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丽丽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与此同时,职业教育正在迈入全面深化改革、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以质图存的新阶段。2022年5月1日开始施行的《职业教育法》指出,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要大力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可见,当前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应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举措。扎实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急需高水平的职业技术教育学建设提供理论指导。职业技术教育学建设的重要使命就是构建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职业技术教育学“三大体系”的建设能够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充分的理论供给、话语支撑和人才保障,切实推进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职业技术教育学“三大体系”的建设是相辅相成、密切相关的,三者统一于职业技术教育学建设这一终极目标上,三者是范围、内容和形式的关系。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学科体系是“三大体系”建设的基础;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术体系建设是“三大体系”建设的核心;职业技术教育学话语体系的建设则是“三大体系”建设的纽结,构成了学科体系、学术体系的观点反映、外在表达和传播方式[1]。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以把握学科特点为抓手,拓宽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体系,夯实“三大体系”建设的基础;以理论与实践的交互为基础,深化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术体系建设,把握“三大体系”建设的核心;以提升中国话语权为旨归,创新职业技术教育学话语体系建设,强化“三大体系”建设的纽结。
西方职业技术教育研究虽然起步早,但从西方的学科设置来看,鲜有“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学科设置[2]。在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既作为单数形式的一门学科,同时又是复数形式的学科群总称。因此,要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体系建设,就要坚持“大学科”的学科建设观,协调职业技术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生态关系;坚持多学科协同的学科视角,开创职业技术教育学一体多元发展新局面;完善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彰显职业技术教育学类型化特色。
学科是一种知识体系和组织形态,其发展遵循生态规律[3]。在科学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时代背景下,一门学科要想实现良好发展,必须处理好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要开创职业技术教育学建设的一体多元新局面,就要坚持“大学科”的学科建设观,将职业技术教育置于社会变革的宏观视野中,进行学科间的整体性和贯通性研究。经过职教同仁的努力,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学科架构可谓外延广博,涉及职业教育活动的多元学科知识。鉴于此,坚持“大学科”的学科建设观,就要协调好职业技术教育学与其他相关学科及其分支学科间的关系。
一是要处理好职业技术教育学与教育学及其二级学科的关系。职业技术教育学作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自产生之日起就深受教育学的影响。这种影响,一方面为职业技术教育学在短期内的成果增长、学科繁荣提供了便利,但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职业技术教育学特色化发展的掣肘。为此,在职业技术教育学发展过程中,亟需处理好职业技术教育学与教育学以及其他教育学分支学科的关系。具体而言,一方面,要处理好职业技术教育学与普通教育学的关系。职教同仁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在以普通教育学为基础的同时,要注意摆脱对普通教育学学科逻辑、学科结构、学科体系、学科方法和学科成果的简单模仿和演绎推理,彰显职教学科的学科个性与学科气质。另一方面,要处理好职业技术教育学与教育学其他下设二级学科的关系,尤其是职业技术教育学与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的关系,做到既彼此区别又相互促进。
二是要处理好职业技术教育学各分支学科间的关系。依据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可以将职业技术教育学划分为以下几类:首先是职业技术教育学专门学科,这是由职业技术教育学内部分化而来的学科,如职业技术教育学原理、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比较职业教育等,这些都是基于职业教育的内在因素和要求而服务于职业教育自身的学科。其次是职业技术教育学交叉学科,这是职业技术教育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而形成的学科,主要是指向具体职业教育领域的学科,如职业教育管理学、职业教育心理学、职业教育社会学等,是通过借鉴其他相关学科的概念、命题、理论、方法与技术,经过分析整合而形成相应的学科体系[4]。最后是职业技术教育学元学科,这是由对职业技术教育学本身研究所形成的学科,如职业技术教育学史、职业教育思想史等。这类学科是对职业技术教育学自身的思想、历史、结构、规律等的研究,目前是职业技术教育学分支学科中相对薄弱的部分。这三类学科构成了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分支学科系统。要处理好职业技术教育学各分支学科间的关系,一方面要充分揭示职业技术教育学各分支学科间的联系,进一步理清各分支学科的性质与研究对象,防止学科间界限模糊;另一方面要树立起学科发展的学科群意识,加强不同分支学科间的相互滋养,自觉建成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群。
三是要积极关注职业技术教育学新兴学科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学在包含上述分支学科的同时,应该逐渐确立起一些新兴学科的地位和价值[5],比如职业教育政策学等。研究者需要重新划分和统整职业技术教育学的范畴,确定好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体系建设的边界和范围。此外,在终身教育背景下,研究者在对职业技术教育学新兴分支学科建设的内在逻辑进行论证的同时,还需将其纳入职业技术教育学整体的学科体系中进行整合和建构。
职业技术教育学科从建立伊始就定位于教育学下设的二级学科,在这种学科定位之下,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学科视角、研究方法和概念体系主要是从普通教育学移植过来的。随着研究的深入,职业技术教育学的研究者越来越多元,其学科背景和研究视角也愈加广泛。
其一,多学科协同视角是职业技术教育学发展的应然趋势。一方面,职业技术教育学建设的多学科协同视角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在职业技术教育学成立之初,人们曾试图通过移植或演绎的方式汲取教育学母体的营养来推动职业教育研究。但随着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快速发展,其研究问题越来越具有复杂性,这种复杂性体现在职业技术教育学问题更多地与经济现象、社会现象、文化现象等息息相关,如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多与经济学相关,技术升级、企业转型与职业教育发展问题则涉及技术学问题。这就使得职业教育问题不可能在某单个学科范围内得到解决,而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视角来综合各种观点,多学科协同的视角呼之欲出。另一方面,在现代学科视角下,基于多学科的跨学科研究更有益于学科建设。学科交叉协同的多学科视角通过有效吸收并融合其他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能够为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带来新的增长点,促使其学术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因此,职业技术教育学应以问题为中心,兼容技术哲学、人类学、心理学、职业科学、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视角,通过开展“内生交叉式”[6]的研究,推动职业技术教育学走向繁荣。
其二,研究队伍的多学科素养是职业技术教育学多学科协同视角形成的保证。人是一切发展的关键因素,学科建设亦是如此。要想实现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的多学科视角,就需要职业教育研究者具有多学科素养和开放的学科视野。一方面,要以研究队伍的多学科素养促进研究的“拓展创新”。在学缘结构上,要注重学习经历和学科背景的多元化,职业教育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技术学等多学科知识密切相关,要求职业教育研究队伍具有多元学科背景。唯有如此,职教学科才能更好地吸收其他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在“拓展”中领略各个学科知识的旨趣。为此,职业教育的队伍建设要尽可能从多学科交叉视角出发,突出研究队伍构成的复合化,以此来夯实职业教育研究的地基。另一方面,要以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立场的“守正”促进多学科知识的“有机整合”。多学科拓展并不是没有边界的,而是建立在坚守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立场的基础上。所谓“守正”即是要立足于职业教育的“立人”“达人”的学科立场,从培养全面发展的完满职业人[7]出发,基于职业教育本身的理论范畴和知识体系,在“守正” 中寻求各学科在职业教育问题的内在统一价值,实现职业教育“碎片化”知识的有机整合。
从学科建制的过程来看,一门学科的建制有两条路径:一是以内在建制的成熟助推外在建制的完善;二是以外在建制的完善反推内在建制的成熟。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建立恰恰遵循的是第二条路径。职业技术教育学自发轫之时,在外在建制上就归属于“教育学”二级学科,这一管理体制的现状在短期内难以实现突围[8]。因此,职业技术教育学唯有通过学科外在建制化,才能更好地反哺职业教育的理论创新、知识再生产乃至学科的内在繁荣。鉴于此,通过完善职业技术教育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强化职业技术教育学人才培养与市场的动态耦合来完善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外在建制,成为当下推动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制的不二之选。
一是布局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博士学位点,推进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新发展。一方面,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能够更加有效地解决职教人才培养的类型特色缺失问题。2006年,我国首个职业技术教育学术型博士点落户天津大学;2007年,华东师范大学获得我国首个职业技术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至此,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形成了“本—硕—博—博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但考虑到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为满足市场对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未来职业教育还需培养具有高水平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此,职业教育亟需布局专业博士学位点,构筑职业教育在类型教育背景下“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高职本科—专业硕士—专业博士” 的完整培养体系。另一方面,要以配套系统的完善来保证专业学位博士的高质量培养。专业博士学位点的设立,需要配备包括职业技术教育学方向的博士生导师、具体专业方向的博士生导师以及行业企业专家在内的导师团队,强调其生源的工科学科背景,以此确保专业博士学位拥有者与市场的紧密关联。
二是依据产业行业变化适时调整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强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市场的动态耦合。专业处于学科体系与社会职业需求的交叉点上[9],承担着为学科培养人才的任务,自然也就构成了学科外在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到来,产业链不断沿纵向延伸向横向拓展,产业集群中岗位群聚现象愈发显著。基于此,一方面,职业教育应依据产业行业发展需求,加强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作过程去分工化、人才结构去分层化”[10]均对人们的素质提出了“交叉复合”和能力素养上“融合协作”的新要求[11]。在此背景下,职业院校单个专业无论实力强弱,都难以独立满足产业群发展需求,易造成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市场人才需求对接的结构化失衡[12],专业群呼之欲出。专业的集群化发展,通过专业间的协同互补可以显著增强专业建设对市场需求的适应能力和动态调整能力,激发专业发展的活力,延长专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周期。另一方面,职业院校需加快建立专业建设的动态耦合机制,保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动态耦合。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要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目的,必须深刻地意识到,唯一“不变”的只有“变化”。要适应产业集群动态演变、产业链变动不居的时代环境,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必须着眼于“面向未来”职场的人才培养理念,建立起课程、专业群与产业群及市场需求的动态耦合机制,让专业建设与产业链更迭同步伐、课程建设与岗位能力共频率,保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动态适应。
学术体系解释学科研究对象、发展规律,并形成体系化的理论和专门知识[13]。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术体系是构建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的核心,是以职业教育问题为导向,且基于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体系范畴的学术领域问题的集合[14]。基于理论与实践的交互生成,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学术体系构建需坚持“大职教”的学术研究观,突破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术研究的问题域;秉持问题意识,彰显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术成果的民族性与时代性;善于融通古今,体现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术资源的继承性与创新性。
“大职教”的学术研究观是“大学科”学科建设观的理论基础,所谓“大职教”注重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强调将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框架中,对职业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进行整体设计。新时代的“大职教”学术研究观不仅仅是一种全新的且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职业教育发展策略,更为关键的是,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术视野和思维范式,让我们在不断突破中扩展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术研究的问题域。
其一,“大职教”意味着体系之“大”,这就要求我们在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术研究中要突破学校职业教育。正所谓只从职业学校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随着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发展,职业教育研究的问题领域越来越大。一方面,要摆脱职业教育即学校职业教育的狭隘观念,从学校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贯通的视域研究职业教育。为此,就要将学校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都纳入职业教育研究范畴,注重职业培训和学校职业教育的沟通,突出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的同等重要地位。换言之,不仅要将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术研究立足于课程、教材、教学等教育系统本身,还要以开放性的思维,积极关注劳动力市场和企业需求,尽可能地接近工作内容和职业工作所包含的知识与技术,在研究过程中建立关于工作过程的思维模式和知识结构[15]。另一方面,要摆脱就职业教育论职业教育的狭隘观念,从终身教育视域来研究职业教育。终身教育体系赋予了职业教育内涵和外延扩展的可能性,职业教育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职业教育,而是扩展为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众多问题领域。为此,在职业教育研究中就要摆脱就职业教育论职业教育的狭隘观念,将职业教育研究置于构建现代教育体系的大背景中,力争在终身教育理念指导下达成职业教育各个阶段之间的有效衔接,实现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之间以及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成人教育之间的有效沟通。
其二,“大职教”意味着功能之“全”,这就要求我们在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术研究中突破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界限。正所谓只从教育界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活动的跨界性,使得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术研究仅仅在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内部是不可能完成的。一方面,要避免仅仅依靠职业教育学人来开展职业教育研究,积极开展多主体的跨界学术研究。跨界的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术研究作为一项庞大的社会工程,仅仅依靠职业技术教育学方向的研究人员是难以完成的。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术研究亟需突破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视域,围绕重大学术前沿,整合行政机关、研究机构、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等职业教育研究力量,运用多学科的思维方法与研究范式来研究职业教育,从而引领职业教育研究向新的领域拓展和深化。另一方面,要避免将职业教育仅仅视为解决个人生计的手段,突出职业教育在促进个体生命成长和生涯发展中的作用。为此,既要关注职业教育活动在帮助人们“有学上”方面的意义,又要关注职业教育在帮助人们“上好学”方面的价值;既要关注职业教育促进学生“会手艺”方面的作用,又要关注职业教育助力学生“技艺精”方面的功能;既要关注职业教育促进学生“可就业”方面的作用,又要密切关照职业教育在推动学生“就好业”且“能发展”层面的效能。如何在研究中凸显职业教育的人本价值导向,将学生的能力发展和生命成长置于首位,是未来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术研究要关注的问题。
“解决社会问题是当代社会学科最大的旨趣”[16]。构建学术体系,问题研究是关键。职业技术教育学唯有借助概念、命题、原理,才能建立学术体系,但这些概念、原理、命题及问题研究,不是空洞的理论演绎,而是基于鲜活的教育改革与实践。换言之,各国的职业教育研究总是扎根于某一时段的本土的职业教育实践,是以一定的实践土壤、文化土壤为依托,有着自己深厚的民族特性和时代特性。为此,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术研究需以职业教育改革实践为中心,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开展立地、顶天式的研究,彰显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术研究的民族性。此外,保持系统的理论研究也是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术研究永葆时代性的重要途径。
一是以职业教育实践为中心,开展“立地式”的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术研究。这就要求我们从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问题、新观点和新材料,将职业教育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作为职业教育研究的重大议题,构建新的职业技术教育学理论。回顾不同时期职业教育研究重大课题不难发现,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术研究大体与职业教育改革同步推进。此外,职业教育改革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也天然构成了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术研究的重大议题。可以说,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术研究与职业教育改革实践的重大问题是双向滋养的关系,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术研究是反映社会需求、源于职业教育实践的。为此,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术研究要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简言之,就是要保持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术研究与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实践的同步共振,用职业技术教育的研究成果服务并引领一线职业教育实践。为此,就要以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术研究服务职业院校及其他职业教育实践的改革发展。
二是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开展“顶天式”的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术研究。在“立地式”研究的基础上,将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术研究的重点逐步从解决实践困惑转向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当前,国家战略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需求愈发凸显,“立德树人”“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都对职业教育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职业技术教育学迈入了服务国家战略、深化增强类型特色的高质量建设阶段。为此,职教同仁要通过自己的学术研究,增强为职业教育相关的政府决策服务的自觉意识。
三是加强系统理论研究,提升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术研究的学术品性。当前,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术研究水平的提升关键是要实现从观点研究向理论研究的转变,在聚焦重大问题和服务国家战略基础上,逐步深化并形成相应的理论体系。职业教育研究的观点研究是对职业教育改革实践的零碎的、局部的、浅层的、主观的阐释,而理论化的研究则是在观点基础上形成的系统的、整体的、深刻的且经过严密论证的成果。一方面要从经验感知的研究转向理论主导的学术研究。职业教育研究绝不能停留在泛泛的就事论事和口号式研究层面,职业教育研究者在关注实践问题的同时,更要关注理论研究,力求让理论研究走在实践前面。另一方面,要从繁杂的观点呈现转向规范的学术探索。鉴于职业教育问题域的宽泛性导致了职业教育研究的门槛相对较低,从而使得职业教育研究成为人人均可发表观点的学术领域,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术研究的理论味道。为此,就要建立一套职业教育的学术术语、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增强职业教育研究的学术品性。
适度借鉴是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术理论发挥其继承性与创新性的必经之路。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基于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的观念促成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术研究从纯粹化引进到本土化创生,从单一型批判式革新到复合型扬弃式创新的转变,是新时代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术理论借鉴的两大路径。
一是坚持古为今用,不忘本来,积极继承我国优秀的职业教育传统。正如西方学者不断回到古希腊找寻智慧与经验一样,当今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术研究的开展也需要回归到中国职业教育传统中寻求真谛。如何改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职业教育思想,并服务于当代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做到古为今用,这是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术体系建设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以蔡元培、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和实践为代表的优秀的职业教育学术资源,其认识水平和实践水平不仅在当时的世界上占有领先地位,即使放到当代的职业教育改革视域下亦不乏独到之处。因此,当代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术研究要积极继承中国职业教育的传统。如何对中国传统职业教育思想和优秀学术资源进行提炼和深化已然成为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术体系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古代、近代尤其是民国时期的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成果是形成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术研究体系的丰富而重要的资源,在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中提炼、深化、传承和创新中国职业教育传统,以此来形成中国特色的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术成果,是当下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术研究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二是坚持洋为中用,吸收外来,积极学习国外职业教育研究的学术资源和经验。这是中国特色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术研究的有益滋养。要产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教成果,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排斥国外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的先进成果。相反,只有通过有选择地吸收和借鉴,主动与国外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者互动和交流,扩大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人的国际影响,才能形成更高水平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成果。鉴于此,在教育成为全球共同利益的背景之下,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术研究要在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的基础上,有效吸收外来经验,反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术研究。为此,我们要从全球性视角来策划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的路径,高瞻远瞩地关注国际职业教育研究的学术前沿,借鉴国外相关学术研究经验,在借鉴和学习中实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术研究的突破。
学科话语体系是指用学科的核心知识、基本理论来阐释问题的话语表达体系[13]。相似的话语体系是学科共同体所共享的“基质”之一[17]。具有影响力的话语体系及其话语权都具有政治意蕴、学理性支撑、哲学性思维、通识性表达、有效性传播等核心要素。政治性意蕴和学理性支撑构成了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话语体系科学性的重要部分;哲学性思维、通识性表达、有效性传播则成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话语体系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基石。
职业技术教育学话语体系的科学性,要求我们在求真求实的学理研究和客观准确的数据资料支撑基础上,实事求是地讲述中国职业教育的故事,发出中国职业教育的声音。我们不仅要保证职业技术教育学话语表达的方向正确,还要保证话语表达的内容科学。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开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研究,另一方面要开展基于证据的学术研究,以保证职业技术教育学话语体系的科学性。
一是要开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研究,彰显职业技术教育学话语的政治性意蕴。话语体系往往具有特定的思想指向和价值指向,任何话语体系都是特定意识形态的表达。为此,职业技术教育学话语体系的建构,一方面,要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彰显职业技术教育学话语体系的政治性意蕴。职业技术教育学话语体系科学化的最直接也是最关键的外在表征,就是意识形态的正确。一切违背人的发展规律、片面追求高就业率和高技能、脱离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要的职业教育都是异化的职业教育,是指导思想和意识形态扭曲的表现,是遮蔽社会主义优越性和先进性的表现。鉴于此,强化职业教育研究的政治性意蕴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学术研究以及其他观点的表达就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这也就要求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引领职业教育研究的方向。在职业教育研究中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另一方面,要善于从马克思主义中汲取话语体系建设的营养。马克思主义是中国职业教育研究的天然底色。因此,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论指导,贯彻和落实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用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术研究助推立德树人和德技并修,积极从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汲取营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基础上,不断创新学科概念与命题、方法与范式,开创职业技术教育学话语体系建设的新局面。
二是要开展基于证据的学术研究,提升职业技术教育学话语体系的学理性支撑。职业技术教育学话语体系科学性的最重要表征就是话语表达的学理性支撑,而基于证据的学术研究则是提升职业技术教育学话语体系学理性的关键抓手。第一,要积极借鉴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开启基于证据的话语表达,提升职业技术教育学话语内容的质量。第二,要注重定性与定量方法的多元混合运用,强化职业技术教育学话语表达的可信度与有效性。职业教育跨越学习场域与工作场域,贯通了学校与企业,职业教育的研究对象具有相当的复杂性,这也就对研究方法的多元性与混合性提出了要求。其中,定量研究方法是促进职业教育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18],职业教育研究者要努力开发实证研究的多种方式,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灵活选择量化研究的方式。同时,增加个案研究、质性研究等方法的运用,不断优化研究方法的运用结构。第三,要强化职业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反思,提升职业技术教育学话语表达的哲学自觉。要想在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体系建设、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建设中实现突破,必须在方法论上实现突破。为此,研究者要自觉对其在研究中的具体方法进行及时反思,以反思来推动研究方法运用的规范性和科学性,进而增强话语体系的科学性。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话语体系的建设必然要立足中国大地,提出中国职业教育问题,构建中国职业教育新概念和新命题。要立足中国大地就要在理论与实践互通中推进职业教育的理论创新,一方面要在哲学思维指引下完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的话语转换,创造性地将理论话语转换为实践话语。另一方面要在通识性表达下助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话语的普及,提升人民大众对职业教育的理解度、接受度和参与度。与此同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话语体系的建构还要面向世界,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宏大视野中,提出中国职业教育方案,贡献中国职业教育智慧。
一是要立足中国,以哲学性思维确保职业技术教育学话语体系的严谨性。哲学性思维,强调职业技术教育学应反映时代发展趋势,在话语体系建构上实现职业技术教育学的东西方平等对话和交流。其一,要以理论成果的汲取强化职业技术教育学话语表达的哲学性思维。哲学性思维是话语体系严谨性的重要保障,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的具体主张和观点的严谨性如何,都需要从哲学上进行验证和解说。如果没有深厚的哲学思维作基础,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和学术体系建设就会缺乏系统的知识体系和严密的逻辑框架,难免沦为空洞的口号,也就无法在更大的范围和更深层次上产生影响。但哲学思维创新不是无源之水,它要求我们广泛吸收和借鉴古今中外职业教育文明成果,为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话语体系建构提供广阔的理论来源。其二,要以扎根式实践丰富职业技术教育学话语哲学性思维的来源。为此,就要深入职业教育实践,从职业教育实践中凝练既有中国特色又有世界意义的职业教育新概念、新范畴和新表述,并将这些新概念、新范畴和新表述融入实践,在实践的检验中进一步完善和修正。因此,就要立足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实践,凝结和提炼出具有高度标识性的概念、命题和理论,提炼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理论,追求职业教育本土经验与理论建构之间的自洽[19]。同时,还要积极挖掘和借鉴国际职教改革实践创新的先进经验与智慧。在搞清楚“别人为什么能做好”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自己怎样去做好”[20]。
二是要着眼人民大众,以通识性表达提升人民大众对职业教育的理解度、接受度和参与度。当前,职业教育从层次到类型身份的转变是职业教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地位的教育类型。然而,职业教育社会地位的提高与社会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意识的矛盾、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旺盛需求与人民大众对职业教育的低迷性接受间的矛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大力建设与社会大众对职业教育的低认可度之间的矛盾严重影响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在国家稳步推进职业本科教育的进程中,部分高职学校在创建职业本科大学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来自学生和家长的阻力,其最关键的原因在于社会大众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高。鉴于此,职业技术教育学话语体系建设亟需提升人民大众对职业教育的理解度、接受度和参与度。可见,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职业教育、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政策背景下,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和需求也应逐渐回归理性。鉴于此,职业技术教育学话语体系的建设亟需激发大众接受、理解、参与和认可职业教育的心向。人民大众是职业教育的参与者,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学话语体系的建设要以人民大众为中心,充分考虑人民大众关注的职业教育热点问题,凝练共性的核心观点,革新陈旧的叙述方式和表达方式,满足人民大众的话语需求。通过开展人民大众能够接受和理解的职业教育研究,扭转社会上将职业教育视为“差生教育”“平民教育”“无奈选择”的现象,增加职业教育吸引力,帮助人们跳出以学制体系为参考的层次职教观,逐渐树立大职教观的类型职业教育理想,使职业教育成为人人自觉的主动追求。
三是要面向世界,以有效性传播提升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话语体系的国际影响力。职业技术教育学话语体系建构应当具备全球视野,实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话语体系建构的“中学西渐”[21]。为此,就要在传播技术、传播平台等方面下功夫[14]。一方面,要积极借助新技术新手段,促进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术话语的传播。将物联网、云计算、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神经科学等不同领域的研究方法整合到职业技术教育学中,提升职业教育研究的技术精密度,以整合性的新技术优势以及跨学科综合思维开展职业教育新概念、新话语及思想传播。另一方面,要通过创建国际期刊,定期举行学术高峰论坛和项目合作,搭建全球学术交流平台,积极与国际主流声音对话。通过建立这些交流平台,结合中国独特的文化符号等文化叙事手段,让中国职业教育走向世界舞台,发扬中国职业教育特色,表达中国职业教育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