度,并进一步扩大会议的规模和影响力,吸引、邀请更多的专家学者、知名企业家参与,结合网络直播、短视频宣传等新媒体形式,将大会盛况呈献给公众,以最直接的方式将农产品的优点原汁原味展现给消费者,促进零售业的发展,大力带动农产品品牌建设。二是要强化品牌维护意识。没有必要每个农产品都注册商标,更不要一个产品注册数个商标,而是要推进品牌整合,集中全力打造一个区域品牌,形成品牌优势,提升品牌效益。三是要完善产品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鼓励开展绿色有机食品认定,提高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确保“米袋子”“菜篮子”安全。
一是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既要对现有的农业企业进行提档升级,示范创建更多龙头企业,又要围绕产业优势招商引资,利用特色产业的影响力,吸引一批体量大、技术先进、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参与投资,让真心发展农业的人进得来、让实实在在的农业项目建得好。二是要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发展家庭农场,对具备一定规模、发展前景好的落实重点扶持措施。支持农户依法组建专业合作社,以示范社创建为导向,提升合作社规范化发展水平,带动农户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三是要建立多元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发展“企业+农户”“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模式,与农户之间采取保底收购、订单挂钩、股份合作等形式,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利益共享。
一是要推进专业园区建设。以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优势产品产业园等为重点,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特色鲜明、功能多样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构建一批绿色有机的现代农业基地、独具魅力的农业休闲度假基地、优质天然的生态环保基地,引领全县现代农业发展。二是在形成“互联网+现代农业”。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参与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与网上供应链形成深度的战略合作,探索发展定制农业、众筹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2021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报告》显示,县域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已占农产品销售总额的13.8%[6],尚有巨大发展空间。三是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企业与农业科研院所、高校、政府之间的合作,综合利用多方共有的资源,实现企业、高校和农业科研院所的产学研一体化,解决区域优势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与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优势互补,为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是搭建金融服务平台。以县域为平台帮助企业获得金融资本服务,搭建金融资本与上市公司或龙头企业的沟通桥梁,建立县域农业企业上市挂牌资源库,引导有融资意愿的企业获得直接融资,引导中介服务机构提供持续跟踪服务。二是成立特色产业基金。实施“特色产业+现代金融”战略,吸引产业基金投资,联合专业公司推动符合条件的优质企业登陆资本市场,为企业的资本化、标准化提供直接的动力支持,实现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转型。三是开展企业分类培训。加大对企业及经营者的培训力度,对不同类型企业进行分类辅导,针对重点大型企业采取举办培训班、“一对一”专家指导等方式,针对各小型企业采取邀请高校学者、知名企业家等集中授课的方式,汲取新理念,开辟新渠道,提升经营者运用金融手段把握大变局、融入新格局的能力,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实现转型升级。
在全面建成小康、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背景下,实现乡村振兴,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必须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更多的资源向农业产业倾斜,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