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娟娟
(黄河交通学院,河南 焦作 454950)
CO2直接排放到大气里的最主要的影响就是温室效应,由于地球温度逐年上升,引起冰川融化,导致一些生物丧失生存环境和引发一些极端的天气出现,因此,减少碳排放量是全人类现在必须要重视的事清。气候变化导致的问题一直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重大挑战,许多国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带来的危害,积极呼吁人类要以全球低碳协议并采用各种方式来减少碳排,避免温室效应的恶化。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3060”双碳发展目标,推动我国绿色环保低碳经济发展,降低大气碳排放治理强度。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双碳”这一重要决策不仅是需要政府的鼓励政策加以推动,也需要科技的发展来提供技术支持,更需要整个社会团结合作、共同实现[1-3]。双碳发展目标的实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会对经济格局、能源格局、投资格局和产业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一方面,可以加快我国实现低碳绿色化的转型,使经济唤起新的萌芽,加快经济科技的发展。另一方面,构建新的发育格局,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双赢。
碳达峰战略目标的明确提出对推动我国未来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进步具有重要意义[4]。目前我国主要能源行业对进口石油依存度高,原油超过70%主要依赖石油进口,我国“富煤、少油、缺气”的能源资源环境禀赋决定了我们国家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要重视并开发多元化能源供应的战略发展目标,减少我国对化石石油燃料的依赖性,转而发展新能源。清洁能源的普及、应用,不仅能够减少碳排放量,而且能够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科技创新,实现绿色经济增长。
多数研究认为,经济发展要求、产业结构问题和技术创新不足等是阻碍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优化方面,2019年,中国的服务行业规模扩大为之前的1.5倍,其增加值占工业GDP的50%,但比起早就宣布低碳化转型的其他国家还是有差距,欧洲国家其服务业的产值占65%,美国则占了73%,这就说明我国的产业结构优化问题,不如西方国家那么的成熟。能源方面,我国长期以来以煤炭等化石能源为主要能源供应,2019年的煤炭消费占比50%,而西方发达国家煤炭消费占比不足10%,反映出了我国对煤炭的依赖性很大。技术创新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绿色低碳、清洁能源技术创新能力还偏弱。还有不少研究认为,碳达峰碳中和政策背景下碳排放的控制将导致GDP下降,且碳达峰碳中和不仅影响经济运行,在社会层面也面临诸多问题。目前我国碳达峰和达成低碳换转型环保目标的主要障碍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非常紧迫、CO2排放增量空间十分狭小、能源生产消费结构良性调整困难重重、产业结构调整面临多次深度调整,绿色中和低碳技术转型、碳达峰中和环保目标具体实施难度大等。目前全球率先实现最低碳排放达峰的国家为发达国家或后现代工业化发展国家,中国是首个带头实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低碳目标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与欧美国家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中国正处于国民经济增速初期阶段,需要在进入中高速公路发展初期阶段后,加大低碳经济技术投入,提升现代绿色清洁能源[5]。中国与欧美国家的碳产业结构调整类型不同,GDP能耗水平不同,能源消费结构不同。
“双碳”是实现未来社会高速稳定发展的内在要求,它会带来新的变革,要求科技创新发展,社会经济高效发展,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它带来的不仅是一个全新的道路,更是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1)对生态的影响。碳排放最直接的影响是气候的不确定性。气候的随机性、不可控性将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最大的阻碍。如今,气候变化可能引发的直接后果主要表现为冰川和积雪快速融化、海平面上升、水资源生态分布严重失衡、极端恶劣天气频发,农业粮食生产和自然生物资源多样性等均受到直接影响。生态恶化将是碳排放的直接后果。
2)对经济的影响。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仅体现出了中国的大国担当,还体现出了中国对时局的把控,明确了低碳绿色经济是未来发展的重点,体现出了非凡的经济意义。有研究人员提出,双碳经济目标建设极有可能直接影响未来40年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是一项重大战略性发展目标。而“碳约束”必将直接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各领域相关政策方面的协调发展,短暂而激烈的碳达峰和碳中和政策措施将直接造成社会经济的损失。
3)对产业的影响。碳达峰、碳中和不仅对我国宏观经济层面产生巨大影响,对能源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等也同样有直接性影响。碳中和问题联系着经济社会的各种环节,引动着国民经济的动脉。
4)对行业的影响。碳达峰、碳中和过程还会对钢铁、煤炭、建筑和交通等行业产生影响。在未来40年,上述行业因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将发生巨大变化。
在前人经济增长和工业污染治理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本文选取了ZX省2001—2020年间的经济增长指数(人均GDP)和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指数(治理费气、水项目完成投资、治理固体废物、噪音项目完成投资和治理其他项目完成投资),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工业污染完成治理投资对ZX省经济增长间的单向关系。
ZX省整体呈稳步上升的经济增长态势,工业污染治理分配情况逐步合理,但整体对工业污染治理投入存在分配不均问题。
1)产业优化不够稳定。ZX省整体经济发展态势较好,经济总量不断上升,产业结构于2015年得到初步优化趋势,即“三二一”构成,从2018年产业结构占比来看,优化不够稳定。
2)促进趋势不够稳定。工业污染物排放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各污染物对应完成治理投资量虽有所上升,但整体污染基数较大,对经济增长促进趋势不够稳定。
3)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分配不均。针对工业污染物治理,近年来投资力度明显加大,主要以工业废气污染治理为主,对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的投资额没有明显的变化,相比废气污染治理投入力度有较大的差距,投入分配严重不均。
2021年3月,中国发布了“十四五”规划,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要实现新的进步目标,并对接下来的环境政策做了具体规划倾向,再一次表明协调经济与环境的发展关系将是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旋律[6]。ZX省政府针对经济发展中突出的废气及固体废弃物排放问题,要结合省内实际情况,制定具有倾向性环境政策,但政策的出台不意味着行动的结束,若不能保证政策的有效实施,则前期工作将沦为一张废纸。因此,如何严格监督这些政策措施能够得到贯彻执行,对于ZX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治理效率十分重要。本文通过规范总结以及实证研究等方式,对ZX省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有了更加明确、深入的了解,结合以上研究成果,现就为促进ZX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提出相应建议策略。
1)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可组织开展全省涉气企业专项执法行动等生态环境执法活动,一经发现及时处理各类环境问题。全省各级环境监察执法机构严格检查各类污染源,一经查出,视情况依法采取查处纠正、关停取缔、约谈等措施。实施非电力产业升级改造、铸造行业污染深度治理等强有力度措施。开展排放检验机构专项执法检查,实现全省排放检验机构现场监督检查全覆盖,对全省重点行业的柴油型货车开展集中整治。ZX省农业发展规模较大,要提高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的废物回收。目前ZX省农村环境监管体制薄弱,要加强广大农村的环境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并且能够保障农村环保政策的有效实施等。
2)全面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要及时开展危险化学品、尾矿库、涉重金属等重点企业应急预案抽查,指导各地区完成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及时推进省内各地区关于环境预警体系的建设工作。ZX省一直以来雾霾问题十分突出,加强重污染天气的应急管控,对不同地区实施具有差异化的管控措施和科技监管。ZX省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途径重要地区,要及时排查位于ZX省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即丹江口水库陶岔水口以及总干渠保护区内的风险隐患,落实日常巡查、监管、应急处理等制度。农业是ZX省重要发展产业,要对农业中的类耕地进行严格的风险管控,严抓土壤污染源头管控等。
3)加大技术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技术进步与环境质量之间存在着较为复杂的关系,对于环境保护而言,其有两面性。在经济发展早期,技术进步带来更多的是产量的增加。但是,当技术进步作为一种渗透要素投入生产,就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环境容量和劳动生产率等等。
4)加大环保技术投入,引进先进技术和经验,提高资源利用率。相对而言,国外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较早,在相关研究和技术研发方面有许多经验可供借鉴。适当引进国外先进的污染控制技术和污染控制经验,可以降低能耗,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开展产业层面的技术创新,开展产业技术创新,促进行业的技术升级的水平,推动点与关键工业企业、相关企业和行业社区共同参与大型技术创新的活动。
5)强化改革,引导服务经济发展,为推动经济良好发展优化环评与排污许可管理。要逐步依据发展现状建立起符合发展需求能够覆盖全省的空间管控体系,做好产业园区和重点行业规划环评,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和开发布局[7-8]。加强环评审批“放管服”改革,压缩审批时限,从严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能过剩以及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扎实推进排污许可证核发与清理整顿工作。严格把控清洁性工作门槛,对重点企业,例如钢铁、建材、化工和水泥等行业进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批,并最终实现全覆盖。
研究“双碳”目标下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新形式服务企业绿色发展。要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必须将精神建设贯穿始终,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提倡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低碳生活的环保理念,不断强化各级政府推进减排和企业自主治污的责任意识,创新开办绿色发展服务活动,组建专家团队,深入企业调研,对企业展开系统技术帮扶等,从而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