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钮丽娟 云南东棠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000
由于科技发展水准的不断提高,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产力技术都获得了快速发展,并促进了中国建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要求新建的项目数量也日益增多。不过,由于项目施工操作流程一般有着很长的工作期限,同时又要花费巨大的钱财,造成了现阶段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还不可以很好地解决项目的费用问题,特别是对于有些比较大规模的项目,施工造价会计管理就更加难度重大。而PPP 项目管理模式作为一个公私部门联合进行监督管理的工作方法,由于可以有效地减轻项目的资金负担、降低项目投资风险、健全项目管理制度等,被广泛地运用于中国各个建成项目管理范畴。因此,本文针对PPP 建设模式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问题展开研究,并针对实际问题提供建设工程专案管理的优化对策。
PPP 模式指的是国家有关部门和社会中资深企业进行联合,实现的一种经过政府特殊许可的经营模式和社会资深企业之间建立起来的利益共享链。双方是共同承担建筑工程所存在的风险合作伙伴,并一起参加社会公共基础设施的施工建设项目。通过对 PPP项目模式的投入使用,可以进一步对建筑工程的造价进行良好的造价管控,并且有助于成本的管理。与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相比,PPP模式的运营主体是社会中的投资企业,进而达到可随意控制追索的目的,在公共设施的建筑施工中出现的风险将由资本方和国家政府一同负责,但是进行资金融资就会和社会中投资方资本整合能力的大小相互关联,作为社会企业投资可以按照自身所具有的资源进行整合,进而有效控制成本。为了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时,减少对国家政府和相关压力,可以在进行建筑施工时对成本控制和管理使用PPP 模式,进而促进社会企业对投资的多元化[1]。
PPP 项目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与难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传统的项目建设主要根据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政府的审批,判断项目是否可以实施,重点考虑实施方案,以及国家是否会出现新的宏观调控方案,而较少考虑融资的成本以及货币的时间价值,偶尔会在建设期考虑建设期的利息等。PPP 建设项目则全然不同,以下几点可以说明:首先,建设单位考虑的就是政府是否把该建设项目列入规划,因为是否把项目列入政府的规划将决定着政府将来将要承担的权利。政府预定的运营后项目资金回收年限也是企业考虑的重中之重;其次,建设项目方案提供的明确性。传统的项目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资金的超预算,大部分都是施工单位为了更多的赚取利益而产生的,这样政府便会重新的批复加价,所以私营方很少能够满足甲方的最初要求,而PPP 模式下的建设项目要求投资概算更加的准确,因为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前所未知的变动,大多时候都会使工程造价变高。这也是PPP 模式的工程造价一大难点。因此建设方案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工程造价,该模式下涉及到风险及权利的承担,因此愈加详细的设计方案会减少后期施工过程中变更导致的造价变化。不难看出设计方案要求的更加详细,减少后期施工变故是当今PPP 模式下工程建设项目造价控制的一大难点;再次:工程造价的编制依据。传统的造价编制,依据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财政部门等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定额等进行预算,算出建设项目的预算金额,因此传统的建设项目造价一定意义上有着确定性的特点。而PPP模式下的工程建设项目预算定额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加上后期可能应用成本更低的工艺、技术以及建筑材料,施工成本可能会有所降低。这样编制的预算造价肯定会比实际的工程造价偏低。因此施工企业为了盈利,便会在施工的过程中尽可能的提高管理水平,使用新技术提高造价的成本,但不免有一些企业会降低施工质量,从来降低施工成本以此来赚取更多的利益,市场上该部分企业大有人在,这时候就会降低施工质量,从而影响后期运营阶段政府与消费者的正常使用,降低公众的满意度。此时政府就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当然监理的责任也是特别重大了,不少不法政府或监理人员从中吃回扣现象时有发生,因此PPP 建设项目政府监督,监理方的有效管理也是项目管理造价控制的又一大难点。
在对建筑工程造价成本进行管控时,若是想要在总体上进一步提升管理效果,确保工程施工全过程中的造价成本,可以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之内,则需要做好监管工作,运用切实可行的管理手段,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完善的管控机制,借此保证项目可以取得顺利实施。但通过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实际情况来看,管控机制的建设尚不完善,其中存在诸多问题并未取得妥善解决。在此情况下,则会大幅度增加成本管控安全风险,从而造成安全问题的出现。比如,一些建筑企业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为了能够获取到最大化经济效益,常常并未高度重视起有关法律法规,同时也并未严格遵守相关施工规范,在投标阶段,存在通过违法方式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情况。另外,在招投标信息这一方面,信息并不全面,也会对建筑工程施工环境带来直接影响,加大工程施工成本,使施工资源出现严重浪费,这则对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运用PPP项目模式展开建筑工程施工,除了需要加强施工造价管控力度以外,同时还应高度重视起施工材料造价控制工作。实际上,施工材料的成本占据整个建筑成本的60%左右,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施工企业并未高度重视起对于施工材料的造价控制,在对施工材料进行购买前,缺少认真、全面的对比与调查,造价管控不到位,并未在质量好、价格低廉的供应商处,购买施工材料。因此不但造成施工成本的不必要增加,同时也无法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造价管控水平。
PPP 项目合作周期长,投资回报率低,运营风险较高,能源、水利和市政项目设备费用占比较大。社会资本方往往会增加设备投入,采购国内一线品牌甚至进口设备保证质量,通过提高建设成本一方面增加投资收益,另一方面降低后期运维投入。部分政府为保护内地工业制造商的利益,甚至会通过书面或私下指定的方式,要求社会资本方采用本地设备,虽然提高了当地税收和经济,但往往会滋生腐败且不利于市场竞争。这些问题都无疑增加运营风险,且加大当地财政负担。因此,严格控制设备造价投资尤为重要[2]。
由于建筑工程造价控制较为繁琐、复杂,通常情况下,一个建筑工程会划分成几个检验批,不同检验批涉及到的人力资源成本和施工材料成本具有较大差异,再加上建筑材料与施工机械类型众多,因此人工数量与成本之间会出现极大不同,从而导致建筑工程造价受到诸多复杂因素的直接影响。同时,建筑工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会十分容易出现成本变动情况,追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周期较长,施工成本较高,在具体施工环节时,会存在众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导致建筑施工环节中发生问题,在此阶段,任何一个问题都会对建筑造价带来直接影响。
为了能够有效防止工程实际施工时存在的成本管控问题,进一步提升造价管控效率,在日后工作过程中,应当注重强化企业内控效果,建立健全工程施工管理机制,并将其全方位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借此保证资金的利用效率可以取得明显提升。与此同时,在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当结合具体情况,运用切实可行的对策,让成本管控更为协调,确保资金的筹措与使用,可以处于良好的状态之下。另外,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应当与建筑工程实际情况相结合,创建一套完善、全面的规章制度,加大对施工成本管控的监督力度,从施工图纸设计环节直至竣工验收时期,都应做好监督管理工作,保证工程造价监督工作可以贯穿在施工各阶段内。
在PPP 工程建设进行的过程中,所有单位都需要对自己的投资定位进行了解,并根据当前现状进行调节,同时部门还需要进行辅助的投资工作,如此就可以使政府和工程都能共享利益,从而建立了各方之间持续牢固的市场关系,对工程的投资经营,部门也需要与工程一起承担,从而保证了工程的安全建设质量与合理投资收益,使工程各方均能实现投资盈利的目标,同时部门还需要对PPP模式有更深入地调研,吸收参考国内外的经验与案例,并提出科学完美合理的造价方法,以此提升PPP 模式下工程造价的投资管理工作水平。理念方面,要向潮流看齐,与时代同步,做到经营理念和企业当下的发展模式相匹配,例如,地方政府不光是辅助者,也是经销商,也是合作者。在工程有问题发生时就要与投资商一起自担经营风险,尽到责任和义务。在项目管理协作中,充分发挥企业的最大作用,并合理完善PPP 投资项目管理制度。工程中由供应组负责的材料,都可以进行多种比对,择优使用,从而实现产品造价成本费用的有效管理,减少无谓的生产浪费。而面对建设项目施工中所存在的所有经营风险,需要实施动态监控,对资金合理把控,透过观测市场上的风吹草动,有效合理地节省成本费用,管理质量管理费用。
积极开展工程造价管控工作,一方面,是通过投资决策层面,来进一步加强控制力度,通过参加建筑工程施工,由设计承包直至工程施工等众多层面,展开综合造价决策;另外一方面,是通过工程造价管理层面,来加强控制力度,依据各时期造价文件的合理控制,通过全面了解与掌握重要文件的造价因素,来真正意义上实现造价的有效维护,再与建筑工程施工具体情况相结合,控制与降低建筑造价。另外,针对周期控制而言,其主要是将成本管理作为前提,来展开成本估算,考量到工程施工时,人力资源与施工材料资金成本的增加,以及其他众多因素的直接影响,建筑企业应当积极参加到工程造价与政府部门审批过程之中,同时政府还应全方面考量当下市场具体情况,以求可以争取到更多的资金成本。
在建筑工程进行造价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全面保证造价管控工作的条件,则必须要加强对循环控制工作的重视,所以主要就是通过对工程项目各个流程进行全过程管控,而且需要准确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优化控制,了解各种项目运行情况,以便于建立科学的控制模式,从而保证造价控制更加合理,确保可以更加科学的运用工程现有资源。在现阶段工程设计过程中,通常由政府寻找设计单位进行方案审核,并通过更加科学的方法进行优化,以便于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能够提升管控的可靠性。
施工企业应和施工材料供应商之间构建一个长期的合作关系,以求减少施工材料购买时的资金投入力度。受到政策变化、市场供求等众多因素的直接作用,很有可能为施工材料价格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施工企业应当预先采用有效的对策进行防范,合理调整应对方案,大幅度降低施工材料价格波动而产生的风险,保证建筑工程施工可以得到有序开展[3]。另外,施工企业还应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施工材料购买计划,进一步提升材料购买人员的职业素养,对施工材料展开全面验收,并依照相关规定展开台账与财务报告,如此则可以让PPP 模式下的成本管控方案更为明确、清晰,防止资金出现不必要浪费情况,进一步提升成本管控效果。
政府与投资者双方应当具有良好的安全风险分担意识,并严格按照"利益共享"原则,对施工成本展开全面的确认与审计。在PPP项目模式下,施工企业应当对工程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展开科学、细致的划分,以求最大程度防止成本管理安全风险的大幅度增加。另外,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普遍存有超预算情况,施工企业应当对工程施工各环节进行全面调查,并邀请专业人员与机构参加到造价安全风险评估之中。并且,一些地貌、地形环境极为恶劣的施工区域,具有较大施工难度,对技术要求极为严格,若是可以预先对成本安全风险展开全面评估,则会有效减少成本风险出现的可能性。与此同时,在整个项目的运营过程中,PPP 项目的总体管理经验对比传统管理模式还会呈现一定的欠缺现象,在此情况下,则需要注重加强风险管控意识,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应将风险管理意识列为重点管理内容,如此,才能根据整体的项目管理相关信息,妥善运营好项目成本管理内容,而一旦在管理过程中,有不良风险萌发显现,务必要优先对其进行处理和解决,将政府和投资者等相关方的关系巩固得更加牢固。
开展工程项目造价控制与管理工作最核心的一项工作是进行相关数据的预算工作,由于数据预测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建筑企业可以采用PPP 项目投资评审制度,将工程造价预测数据控制波动的合理范围,以保障预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从而提高管控效率。在此基础上,强化绝对工程造价成本的监管,以为后期的工程造价审核奠定准备基础。加强对PPP项目模式的管理,确保成本控制环节安全、可靠。一旦本环节出现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极其严重的。因此,建设工程企业必须做好财政支出把控工作,充分发挥PPP项目模式的优势,整理和归纳好相关数据和信息,提高数据的准确性与合理性,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4]。
工程造价人员是开展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工作的执行者,其运用的造价方法和技术直接决定着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水平最终的效果。因此,建筑企业必须聘请专业的工程造价人员,要求造价人员必须具备专业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技术和技巧。同时,经常组织工程造价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方法与技巧等方面的培训,提升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水平,充分发挥造价人员主动能动性,积极促进造价人员在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过程的决定性作用,以保障企业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因为考虑到部分建设工程,都是根据工程项目实际可行性意见书和实际可能性财务报表来进行工程项目采购工作,造成了工程项目投资预估的资金投入和实际的资金投入结果产生了巨大的差距。所以,科学合理地确定投标报价方式就非常重要。而目前,投标报价主要是分成固定单价包干和费率统一招标二类综合投标报价方式。在PPP模式下,一般建议采取总额包干的核算方式[5]。在PPP模型下,地方人民政府方应首先尽可能确定对工程项目的资金需求量,再通过一定费用包干的招投标定价方式,确定对工程建设成本由社会资金方按照投标成本报价确定。
综上所述,PPP 模式因其自身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在建筑工程造价工作中取得大量运用。在PPP 模式下的成本管控工作,不但能够有效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同时还可明显提升资金的使用率,使建筑企业获取最大化效益。因此,各建筑企业应当全面发挥出PPP 模式的优势,制定并全面落实各项规定,加强施工各环节的成本控制,避免出现成本超预算情况,使资金取得合理使用,从而推动我国建筑领域的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