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脉络、科学内涵及世界意义

2023-04-16 08:01
学术探索 2023年2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于 磊

(东北师范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4)

现代化是一种时代发展的潮流和世界现象,肇始于18世纪,发展于19世纪,到20世纪和21世纪开始在世界上流行起来。一般的现代化历程往往由传统农业社会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自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之后,主要借助技术革命、科学以及现代工业的强大推动力,使得人类社会实现了有效转型和深刻变革,在思想、文化、政治、经济、生态等方面出现了深度变化,使人类社会实现了由传统经济转变为现代经济、由传统政治转变为现代政治、由传统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在现代化全球发展的场域中,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立足中华文化和中国实际,实现了与中华文化的同向同行、与中国发展实际的同频共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脉络经历了从对现代化理论的艰难认知到诸多实践求索的历程,经历了由被动学习到自主发展的艰难转型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西方相比较,发展进程和时间都大为缩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先进的中国共产党坚强地带领各族人民探索出了一条与中国国情高度耦合的现代化道路,使人类的文明形态更加多元化,实现了人类文明史上空前的深刻变革。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以强烈的使命担当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1]深入剖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脉络、科学内涵以及世界意义,能够帮助全党全社会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使全党全社会为实现共同富裕和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为世界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脉络

中国无数的仁人志士自鸦片战争之后,为了救亡图存进行了一系列现代化道路的艰难求索。当时不同阶级尝试了制度、文化、思想、经济等方面的现代化方案,然而囿于时代、阶级固有的局限,诸多现代化探索都没能取得成功。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的创立,是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夯实了政党根基。中国共产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高度重视吸收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并开始着手建构现代化道路的初步框架,然而中国陷入了战争的泥潭,中华儿女在战争中苦苦挣扎,无暇顾及现代化,中国被迫中断了现代化进程。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毛泽东以强烈的使命担当将现代化道路提上了议事日程,着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实践探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党空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深入探索,现代化贯穿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的文化、制度、理论、道路等方方面面。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将现代化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开启了推进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征程。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始终具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是伴随“立党、兴党、强党历程逐渐生成和定型的”。[2]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现代化道路的验证与尝试

在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下,近代中华民族饱受劫难,处于“落后挨打”“亡国灭种”的危险境地,究其根源就是缺乏强大的国防和工业支撑。英国在18世纪中叶进行了工业革命,在全世界率先吹响了现代化的号角。在工业革命的强力促动下,西方国家的技术、政治、经济等方面出现了深刻变革,实现了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这直接造成了东西方之间的发展差距存在巨大鸿沟,古老中国的大门也在坚船利炮的强攻下打开了。中国的有识之士自近代以来深刻认识到要使国家和民族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以国家的现代化来实现国家的强盛与繁荣。从洋务派、维新派再到辛亥革命的一系列运动,中国的不同阶级都在探索和思考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对于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无数先进分子在试错和探索中推动了现代化的进程,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创夯实了坚实基础,然而这些现代化的方案由于脱离中国的现实,具有鲜明的不足和缺陷。直到毛泽东全面继承和整体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中国才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初期,我们党就以强烈的担当和使命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为中国的革命道路指明了方向,清除了阻碍中国现代化的一切因素。毛泽东清醒认识到工业化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明确提出:“工业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关键,是国家强盛的基础。”[3]他进一步在党的七大上旗帜鲜明指出:“全国各族人民要为工业化不断斗争。”[4](P1081)此后,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再次强调:“中国的手工业、农业、工业开始向现代化方向前进。”[5](P1430)我们党第一次使用“现代化”,表明了我们党对“现代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革命斗争、战争连绵中断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这一时期的现代化道路探索异常艰难。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造性提出“四个现代化”

建立了新中国之后,中国共产党以坚定的决心和强大的魄力恢复了国民经济,以顽强的意志完成了民主革命的重大任务。通过在全国清除反革命分子和着力推进社会建设,维护了全国的社会秩序,以极短的时间有效恢复了国民经济,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始探索中国式现代化之路。我们党在1953年不失时机地确定了“一化三改”[6](P266)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毛泽东进一步提出,“经过几个五年计划,将中国建设为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国家”,[7](P350)创造了与国情相符合的过渡形式,经过三年的团结奋斗基本完成“三大改造”,使剥削制度从中国历史中彻底退出去,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革,为推进现代化奠定了制度、政治、经济根基,为进一步激发生产力开创了崭新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毛泽东等领导人始终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全面探索现代化建设规律,开创性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命题。毛泽东在1954年指出:“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下,要使中国成为经济、文化等方面实现高度现代化的国家。”[8](P334)周恩来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中国原来的经济是落后的,要摆脱贫穷和落后,必须实现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交通运输业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不然实现不了革命的目的。”[9](P132)这就是我们党最初对“四个现代化”的表述,后来毛泽东又将“四个现代化”概括为“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国防现代化”。[8](P116)自此,基本形成了“四个现代化”的框架。毛泽东在1957年强调,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中,必须纳入“现代科学文化”的内容,体现了我们党全面认识到了科学文化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发挥的强大作用。周恩来在1964年明确指出,“以‘两步走’战略来完成‘四个现代化’的目标”,[10](P483)这是我们党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战略调整,集中体现了中国现代化目标的综合性。我们党在基础薄弱的条件下,解决了走向现代化多个方面的问题,尽管也遭遇了一系列的挫折和困难,但此时期的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依旧相当显著。“我们党以顽强的拼搏精神取得了傲人成就,并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敢于破坏旧世界、善于建设新世界。”[11]

(三)改革开放时期擘画现代化蓝图

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进一步完善了“四个现代化”。邓小平在党的十三大上明确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三步走”发展规划,比此前的“四个现代化”更加具体,深刻调整了国家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彰显了我们党深化了对国家现代化内涵的认识,有力推进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他在1984年指出:“我们必须立足中国发展的实际,建设小康社会,这是中国式的现代化。”[12](P54)邓小平着眼于国情,持续推进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破除苏联僵化体制机制的弊病,释放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活力,镜鉴了其他国家现代化的有益成分,全面利用好国内国外的“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整体性设计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他在1992年基于生产力的发展,在对中国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南方谈话”上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强调需要汇聚全国之力推进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使全体人民向着共同富裕迈进。在推进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中国发展底子薄、基础弱等实际情况,以及实现现代化目标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在党的十三大上明确提出了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三步走”战略,在党的十五大上提出了“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新三步走”战略,界定了“百年奋斗目标”中第一个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七大将“和谐”纳入到现代化的建设内容,丰富了现代化的内涵,赢得了现代化发展的主动权。

(四)新时代开启了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进入新时代,表征着中国的现代化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尤其是新的使命和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对现代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和国家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分析国际形势,科学把握国内发展局势,在推进现代化的历史关头,智慧性地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科学命题,将现代化进程推到了新的阶段。我们党进一步提出了“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坚强的领导核心带领敢于创造、善于创新的中国人民,持续提高社会治理、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水平。“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变的奋斗目标,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13](P11)这一铿锵有力的论断集中表达和概括了我们党在探索现代化道路上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和付出的艰辛努力,彰显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以强烈的使命担当接过现代化的“接力棒”,为实现民族复兴不断夯实基础。我们党明确了新时代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在党的十八大上作出了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信息化、新型工业化一体式发展的部署,在党的十九大上再次重申了“新四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创造性提出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论断,这是推进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关键环节。习近平高瞻远瞩地在党的十九大上强调,我们要分两个阶段来推进现代化强国建设,这一重要论断具体勾勒了现代化进程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顶层设计整体部署了国家治理现代化,党的二十大着重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擘画了美好前景。

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科学内涵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科学性现代化道路,是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的人民性现代化道路,是人类、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是主张和平发展的包容性现代化道路。这一具有显著科学性、人民性、协调性、包容性的现代化道路,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在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之中,逐渐形成的独具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新路。

(一)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现代化道路

现代化发轫于资本主义国家,最先兴起于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实现了人类在近代以来社会各领域的深刻变革,也是整个人类文明传承与创新的主导形态。原初的现代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资本主义化,涉及城市革命、产业革命、跨国贸易、科技革命等领域,是基于资本逻辑的现代化,不可避免造成了生态恶化、社会动荡、文明冲突、宗教矛盾、政治腐败、经济危机等一系列难以解决的问题。马克思深入观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并将变革后的社会称之为“现代社会”。尽管马克思并未直接提出“现代化”的命题,但“现代工人阶级”“现代工业”“现代资本家”等词频繁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出现。在马克思论述东方社会发展、世界历史以及全球化的相关论著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现代化理论,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出场夯实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马克思这里,不同国家的民族风俗、军事实力、历史传统以及经济发展程度都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因而马克思强调应该因地制宜探索不同国家的现代化之路。东西方的现代化道路显著不同,即使同是资本主义国家,不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道路也有差异。马克思在阐释俄国等落后国家的现代化道路时,尤为关注国家发展的现实情况,强调必须立足落后国家的发展现实开辟适合本国状况的现代化之路。马克思系统研究了亚细亚社会区别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指出俄国公社能够跨越“卡夫丁峡谷”而进入到未来社会,也强调了资本主义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也具有差异性。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始终立足现实条件寻找符合各国实际的道路,不同国家的现实、历史、主观、客观、国内、国际等方面条件的差异性,决定了不同国家在千差万别、错综复杂的条件下必然形成独特的发展道路。马克思关于现代化道路的理论,主张在通往现代化的过程中,以可选择性和多样性的符合本国发展的道路来实现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秉持多样性的现代化道路原则,始终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之路。因此,着眼于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现代化历程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显著区别于苏联和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全面体现了学懂弄通悟透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并将科学理论与中国的发展现实紧密结合,实现了科学理论与中国现代化实践的融合统一,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二)实现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以共同富裕为价值目标,从根本上超越了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全面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性,表征着人类文明形态的新坐标。我们党从建立起就深刻认识到富裕对于人民群众的重要性,从而高度重视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基于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寻求中国社会的有序运行和团结一致,才能实现中国社会的整体发展和全面进步。而西方国家所谓的“平等”,却在生产资料私有制之下导致了无法逾越的财富鸿沟,且鸿沟越来越深。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站稳人民立场,由最初的解决温饱问题,再进一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小康,再到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最后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这不同阶段的执政目标集中体现了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党始终关切人民的利益。中国在公有制基础上着力推进经济建设,这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制度基础和物质基础,体现了全体人民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推动者,也是经济发展的分享者,构建了全体人民共建共享的崭新社会发展形态。反观资本主义所谓的“共同富裕”,其根基是私有制,是由资本增殖推动西方社会的运行,凸显了资本至上、资本逻辑以及“人为物役”的价值观,人与物的关系完全颠倒了。建立在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着力发挥显著的制度优势,进而有效驾驭和规制资本,全面推进共同富裕。同时,中国的共同富裕在社会实践上,与资本主义国家具有鲜明的区别,中国着眼于发展战略高度重视中国不同区域的平衡发展,通过东部率先发展、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部署,使区域协调发展和区域重大战略协同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因地制宜推进共同发展,实现不同区域的共同富裕;而资本主义私有制使西方社会无法挣脱“马太效应”,造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失衡,例如美国中西部与沿海地区之间的发展悬殊等区域发展矛盾。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原则,实现了“存量”与“增量”的融合统一,不仅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又使民生“蛋糕”越做越大,立足分配问题有效破解民生问题,使全体人民的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强。

(三)实现协调发展的现代化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在价值取向集中体现在这一崭新道路的协调性,它始终遵循“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和谐发展状态,包括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协调发展”[14]的逻辑,着力调整和优化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结构,准确定位现代化发展的“红线”和“主线”,力图使中国发展为人、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强国。西方国家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主张“人类中心主义”和“经济发展至上”原则,全面遮蔽了现代化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协调性,尤其是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西方国家一直在为“工具理性”辩护,时至今日极具偏颇性的“工业化就是现代化”的观点,依旧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探索现代化道路产生了消极影响。西方国家把自然价值看成对人类发展的有用性,这种价值观直接导致了无止境索取自然资源,最终出现了难以克服的生态危机。恩格斯强调,不要沉迷于人类战胜自然界的胜利之中,这样的成功,自然界都将对人类展开报复。中国式现代化充分吸取和借鉴了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特别是习近平以强烈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出了“两山论”,党的二十大强调了“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强调了保护生态环境从本质上看就是保护生产力,积极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在大力推进生产力的发展,整体匡正和反思了传统的发展理念,以高度的政治自觉防止掉入唯科技论和唯增长论的陷阱,推动了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创造了有别于传统的文明新形态。在处理人类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上,中国式现代化主张集体主义,与西方国家现代化所主张的个人主义具有明显的区别。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阐释现代化的内涵方面,既重视全面革新社会的客体,也高度强调社会主体的全方位发展。从本质上来看,现代化的最终目的就是人的现代化,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依托社会的进步,需要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条件中才能得到全面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正确认识了社会的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集体主义原则推进现代化建设,形成了自然、社会与人类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格局;而资本主义国家突出了个人主义,加上西方生产方式固有的思想窠臼,导致了社会与人类之间出现异化,致使人的现代化与“物”的现代化之间出现了激烈博弈,甚至造成二者之间的对立。

(四)和平包容发展的现代化道路

西方国家在新航路、工业革命的助推之下,纷纷开启了现代化道路。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资本主义现代化基于霸权逻辑,对内剥削劳苦人民,对外坚持血腥掠夺的殖民主义,始终在“零和博弈”和“霸权主义”之下推行现代化之路。西方的现代化之路充满了战争、殖民侵略、奴隶贩卖等一系列罪恶行径,形成了具有浓厚“霸权”“扩张”色彩的殖民体系。诚如马克思所言:“资本来到世间,每个毛孔都流淌着血和肮脏的东西。”[15](P297)自15世纪后期开始,西方国家毫无顾忌进行扩张和侵略,借助强大的武力开展海外殖民,以残暴的方式奴役殖民地的人民,甚至贩卖、屠杀黑人和平民,攫取了无数的财富,快速进行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英国早在17世纪后期就开始了现代化的准备,在海外殖民中将六百多万黑人贩卖到了美洲,积累了“约二十四亿英镑资金,等于17世纪末全英国农民两百年创造的价值”,[16](P78)大量的资本积累为英国的现代化夯实了物质基础。不管是充满劳苦大众血泪的“圈地运动”,还是沾满土著人鲜血的“西进运动”,无一不体现了西方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无法抹去的“原罪”。基于霸权主义的资本主义现代化导致了世界人民普遍陷入了灾难,使世界和平发展极为艰难。向来崇尚和平的中华民族,友善与和平的基因熔铸于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以和为贵、和谐万邦是中华儿女的精神标识,我们的血液中既没有称霸的因子,也没有奴役和侵略的因子。历史上中华民族以丝绸之路开展东西方之间的商贸与交流,新时代以“一带一路”来实现交流互鉴和共同发展。与西方国家依靠侵略和殖民来实现现代化的方式比较,中国的现代化道路集中彰显了和谐与和平,摒弃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掠夺、扩张的基因,体现了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包容性发展理念,坚决建立维护整个人类共同利益的新型国际关系,凝聚世界各国人民的力量共同应对全球治理问题。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并非借助发动战争、殖民扩张、侵略掠夺来实现现代化,也非零和博弈、强国必霸的现代化道路,而是坚决反对霸权、殖民、掠夺、扩张等错误思想,积极主张以和平促进自身与世界的发展,冲破和超越了“文明冲突”“异质冲突”等西方思想的禁锢,创造了和平的包容的现代化之路。中国的发展坚决摒弃一切剥削和压迫的行径,绝不会掠夺和奴役他国人民,也不会牺牲和侵略其他国家。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坚强的中国共产党和善于创造、敢于斗争的中国人民共同努力得来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凸显了包容性的特质,主张在和平的环境中快速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同时坚持互利共赢原则建构和维护国际新秩序,全方位推进中国与世界朝着和平、包容的方向发展。

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世界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世界上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新方案,破解了西方国家现代化的顽瘴痼疾,进一步拓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在新时代的实践场域,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全面彰显了非凡的世界意义。

(一)为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提供了新方案

自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产生之后,其发展脉络呈现出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向不发达国家扩散和外溢的发展现象。“西方现代化在17世纪到19世纪的北美和西欧形成发展起来,进而扩散到欧洲的其他国家,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开始传入非洲、亚洲以及南美洲。”[17](P1)此后一些不发达国家模仿、输入、移植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模式,然而遗憾的是,这种依附性的现代化模式并没有推动本国的繁荣发展,也并未使本民族的命运得到深刻改变,反而导致国家发展出现倒退现象,陷入到发展陷阱中难以自拔。反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不依附任何国家的独立发展的现代化,这一成功典范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崭新的发展选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切实可行的新道路,是能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选择和借鉴的可行范本。具体可借鉴之处在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完全避开了“脱钩、趋同、依附”模式,是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走出了独立发展的开放性、包容性的现代化之路,既全面吸纳了一切有益成果,又防止国际资本控制国内社会经济的发展,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全球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始终掌握发展主动权”。[18]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何以能够取得成功,就在于深深扎根于中华文化、厚植于中国土壤,选择了与国情相符合的发展道路,并不依附于任何国家,也不剥削和霸凌任何国家和民族。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始终坚持“公有制和共同富裕”,[12](P111)这一根本原则集中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根本性质。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放在人类整体现代化的历史演进中进行考察,迄今并未出现任何现代化模式跨越、超越或代替它,并未出现任何道路可以破解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走向现代化中遭遇的一系列问题。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发展中国家还发挥着引领示范作用,“进一步拓宽了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渠道,为世界各国的独立发展、繁荣发展提供了崭新选项”。[19](P8)因此,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人类文明进步增加了崭新的色彩,绘就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全新图景,在世界现代化中彰显了中国特色,为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提供了与国情相符合的全新发展道路。

(二)破解了西方国家现代化的顽瘴痼疾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吸收了有益的人类成果,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创新性,是不断积累人类现代化经验的成果,集中体现了现代化建设的根本规律,凝结了党和人民的思想和智慧。人类现代化模式是多样性的,道路选择是多元的,这能够推动现代化模式之间的彼此借鉴。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就是在不断互鉴与交流中形成的,这一互鉴与学习是基于扬弃和辩证基础之上的,避免了固化和僵硬,始终按照本国国情正确运用各种经验,特别是防止和杜绝了其他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弊端。西方现代化尽管起步早,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这一发展模式并不意味就是唯一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也并不意味着就是完美的。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是基于“圈地运动”“西进运动”“殖民掠夺”“血腥侵略”发展起来的,催生了一系列难以解决的矛盾和冲突,使很多国家遭遇了严重的“社会、经济、生态、政治”等领域的危机,甚至一些国家照搬照抄西方现代化模式导致民不聊生、社会经济发展出现倒退,这些现象暴露了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缺陷和不足。中国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彻底摒弃了资本逻辑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现代化的价值导向,以人民至上来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凸显了人民在现代化中的主体地位,避免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过程中所出现的道路单一性、利益阶级性和思维对立性等弊病。鉴于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出现的顽瘴痼疾,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重视物质与精神层面的协调发展,从根源上克服了西方现代化道路单纯追求资本的严重痼疾。同时,中国式现代化坚定不移坚持独立发展,辩证吸收一切有益成果,自主探索适合自己的正确现代化道路,尽管现代化的起点低并且起步较晚,但在现代化过程中兼顾效益和质量,着力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以中国的现代化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全面避免了西方现代化过程中的一系列“阵痛”,弥合了西方现代化中出现的诸多裂痕,在扬弃和超越中使中国式现代化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生长点。

(三)拓宽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场域

科学社会主义自形成以来,人们对它的评价褒贬不一。由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一些人甚至质疑科学社会主义,一时间“社会主义失败论”甚嚣尘上。福山就对此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就当前的世界发展来看,还没有一种美好的世界不是以资本主义为基础的”,[20](P52)高度赞美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美好和优越。尽管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客和学者大加鞭笞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甚至攻击、抹黑、歪曲科学社会主义,但是21世纪繁荣发展的中国始终高擎科学社会主义的大旗。“中国持续不断取得的一系列成功,使冷战之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谷的境况得到了全面扭转,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较量中,社会主义由过去的被动转变为主动,极大地彰显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21](P44)中国共产党以强烈的政治自觉和使命担当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了经济迅猛发展和社会稳定和谐的双重奇迹。经济的迅猛发展具体表现在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经济极为落后的状态,转变为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位,社会长期稳定和谐体现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在深化改革过程中整个社会依旧保持稳定与和谐,全体人民祥和安乐,是“全球安全感最强的国家之一”。[22]这一双重奇迹谱写了中华儿女上千年历史中最精彩、最宏大的史诗,以事实验证了诸如“历史终结论”“社会主义失败论”的错误,“中国成为全球的主要大国,表征着资本主义普世主义的失败”。[23](P343)立足全球现代化的横向对比,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打破了“串联式”“趋同式”“依附式”的现代化模式,在秉持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基础上,凸显了显著的中国特色,拓展了全球的现代化路径,全面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和立场。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伟大的实践中全面运用了科学社会主义,有力回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将走向何处的重大问题。新时代我们党持续拓展现代化的道路,需要进一步探索现代化的理论和具体实践方式,以与时俱进的科学思想指引动态发展的实践。极具科学性和广泛性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的根本要求,有力破解了社会主义国家怎样实现现代化的问题,既从事实上向各个国家证明,“人类走向现代化的路线是多种多样的”,[24](P122)又从理论层面向世界各国证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切实可行的,是中华儿女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路径。因此,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显著的特征,它“并没有简单继承中华文化的母版,没有简单照搬马克思主义的模板,没有复制国外其他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模式,更没有翻版西方的现代化模式”。[25](P344)因此,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世界各国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方案,是整个人类走向现代化的生动诠释,“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1]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场域将越来越大,对全球发展的影响也将越来越深。

(四)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最为广泛和深刻的社会革命,全面呈现了人类社会进步要素的传播、选择和创新的发展演进、循环交替的过程,也体现了整个人类由过去传统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历史性进程。由于各个地区和不同国家在思维模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人文历史、地理风貌等方面具有差异性,不同地区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道路必然存在差异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从本质上区别于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和西方现代化,既没有僵化套用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也没有全面吸纳西方现代化的经验,也并未盲目接收中华传统文化的国家治理理论,而是把现代化思想嵌入到中国的社会建设之中,深刻反思西方现代化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全面挖掘马克思主义对于现代性批判的理论资源,理性地借鉴人类一切关于现代化的正确理论主张和思想阐释,以丰富的思想理论关照具体的实践,从而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关于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境界,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理论体系。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彰显了人类不同文明现代化发展的普遍表征和根本规律,蕴含着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实现了科学理论与优秀文化的深度融合,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在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形成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深刻总结中国社会建设经验,是在全面探索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具有深沉的中华文化底蕴,内含着一系列国家治理的新观点新理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使中华民族以傲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向世界各国展示了通向现代化的多样性路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中,积极学习和借鉴了一系列现代化思想的内核理论和精髓实质,吸取了诸多现代化模式的有益成分,全面把握中国的发展实际,深刻认识和科学运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贯穿在伟大实践之中,使人类文明新形态与中国式现代化彼此融合、相互推进,这两者都属于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表现形态,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上具有内在统一的逻辑关系,其价值旨归都是共同推进人类的发展和世界的共同繁荣。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创造过程中形成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是具有深远影响的阶段性文明成果,它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升华到了人类文明的崭新高度,全面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时代性、实践性、科学性,它是科学指引人类发展方向、具有光明发展前途、符合全球发展潮流的崭新文明形态,是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的文明新形态。

结 语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显著区别于其他现代化模式,是着眼于中国发展现实、坚持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植根于中华文化和中国土壤的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摒弃了压迫、剥削、殖民、掠夺、侵略等暴力行径,依靠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奋斗,在团结奋斗中立足国情和中华文化,深刻认识和科学运用现代化建设的根本规律,充分将正确的现代化理论贯穿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之中,通过和平包容的方式创造了一条符合人类共同利益的现代化道路。因此,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破除了“西方化就是现代化”的思维窠臼,从源头上打破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方式的“唯一性”,创造了有别于西方现代化的全新道路,破解了西方现代化中出现的难题和弊端,开创了人类通往现代化的新模式,擘画了现代化的美好图景,极大地推进了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使人类文明资源在现代化中得以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为整个人类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全新方案。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中国式失败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