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艺璇
(兰州文理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中国曲风的乐曲与西洋乐器演奏各具特点,差异较大。然而,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随着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深,中国曲风的乐曲与西洋乐器演奏也开始逐渐融合。在这个漫长的融合发展道路上,我们要秉承正确的价值观,学习西洋乐器演奏中的精华部分,剔除其中的糟粕部分,促进我国音乐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音乐演奏通常都采用自然的乐器,音乐演奏也以少数人的集体演奏为主。中国古代早期的编磬由16块石头组成,用槌敲击发出声音;后来又有铜制成的编钟、泥土烧成的埙,以及各式各样的琴、箫和长笛;现代社会,各地有各种民族打击乐器。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乐器种类越来越多。
西洋乐器中绝大部分都是金属材质,其演奏出的声音通常都是清脆的、洪亮的,能带给听众很大的震撼。西方的音乐演奏通常是以乐队的形式进行的。在很早的战争年代,西方乐器的发展非常迅速,很多音乐家通过音乐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心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当时的西方乐器演奏者会组成一个小集体,每人演奏不同种类的乐器,并相互配合、共同演奏,这就是早期的乐团。众所周知,西方人比较追求自由,同样的,在演奏音乐的过程中,他们也非常注重个体的独立,乐器体现了对集体的归属。而中国人追求的是另一种境界,也就是乐器的保密性,许多中国人向往独居的生活,喜欢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西方音乐最早来源于古希腊。西方音乐受宗教音乐影响颇深,两种音乐存在很深的关联。西方音乐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才形成现在的模样,包括巴洛克音乐时期、古典音乐时期在内的7个时期,每个时期的音乐都有鲜明的特色。与西方音乐不同的是,我国音乐与人民大众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音乐艺术也从生产生活中产生,中国传统音乐来源于中原音乐、西域音乐和外国音乐,主要经历了形成期、新生期和整理期三个阶段。中国音乐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也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风格。
总的来说,西方传统音乐呈现出理性化、生活化、程式化的特点,与此同时,曲风比较严谨,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贝多芬与莫扎特。而中国传统音乐重视音色和旋律,每一个音符的变化都富含深意。绝大多数中国传统乐曲是五声调式,部分乐曲是七声调式。
其一,音阶方面存在差异。中国传统音乐一般是五声到七声,很少有转调。而西方传统音乐通常是七声到十二声,存在很多转调。其二,西方传统乐器演奏音调比较平和,音色可以很容易地融合到一起。而中国传统乐器的低音比较弱,而高音又比较强,各种音色相融的难度较大。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各少数民族民众在生产和生活中创作并积累了多种多样的民间乐曲。众所周知,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各个少数民族的社会制度、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人文地理等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各个少数民族在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形式。这些差异化的音乐形式不仅丰富了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也为我国音乐发展注入了活力,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音乐的发展繁荣。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融入了一些西洋乐器的演奏方式,带给听众耳目一新的感觉。下面就以当代作曲家张难的小提琴作品《哈尼情歌》为例,进行具体的分析。
其一,作品介绍。作曲家张难有较长一段时间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活,所以,他的作品有明显的少数民族风格,他创作的《哈尼情歌》便是这样,这是一首小提琴独奏作品,认真聆听这首音乐作品会发现,钢琴伴奏在其中占有较大比重,这首作品也巧妙添加了和声,和声主要起辅助作用,创作素材主要来源于民间音乐。这首音乐作品体现了彝族、朝鲜族等多个民族的音乐元素,为我们展现了不同民族的生活风貌,艺术价值较高。
其二,作品创作特点。《哈尼情歌》是一首不可多得的音乐作品,整体采用民族调式的结构框架,小提琴是主要演奏乐器,音乐风格十分独特。在该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张难先生通过精湛的技艺完美融合了西洋乐器和中国传统乐器。在音乐形象塑造方面,该作品主要突出了小提琴独奏效果,将戏剧性的场面通过高难度的小提琴演奏技巧完美呈现出来。其中,为了突出民族特色和小提琴演奏效果,作者在作品中融入了很多模仿民歌和舞蹈对话的形式,同时,也特别加入了一些民族乐器演奏技巧。
其三,小提琴演奏技法。第一部分,小提琴独奏从第五小节缓缓铺开,音调起伏不大,虽说选用的乐器是小提琴,却采用了中国式滑音手法,给人带来十分独特的感受。小提琴的音色主要带给人愉悦清新的感受,音色更接近田园风格,创作者抓住了这一优势并将其魅力体现得淋漓尽致,加上后期的民族音乐处理手法,使第一部分音乐的清新感、明亮感十分显著。第二部分主要实现了清新场景到快乐场景的切换,依旧是借助小提琴本身的音调和民族音乐的滑音处理手法营造快乐场景,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通常来说,民族音乐作品多基于五声调式创作而来,这对小提琴的演奏来说并非易事,所以,只有尝试将民族音乐各环节和小提琴演奏手法有机融合在一起,才能将音乐作品顺利演奏出来,既体现现代化的气息,又将民族特色充分展现出来。
戏曲音乐是中国曲风的乐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音乐在唱法、创作以及伴奏等方面都很好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中国戏曲的表演离不开戏曲音乐的加持,随着西洋乐器在我国戏曲音乐演奏中的广泛应用,二者的融合越来越深入。中西方音乐的相互融合不仅引领了新的音乐潮流,也创新了音乐作品的形式和内容。
1.西洋乐器在戏曲音乐中发挥的作用
其一,发挥一定的弥补作用。在中国传统戏曲音乐中,那些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音乐旋律或者民族乐器的声音具有很高的辨识度,能够很快被大众识别出来,传统器乐在长期的音乐文化积淀中正逐渐走向成熟。但是,在一些新的曲目的表演过程中,所需要的音乐表现力是戏曲音乐的短板,运用传统戏曲音乐无法达到想要的效果。要想弥补这种缺憾,只能融入西洋乐器。例如,传统乐器二胡在吸气时表现的是细腻的一面,如果想在戏曲表演中呈现恢宏的气势,就可以发挥管弦乐组合演奏的优势,这样就可以完美弥补戏曲音乐的不足和缺憾,推动我国戏曲音乐的多样化发展。其二,发挥促进创新和改革的作用。在时代发展过程中,观众对戏曲的欣赏水平不断提高,更希望在戏曲表演中看到更有新意的东西。因此,戏曲创作者也在改革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以期进一步提升中国戏曲的吸引力。而西洋乐器与中国戏曲的有机融合能够有效增强戏曲的现代化气息,迎合时代需要,满足大众欣赏需要。其三,促进传统戏曲的多元化发展。对于将西洋乐器融入传统戏曲,不同人的看法并不统一,有的赞成,有的反对。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西洋乐器与中国戏曲的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传统戏曲的多元化发展。
2.西洋乐器与传统戏曲的融合——以长笛在传统黄梅戏中的运用为例
《七仙女和董永》是作曲家陈礼旺的获奖音乐作品,这首曲子融合了长笛这一西方乐器的音色,与黄梅戏的花腔相呼应,提升了音乐的艺术性。这首作品为长笛独奏形式,用长笛呈现戏曲中人物的心理变化,实现了西洋乐器与传统戏曲的完美结合,给人一种新鲜感。实践证明,长笛在黄梅戏中的应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长笛的中低音特点与黄梅戏音乐巧妙融合,体现出非凡的特色和魅力。尤其是引子部分使用的长笛,更强化了音色的冲击力和感染力,大大提升了戏曲表演的张力。另外,黄梅戏具有较强的民族特色,在融入西洋乐器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二者之间的相容性。在实践中,很多人会将西洋乐器长笛和我国传统乐器竹笛相混淆,两种笛子有较大的相似性,要将二者区分开,演奏者要具备较高的演奏水平,准确把握两种乐器的特点,进行精准的演奏,才能收到良好的表演效果。在坚持传统演绎手法的基础上,适当融入西洋乐器演奏,是一种改革和创新,可以实现西洋乐器与传统戏曲的有效融合。
影视音乐是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影视音乐俗称“画面音乐”,通常为电影内容、电影主题服务,起到烘托、渲染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影视音乐逐渐走向国际化。一些创作者大胆尝试将西洋乐器融入中国影视音乐,使影视音乐发展逐渐走向多元化,满足了不同观众的欣赏需求。
1.西方音乐对众多影视音乐产生的重大影响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音乐家开始将西方音乐融入中国音乐创作,他们尽量使用西方音乐中优秀的部分,这为中西方音乐的融合以及未来音乐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0世纪80年代,我国影视业发展迅速,中西方音乐的融合也快速推进,在著名的《卧虎藏龙》《英雄》等电影的音乐中,创作者都适当融入了西洋乐器和西洋音乐,取得了巨大成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西方音乐的融合,为我国影视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2.西洋乐器对中国影视音乐产生的影响(以《卧虎藏龙》的影视曲为例)
《卧虎藏龙》是一部讲述江湖恩怨的电影,除了画面比较恢宏、唯美以外,配乐也很经典。影片中的影视音乐将各类音乐元素进行巧妙穿插、融合,其中,民族乐器让电影的民族气息非常浓郁,且带有几分神秘感,如《交锋》中琵琶的音色。此外,西洋乐器的巧妙使用增强了影视画面的色彩,起到了烘托场景的作用,可以让人瞬间进入相应的场景氛围中,与民族乐器相呼应,满足了不同受众群体的欣赏需求,为影片增色不少。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推进,将西洋乐器融入中国曲风的乐曲,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和交流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西洋乐器演奏和中国音乐的交融使音乐艺术走向新的发展方向,能进一步推动中国曲风音乐的创作、完善和优化,更好地满足大众的音乐欣赏需求,推动中国音乐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