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2023-04-15 14:09:03赖雪梅陈小东
关键词:总书记特色发展

赖雪梅,陈小东

(重庆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重庆 400054)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最高的价值理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作出了生动诠释和创新发展,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促进人类发展进步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主体维度:“三位一体”的人的全面发展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人”既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也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在理解习近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论述时,要准确把握作为主体的“人”的结构和层次,防止把“人”的内涵虚空化和狭隘化。具体而言,基于主体维度的视角,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创新从以下3个递进的逻辑层次展开。

(一)每个中国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推进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新时代,创造了属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1],即新时代是每一个中国人建设和奋斗出来的,因此每一个中国人都是更满意的工作、更高的收入、更好的教育、更完善的医疗和社会保障、更舒适的居住和生活环境的具体见证者和享有者。也正是在不断开拓、奋斗和进取的过程中,每个人不仅在物质上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变得愈益富足;精神上也有了更多的追求和向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奋斗者不仅是物质上越来越富足的人,也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2],每个人因此而变得越来越全面。

(二)全体中国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不是停留在“每个人”全面发展的层次上的,而是逐步向着更高的、更复杂的层次发展的。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关心和重视每个中国人的全面发展,更关注全体中国人民的全面发展,强调14亿中国人,人人不分性别、民族、地域、城乡“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3]12,“一个不能少”“一个不能掉队”[4]。针对现实中妇女发展依然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妇女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5],要继续深入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为妇女的发展与进步提供更坚强的制度体制机制保障,创造更好的社会发展环境。民族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从政治和战略全局的高度,对民族工作的地位作用作出了许多新论断。他多次强调“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分子”[6],要积极创造条件、强化举措,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群众在各方面都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实惠。对农民的发展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尤为关切,视其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强调“重农”才能“固本”,为此,党和国家作出了包括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内的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使农民也能够公平地享有更好的教育、医疗、居住、就业等各种权益。

(三)全世界人民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以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己任。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习近平同志早在2013年就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马克思主义实现全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一脉相承、高度一致。习近平同志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人类共同价值观——“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7]522的追求,是与世界各国共建共享一个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样的世界是突破了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具体的差异与不同,实现全人类共同全面发展的世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不断为解决人类问题、促进全世界人民全面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维度:多维需求的满足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需要、能力、社会关系都得到普遍而充分的发展,可见满足人的需要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维度。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增长,广泛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其总体趋势呈现出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量的积累到质的进步的过程。

(一)前提和基础:健康需求的满足

健康需求是指人民群众对自己的身体、心理、精神和社会关系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的需求。健康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基础性的意义和价值。没有了健康,人的一切发展都将失去依托。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需求日益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发展,追求健康的身体、生活方式、生活环境、医疗产品正成为国民健康趋势。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健康的重要性,他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7]370,而且居于“第一位”[8]。为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出发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健康需求,使全民健康成为推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力量。

(二)根本和关键:经济需求的满足

经济需求是指人民群众对吃穿住用行等物质生活资料的需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出,现实的人为了生活必须首先解决吃喝住穿等基本的需求。可见,物质需求的满足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先决性条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和发展,人民的经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收入、消费、投资等经济生活提出了更高的向往和追求,“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8]11。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准确分析和深刻把握的基础上,针对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五大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带领人民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为人民持续享受美好生活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三)重点和核心:政治需求的满足

政治需求是指人民群众对政治表达、政治参与、政治文明成果及政治服务的需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政治是社会关系复杂化的产物。可见,政治生活需求不仅是人的本质属性,而且是人发展进步的核心内容。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概括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等方面的需要,就是对人民群众美好政治生活需要的凝练表达。党的十八大以来,尽管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取得许多历史性成就,但社会矛盾和问题依然复杂,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严峻,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党的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这些问题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政治生活需求的主要制约因素。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进一步坚定政治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以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政治生活需要。

(四)重要标志和必然选择:文化需求的满足

文化需求是指人民群众对各种精神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需求。人的文化需求的产生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人自身发展的必然表现形态,其需求量的大小及质量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人的全面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在继续满足物质生活需求的同时,开始更多地关注伦理道德、思想理论、科学与艺术等较高层次的精神世界的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9]43-44为此,党的十九大报告就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作出了重要的战略部署,即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立足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繁荣发展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借以为人民提供更加丰富优质的精神文化食粮。

(五)重要动力与必然要求:社会需求的满足

社会需求是人民群众对社会安定、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需求。社会需求的满足是人的全面发展得以持续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居住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9]23,这是广大人民群众社会需求得以满足的具象反映。但是,当前我国在社会建设与治理领域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如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等等[10]。为破解新时代社会建设领域新矛盾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有效维护国家安全[9]45-49。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了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如今,“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进一步健全”[11]11,“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11]11。

(六)基本要求和重要指标:生态需求的满足

生态需求是指人们对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的需求。“生态需要,不仅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生存需要,也是很重要的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12]人首先要生存,然后才能求发展。对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需求的满足不仅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首要的和基本的条件,而且是衡量人的全面发展水平和质量的极其重要的指标。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源于自然、依靠自然、顺应自然、改造自然和敬畏自然、保护自然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想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重要内容,是指导人类获得自身解放和全面自由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同志秉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不仅作出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13]26的崭新判断,深刻揭示了生态与民生的关系;还提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14]209的绿色发展理念和“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7]395的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谋划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和开创性的工作。10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祖国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11]11。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和生态产品的向往和追求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正逐步变为现实。

三、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维度:教育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纵览人类发展的全部历史可以发现,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而是以社会发展进步为基础和保障,依靠教育手段逐步推进和实现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15]。社会主义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内涵和要求作出了新的阐释,提出了新的论断,形成了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

(一)德育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方向和保证

一般认为,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历史和实践都证明,思想道德品质之于人发展的首要地位决定了德育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方向和根本保证。中国自古就特别重视人的品德。古人讲:“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酷爱传统文化并深受其熏陶的习近平同志也经常引经据典地强调品行道德对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如“德者,才之帅也”[16],“做人先立德……百行以德为首”[17]258,“人而无德,行之不远”[17]64,“人无德不立”[18]3,等等。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各环节,贯穿教育各领域,统领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的设计和运行,教育和引导学生“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15]。 党和国家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件,为有效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启了大中小学学校德育课程改革之路。

(二)智育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关键

智育也即科学文化教育。“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高度重视青年学生、青年工人的文化教育。”[19]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又红又专”标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四有新人”目标,都内涵了科学文化教育在促进人全面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科技强国的战略高度强调科学、技术对人的全面发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11]。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全面人才的具体体现。如何培养造就?智育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时期是培养和训练科学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 学会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善于把握历史和时代的发展方向,善于把握社会生活的主流和支流、现象和本质[20]。智育就是培养青年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训练青年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1],而此种能力是培养全面型人才其他能力的基石,如想象力、创新创造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22]279智育就是要通过科学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全面型人才。

(三)体育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内容和手段

体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体育即社会体育活动,是指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文化活动。狭义的体育即身体教育,属于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指学校通过传授一定的体育知识、技能、技术等手段,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促进其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或过程。无论广义还是狭义的体育,都是促进人的身体、精神、能力以及生活方式得以全面发展提升的必要内容和手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体育对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他明确指出,体育不仅能提高人的身体素质,还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3],因此要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习近平总书记还将人民身体健康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国家强大、民族复兴的战略目标紧密相连,强调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战略家的高度,以辩证思维阐述了体育与个人、社会、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以超前视野精心谋划体育工作,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全面建成富强民主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指引人民不断开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四)美育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有效途径

美育是指培养人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美育不仅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最重要的基础”[24],而且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25]。美育可以促进人的道德情操、智力水平、身体素质以及劳动品质的发展和提升。中国自古就重视美育。古代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礼仪制度蕴含语言、视觉、情感、意象、境界和行为等多元之美,能够滋养人的生命、塑造美好心灵、提升综合素质、培养完美人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艺术的重要价值,高度重视美育的立德树人功能,多次对美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26]270。通过美育“以美育人、以文化人”[18],能够启迪心智,培养审美能力,提高人文素养,陶冶高尚情操。习近平总书记还对做好美育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即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27]。正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育思想指导下,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两个重要文件,对新时代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五)劳动教育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经之路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28]马克思曾明确指出,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29]530。可见,劳动教育是促进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从劳动人民中走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重视劳动、尊重劳动,他多次强调,劳动不仅创造物质财富,也能创造精神财富,“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30]。正是基于对劳动作用和价值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对全社会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劳动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倡导通过劳动教育使全体社会成员“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观念”[31],培养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情感,养成劳动的习惯,形成以劳动为荣、以懒惰为耻的劳动品质。在劳动教育方式中,习近平总书记尤其强调发挥劳动模范榜样教育的作用。因为劳动模范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卓越的劳动创造、忘我的拼搏奉献,为全国各族人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在学校劳动教育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教育引导学生尊劳动、尚劳动、爱劳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劳动习惯,在劳动中获得全面发展。

四、人的全面发展的保障维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根本保障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发展道路、正确理论、制度保障和精神力量[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也因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构筑起全方位的保障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因此,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第一位的问题是走“什么路”的问题。走对了“路”,才能到达目的地,“只要路走对了,就不怕遥远”[32];“路”不对,只能越走越远。历史和现实已经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选择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唯一正确道路。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保证人民当作做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9]19。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终点站”是“人的全面发展”。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也即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既是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原因,也是其终极奋斗目标。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33]875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中华民族就无法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功。100余年来,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发生历史性变革,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实际,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科学回答和深刻揭示,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开创新局面。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人民各方面的获得感显著增强。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光明前景。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9]10的重大政治判断,并强调“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9]10。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更加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自信,更加自觉地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指引人民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历史和现实都已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最根本的是因为党领导人民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34]1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包括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不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其中,“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9]20。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激励中国共产党人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敢于自我革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使其更为系统完备、更为科学规范,运行更为有效,借以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多补民生短板,用制度体系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使人的全面发展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精神力量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9]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是国家兴旺发达、民族长盛不衰的重要支撑和不竭动力,也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9]17。奋勇前进的目标是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国家兴旺发达、民族长盛不衰是这一目标实现的前提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仅饱含人的全面发展的精神基因,还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指引和精神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重民本”“尚和合”“求大同”[3]203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精神,构筑起习近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论述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承载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建设史、改革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文化,凝聚着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是支撑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畏艰险朝着人的全面发展目标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聚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观,反映了当代中国的价值需求”[35],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位一体的角度为人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有理想、有信仰、有格调、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提供精神指引。

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重要意义,更加坚定地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定四个自信,努力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推向前进。

猜你喜欢
总书记特色发展
特色种植促增收
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 23:38:44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中医的特色
习总书记“下团组”
当代陕西(2018年6期)2018-05-22 03:03:13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黄河之声(2018年6期)2018-05-18 00:47:57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完美的特色党建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总书记的告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