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霞霞
(浙江省宁海县正学中学,浙江 宁海 315600)
高中地理学体现出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在高中地理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要充分关注和发展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重点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复杂的地理现象及内在原理,综合性、创新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创新能力和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
教师要精心创设主题式情境教学模式,合理设计地理要素、时空、区域等不同内容,引领学生进入到主题情境中进行自主分析和思考,并通过有梯度的问题链,帮助学生梳理特定地区各要素之间的关联及演变过程,让学生深入透彻地理解其对整体环境的最终影响,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高中地理高阶思维和能力。
首先,高中地理主题情境的创设要涵盖要素、时空、区域这三个方面,在一定的区域内展示相关地理要素的时空变化,从而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时空综合、要素综合、地区综合的素养。以南京西善桥内涝主题情境的创设为例,教师可以运用视频资料显示南京市“2016.7”特大暴雨雨情、水情状况,显示主要河湖控制站水位均出现持续时间较长的超警戒水位,秦淮新河带来的水位暴涨影响增大了当地防洪抗洪的压力。由此设计出三个问题:1.通过视频资料分析城市内涝的危害;2.根据多年降水量表,分析自然因素、人文因素对城市内涝带来的影响;3. 结合南京市“2016.7”特大暴雨的雨情、水情及水库水情,提出合理有效的防灾避灾策略。通过上述主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了解秦淮河与西善桥水位变化的具体情况,理解地区内涝的相关地理要素,从而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时空综合、地方综合的高阶思维和能力。
其次,在高中地理情境教学的创设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梯度性的问题设计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参照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问题创设,从而合理高效地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以主题情境“未来中国经济第四极之争”的问题设计为例,在学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创设三个情境,即:中国经济第四极竞争者之“西三角”、中国经济第四竞争者之“西三角”、中国经济第四极竞争者之“北部湾经济区”,在情境一中设计问题。1.从渭河平原的地理位置、经济、交通等角度来看,思考地区经济对当地河航运带来的影响,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2.在打造“中国经济第四极”的过程中,“西三角经济圈”所处的地理、经济、资源等方面的优势。3.分析核心城市群对“西三角经济圈”经济发展带来的产业带动作用和集聚效应。在情境二中设计问题:在打造“中国经济第四极”的过程中,“西三角经济圈”与“中三角城市群”在地理位置、经济条件、政策背景、自然因素等方面存在哪些异同点。在情境三中设计问题:“西三角经济圈”“中三角城市群”与“北部湾经济区”在“中国经济第四极”中呈现三足鼎立的态势,它们的地理、经济、政策优势体现在哪?基于这一角度思考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会如何设计呢?由此可见,在情境下的梯度性问题设计有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引导学生从整体的角度进行要素综合,从时空发展变化的尺度上获悉交通运输的演变过程,并运用辩证思维进行不同区域下要素组合的异同。
再次,高中地理情境的创设还要注重生活性,要将高中地理教学与学生日常熟悉的生活实际相链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和欲望,形成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以学习“大气受热过程”为例,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当地区域的近期天气状况,设计问题:“晴天和阴天哪个温差大?并说出理由。”学生通过自身生活紧密关联的问题,积极主动地进入到思考和探究活动之中,从而较好地启发学生的深层次高阶思维能力。又如:在学习“人口迁移”的地理知识中,可以将学生进行角色分组,可以将学生分为农村组和城市组两大组别,并在问题情境中思考城市和农村存在哪些差异,思索导致人们迁出农村并迁入城市的原因是些什么?从而通过角色扮演的情境设计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深入探究人口迁移的原因,理解人口从农村迁入城市的内在驱动力,从交通、就业、通信诸多方面分析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并从自然因素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了解气候、土壤、淡水、矿产、自然灾害对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另外,还可以思考政治、社会等因素对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思维能力,全方位地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相关要素。
可以运用学生的认知冲突促进学生主动从内心产生疑问和思考,探索冲突产生的内在原因,从而逐渐进入到高阶思维活动之中。以学习“城镇空间结构”为例,多数学生既有的生活认知是认为城市中心是打造中心商务区的主要区域,然而部分城市的中心商务区并非建立在市中心地段,如济南市的中心商务区就没有选择在市中心的泉城路。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这个具有认知冲突性的问题,思考分析济南市中心商务区的位置应当具备什么样的条件?从而让学生通过济南市中心商务区策划图了解城市商务规划,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生成。又如,在学习“海水的盐度”地理知识时,教师可以展示海洋表面温度图,让学生进行仔细观察分析影响海水盐度的相关因素,并描述出海水盐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推测海水盐度变化的内在原因。学生通过读图会产生认知冲突,不明白为什么表面温度最高的热带地区却不具有最高的盐度,而副热带地区却是盐度最高的区域,学生在认知冲突的驱动下进行主动探究,能较好地发展学生的分析批判思维和能力。
实验是一种合作探究的重要学习方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之中可以设计实验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并进行合作实验,科学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综合分析和创造思维能力。以学习热力环流原理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的设计,通过实验比较沙子和水的比热容大小,从而探究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了解海陆风形成的原因。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采用加热的方式比较沙子和水的比热容大小,观察沙子和水吸收相同热量的条件下哪个升温快,哪个降降温快。在对沙子和水进行加热实验的设计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设计多样化的实验方案,如:可以将相同质量的干沙和水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中,用温度计测量其初始温度,再拿走白炽灯,记录5min、10min 后水和干沙的温度,对比两者在升温和降温方面的差异性,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水的温度变化比干沙要慢一些,因而水的比热容更大。进而延伸得出海洋的比热容更大、升温和降温更慢的结论。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及创造思维能力,可以整合资源组织调查活动,让学生结合预先设计的问题开展调查,自主搜集资料、处理和分析资料,通过深层次的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高阶思维,实现对高中地理知识的深入透彻理解,避免对地理知识的机械记忆。
以学习“大气的受热过程”知识为例,可以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资料,了解温室效应产生的各种原因,包括人为原因、自然原因等,从不同角度分析和理解造成全球变暖的因素,并列举出温室效应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各种危害,通过自主思考和探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从而更好地增进对温室效应的理解,在调查实践活动中增进对高中地理知识的理解和体悟,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造思维。又如:在学习“自然灾害”的知识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调查所在城市的自然地理资料,获悉当地常见的自然灾害,对当地自然灾害产生的自然、人文、区位等因素进行归纳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是一种借助于图形表示学习者发散思维的重要工具。学生可以借助于符号、图画等工具进行可视化的学习和思考,利用思维导图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大脑进行发散性的联想,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工业地域的形成”这一知识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所学地理内容的核心知识点,将各个知识点进行串联和链接,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绘制成涵盖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分散、工业地域等不同地理现象的思维导图。学生通过思维导图了解各种地理现象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增进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的理解和体悟,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
野外实践活动是一种独特的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高中地理教学要适当开展野外实践活动,野外实践中活动设计要注重真实性、多样化,让学生从不同维度思考和分析复杂的地理问题,由地理现象抽取和提炼内蕴的地理知识和规律性,在实践活动中发展自身的高阶思维能力。以学习高中地理“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知识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高山深处有茶香”——茶园实地考察活动,在野外实践活动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在不同活动目的、任务和要求下制定合理可行的野外实践调查方案,采集资料分析茶园的有利区位因素,通过走访当地政府人员、茶农的方式,采集茶园中的各种相关信息,包括采茶、制茶、泡茶、品茶等活动,探寻茶园未来的发展方向,体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并为茶园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最后,对资料进行归纳和整理并生成书面调查报告,运用ppt 视频等进行成果展示、评价和反思,较好地增强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又如:在学习当地河流的水文特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预先设计研学旅行方案,结合实际情况确定研学路线,让学生在野外实践活动中了解当地水文特征、河流地貌、河流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从而通过野外实践活动较好地提高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质疑是创新的前提。要立足于高中地理教材,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进行思考,勇于质疑,结合自己既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自主判断,促使学生的思维向更高层次发展。
以学习高中地理知识“城镇化”为例,可以出示地铁相关资料或图片,通过资料或图片了解大城市快速发展地铁的规模和力度。并由此让学生思考:小城市是否具有发展地铁的条件?你的观点是表示支持抑或是反对呢?通过上述问题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根据资料及所学的知识对小城市建设地铁的观点做出自己的评价和判断,从而提升学生理解、应用、分析地理信息的思维能力。又如:在学习“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地理知识时,可以展示学生所在地某工业园区的地图资料,结合地图资料思考工业园区布局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分析地理位置、交通、环保对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的影响,并提出自己对所在城区工业园区的空间结构规划方案,较好地发展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及批判性思维。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以学习“城市空间结构”知识为例,在学生初步了解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等主要功能区的特征、形态、分布位置之后,让学生系统分析各个功能区的区位选择原因,并从不同角度提出城市规划方案,并形成城市规划小论文,从而较好地发展学生的分析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合理设计梯度性、情境性、探究性、批判性、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主动性、建构性的高阶思维活动,较好地发展和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