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雨
【编者按】 12月15日,由青岛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青岛市美术家协会、青岛画院承办的“丹青使命——第三届中国画水墨名家走进青岛写生作品展”在青岛画院美术馆开展,展览同名学术研讨会同日举办。
20世纪50年代,关山月到青岛写生,创作了许多状写青岛景色的写生精品,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摹习范本。2019年,由关山月美术馆和青岛画院共同发起的,以继承关山月绘画艺术、弘扬老一辈艺术家艺术追求和社会担当精神为主旨的“丹青使命——关山月青岛写生珍品暨当代中国水墨画名家写生青岛作品联展”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和青岛画院美术馆相继开展。新时代的水墨名家们探寻关山月当年的足迹,创作出一批描绘青岛海滨风光的精彩图卷,他们继承前代艺术家的遗志,为华夏艺术传薪火,踵事增华,正是当代艺术家们使命与担当的精神之展现。2020年青岛画院组织第二届“丹青使命”写生活动,再次邀请全国水墨名家走进青岛,参与写生活动。
今年青岛画院组织“丹青使命——第三届中国画水墨名家走进青岛”写生活动,分别于6月和11月邀请全国山水名家30余人,深入崂山,遍游滨海和城区,创作了近200件反映青岛自然风光和城市建设风貌的写生作品。艺术家们以多种表现形式讴歌自然、赞美青岛,继承传统、开拓未来,呈现出了当代水墨画艺术的多彩缤纷,体现了当代水墨画艺术的整体水准。
张风塘(青岛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青岛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青岛画院院长):尊敬的各位艺术界的专家、学者、老师们,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在这么寒冷的季节大家欢聚一堂,来参加“丹青使命——第三届中国画水墨名家走进青岛写生作品展”研讨会,我代表青岛画院全体同仁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真诚的感谢!“丹青使命——中国水墨名家走进青岛”写生活动自2019年10月举办以来,今年是第三届,承蒙全国众多名家的支持和厚爱,先后有60多位名家参加了写生,创作写生作品300余件,很值得去总结研究。
杨惠东(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主持人):“丹青使命”这个词非常有时代感,其主旨就是为了纪念关山月在20世纪50年代的青岛之行,而且在第一届“丹青使命”展览活动中,关山月在青岛的七件写生作品也展出了,“丹青使命”能够很好地概括关山月那代人的学术追求和社会担当。从关山月的“丹青使命”,到今天青岛画院提出的“丹青使命”,非常显著地体现了艺术家社会责任感的薪火相传。我们这代人也要沿着前辈的足迹,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牢记我们的使命担当。
青岛是一座非常有意思的城市,它的风光风貌有与众不同的魅力。青岛画院让大家围绕青岛来进行创作和专题写生,也给大家提出了一個非常好的课题。
马新林(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原院长):连续参加三届“丹青使命”写生活动,我有四点感受。首先,青岛画院继承了画院建院以来一贯的院风,继承前辈画家的精神,先学做人,后师丹青。其次,青岛画院非常重视社会担当,有学术定位。希望青岛画院能够把所有的活动在这个学术主题的引领下开展,在专业层面上不断进步。再次,本届“丹青使命”写生活动的作者来自全国各地,很有地域代表性,大家在交流的时候可以互相看到差异。最后,我们通过这个展览看到大家对青岛山水的思考、审美的取舍和风格的选择,这个特别珍贵。画面都是写生的,但是大家对于怎么表现中国画的当代性,每个人都很用心地通过各自对笔墨的理解在作品中体现了出来。
刘罡(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画院原院长):青岛可谓是画家写生创作的天堂,今年是我第三次参加“丹青使命”写生活动,在张风塘院长的领导下,青岛画院将活动一路坚持下来,不光组织号召本院画家参加,每次还邀请全国各大院校的名家参加活动,拓展了艺术的交流面,从这次写生展就可以看出作品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青岛画家的写生作品这几年变化也很大,也说明了在“丹青使命”这一平台上开展艺术交流的重要性。青岛汇聚了一大批近现代著名文人名流,它的水彩、版画、艺术设计、国画、书法,在国内都有一批具影响力的艺术家。每次来青岛感受都不一样,让写生创作面临挑战,但每次都是收获满满。所以,青岛是画了还想画、来了还想来的城市,期待着明年的“丹青使命”写生活动。
苏金成(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我们一直在讨论中国画的传统与现代问题。自古以来中国画写生就影响着画家的风格变化。李唐从北宋的开封到达南宋的临安,生活环境不同导致山水画风发生变化。新中国初期傅抱石带领一批画家开展二万三千里写生,推动了山水画的新变革。今天的展览,让我们看到这么多优秀的画家以娴熟的笔墨描绘美丽的青岛。虽然画同一个地方,但每个人对笔墨与形式的不同理解与把握,表现出不同的面貌,让我们看到还有这么一批画家能够守得住中国画的灵魂,以最纯粹的水墨来表现这座城市,这是一次高水平的展览。希望活动持续下去,推出来更多的优秀作品。
刘德龙(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丹青使命”写生活动已经持续了三届,在实践的同时重视理论研讨,学术性很强。活动以纯正的中国艺术精神为指向,对书写性笔墨的追求与把握使画面气象醇正,所以我对“丹青使命”系列写生活动很期待。写生的难度在哪里?不在笔墨,不在物象表达,而在意境营造。有三类画家值得借鉴:一是现场素描。素描是画面的营造、酝酿、加工处理过程,然后再来画必须完成真实语境向艺术表达的转化。二是游观、体验。比如傅抱石,现场游走观察、体悟,这使他的作品很生动。三是充沛情感的迸发。从吴冠中散文中能够发现他是怀着充沛情感画画,他通过画笔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所以既要追求写生风格的多样化,也要鼓励创作方式的多样化。
任贤义(山东大学当代水墨研究中心主任):这次能够一睹青岛画院打造的“丹青使命”写生展,感触良多。画家们表现手法多样,有以色彩表达为主的,有以水墨表现为主的;有些作品能看出来带有现场写生的生动性,有些也能看出现场写生回去再加以创作的痕迹。对青岛画院组织这么大型的以独特的“青岛地域特色”为主题的水墨写生活动我深表祝贺,展览能达到这么高的学术水准,这得益于艺术家的支持和画院领导的管理有方。刚才听到诸位老师对写生的一些认识,我深有同感。现在大学生的绘画基础都挺好,但对绘画本身,或者对绘画写生这种背后所体现出的精神指向,可能需要很长时间的蒙养才能达到。作为老师,也应该尽量从这些方面去引导他们。
方辉(山东省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面对全球化语境,如何看待传统文化是很重要的。近现代美术史中,中国画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它们是清代的“崇古”、新文化运动早期的“疑古”,和后来的“释古”,我们今天是一个“释古”的文化阶段。黄宾虹曾提出一个学传统的途径,叫“先师今人,再师古人,终师造化”,他认为学中国绘画一定是从自己的时代不断借大自然解读古代的文化。他的绘画是消除了传统与现代二元对立的思维矛盾,但我们今天却要不否定传统,要不就否定创新,把两者对立起来。谈到写生创作,无论中西方都有一个从客观物象科学性的认知到主观哲学性的表达过程,这是任何绘画都不能绕开的一个过程。关于画青岛,历史上曾有很多大师来青岛写生,青岛画院整理这些学术成果意义重大。
张荣国(山东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青岛画院一直把美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紧密结合,相互提升。“丹青使命——第三届中国画水墨名家走进青岛写生作品展”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学术品位。当下,由于对“写生”认知的偏颇,出现了两种不良倾向:一是因对“生活”和“自然”的过度依赖而导致作品形象不够典型,缺少艺术性和辨识度(如时代性、艺术个性);二是因对传统经典“程式”和个人“习得性语言”的过度表达而呈现出雷同的弊病。因此,进行地域性写生时,作者应紧紧抓住典型的地理环境特征与人文环境特征,强化标志性、象征性、代表性的物象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由此产生的真挚情感,从而创作出风格多样的典型艺术形象。
王卓然(宁波大学副教授):传统笔墨表现时代题材,成为当今艺术创作中无法回避的话题。本次写生作品中能够看到艺术家们对于传统笔墨作出了时代性的诠释,在传统笔墨的基础上渗透了对材料技法的思考与尝试,让笔墨语言极具时代意味。参展艺术家们重视表现时代题材与地域特征,特别是对于城市的描写极具特色。写生从传统山水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变到现代语境下表现人与城市的关系;由表现城市地标到表现独特的城市情调;由表现高蹈远引之境到表现城市人家的烟火气息。这种对城市人文风景的描绘,体现了作为现代生活方式之中的人,及作为其生存空间的城市生生不息的律动。同时这也是当代作品不同于传统的独特之处,也体现了本次“丹青使命”活动表现时代精神的意义。
张光卿(福州画院专职画家、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写生的目的性是不一样的,高校写生可能是为了教学,画家写生是去体验自然山水以及城市风景。外界的信息给我们的绘画内容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作为绘画创作者,写生是一个很必要的手段,解决画什么的问题。作为画院画家,大都有自己的绘画经验或者对绘画风格的追求,写生是对自身绘画能力做一個探索和整合,是处理方式的一种训练和磨合。我生活在南方的福建,画北方的山水就迫使我去寻找一种方式去打破绘画习惯的边缘。这就涉及个人经验的超越性、在地性经验的超越。山水写生对我们的笔墨语言、绘画风格的探索是有一定帮助的,在这个过程中要具有目的性,过度探索手段的意义可能会迷失自己创作的方向。
亓文平(青岛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青岛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我认为“丹青使命”既是提出一个问题,也是山水写生探索的一个命题。其答案就在这些和青岛的当下发生关系的展览作品中,也存在于既往的经典写生作品中。图像不仅能够述史,还能撰史。我们了解历史、解读历史的过程中,图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丹青使命”写生展所汇集的山水图像必然会成为青岛城市形象塑造、传播的重要途径。艺术作品不仅能发挥写生图像的记述功能,还能为这个城市注入文化附加值。本次画展我们也可以看到类似功能作品,例如林容生画的花石楼、张风塘画的大学路等。本次画展关于青岛的图像也必然在历史的发展中成为我们了解青岛甚至成为青岛文化的重要积淀和组成部分,这或许就是“丹青使命”写生活动的价值和意义。
宋寒儿(中国石油大学文法学院美术系讲师):本次参展的艺术家在承继传统的同时,又呈现出了时代新气象。一是重写意,艺术家的足迹遍及青岛名胜,作品以意为上,融入了对中国画气韵生动的追求,皆抓住且抓准了独属青岛的精气神。二是重实境,以崂山为例,在本次的创作中,多位艺术家的作品笔墨苍润,山水格调高古,南北宗视角均有,以实景实境为酵母,描绘出带有古意、诗意和禅意的崂山山水即山海地域风采。三是重主题,除了自然风光,作品中还融入了青岛转角网红墙、洛川家美术馆等青岛艺术新景观。同时,作品不是生搬硬套的主题呈现,而是艺术家发自内心的思考,并且将古意与当代性融合,具有精神维度的审美价值。
(作者系青岛画院理论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