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社会下饭圈文化的结构性风险与协同治理

2023-04-16 05:28陈小燕陆灿
新闻传播 2023年4期
关键词:饭圈追星偶像

陈小燕 陆灿

(苏州科技大学文学院 江苏 215009)

结构性风险是现代社会结构与行动脱节而造成的规则与资源无序的不可控现象。吉登斯把“结构”界定为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规则(rule)和资源(resource)”[1]。规则由行动者在行动时所依赖的各种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以及有意义的符号构成,资源则包括了配置性资源和权威性资源。平台作为连接粉丝和明星的中介,在饭圈文化构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平台的技术特征是“连接”,它通过对社会关系的重构,使得规则和资源再结构化。这一方面使用户之间的交往从现实空间向虚拟空间的拓展,另一方面却因过度个性化和无序性导致了社会的风险。正如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指出,人类社会自20世纪中后期步入风险社会时代,“现代性正从古典工业社会的轮廓中脱颖而出,正在形成一种崭新的形式——(工业的)风险社会”[2],人为风险正逐渐超越外部风险。“在这个相互连接的世界中,各种平台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核心——影响到机构、经济交易以及社会和文化习俗,从而迫使政府和国家调整法律和民主结构”[3]。平台社会转型带来了媒介文化的深刻变革,在内容生产、文化消费以及粉丝交往实践过程中,产生规则、制度及资源的错位,社会的混乱和无序引发重大结构性风险的可能。在接下来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传媒业的发展仍离不开平台媒体,必须重视防范平台社会饭圈文化背景下的结构性风险。

一、平台社会转型与饭圈文化的危机

饭圈乱象是规则和资源失调的结果,它反映出正式制度在文化生活领域缺乏干预。平台作为联系明星和粉丝的中介,聚集了大量粉丝群体,粉丝饭圈的形成既是平台社会数据化和商品化的选择,也是平台开放性与参与性的表现。饭圈文化中出现的价值认知偏差和怪诞行为,是资本、平台、粉圈等多方面主体不合理分配社会资源的结果,引发了社会对娱乐产业的信任危机,而这种危机是规则缺失和资源无序造成的。

(一)社会、个人和价值规则的缺失

1.规范性规则紊乱:非理性追星扰乱秩序

现代社会中制度的脱离是社会结构存在风险的诱因。随着粉丝群体的深度卷入,粉丝越来越倾向于自我赋责,主动承担起为偶像创造流量(包括刷榜、制作数据等)、应援、维护偶像甚至网络暴力。在这样的“自我赋责”环境下,粉丝由于本身缺乏自我规范能力,在应援活动中,追星中的攀比行为升级、虚假信息遍布、他人名誉受损,公共秩序和个人生活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饭圈”的这些现象从某种程度上鼓舞了文化产业生产者的行为,广告公司看重艺人的排行流量,电影市场看重影片的票房,最终导致文化产业泛娱乐化。

2.表意性规则偏离:不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

首先,饭圈文化的商业属性被过量挖掘,网络平台上充斥着大量的饭圈商业化的内容,其中源于热爱的深层内涵逐渐被形式花样的空洞内容所取代,青少年在这样快餐式的追星文化中重构了“饭圈”专属语言、文化形象(如“饭圈”娃娃)等这些表意性规则,这不利于青少年粉丝群体对主流文化形象的正确认知,使其精神世界匮乏。其次,青少年的人伦观因为“饭圈”中流行的“女友粉”“亲妈粉”等称呼发生模糊,以致于道德底线下降,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道德规范和中华传统伦理观。最后,由于“饭圈”极强的独立性和排他性,各粉圈之间很容易产生互相抗拒彼此异质文化的摩擦,甚至演变为人身攻击、粉圈互撕的恶劣现象。此外对偶像的无底线维护现象,粉丝的是非观、价值判断能力丧失。

3.支配性规则缺失:缺少政策、法律约束

“饭圈”原本代表的是喜欢同一爱豆的粉丝群体自发组成的一个小圈子,属于大众文化生活的领域,因此,当粉丝群体间的摩擦没有上升至公共性舆情事件时,政府对粉丝个体生活领域范畴的制度干涉较少。由于综艺选秀节目在我国流行的时间较晚,相关制度设立不完善,导致由资本裹挟的选秀文化风向产生偏离。尽管近年来政府开展了多项整治未成年网络环境的活动,但对于网络意识形态的整治,包括相关的举报、取证、查出机制等则有待完善。

(二)物质、非物质资源的无序

1.氪金无度、时间精力无端浪费

首先是物质资源的无序。在资本引导下,粉丝将“氪金”(指游戏内的充值行为)沿用到饭圈中,粉丝通过缩减日常所需的物质资源,利用剩余资源购买偶像代言产品,用以支持偶像事业,这种为偶像过度透支消费能力的行为现象在饭圈中已屡见不鲜。然而物质资源的无序只是表象,时间以及精力资源的不合理使用引发了更为严重的社会后果。据调查显示,只有在18个不同平台进行刷榜的粉丝才能算得上“饭圈人”。追星不再是闲暇时的消遣,而是需要和工作学习一样花费相当的精力和时间。追星日渐成为粉丝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活动,最终打乱了日常生活的节奏,扰乱了社会正常运行的秩序。

2.资本产业链形成

其次是非物质资源的无序。所谓权威性资源即行动者的权威和各种社会资本等。由于选秀造星市场的供不应求,赞助商纷纷投资,选秀节目成了高速流水线生产模式,平台进行传播、宣扬流量至上的观点,资本将粉丝在追星过程中的情感、娱乐需求转变为为偶像带来物质和社会资源的功利观。偶像事业与流量数据息息相关,为了刷数据,粉丝重复购买音乐专辑,“倒奶”刷助力值,在各大平台流量打榜等。这些行为为赞助商、制作方、平台、偶像甚至代刷数据的人带来了可观的收益。如果社会资源加速输送在这条流动的产业链上,则其他社会产业资源就会逐渐萎缩,影响社会资本的正常运转。

二、饭圈文化的结构性风险成因

社会结构的“二重性”对人类行动起着重要作用,一方面,社会结构本身即是由人类的行动建构起来的,因此,它应当受制于人的活动,另一方面,经过人的实践活动建构起来的结构又是行动得以建立起来的桥梁和中介[4]。饭圈乱象是由粉丝个体、粉丝圈群和社会各方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个体行动建构饭圈群体乱象

众多的选秀节目给粉丝提供了参与明星成长与发展的机会,粉丝也在这个“养成偶像”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映射”,代入其中,获得理想化身份的满足感。但是平台媒介形式充分调动起了个体表达意见的欲望,粉丝的追星活动从个人行为逐渐演变为组织性活动,粉丝通过网络平台轻易筛选出同类,自发组成一个专业化管理的圈层,“饭圈”随之应运而生。至此,粉丝极具感染力的话语和盲目的行为成为了群体的效仿。

(二)社会结构塑造、约束个体行为

基于对同一偶像的热爱而组成的“饭圈”群体,粉丝为了获得群体的认同,更愿意去个性化追星,以实现“饭圈”内部的自我价值。粉丝去个性化的行为导致个体将忽略参与集体行为自我承担的风险是否在安全范围内,比如粉丝为了响应群体号召为偶像接机,无视机场秩序,发生踩踏现象,以至于挑战到公共秩序。“饭圈”内组织架构明确,“粉头”根据粉丝个人能力给予相应分工,粉丝严格依据“饭圈”规则心甘情愿为偶像工作,实现了“饭圈”的扁平化管理。比如“饭圈”内,宣传组负责宣传打榜,净化组控评,策划组负责组织应援活动、采编剪辑等,目标一致、专业有序地为偶像事业助力。除了饭圈群体对粉丝个人进行了行为规范外,圈外的新媒体通过互联网技术,对粉丝个体进行舆论牵制,潜移默化地影响到粉丝受众的追星文化,制作方和赞助商也在其中起到推动作用。

(三)平台社会的无序性

平台的技术属性提供了包括生产、社交、移动内容,对应了内容产生、存储、传播三方面特征,基于用户需求和排序算法的搜索引擎类信息内容平台为粉丝们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去及时获得有关自己喜爱的明星的精准内容。然而碎片化、快餐化传播大大降低了平台内容的准入准则,推送给粉丝的越来越偏向于他们想看到的“片面化”“极端化”断章取义的观点,促使了“饭圈”极端情绪的生成,为后续粉圈互撕、“为爱发电”的乱象埋下了隐患。平台的经济属性是平台作为聚集粉丝形成“饭圈”的广场,成为了粉丝经济的市场,平台能通过积累资源优势和社会权益,参与到明星生产和粉丝活动中,大大鼓励了“饭圈”生态的进一步形成。

三、思考与建议

平台机构需要在生态系统的设计中兼顾公共价值和私人利益,追求“自由克制”精神。社会结构分为社会整合与系统整合,它们相互统一于整个社会结构之中,“饭圈”乱象的治理靠平台、生产者政策等多方努力的同时,也应该回到构成“饭圈”最核心的两个要素——粉丝和偶像。偶像与粉丝之间应该是互相成长的关系,偶像提高自我实力,给粉丝起到示范作用,粉丝也应当“自由克制”,以免盲目追星造成社会秩序混乱。“在维护消费者和公民权利方面,平台化要求采取整体的办法,而不是仅仅采取部门性的办法”,因此,平台的责任可以从公共服务责任、网络生态治理责任和青少年保护责任三个方面展开。

(一)平台的公共服务责任

平台作为连接虚拟和现实的场所,汇集了多种生产要素,其原本服务公众的功能属性逐渐被资本干扰,公共利益受损严重。在“饭圈”乱象中,由于平台可以营造“数据流”,设置榜单、热搜等评比形式,为氪金和数据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平台应优化交易机制,建立公平透明的数据和流量管理机制,营造公平、透明的竞争环境。平台还应承担公共服务责任,为构建清朗有序的社会秩序而努力。

(二)网络生态治理责任

在饭圈的互撕中,粉丝们运用祖安文化、阴阳话术已成为必不可少的方式。网络暴力发展为写小作文、片面剪辑、话题引流、买卖热搜、大V煽动等达到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的目的。某些网络平台对于网络暴力不仅不严加监管,反而任由各种颠倒黑白、突破道德底线的信息肆虐网络,煽动大众情绪,更扰乱了正常的网络秩序。根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平台应当履行网络生态治理的责任与义务,培育昂扬向善的网络文化,合理管控网络数据,引导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关注公众生活。

(三)青少年保护责任

“饭圈”人员的构成呈低龄化趋势。社交媒体的发展,青少年渴望在网络中寻找同伴,摆脱孤独感,这催生了“饭圈”群体的产生。但是青少年由于心智尚未成熟,在网络平台中容易走偏,形成过度消费、偶像崇拜的价值观。平台理应承担起规范青少年使用网络信息的责任,不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

结语

平台作为“饭圈”创造和表达情感的重要场域,在参与节目制作、社会建构的过程中,由于资本的运作、泛娱乐化、内外部管理的缺失等,“饭圈”的发展出现了混乱。平台作为联系明星和粉丝的中介,联合、聚集了大量粉丝群体形成“饭圈”,“饭圈”的形成和发展既是平台社会数据化和商品化的选择,也是其开放性、参与性、社群性和公共性的表现。平台作为粉丝情感表达的重要场域,在参与节目制作的过程中,往往以经济价值为优先。平台社会、传媒机构将选秀节目与粉圈的情感诉求相绑架,通过流量、数据等商品化手段实现盈利,粉丝群体为了亲近偶像不得不迎合平台机构的属性规则。平台获得的社会资源配置权力在变大,用户获取信息的议价空间在变窄,加剧了社会结构的良性运转。因此平台的责任明确刻不容缓,平台内容治理需要联结社会各方,各尽其责,才能使结构性风险治理取得成效。■

猜你喜欢
饭圈追星偶像
古代也有“饭圈”——把自己活成一束光
“饭圈”到底是个什么圈
整治“饭圈”乱象
超级富翁帮你追星
简简单单的追星时光
偶像报
我们班的追星风
编辑部追星日常
在“饭圈”一路“打怪升级”
我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