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安然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学术交流部,哈尔滨 15008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社区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是最基础、最重要的部分。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所具有的高速、精确、多样等多元价值逐渐被发掘,将大数据技术运用到社区治理中,是完善社区治理的重要措施。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实践探索,都聚焦智慧社区建设这一现实问题。2022年5 月,民政部等九部门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智慧社区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
智慧社区建设首先要从概念出发,明确智慧社区的构成要素。在理论研究中,学者们主要从智慧社区的技术层面、功能层面以及价值层面进行界定。综合来看,“智慧社区概念是指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美好生活为目标,以多元组织为主体,以智能化服务为手段,以资源整合为基础,向社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透明、公平公共服务的新型社区治理模式。”[1]在政府文件中,《关于深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意见》对智慧社区的概念界定为:“智慧社区是充分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整合社区各类服务资源,打造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管理与服务的社区治理新形态。”由此可见,智慧社区概念要素由大数据、信息整合、居民需求等构成。大数据是社区智慧化的必备条件,因此大数据技术在社区运行全过程中必不可少;社区全范围的信息资源整合和利用是智慧社区建设的核心,基于精准的信息可以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居民需求是智慧建设内容的,必须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居民需要什么,就重点解决什么。
智慧城市建设是目前社区建设的主要方向,学界对于智慧城市建设的认识逐渐加深,以“智慧社区建设”为关键词在知网进行检索,自2012 年起论文发表数量逐年递增。主要研究方向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关于理论分析框架的构建,如吴旭红基于整合性行动框架对智慧社区建设进行分析,认为需要“用信息技术搭建赋能平台,给基层社会治理增能,激活智慧社区”[2]。李成浩认为:“在其建设的过程中,确立坚持党建引领、以人为本、科技支撑、多元共赢的智慧社区构建原则”[3]。二是智慧平台建设相关研究,主要以O2O 服务平台为主要研究内容,认为这种模式将会使得社区服务提升为一种新的服务模式,并使得社区服务信息化,也是社区服务模式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有大量聚焦智慧养老的平台建设的研究,认为智慧社区养老服务可以全方位、全时段对有治疗或生活服务的老人提供帮助,降低养老成本,提升服务效率,操作简单便捷。三是智慧社区建设中各地区实践总结,吕康娟等人以上海智慧社区发展为例,通过“聚焦四大任务:信息安全、搭平台、建库和持卡;建立多元化市场融资体系;建立多层次人才培养和输送体系;建立智慧社区评价体系”[4]等方式探索社区供给新模式。王星亚等人对常熟市智慧社区建设进行分析,整理建设过程中的一般性问题,提出针对性对策。[5]这一方面的研究主要以沿海发达地区智慧社区建设为例,较少关注东北地区智慧社区建设情况。
目前,随着数据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慧社区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研究的重点,对黑龙江省智慧社区的研究较少,其管理与服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因地制宜地提出适合黑龙江省智慧社区发展的对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以促使社区数字化更好推进。
黑龙江省城市社区网格建设基本完成,由网格员对负责网格进行巡查和信息采集。目前,网格区域内的居民信息为电子台账,以电脑端的办公软件为主要的储存形式,需要运用大数据等相关的数字化手段进行管理与服务。大量基础数据未被加工,无法实现数据共享导致在实际工作中统计与分析效率差。因此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智慧社区的综合服务平台,可以实现对全域社区概况的掌握。智慧平台包含公共服务功能和商务服务功能,对应社区居民的自治需要和生活需要,可以为提升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水平提供支撑。
数据价值的发挥既与数据的规模有关,也与数据的处理速度成正相关关系,数据处理速度越快,数据价值的发挥越好。大数据所具有的高速特征契合智慧社区建设中的高效要求。社区平台包含多个模块,涵盖社区居民生活方方面面,且每个模块都需要与平台进行对接,实时传输至上一级平台,每个流程都需要通过大数据技术保障智慧社区高速运行。同时,及时发现问题与需求,让每位网格员能快速响应。在后续监督、评价过程中标记出现差错的部分,促进流程优化、提升解决时效,保障了智慧社区高速运行。
精准化是良好社区建设的重要前提,而大数据技术恰恰具有这一特征。社区服务精准化的重点在“准”,社区居民的年龄、文化等多样导致居民需求多样,需要对居民结构和需求准确把握、实现服务的精准化;社区服务精准化的难点在“细”,对居民需求的细分体现差异,例如社区老年居民可以进行细分:是否高龄、是否独居,社区工作人员可迅速提取资料,快速服务。大数据技术可实时掌握整个社区的人口流动、公共服务状况等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措施,实现精准对接、精准服务。
目前,黑龙江省智慧社区平台技术还不成熟,社区的大数据化水平不一致。在调研过程中均发现了社区工作人员利用计算机网络实施管理和服务时存在数据使用不规范、管理方式粗放等问题。平台建设情况主要分为两类:一是新建小区自带的物业管理平台能够提供的服务较为单一,特别是每个社区的物业平台开发公司不同,平台的模块涵盖内容也不同,导致数据格式不兼容,存在“信息孤岛”等问题。无法将每个社区的数据统一起来,在整体建设过程中无法实现互联互通。二是老旧小区的智慧平台建设进程较慢,一方面由于硬件基础设施较差,大多数未建立智慧平台,居民对于智慧平台的了解少。社区信息统计仍由网格员入户统计后,统一录入电脑,智慧化推进困难。另一方面智慧社区建设资金的投入模式单一,主要出资者为政府或社区物业,依赖政府投入会造成后续发展动力不足。政府主导的智慧社区建设重点多关注社区管理和管控,对社区服务功能的发挥不够重视。总体来看,由于智慧社区建设主体单一,以街道办事处和物业为主体,缺少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参与,智慧平台建设推进缓慢,且大数据技术的作用发挥较少。
黑龙江省地处中国东北部,是我国最北端和陆地最东端的省级区域,也是中国的农业大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相关专业人才就业机会少,导致人才短缺,人才引进和人才保障亟须重视。特别是在运用大数据建设的智慧社区中,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保障系统高速安全运行,由于高校较少设立相关的专业人才,造成没有充足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在推进智慧平台的应用和使用同样重要,目前社区工作人员虽然对智慧管理平台建设十分重视,但是缺乏相关工作理念与操作培训。由于缺少对技术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不能够有效地处理日常出现的技术问题和工作流程,而这些问题又需要向上级进行汇报、反馈,增加了处理问题的时间和效率,进一步加重了社区工作量。智慧社区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可以提供专业服务、平台维护的人员数量较少,无法满足智慧社区建设中对人才的需求。
在黑龙江省智慧社区的建设中,“数字鸿沟”影响了居民参与感。由于社区类型的不同,一部分居民对社区共同体的认知不足,导致在智慧社区建设过程中处于旁观状态。另外一部分居民虽然有意愿参与智慧社区建设,但对智慧平台学习能力不足,学习操作智慧平台困难导致产生抵触,未形成积极建设智慧社区的氛围,影响了居民积极参与行为的转变。从目前来看,仅有少量社区建立了宣传队伍,并定期开展有关智慧社区的相关讲座及宣传活动。而大部分社区的宣传工作并不到位,很多居民对智慧社区并没有太多了解,不能主动地参与到智慧社区的实际建设中来。特别是对智慧平台的接入和使用过程中,忽略老年人对平台的使用需求,例如验证登录繁琐、界面设计字体不够清晰等,导致老龄居民不愿下载使用,参与社区治理不积极。
智慧社区上下联动不足,建设方案推进缓慢。在信息共享机制方面,由于在总体规划、技术路线、平台运行和后期维护都有企业参与建设,企业也会掌握社区情况和居民数据,导致在智慧社区建设过程共享和传递数据存在信息安全隐患。在技术机制方面,我国智慧社区建设中对计算机操作和网络建设认识不足,导致每个社区的平台系统未能达到要求。近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与基层治理相关的平台项目开发建设无序,每个社区的合作企业平台不同,缺乏统一的对接机制。在协同发展方面,目前智慧社区建设综合统筹机制尚未形成,特别是将各类社区信息系统向社区智慧平台迁移或集成统一时无法协调各主体的利益与权利分配。在资金投入方面,建设过程中缺少社区居民和社会力量的参与,在老旧小区的改造升级中,资金来源问题难以解决,居民不愿投入过多的资金,因此需建立一种多形式的投资机制,多渠道吸引资金技术的投入。
目前,智慧平台提供的服务较为单一,最大限度地发挥智慧社区的作用需要联合多方力量,不但要与通信网络企业进行合作,也需要与信息技术企业进行合作,例如华为、腾讯等企业,把握政府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的机遇,深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方面的研究。既需要通过5G 网络、光纤宽带等促进网络全覆盖,也需要通过提升信息技术水平保障基础设施硬件的建设和升级,协同发展数据共享平台。为进一步促进新建小区智慧社区平台的整合升级,应举办智慧社区平台建设交流会,邀请试点社区交流建设经验。要与社区合作的企业进行沟通,分析未来发展趋势,探讨如何实现平台一体化的数据格式标准,加速形成统一共享的数据大平台。传统老旧小区社区平台硬件设施差是阻碍发展的重要原因,政府政策支持应增加吸引社会各方力量加入智慧平台内容,制定监督政策对市场行为进行规范,明确权责关系,同时完善信息使用监管体系,化解居民对个人信息泄露产生的抵触。
重视技术人员的引进和培养,完善人才发展政策。在人才引进方面,依托“数字龙江”建设,以新兴产业为牵引,构建数据人才发展新环境,形成专业人才队伍搭建智慧平台。同时也要注重为智慧社区建设人才搭建发展空间以及为其发展提供保障条件的政策环境,让人才可以引进来,同时也留得住。在人才培育方面:一是创新数字人才培养专项计划,根据不同高校不同的专业优势分配培养目标和数量,按需培养智慧社区建设所需的专业人才。二是加强人才培训工作。定期组织社区管理人员进行智慧社区建设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专业网络技术人员对网络信息安全隐患的防范意识,进而确保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不出现。加强对新知识、新技能学习培训力度,使其能够适应智慧社区建设的需求。
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需要增加居民之间的联系,举办智慧社区建设讨论会,把面临的公共问题都提出来,促进居民表达自身的需求并了解其他居民的想法。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对发挥居民自身特长的予以荣誉奖励,提升对居住社区的荣誉感、归属感。一是充分利用自媒体等方式,加大智慧社区建设的宣传力度,集中在各社区内部展板展示黑龙江省智慧社区试点建设的现状和内容,帮助居民了解智慧社区的作用与建设的方便程度和重要意义。二是普及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知识,鼓励各社区定期组织网格员和居民进行操作系统培训,让社区居民了解、接受智慧社区的主要内容和方式,同时听取居民需要的服务模块对平台进行升级。三是分类推广,针对老年人设置简化版本,有针对性地开发老年居民需要的日常照顾、医疗保障、文化娱乐等模块,提升智慧平台的适用度。
首先,建立高效信息处理机制,对智慧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收集,并及时处理。建立“街道—社区—网格”三级网络,充分结合社区网格化积累的数据和资源,统筹规划、形成智慧社区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一站式综合办公服务流程,让群众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及优质的服务。其次,创新社区内部管理方式。通过采用大数据手段对整个社区进行深入分析、预测以及指导,从而实现对社区内存在的问题等现象进行及时发现,及时解决。最后,完善资金投入模式,要充分对接社会信息资源,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加入智慧社区的建设中来。社区居民是智慧社区建设的受益者,由社区居民承担建设费用符合共建共治共享原则,让社区投入模式发挥作用,使用社区建设结余资金减少财政资金的压力。引入“公益创投”等新模式,吸引更多社会组织参与到公益创投项目的策划和设计中,形成“一个平台、多方参与”的良好格局,促进社区管理服务向精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