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重庆图书馆 张保强
公共图书馆与旅游相结合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发展的又一个新趋势,打造城市文化旅游彰显了图书馆在文化中的作用,记录了城市文化的变迁和辉煌。在文化和旅游融合背景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涵,主要包括旅游城市、县镇、乡村与独立设置的旅游景区中的各级公共图书馆(分馆)免费提供的设施空间、纸本与数字阅读资源、游客需要的各类信息咨询、公益讲座、公益展览、阅读推广等服务活动。
(一)馆舍融合,重庆图书馆本身就是旅游点。重庆图书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不断提升免费开放阵地服务质量,为读者提供地方文化、民国数字文化、休闲阅读的特色服务,也通过数字网络建设为区县图书馆提供数字资源。改善场馆功能布局,丰富阅读元素,合理打造城市生活第三空间,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通过改造少年儿童阅览室、增设中小学生自修室、开放运动阅读空间主题馆等建设工程,吸引了大量的读者和游客,2020年1~11月,我馆共接待读者和游客2215876人次,成为文旅融合的新模式。
(二)跨省融合,建立新合作。2021年10月,重庆和成都为了更好地融为一体,建设新的城市圈,形成成渝地区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的新理念,打造新的合作机制,建设跨省区域协作发展的高水平标杆。在围绕成渝阅读一卡通、高铁阅读一路通、送书到家一线通、讲座展览一站通、数字文化一网通、成渝联编一键通等方面的合作,四川省图书馆、重庆图书馆及成都图书馆的领导展开具体项目讨论,并初步达成一致,形成了科学的任务实施路线图。根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一区两群”工作部署,结合我市公共图书馆实际情况,重庆图书馆重点搞好川渝图书阅读一卡通项目工作,对一卡通的重要业务系统与社保卡管理系统无缝对接,通过社保卡和社保系统作为纽带达到成渝两城、三馆阅览服务一卡通。为深入推进成渝地区公共图书馆跨省合作机制,需要了解两地的工作情况,强化密切成员联系,努力唱好“双城记”,联手打造西部公共文化高地。
(三)空间融合,拓展阅读空间。目前,为了实现文旅融合中“图书馆+景区”的新模式,在国内旅游景区内建设有规模、可持续的图书馆分馆。旅游景区的大量游客是图书馆的潜在读者群体,图书馆利用图书资料优势为旅游景区的游客提供阅读书籍。天星度假区是金佛山旅游的一个重要景点,占地约2平方公里,总建筑规模130万平方米。在位于小镇入口处,重庆图书馆设立了“旅图驿站”,占地约200多平方米,文学、旅游、国学等休闲类书籍超过3000余册,为过往游客提供免费阅览,让游客游览天星度假区的时候,能够把度假区的“旅游”文化与图书“阅读”文化相结合,走进阅览区,享受读书乐趣。同时,重庆图书馆在长江黄金邮轮设立“图书分馆”是与重庆旅投集团一起合作打造,很好地体现了“图书馆+旅游”的深度融合。
(四)资源融合,文化旅游相互促进。新时代,为了更好地加快发展重庆的文化和旅游融合,重庆图书馆通过打造第四季“行走的图书”大型公益阅读活动,把旅游景点和阅读图书结合起来,利用重庆的解放碑、洪崖洞、李子坝观景、长江索道平台等著名市内旅游景点,以志愿者身份免费为市民和游客朋友赠书1万余册,让他们在旅游的过程中感受重庆厚重的书香氛围,让人们充分利用旅游的美好时光,饱览图书的魅力,让身在繁忙工作中的人们品味“诗和远方”。“行走的图书”是重庆图书馆倾心打造的著名公益活动品牌,以前的活动依靠重庆市主城区的图书馆到博物馆、文化站、学校、医院、轻轨站等人流密集的地方,以及商业圈、机场航站楼、公交车站等公共场所,免费向市民、游客赠送图书达10多万册。现在重庆图书馆将赠书地点进行进一步深化,到重庆市著名景点,这是将文旅融合理念发展到新的方向,通过此次公益活动,能更好地让市民和游客了解重庆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以公益活动为载体,以赠送图书为媒介,以旅游景点为渠道,形成了重庆文旅融合的相互促进的方式,也是重庆图书馆在文旅融合新形势下的又一次创新性探索。
(五)媒体融合,把图书馆的微博作为旅游宣传平台。公共图书馆利用“两微一端”多媒体,对旅游景点进行实时播放宣传,开拓读者了解当地旅游资源的新途径。重庆图书馆官方微信和微博影响力持续提升,微信截至目前发布292篇推文,总浏览量44余万次,拥有粉丝31万人,微博发文2672条,策划微博活动18次,拥有粉丝7.9万人。重庆图书馆官方抖音号于今年4月开通,累计发表作品48个,拥有粉丝3036人,总阅读量71万余次。重庆图书馆官方网站发布信息1362条,首页“重图动态”栏目发布信息186条,其中原创新闻报道104条、通知公告82条。我馆原创的阅读品牌“阅读之星—重庆市民诵读大赛”以创新的策划设计、高效的组织运作、良好的营销效果,入围2019年国际图联主办的国际营销大奖,成为全球最富启发性的十大项目之一,获得了第二届图书馆新媒体创新服务案例优秀奖。“格林童话之夜”的成功举办,获得了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并荣获了第二届公共图书馆创新创意案例一等奖。
(六)跨界融合,突破行业局限。文旅融合为图书馆的跨界融合提供了新的机会,是图书馆需要增强的核心竞争力。文化的发展使广大群众的精神需求日益提高,人们的文化追求也随之上升,图书馆从自身服务建设和业务发展中寻找其他行业的需求,对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起着很好的指导作用。自2013年以来,重庆图书馆和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法院双方协商同意共建重庆图书馆渝北法院分馆。为了打造图书馆和法院的“馆院合作”服务品牌,重庆图书馆已经提供了法律相关书籍和期刊9000余册,知识产权法专业书籍5800余册,同时还提供了相关数字资源和影像资料,赠送重庆图书馆数字资源卡105套,开创了公共图书馆和基层法院以“图书服务+空间”的合作新模式。经过多年的“馆院合作”,重庆图书馆成功探索出跨界合作新模式,突破了行业发展的局限性,为跨行业读者提供更优、更准、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最大限度发挥了公共文化资源应有的社会效应。
(七)教育融合,打造研学新模式。旅游学界对旅游的要素进行了概括,其中“游和学”是一个新的方向,中国有大量的学生经常旅游,从中学到知识是家长最为关心的事情,很多家长在旅游过程中会聘请导游介绍景点,研学就是由专业人士把文化学习和旅游结合起来,情景互动,更有利于知识的吸收。教育和旅游结合为我们勾勒了公共图书馆文旅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路线图。研学游是一种将学习、教育、阅读、旅游相结合,让参与者在阅读中学习,在旅行中体验,达到研究和学习目的的生活、学习、旅游方式。文旅融合是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的指南针,重庆图书馆瞄准新方向,与重庆高速冷水营地管理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在冷水休闲度假营地举办了以读书为主的系列活动。通过此次活动,把旅游和文化相结合,把观光和科普相结合,把休闲和娱乐相结合。一方面,拓展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为旅游发展提供了新的有益尝试,为旅游发展加入新的文化动力。“诗”与“远方”的渴望,文化和旅游相互促进,文旅融合是发展的起点,研学游是重要的表现形式,二者交相辉映。此次以读书为主的研学活动是重庆图书馆与重庆高速集团基于文旅融合的一个大胆创举,通过“图书”与“旅游”的结合,将文化资源和生态旅游进行整合。一方面,拓展了旅游发展的界面;另一方面,增加了文化的趣味性,将公共文化服务的效应提得更高,也增加了旅游的多元化发展。以后,重庆图书馆还将继续加快文旅融合的发展,加强合作,把更多的旅游景点纳入进来,真正让文旅融合“强”起来、文化品牌“做”起来、公共文化资源“活”起来。
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重要时刻,公共图书馆经过长期发展建设已经形成完整的服务体系,旅游业的发展正在进入深水区域,二者的结合是文化和旅游共同的需求。随着文旅融合发展的不断深入,公共图书馆和旅游单位的合作以点状分布,没有形成制度,缺乏规划和协调。
(一)文旅融合理论创新有待全面提高。文化旅游融合以来,受到了很多行业的关注,从国家和地方政府各层面都制定了鼓励文旅融合发展的相关政策,图书馆作为文旅融合行业的一部分,还未在理论上有大的创新,其问题表现和深层次的原因。图书馆和旅游相结合主要是场地和资源,旅游景区出场地,图书馆提供图书,这样简单地结合在一起,更深层次的融合还未形成,主要原因是理论研究顶层设计不完善,结合点不深入,持续爆发力不强。还有,文旅研究工作人员数量较少,文章在图书情报核心刊物发表所占比例过低,研究方法需要进一步完善,发表的论文存在低层次重复现象。现阶段,在理论研究方面存在着文化和旅游“两张皮”的现象,图书馆与旅游两方面的研究合作存在一定的单向性,因此在理论基础的构建方面存在一边倒的现象。
(二)文旅融合的深度不够。文旅融合起于形式融合,难于深度融合。近年来,重庆图书馆不断在融合实践中发展,许多方式方法和创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结果,将重庆地区的文旅融合推向更高的发展阶段,同时也面临深入合作的困境。一方面,重庆图书馆是本地文化的重要场所和标志,承担着本市读者的文化需求,服务对象和游客有不同的需求,存在着差异。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地方的文化服务机构,主要是传承发展文化,并且是免费开放,对所有读者都提供相同的文化服务。图书馆和旅游是融合,不是全面一致,不能完全覆盖旅游六要素(“食、住、行、游、买、娱”),重庆图书馆如果想扩展到旅游行业所注重建设的方面,又会受到单位的公益性限制。当前,国内大多数公共图书馆只能提供游览空间,而游览项目往往分散到各个职能部门,游览规则和游览体验缺乏专门的配套服务措施,解说员和服务人员很多由单位人员兼职,专业化和常态化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三)文旅融合需要加强人才培养。人才是文旅融合的重要因素,高素质专业人才是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现在高校没有相关专业能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培养文旅融合发展所需人才,所以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文化机构可以和高校以人才定向培养的模式,打造符合自身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图书馆的发展要适应新业态要求,有利于文旅融合。这也对图书馆复合型人才提出更高要求,应积极探索兼顾老、中、青各年龄层,适应公共文化服务、文献研究、技术支撑、行政管理、后勤保障等岗位需求的人才长效培养与激励机制,推进重庆图书馆人才储备建设。
文旅融合是现阶段图书馆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公共图书馆要抓住这个新的发展点,用文化发展旅游、用旅游促进文化发展,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对各公共图书馆而言,依据本馆场地和资源优势,结合本地特色,把文化和旅游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文化新优势,培育文旅领域融合人才队伍,打造新的文化旅游亮点。
(一)加快顶层设计,促进文旅有机结合。文化和旅游两个部门已经在形式上合并了,在理论研究、制度保障、资金投入、复合人才培养、基础设施的改造等因素,要有针对性地完善和顶层设计,加强文化和旅游相关部门领导任职相互交流,这样“文旅融合”的顶层设计,才能以更高的视角将文化和旅游有机整合在一起,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这样符合新时代的文化发展,才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
(二)借助自身资源,做好文创产品。立足丰富特色馆藏、历史文化研究、公共文化服务,成功申报第六批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人民群众学习党的知识、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文化阵地。组织开展重庆市“中华传统晒书大会”,通过图书馆专家晒国宝、晒经典、晒技艺、晒传统,与市民读者分享古籍知识,弘扬中华珍贵典籍保护传统,让古籍中的真善美深入人心。开发了一系列体现重庆人文地理特征的文创产品,策划设计“重图古韵”系列文创产品,制作完成6种抗战旅游文献样品图书,17种册页样品设计。凭借主客共享的场馆建筑、喜闻乐见的文旅活动,入选第二届重庆文旅新地标。
(三)总分馆制的创新,旅游文化深度体验。大力开展特色分馆建设力度,本年度建设特色分馆5个。重庆图书馆两江国际影视城分馆正式对外开放,在普及民国历史与重庆图书馆馆史的同时,实现了全民阅读与景点游览相融合、文化宣传与实景体验相融合。携手喜马拉雅FM建成华宇城阅读空间,打造借阅一体、纸质与数字阅读复合、阅读与非阅读活动复合的阅读新天地。重庆图书馆空港分馆的开设,为来往的旅客提供了休闲文化体验,这也是总分馆制的创新模式。
新时代,我国旅游市场不断发展,文化服务显著增强,重庆图书馆通过打破文化服务的界限,利用新业态,形成新模式,打造新品牌,加强同多个领域的交流,立足馆藏服务社会,助推文旅强市建设,各项工作齐头并进,目标任务取得突破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