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实施方案编制探讨

2023-04-15 12:29李自华张德清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3年1期
关键词:围栏实施方案草原

李自华,张德清,马 勇

(甘孜州色达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四川 色达 616850)

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农牧民增收等方面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长期以来,在干旱、风沙、水蚀、盐碱、内涝、地下水位变化等不利自然因素或过度放牧、割草、滥挖、滥割、樵采等不合理利用的影响下,我国草原生态环境恶化,草地牧草生物产量降低、品质下降,草地利用性能降低,成为重大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问题。

近30 年来,国家先后开展了“人草畜”三配套建设、“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人工种草生态修复”等生态修复项目,草原生态持续恶化的状况得到初步遏制,部分地区草地生态环境得到一定改善,草地生态功能逐步恢复。但当前我国草原生态系统整体仍较脆弱,保护修复力度不够、利用管理水平不高、科技支撑能力不足、草原资源底数不清等问题依然突出,草原生态形势依然严峻,需要持续加大草原保护力度、加快推进草原生态修复治理。

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工程项目实施方案是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依据。一方面,它是明确项目布局、建设规模、工程措施、技术流程、质量标准的技术文件;另一方面,它也是上级部门实施工程项目、开展督查工作的前提条件,更是开展项目验收和效果评估必须参照查阅的重要基础材料。

1 实施方案的特点

1.1 阶段深度特点 在草原生态修复治理项目资金文件下达后,为简化中间程序,多地政府部门(尤其是四川地区)普遍采取“编制项目实施方案+统一评审+统一批复下达”的工作策略和模式。根据相关要求,实施方案的综合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和《作业设计》的内容,即需要系统解决“能不能做”、“在哪里做”、“怎么做”的问题。因此,实施方案应针对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各措施选址进行详细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论述,并且将措施落实到具体的地块(小班)进行设计,调绘相应设计图纸,同时计算工程量和资金预算。

1.2 任务限定特点 草原生态修复治理项目资金来源主要是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受限于资金安排,存在“定量、定价”的要求。“定量”限定了草原生态修复治理任务,即根据前期上报的《项目资金申报表》和批复的《资金预算表》,确定了草原生态修复治理面积。“定价”限定了单位草原生态修复治理面积的治理单价,如四川省2020 年下达的《省级林业和草原生态保护恢复专项资金预算》中,人工种草生态修复单价为500 元/亩,天然草原改良为75元/亩。任务限定的要求往往直接影响了草原生态修复治理的建设规模与措施总体布局。

1.3 措施布局特点 生态修复草原生态修复治理本质上是“综合治理”,既包括工程措施(如围栏封育、土壤改良、客土、草种补播、施肥等),又涵盖生物措施(如招鹰控鼠、引狐控鼠、划区轮牧、合理利用等);即需要在措施设置与布局上体现“综合”和“体系化”。综合治理要求:(1)根据项目区草原分布的格局和退化类型,选择退化面积大且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区域进行生态修复试点,探索不同退化类型草原的生态修复模式,再以点带面整体推进;(2)根据建设目标和任务,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尽量做到集中连片治理,逐步推进到需治理的区域;(3)根据草原实际状况,分区分片采取差异化的措施和模式,有针对性地修复草原生态;(4)重视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推广,做到科学规划、科学实施、科学监测、科学评估;(5)以治理效果为最终目标,确保治理一片成功一片。

1.4 产业功能特点 草原承载着多种功能,在进行草原生态修复治理时,需要因地制宜构建现代绿色产业体系,充分发挥草原的生态价值、生产价值和观赏价值,发挥产业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塑造产业发展的基石,用好的产业来为生态保护保驾护航,形成“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格局。

2 实施方案存在的问题

2.1 前期调查研究不尽深入 方案编制前期调研不深入,主要体现在:(1)过往类似项目基本资料收集不到位;(2)调研时间选择不合理;(3)实地踏查不到位、样地样方制作粗糙等问题,最直接问题反映是小班基础信息(如草地类型、植物记名、草地退化类型、草地退化程度、草地退化原因、群落高度、地上生物量等)不准确。间接影响修复项目的选址、措施布局、工程目标制定等关键环节,进而影响整个工程实施。

2.2 选址不尽合理 生态修复选址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1)将林地、道路、房屋、水域等非草原区域和特殊生境下的草地类型区域(非退化草原区域)纳入选址范围,导致规划面积与大于实际工程面积,出现资金浪费;(2)在计算选址范围面积时,往往忽视了坡度的影响,直接将投影面积作为实际面积,导致规划面积小于实际工程面积,造成施工企业亏损。(3)选址靠近自然保护区,导致对动物迁徙造成一定影响,阻碍动物种群的发展。

2.3 措施布局不尽科学 措施布局不科学,主要体现在:(1)缺乏针对不同草地退化类型、程度和成因的专项生态修复治理措施,往往采用“撒胡椒面”式、“一刀切”式措施布局;(2)各种措施之间没有形成综合治理体系,往往形成“单打独斗”的局面。如人工种草修复项目含有围栏建设项目,而天然改良修复项目缺失围栏建设,如何合理的在保障人工种草恢复时,尽可能兼顾天然改良项目修复,将围栏建设效益最大化,需在实际布局中尽可能完善。需要明确的是,退化草原生态系统的修复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研判造成草原退化的关键因素,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又需要考量各项措施之间的关联性,综合成本、时间、效益等因素,合理组合,优中选优。

2.4 工程目标不尽明确 工程目标不明确,主要体现在:(1)单一选用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等指标作为评价工程施工效益的关键指标,忽视了从生态系统、群落构成、遏制退化等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2)在进行施工效果评价时,往往基于空间尺度,采用工程区内外的差异作为评价标准,而忽视了时间尺度上的工程实施前后差异对比。

3 实施方案编制的建议

3.1 做好前期研究及策划 方案编制的前期调研工作是整个项目的基础工作,前期调研工作必须深入,避免后期方案编制陷入困顿,故必须坚持以下几点:(1)基础资料要详实、可靠。实施方案常见的基础资料包括卫星遥感影响图、地形图、行政区划图、“自然资源一张图”等,建立采用最新的、官方认可的数据。

(2)查实修复区域的气候条件、沉积物和土壤特征的信息。气候、沉积物等是修复区域地貌格局和土地利用结构的根本基础,草原生态修复必须综合考虑项目建设地的气候、沉积物和土壤特征,以此明确种植草种是否适宜种植修复区,草种的种植是否会对当地土壤造成进一步损伤。

(3)熟悉年度任务要求。根据“定量”、“定价”情况初步推算建设区域和规模,做好行业主管部门、乡镇沟通及实地踏勘前的准备工作。

(4)重要“区域”和“小班”的选址要细致、周全。一是要根据退化草原实际情况,结合实地踏勘,筛选代表性、典型性重点区域,并进行GPS 打点和指示性标志物标记;二是结合行业主管部门、乡镇反馈信息,避免出现“超出辖区范围”、“一块地多次项目实施”的现象。

(5)样地选取和样方制作要科学、详实。一是建议根据任务量,采取网格化布点,避免人工布点的主观误差;二是在样方布设中,建议增加无退化和极度退化的样点,以此确保最终数据的整体性、设置工程目标的可参考性、以及进行工程效果评价的科学性。

3.2 措施布局要形成体系 项目建设措施布局需要形成体系,坚持各项功能建设效益1+1>2 的原则,发挥各项功能效益最大化,降低短板影响。

(1)病虫鼠草害防治,应综合“控鼠”+“植被恢复”措施,不能单从某一具体需求出发,如控鼠、防虫等,一方面确保生态修复治理效果;另一方面,防止因开展专项治理后,长时间内无法跟进后续治理措施的情况出现。

(2)在进行客土、观赏草花建植、合理植灌、大地景观等设计时,应参照园林绿化项目,进行专项的施工图设计和工程量清单计算。

(3)治理与开发有机结合,即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与农牧业发展相结合,与土地流转相结合,与农林业设施配套相结合。引导生态修复治理区域农牧民改善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收入,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4)地块布局与围栏建设合理。地块散状分布区,人工种草修复项目,围栏建设应考虑实际建设情况,密林悬崖陡坡等牲畜无法到达区域应当适量减少围栏建设,减少部分围栏建设成本,适当兼顾天然改良修复项目牲口频繁进入区域;地块连片区,降低人工种草修复项目地块交界处的重复围栏建设,更多的考虑围栏建设将连片区整体包围,减少重复建设,避免浪费。

3.3 在具体设计中注重实效性和生态性 地理信息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作用近年来更加凸显,灵活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是提高方案编制中的调查效率、质量和数据保存等的必不可少手段。

(1)灵活运用GIS 进行辅助设计。在草原生态修复治理中最小单位是小斑,即将草原分为许多小斑,且每一小斑的土地利用现状、土壤类型、植被种类、植被覆盖度、行政区域、地貌类型、高程、坡向、坡度等属性均为单一或在某一分级范围的最小斑图。传统的做法是通过野外实地勘测来确定,效率低、精度低、成本高。而运用ArcGIS 软件辅助设计有如下优点:提高效率;在基础资料可靠的前提下,自动生成图斑能比现场钩绘更为精确;成图效果清晰;有利于数据库建立。

(2)广泛采用无人机辅助设计。随着科技的发展,无人机应用愈加广泛。在草原生态修复治理上,无人机相比传统卫星遥感影像更为清晰、具体,适宜针对围栏、取排水、招鹰架、生物廊道等林草措施的具体“点-线-面”调查;同时,也有利于数据库的建立。在目前最新的创新性成果上,采用自带RTK功能的大疆固定翼无人机航空拍摄,无需外业实测,即可快速生成1:500 大比例地形图,且完全满足设计要求。利用无人机辅助,可以大大增强重要“区域”和“小斑”选址的科学性,同时提升工作效率。

(3)明确生态修复方案编制中生态性。提高草原生态管理,健全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保证整个草原生态系统在发生灾害时能得到及时的修复。完善草原的保护制度,同时还要结合国家和行业相关的政策,结合草原发展的实际状况。草原保护法律法规进行及时的修订与完善,是草原的基本保护措施得到实施,建立更加健全的草原生态保护奖赏制度,设立好专项的生态保护基金,将草原生态修复和治理纳入考核中,积极进行草原生态保护,加强对于原有生态修复与管理质量的提升。

4 结语及展望

草原生态修复治理是以小班为空间单元,以生态修复治理为中心,以提高生态经济效益和社会综合效益为目标,以人工种草生态修复、天然草原改良、病虫鼠草害防治等内容为重点,建立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农牧民增收“三赢”的发展、保护、利用机制。因此,要做好实施方案的编制,清晰、准确回答草原生态修复治理“能不能做”、“在哪里做”、“怎么做”的问题,使得实施方案更具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同时,建议国家和地方行业主管部门尽快出台相关技术规程和规范,引领和规范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实施方案编制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围栏实施方案草原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讲解《草原图》
《当周大草原》
一生的草原
TBS围栏灭鼠技术
动物园
下周分红派息实施方案
下周分红派息实施方案
洗澡围栏
电子围栏系统在水厂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