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涛,高炳微,戴 野,李兆龙,解宝成
(哈尔滨理工大学机械动力工程学院,哈尔滨 150080)
党支部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奠基石”。构建样板党支部是激发教师党支部工作活力、推动学校教书育人工作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手段。教育部于2018 年5 月出台了《关于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的实施意见》,并面向全国高等院校,正式启动了培育和创建党建工作示范高校、标杆院系和样板党支部的实施计划[1]。以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更好地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的发展。
哈尔滨理工大学机械动力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系党支部作为全国第二批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样板支部建设单位,以基层党支部的七个有力重点工作任务为核心,通过制度和方法创新,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围绕专业教学科研建设中心工作,将贯彻落实机械工程“双一流”建设发展目标作为党支部工作的重心,将支部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贯穿于教学课程组、科研团队与学科梯队及师德师风建设中,确定专业发展定位,加强教学科研平台建设,提升师德师风与学术道德,并通过支部日常工作调动教师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保障教学、科研任务的完成,以党建工作推动专业的发展。
高校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力量,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神圣使命。高校基层党支部是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样板党支部是高校最优秀的基层党支部代表,是党的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是党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组织保障。加强高校样板党支部建设,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确保高校正确办学方向的内在需要[2]。
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向前发展必须集全校之力,而高校基层党支部不仅担负着联系师生、团结师生、组织师生和宣传师生,以及把党的政策、路线和方针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职责,而且承担着构建和谐高校的历史使命,是党在高校工作中的战斗堡垒。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发展,势必带来人才竞争,以及不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挑战,这就要求高校要不断发挥样板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政治核心作用,围绕教学、科研和服务学生等工作,持续加强样板党支部的建设,不断提高高校基层党支部坚强的执行力和高效的工作力,推动高校各项事业健康创新发展[3]。
高校基层党支部是党员接受党的服务、教育、管理和监督的主要平台,是党员参加党内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党支部的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党员党性修养的养成,关系到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而这些因素又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因此,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深入查找党支部在党员服务、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以样板党支部建设为抓手,强化内部治理,不断提高样板党支部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突出党员作用,提高党员党性修养,充分展现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新气象和新风貌[3]。
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重点任务指南中提出了七个有力的基层党支部建设标准,包含七个1 级指标、十个2 级指标和二十八个3 级指标,是高校党支部示范创建的标准,也是质量创优的评价依据。通过开展“对标七个有力,我怎么做”的主题活动,发动全体党员的智慧,完成对指标的具体考核方式方法,实现对二十八个3 级指标的行为和思想量化,进而建立量化指标体系、达成度评价体系和评价制度。
在进一步完善党支部各项制度的基础上,对标七个有力,查找制度建设覆盖的不足点,开辟新领域,形成覆盖“双创”指标内涵和外延的党支部党建制度,为党建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同时,深入探讨各个制度之间的关联关系,特别是建立党建制度和工作评价制度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保证制度的长效性。
党支部带领全系教师,通过集中学习、分散学习和网络视频学习等多种方式,集中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和人民日报八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等文件;听取了时任黑龙江委省书记张庆伟《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奋力走出黑龙江全面振兴发展新路子》报告,深刻领会了党的十九大精神,提高了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活动,重温了入党誓词,使大家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强化了党性修养。
学习贯彻落实《关于推进高等学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实施意见》《中国共产党章程》《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向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等,教育党员讲政治,守纪律,践行“两学一做”。以共产党员尼玛扎西、黄大年同志为楷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做合格党员,做四有好教师。
党支部工作与学科专业的中心工作相融合,推动审核评估、工程认证、“双一流”学科建设和学位点评估工作。党支部多次举办知名学者学术报告会,倡导课题组定期开展学术交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促进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学术视野的拓展,对学科建设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党支部把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青年教师和党员成长成才相结合,较好地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先进性作用,取得突出成效。在学校迎接审核评估和工程教育认证的关键时期,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系党支部的全体党员积极工作,完成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教育教学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工作、工程认证申请书撰写和佐证材料准备工作,形成了“人人为评估和认证出力,事事为评估和认证助力”的氛围。
支部对学习成绩困难的学生开展了师生“结对子”精准帮扶育人活动,通过半年多的帮扶,大部分的帮扶对象在学习成绩和态度上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学生增强了自信心,提升了学习兴趣,顺利完成学业,充满信心地走向工作岗位。
党支部积极鼓励党员及骨干教师吸收本科生进入课题组,努力培养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指导学生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和TRIZ 创新设计方法大赛等科技竞赛活动,并取得良好成绩。
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系党支部现有党员十人,设党支部委员四人,党员教师占全系教师比例71.4%,是所在系教学科研工作的骨干力量。党支部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努力践行将党支部建设融入到教学科研中,在课程思政、科研创新、服务企业和关爱学生等方面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全体教师,争优创先,扎根龙江,报效祖国。逐渐形成了不畏艰难、勇于拼搏的党支部精神,涌现出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省优秀教师、省高校师德先进个人及省杰出青年、省新世纪人才和省青年学术骨干等先进典型。
党支部坚持将党建作为专业发展核心动力,党支部班子团结有力。围绕“双一流”建设,党支部委员带头开展学习,及时部署党支部政治理论学习,组织开展线上线下的学习诵读、收听收看报告和网上答题等活动,在全省百万党员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章网上知识答题活动中,全系十名党员获平均92 分的好成绩。强化责任、规矩和底线意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每年党支部以不同形式开展庆七一主题党日活动,重温入党誓词,增强党性修养。认真组织党支部党员教师参加“铭记百年史、奋进新征程”省总工会网上答题活动。通过召开专题研讨会议,谈心谈话,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保持良好的政治生态,有力推动了党支部党建工作高质量快速发展。
以机械系统设计和机械CAD 技术基础两门省精品课思政课堂建设为引领,使思政元素覆盖全部教学环节,已形成思政课堂品牌。在思政精品课堂教育教学中,一方面,讲述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祖国在高端机械装备制造业领域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让同学们感受到骄傲感和自豪感的同时,进一步弘扬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爱国精神;另一方面,以“中国制造2025”为背景,智能制造大变革下,明确青年一代的新机会、新使命和新挑战,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热情。
组织思政课堂研讨会、教育教学方法研讨会,努力提升思政育人实效,重点打造国家级特色专业及机械系统设计和机械CAD 技术基础两门省级精品课程,并使思政育人覆盖毕业设计、生产实习等环节,压实教师育人职责。
支部注重报效祖国、投身技术创新引领作用,努力推进科研创新,组织科研前沿研讨会、学术交流会和项目论证启动会,组建科研团队,将所有教师融入到科研产品开发中,让每个人在创造中都形成自豪感和成就感。充分发挥支部老党员在机械产品设计方面的优势(行业内知名机械设计专家)和年轻教师在承担国家项目中锻炼出的对前沿技术动态敏锐的洞察力,融合最前沿的智能传感和控制技术,打造高端智能机械装备。在高端传动技术和产品研发、智能加工装备研发方面已逐步向国内一流水平迈进。支部牵头开展校企对接交流,建有哈理工盐城研究院、3D 增减材制造协同创新和哈理工天控校企合作实验室等合作单位。目前,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五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获得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五项。
党支部积极组织党员教师服务重点机械装备制造企业,包括哈尔滨阀门总厂(简称“哈阀”)、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中航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和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等,开展技术服务和企业培训。在哈阀超临组合阀阀体设计、航空发动机传动齿轮设计和航空复合材料加工装备智能化技术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关键技术支持,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二十余项。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支部党员齐心合力抗疫情,一方面精心组织好线上线下教学,调整教学方法,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锻炼环节,同时,克服困难联系合作企业来校合作开展生产实习,力求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党员教师放弃节假日和晚上休息时间,全身心扑在工作上,一帧一图修视频,一字一句改课件,攻克“急、难、重”任务,尽显奋斗本色。
党支部还积极开展师生支部联动活动、困难学生帮扶、毕业生物品邮寄、学生就业推荐和学业导师指导等工作。指导大学生科技竞赛获奖二十余项,三人获教育厅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支持。青年党员教师不忘初心,教书育人,全员参与了新生班主任和学业导师工作;党员教师与学生结对子,帮扶学习困难学生三十余人。做到全身心关心关爱学生,助力年轻一代的成长成才。
新时代高校样板党支部的建设是一项需长期坚持的政治任务,围绕组织建设、领导核心和载体等要素,结合前期样板党支部建设的经验,提出“强化、发挥、实施、创新”的建设策略,具体如下。
稳步推进高校样板党支部建设,需要从党支部设置、管理模式、决策机制和考核办法等方面,不断夯实高校基层党建的工作基础,进一步加强样板党支部自身组织建设。首先需要优化党支部的设置,按照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培养人才、服务师生的原则,并结合当前高校发展实际,积极探索把党支部建设到学科组织和科研项目上,加强样板党支部设置的科学性。其次要明确样板党支部的建设目标,对照样板党支部建设的“五好”目标要求,制定样板党支部的建设规划及各阶段的任务清单、问题清单和责任清单[4]。最后必须实行任期责任制,根据样板党支部的建设规划和任务清单,确定支委会各成员的主要任务和职责,并与上级党组织签订目标责任书,作为任期考核依据,以此激发党员干部的工作潜能,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全面从严治党能否落实到每一名党员,关键在党支部书记,党员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是否有效落实,关键在党支部书记。为此,要把样板党支部书记的培养纳入高校党政干部队伍建设的培养体系和总体规划中,建立健全党支部书记选拔、管理、激励和培训等机制,实施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把党支部书记培养成党务和教学科研双融合、双促进的“领头羊”[5]。以开展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为契机,切实加强党务能力培训和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升样板党支部书记的政治觉悟、党性修养和理论水平,充分发挥党支部书记“领头羊”的引领示范作用,带动党支部其他成员一起成长。
要在样板党支部建设中实施“一位党员一面旗帜”创建活动,推动样板党支部结合自身实际打造党建亮点和特色。重视样板党支部党员之家的内涵建设,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和归属感。为党员服务师生、服务社会搭建平台,充分发挥党员的个人特长和专业优势,积极开展党员到社区、人人做公益等志愿服务活动,激发党员的使命感和宗旨意识。坚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积极组织好困难学生帮扶、毕业生服务等工作。同时要树立典型,通过表彰先进个人或集体、举办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大力宣传典型模范,形成引领示范和争优创先的良好氛围。通过学院的党建工作网络平台、微视频、推进会和观摩会等多种形式,推广成熟有效的党建工作制度体系和办法,宣传典型案例,创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品牌,带动和辐射基层党支部党建工作,巩固和深化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成果。
重视高校样板党支部组织生活的特色性和鲜活性,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多样性、实时性和交互性,创新样板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内容与形式。如理论学习方面,除了开展“三会一课”常规理论学习外,可以组织党员教师就“学习强国”平台的学习情况和课程思政的实际开展情况等进行深入交流;开展“四史”专题教育和知识竞赛等;还可以开展制度化的“我的认识和理解”主题演讲活动,创新“三会一课”具体形式。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方面,可以“走出去”,组织党员参观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提升党员的党性修养;依托党员教师的专业优势,开展与专业发展密切相关的“专业前沿讲座”和专业教学科研发展研讨会;还可以让党员教师带领学生开展“大创活动”、开展师生“结对子”帮扶活动和本科生进课题组等活动,达到德技并育的目的。此外,党支部组织生活还可以创新一些载体,以适应新形势下新媒体的发展,组织力量建设好“两微一端”平台,在相应平台上开设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员服务等专栏,以提高样板党支部的信息化水平及自媒体语境下的话语权。“线上”“线下”联动学习,增强党支部组织生活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全面提升党员的理论水平、思想素养和政治觉悟,提升党建活力和党建质量。
总体而言,高校样板党支部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有效提升高校样板党支部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更好地发挥样板党支部的模范先锋作用,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需要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更关键的是,每一位党员教师都应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目标,凝心聚力,健全样板党支部工作机制,促进基层支部建设,发挥样板党支部的服务育人作用。
高校基层党支部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政治保障,担负着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培育样板党支部,形成科学合理、高效有力的基层党组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有力保证。推进党建与学科建设相融合,结合“双一流”建设,积极探索与之相适应的党支部工作模式,打造样板党支部品牌,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致谢:
本研究由“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23 年度重点课题研究成果”和“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22 年度重点课题研究成果”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