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力格雅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克尔伦苏木综合保障和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300)
奶牛隐性乳房炎属于常见的奶牛疾病,由于不易被饲养人员发现,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会导致奶牛的产奶量下降,影响正常的牛奶质量,使养殖户受到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探究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感染规律,本文对奶牛隐性乳房炎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方控建议。
1.1 调查方法(1)牛群选择 选取某养殖场产后30d 至干乳前30d 前的所有奶牛为试验分析对象,分析了采集奶牛的乳样,年龄、胎次以及季节等不同的影响因素,探究了奶牛的隐性乳房炎的发病规律,
(2)样本采集 使用温水将奶牛的乳房擦拭干净,然后每个乳区采集2mL 的乳液,对乳液进行检查。
(3)调查对象 选择5 个奶牛场,根据不同调查需要随机抽取相应数量的牛进行分组。
1.2 检查结果分析(1)不同胎次的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 选取不同胎次的奶牛各30 头,1 胎组奶牛30 个,阳性13 头,阳性率43.33%,检测乳区数120 个,阳性38 个,乳区阳性率31.66%。2 胎组奶牛30 头,阳性13 头,阳性率43.33%,检测乳区数120个,阳性数39 个,乳区阳性率32.50% 。3 胎组奶牛30 头,阳性19 头,阳性率63.33%,检测乳区数120个,阳性50 个,乳区阳性率41.66%。4 胎组奶牛30头,阳性20 头,阳性率66.66%,检测乳区数120 个,阳性数51 个,乳区阳性率42.50%。5 胎组奶牛30头,阳性21 头,阳性率70.00%,检测乳区数120 个,阳性数52 个,乳区阳性率43.33%。6 胎组奶牛30头,阳性头数21 头,阳性率70.00%,检测乳区数120 个,阳性数50 个,乳区阳性率41.66%。7 胎以上组奶牛30 个,阳性头数12 个,阳性率40.00%,检测乳区数120 个,阳性数37 个,乳区阳性率30.83%。根据检查结果发现3~6 胎次的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较高,1~2 胎次的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较低,7 胎以上的奶牛发病率最低,导致原因可能有1~2 胎次的奶牛牛奶分泌量较低,而3~6 胎次的奶牛分泌量较高,对乳房造成的压力较大,与病原体接触时间较长,为病菌入侵提供有利环境,使病菌能够大量的繁殖,因此患病几率也会直线上升。对7 胎次以上的奶牛,由于奶牛的年龄较大,对致病菌的抗病能力较强,因此患病几率较小。
(2)奶牛的营养情况与隐性乳房炎之间的关系 选取营养偏高、营养中等、营养较差的奶牛各60 头,对奶牛的营养情况与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营养较差的奶牛,发生隐性乳房炎的概率较高,营养偏高的奶牛发病率其次,营养中等的发病率较低。
(3)养殖场卫生情况与隐性乳房炎之间的关系 选择5 个奶牛场,在每个养殖场中选择80 头奶牛,对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与养殖产生过卫生情况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养殖场的卫生情况与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有直接的关系,养殖场的饲养卫生环境与奶牛场的管理水平以及工作人员工作素质有关。为减少疾病发病率,提高养殖场的经济收益,需要从管理上着手,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隐性乳房炎的致病原因有很多,会导致奶牛的乳中体细胞增多,使奶牛的乳腺组织发生病理性的变化,造成奶牛的乳房炎的发病率直线上升,危害性较强,有效地控制隐性乳房炎的发生,能够有效减少经济损失,使奶牛养殖业快速发展,促进乳品工作的发展。
2.1 病原微生物感染 导致奶牛发生隐性乳房炎的主要原因为病原微生物感染,奶牛受到细菌、真菌等影响,最终导致患病,根据传播方式可以分为两种,分别是传染性的微生物感染以及环境性的微生物感染,其中导致隐性乳房炎的常见原因为传染性的微生物感染,环境性的微生物感染主要会导致奶牛发生临床型的乳房炎。
(1)葡萄球菌感染 对葡萄球菌进行分析,葡萄球菌属于传染性的病原微生物,可以通过空气、饮水以及饲料等多种途径传播,对隐性乳房炎奶牛进行检查,发现大约17%~52%的患病牛奶样本中会检查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2)链球菌感染 链球菌的分布范围极其广泛,在奶牛的皮肤、乳头以及乳汁中,都可以检查出这些细菌,链球菌导致的乳腺炎一般体现为慢性感染,不会导致乳腺出现脓肿等情况,但是会使奶牛的产奶量明显降低。链球菌的检出率最高达到60%。
(3)大肠杆菌感染 大肠杆菌是一种需氧厌氧型的革兰氏阴性菌,经常生长在奶牛养殖场中,奶牛在感染病菌后,会导致奶牛的乳房部位出现肿胀、坚硬的情况,触摸奶牛的乳头区,奶牛会感觉到疼痛感,病症严重时会使病牛发生乳头阻塞。
2.2 环境管理不当 环境问题也是导致奶牛患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养殖场内的养殖环境长期污染没有清理干净,导致在养殖场中堆积大量的粪便以及污染物,而且养殖场没有设置相应的卫生消毒系统,内部环境保持较差,使奶牛的抵抗能力直线下降,致病菌会入侵奶牛的身体,此外,患病奶牛的牛奶没有进行集中处理,一部分牛奶洒在地面上,如果奶牛患有乳腺炎,就会导致致病菌传播。在挤奶时,挤奶人员没有清洗双手,奶牛的乳房没有消毒,导致发生人为传播。
隐性乳房炎奶牛一般不会显示出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在挤奶时,病牛的奶汁会呈现淡红色,可以在乳汁中观察到凝固的乳块,一部分病牛的牛奶也会显示正常,但是经过检查可以发现样本呈阳性。
对隐性乳房炎治疗,可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在诊断出奶牛患病后,首先对奶牛使用盐酸左旋咪唑,对奶牛的免疫功能进行调节,使奶牛的抗病菌能力得到提高。然后,对病牛进行内服外敷药物治疗,将延康注射液以及生理盐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在患病乳区进行注射,2 次/d,连续治疗3d。用水煎煮党参、连翘、栀子、蒲公英、炙甘草、金银花、黄芩、茯苓、黄芪、当归、炒白术等药物,取汁灌服1 次/d,连用3d。
4.1 建立完善的消毒制度 为提高消毒效果,需要制定合理的消毒制度,提高养殖场的经济收益,制度涉及的内容包括免疫程序的制定、外来人员的消毒安排、饲养管理人员的进出入消毒制度,将这些环境明确制度管理,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按照制度化进行奶牛饲养,在消毒时,确定消毒剂的选择类型以及消毒剂的使用浓度,落实消毒工作。
4.2 环境消毒 对牛舍环境进行消毒时,主要选择的消毒药物为氢氧化钠(2%)以及生石灰,对污水池以及下水道等位置使用漂白粉进行消毒,生活区的卫生定期清理一次,保证养殖场中无垃圾堆积以及杂物堆积,每一个月对整个场地消毒一次。
对新建的牛舍,需要在干燥后,对屋顶等位置使用消毒剂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奶牛在进入牛舍前需要使用高压水枪将牛舍内的物品彻底清除一次,保证牛舍中无其他杂物,地面使用火碱水(2%)消毒,在6h 后使用清水冲净。常规的消毒方法有喷雾消毒、熏蒸消毒以及高压水枪冲洗,保证牛舍内不堆积牛粪,防止蚊蝇孵化,在冬季需要定期地通风,清洗地面减少水洗次数,防止室内的湿度升高。带牛环境消毒,尽可能灭杀环境中微生物,在夏季时,还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常用的带牛环境消毒药物有过氧乙酸以及新洁尔灭等。在消毒时,严格按照消毒药物的使用说明调试浓度,注意不要碰到奶牛的眼睛以及乳房等位置,防止对奶牛造成伤害。给奶牛挤奶、配种等操作时,需要注意将操作位置消毒后再操作,减少奶牛的带菌数,提高奶牛健康。对饲养用具、料槽等位置需要定期使用过氧乙酸进行消毒,对日常使用的用具,例如挤奶设施、兽医用具等需要做到使用前后消毒。
4.3 进出人员消毒管理 工作人员再进出生产区时,需要使用紫外线进行消毒,工作服不应该穿出养殖场外,外来者在进入养殖场前,也需要接受彻底的消毒,并且遵守养殖场的工作制度。
4.4 挤奶台消毒管理 挤奶人员在挤奶时,需要穿戴好工作服、帽子、鞋子,工作完毕后,需要对其进行清洗、消毒,在挤奶时,挤奶人员不可携带饰品以及化妆品,在挤奶前需要将牛床清理干净,洗刷牛体,使用温度在40~45℃的水进行清洗、按摩,将病牛以及健康奶牛分开挤奶,病牛的奶水需要单独存放,在挤奶完毕后,对奶牛的乳头清洗消毒。
挤奶设备需要使用温水以及热碱水消毒清洗,将管道内的残留矿物质清除,在使用前必须将奶桶、胶垫彻底清洗干净,使用冷水、温水以及烧碱清洗3 次,橡胶制品需要使用消毒液便无害化处理,养殖场中的粪便也要做好无害化处理,粪便废弃物乱放会造成土壤及水体污染,直接将粪便施加在农田中,会造成农田堆积大量的钠物质以及钾物质,使土壤的微孔减少,降低土壤的通气性,会将正常的土壤结构破坏,而且在粪便中也含有大量的磷物质,在深入土壤后,会导致土壤植物根部受损。大量堆积的粪便也会导致空气受到污染,在粪便中含有大量的H2S 等气体,这些气体如果没有及时清除,会威胁人体健康,造成人体精神不振,精力减退。对粪便一定要做好无害化处理。
在奶牛养殖中,为减少隐性乳房炎威胁,需要对致病原因进行分析,探究奶牛胎次、养殖场环境等因素对疾病的影响,然后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加强养殖场的日常管理,从环境消毒、污染物处理等方面,提高管理质量,减少奶牛疾病发生率,增加经济收益,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在不影响养殖效率的同时,提高奶牛养殖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