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唐(青年作家)
《楚辞·大招》有言:“青春受谢,白日昭只。”这是“青春”一词的最早出处。
作为描述时间概念的形容词,“青春”说的是万物葱郁、青草茂盛之时。
不过,我更愿意将它当成动词。年青不再,但青春可以永存。何解?“青春”是一种状态,无关年龄。1915 年,《新青年》创刊号总结了何谓“青春”:自由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一言以蔽之,“青春”就是主动,并勇于实现自己的人生。
孔子曾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很多人将之理解为人生的标准,我却觉得,这是强调一个人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而达到目标的过程。而每个人的过程是不一样的,重要的是“日新”。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不断“日新”的过程才是青春。停滞不前、坐井观天,都是青春的反面。宰予聪明伶俐,深受孔子赏识。一天,孔子发现他在白天睡觉,怒斥道:“朽木不可雕也。”孔子是在哀叹人不思进取、无所事事的状态。还有什么比“停滞”的人生更可怕呢?
我今年三十岁,算不上年青,也称不上中年。年龄固然无法挽回,但我努力做到保持“青春”——不故步自封,依然保有包容和吸收新鲜事物的能力。如果失去了这一点,即使再小十岁,也不能算作青春之人。
主动的人生往往是没有目的性的——“为而无所求”。这使我想起一个故事:一位老人跟随天使寻找天堂。他们走啊走,走上了一条通往天堂的阶梯,离开了地球,进入了太空。老人反复问:“到天堂了吗?”天使总是回答:“马上了。”最后,天使不得不承认:“天堂本来就不存在。”
老人回头遥望地球,沉吟了一下,说:“虽然找不到天堂,但能仔细看一看我的家乡地球,也很值得。”
“青春”,就是一次主动寻求自我与世界的旅程。与诸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