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体育助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路线思考

2023-04-15 09:57文/刘
体育教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强国课外运动

文/刘 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体目标之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要求,进而明确了教育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的新使命新任务。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成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应有之义,其中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提升学生体育素养的关键平台。因此,如何优化和创新课外体育活动,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当前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背景下必须深刻思考的现实问题。

一、借助跨学科设计,深化“五育”融合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根本遵循。体育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因其具有启智、立德、育美等价值,成为融通“五育”的重要枢纽。因此,课外体育活动的设计,要立足“五育”融合,以体育素养为核心,将多学科主题性活动从课内延伸至课外,深掘课外体育活动的育人意涵,丰富课外体育的形式。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设计的“劳动最光荣”“人与自然的和谐”等多学科主题性活动案例,也可以作为课外体育活动设计的思路,进而提升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意义。

二、普及与提高并重,突出校本特色

充分兼顾课外体育活动惠及全体学生与选拔后备人才的功能。首先,利用好大课间操,突出学校体育传统特色,开发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其次,精心设计主题多样的体育文化节,如以不同季节、不同节令为主题,融入体现地域特色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再次,组建不同运动水平的体育社团,让运动技能水平各异的学生都可以寻找到程度匹配的社团组织,并随着运动技能水平的提升,或运动兴趣的转换进行动态调整。学校也应将传统体育特色融入其中,通过创设独具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打造学校体育品牌,涵养学生精神品质。

三、体能与运动技能兼顾,加强课内外衔接

首先,课外体育设置体能练习模块。课外体育可以设计专门的体能练习模块,以游戏、展示、竞赛等多种形式开展练习。其次,优化完善竞赛体系。促进学生“学会”1~2项运动技能,课外体育应为学生提供更多“勤练、常赛”的机会。再次,发挥竞赛的杠杆作用。鼓励学生以不同角色参与到运动竞赛中,培养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将竞赛成绩与社团等级动态调整相联动,形成良性激励效应。

四、集体性融入趣味性,丰富育人价值

课外体育的组织形式要区分于体育教学,应更注重活动设计的趣味性,为学生创设释放天性、享受乐趣的自由氛围,激发学生运动参与的兴趣。课外体育活动同样是育人的重要阵地,集体活动蕴含协作性、竞争性、遵守规则、尊重与理解等丰富的教育元素,因此,融合趣味性与集体性的课外体育,如定向运动、球类比赛、跳长绳等,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愿,而且有助于培养体育品德,提高核心素养。

五、校内校外联动,构建协同机制

课外体育的实施时空具有极大延展性,既有纳入课程体系、全体学生必须参与的体育活动课程,也有下午三点半放学后以自愿形式参加的课后体育活动,还有家庭、社区、社会机构参与的校外体育,亟需家校社协同机制的支撑。对内要建立体育教师(教练)、班主任、少先队团组织、跨学科教师团队等教师资源融合机制,对外要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职能,调动家长志愿者的组织活力。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引入社会资源,弥补课后服务的资源短板。

六、体育+数字化,促进科技赋能

数字化技术为课外体育带来了巨大想象空间。一是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技术与体育的结合,可提供更为丰富且不受场地局限的虚拟运动场景,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引入这些设备,通过满足当代青少年对数字科技的好奇心和体验欲,激发其运动参与动机。二是开发学生体质健康大数据平台,借助智能穿戴设备或社交软件,精准获取学生体育锻炼数据,为课外体育活动参与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供数据支持。同时,通过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进行数据挖掘,制订个性化运动处方,对校外体育活动进行精准指导。三是开发体育资源数据服务程序,定向服务青少年,收集并发布周边体育资源信息,为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服务与政府公共体育服务提供决策依据。

猜你喜欢
强国课外运动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小满课外班
强国有我
秦晋争霸
不正经运动范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