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故事化表达的创新路径分析

2023-04-15 05:32赵元君梁子栋
传播力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受众

◎赵元君 梁子栋

(石家庄日报社,河北 石家庄 050000)

研究发现,故事化叙事可以有效减少新闻“同质化”现象。故事化的叙事手法以其独有的趣味生动的文学特征,一改传统新闻创作的严肃说教,使新闻更加贴合受众,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可读性。近年来,新闻报道故事化已成为新闻常用的新的写作方法。新闻的故事化过程,就是改变优化新闻的叙述方式和情节结构,能够为受众提供更好的体验感受。因此,应深化记者及众多媒体行业从事者对故事化叙事手法的认识,使他们更好地进行新闻故事化创作,分析和探索新闻故事化表达的创新路径,从而提高新闻报道水平。

一、进行新闻故事化表达的原因分析

(一)全媒体时代为传统新闻带来冲击

互联网产生以后,人们面临着海量的信息,搜索引擎的强大,让人们获取信息更加便捷。不可否认的是,信息传播的主平台已经由传统的报纸、书籍、广播、电视转移到互联网移动端。互联网极大地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提升了信息传播的广度。然而,这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信息过剩,同一件事有太多的媒体记者对其进行报道,甚至一些受众也加入到新闻传播的行列,新闻报道竞争极其激烈。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4G、5G 的普及,短视频异军突起,直观的视频更是给新闻报道带来强烈的冲击,新闻碎片化现象已经成为突出特点。然而,媒体行业无法回避互联网带来的冲击,只能应势而上,将挑战化为机遇,这也是现在新闻叙事故事化的原因之一。要为新闻传播的未来寻找出路,不能局限于互联网,我们必须更加注重传统新闻传播如书籍、报纸的方式,不让这些途径被时代和社会所淘汰。网络媒体可以以时效性获得竞争优势,但纸质媒体则在新闻发生的次日或更晚时候报道是很正常的事情,这一客观条件使其在新闻传播时效上天然处于劣势。传统媒体若想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获得优势,必须增强自身新闻的可读性,吸引受众,更要发挥讲故事的能力,才能在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纸媒采用故事化表达进行新闻创作,更容易为受众所接受,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二)受众对新闻的要求更为严格

新闻传播途径的增加给新闻受众创造了一个新闻随处可得的环境,人们在工作生活中无时无刻不被新闻包裹着。受众在浏览大量新闻之后,自身的新闻阅读和新闻评价能力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开始筛选自己喜欢的新闻进行阅读。新闻已经在人们心中形成了严肃的刻板印象,如何吸引和提高受众的新闻阅读兴趣,是记者和媒体人一直以来的关注点。正确适合的叙事方式可以对新闻内容起到积极的作用。要重构新闻价值,吸引受众普遍的阅读兴趣,记者可以对叙事方式进行改革,改变人们对新闻的刻板印象,以一种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新闻创作。尝试转变新闻报道方式,也就是采用故事化的写作风格,通过讲故事的叙事方式写新闻,一定程度上克服枯燥、死板新闻的弊端,使新闻形式更加吸引人,新闻语言更加打动人,新闻情感更加感染人,坚决反对假大空的新闻作品,提高新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信息消费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作品要做到内容真实性和形式趣味性的统一,记者只有把握住这一点,才能创作出写到受众心底,引起受众共鸣的好新闻。故事化的叙事方式可以使新闻作品更加生动,增强新闻作品的吸引力,丰富其内涵,可以引起受众更强的情感共鸣,满足新媒体时代下受众对于优质新闻作品的需求。

(三)新闻故事化叙事手法题材较新

归根结底,新闻故事化的叙事手法是一种“讲故事”式的新闻叙事方法,是新闻与故事的结合。因此,记者把握新闻与故事之间的关系,在故事化新闻创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过于注重还原新闻事件的真实性,则新闻作品极易缺乏温度,稿件读来枯燥乏味;相反,如果过于关注如何提高新闻的趣味性,则会导致新闻背离其内容的真实性,使新闻的创作丢失初心,失去撰写的意义。综上分析,新闻内容客观真实的原则,是记者进行新闻创作必须坚持的第一原则。新闻从业者要牢牢地坚守新闻本位的价值观念,抵制和防止新闻的故事化变革演变成为资本和娱乐的狂欢。记者在对新闻进行故事化处理时,必须首先深入了解事件的全过程,对新闻对象有全面正确的认识,才能在新闻创作时找准出发点。新闻从业者要确保新闻中记录的每一件事、每一个动作都是真实发生过的,不能有任何的夸大和改变,更不能将自己的情感加之在事件描写中。客观公正地呈现事实,是新闻的初心。在此基础上,记者才可以将新闻故事化,给新闻故事增色,把握事件具体性和语言抽象性之间的平衡点。

二、新闻故事化表达的创新路径探索

(一)选取多元化题材,寻找最佳新闻“切入点”

在当今新媒体传播时代,同质化新闻大量出现,受众极易产生新闻视听疲劳。如何跳出千篇一律的新闻报道,需要记者转变新闻撰写切入点,从独特的切入角度呈现事件,给受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以故事记叙为参考,不同的故事写作是有不同的写作重点的,比如,以人物刻画为主的故事、以情节发展为主的故事等。同样,在新闻故事化创作过程中,记者也可以寻找新闻的写作重点。例如,在社会新闻题材方面,记者可以着重记录当事人的动作及心理变化,引起受众心理共鸣;在重大事件报道中,记者可以重点展开事情发生的时间,力求将事情清晰完整地呈现给受众。在经典的社会事件叙述中,人物要作为新闻报道的核心落脚点。人物的经历和动作包含着该人物丰富的情感发展变化,因此以人物刻画为主的新闻可以拉近与受众的距离,给受众以感同身受之感。在信息快速传递的今天,新闻更要以情节发展为主展开创作,力求新闻的真实客观性,严防假信息、假新闻的传播。另一方面,要寻求新闻最佳的切入点,这对记者见微知著的本领有着很高的要求。新闻也需要合适的切入点,才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才能更容易激发受众的阅读兴趣。一些新闻事件与普通人的生活差距太远,但又时时刻刻与他们息息相关。在这种情况下,记者可以将新闻与普通人生活中常见的小事联系起来,以小博大,从常见的小故事开头,用故事化手法逐渐展开新闻事件的情节和冲突,设置悬念并最终对其揭晓,受众在阅读新闻时渐入佳境,也有拨云见日的收获感。

新闻作品《先看病后付费,医患两相宜》报道了山东省一地区通过推行“先看病,后付费”的诊疗服务模式,有效地破解了老百姓“看不起病”的社会难题。通过分析该新闻撰写手法,我们可以发现该新闻题材选取多元,并找到了最佳的新闻切入点,从而获得了中国新闻奖三等奖。作为一篇反映社会难题的新闻,该作品意在解读新型医疗政策,讲述医疗改革的切实意义。然而,若从政策入手,难免会显得新闻过于“高高在上”,不够贴合群众生活,会导致长篇大论,受众不知所云。为避免这种情况出现,该报道的记者从一位普通寻常的百姓崔秋宝的角度切入,讲述了他患重病入院后暂时没有能力付医药费,进而享受先看病再付费的经历。重大疾病高昂的医药费给许多原本美好的家庭带入了困境,该新闻以小见大,从一位病人的亲身经历引出了社会各界对解决看病难和看病贵这一串难题的共同期盼。因此,选好新闻题材和切入点,能有效改善新闻的枯燥性,让新闻贴近受众生活。

(二)巧妙设置新闻叙事和结构,增强新闻张力

随着数字网络的发展,新闻报道的形式已由传统的声音和文字拓展到现在的图片、视频、文字、声音等多样化形式,并且图片和视频这种更为直观的形式,使得传统的文字形式更易受到冷落。记者可以采用故事化的叙事手法,巧妙地设置和搭配多种新闻叙事和新闻结构,增强新闻的张力和可读性。比如,记者可以在完全掌握事件内容的基础上,突出描写情节内的冲突,设置悬念,吸引受众阅读兴趣。在生态环境类的新闻撰写中,记者可以突出绿色和经济之间的冲突,人与自然之间的冲突,记录人们在谋求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是将经济放在首位还是发展与环保并行,通过写人类的经济决策来反映生态环境的变化,这就将环境与人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有利于增强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体现新闻的社会价值。除此之外,新闻以客观呈现事实为立身之本,所以一直都以事件发展的顺序对事件进行描述。这种叙事方式虽然能最直接向受众描述事实,却也缺少了阅读的趣味性。在新闻故事化改革的今天,新闻撰写也可以引入故事叙述中倒叙、预叙等叙事方式,增强新闻的悬念感。倒叙就是指先将事件中最高光的部分提取出来放在新闻开头,吸引受众阅读兴趣;预叙则是故意打乱或忽略事件的发展顺序和各事件间的关联性。应用倒叙和预叙,可以增加受众对该新闻的记忆点,增强新闻的故事感。

新闻作品《“傻老头”豪掷300 万为村民造桥》讲述的是一位古稀老人拿出他所有的养老金共300 万元,在家乡为村民造桥的故事。通过分析该新闻的叙事手法,可以发现该新闻巧妙设置新闻结构,设立悬念,增强了新闻的可读性,获得了广西新闻奖的一等奖。新闻在故事开头,设置了这样一个悬念:古稀老人“发疯”要将自己全部的养老金折腾用来造桥!然后,记者对这一事件一步步进行调查和了解,逐渐解开了这位“傻老头”做出修桥决定背后的原因,探寻到人物内心的温柔,突出了人际之间的人情味。受众被新闻开头设置的悬念吸引,跟随记者探寻事件的原由。随着悬念的解开,受众也被新闻的内容深深吸引,被人物的善良感动。该新闻巧妙设置叙事结构,展现老人与其他人的情节冲突,故事一波三折,种种真实的情节增强了受众的参与感。新闻叙事和结构的设计,增强了新闻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三)采用丰富的语言技巧,讲好新闻故事

在传统的新闻报道中,对新闻语言用词有着极大的讲究,强调用语的书面化、规范化,以求提升新闻的可信度,但这也使得新闻缺少生机和活力,给受众留下呆板的印象。随着新闻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些新闻从业者甚至不惜用夸张的手法博人眼球,出现了假大空的新闻内容。当今记者为避免这种现象,在叙事中可以更多地使用具体化的语言,尽量不用那些非常模糊、笼统的词语。形容观众反映热烈,“掌声持续十分钟”比“掌声四起”更具体真实,这就可以看出具体的词语比笼统的用词更加准确,更让人印象深刻。我们在观看电影或电视剧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演员会用方言进行表演,更增强了该剧的真实性。在这方面,新闻与表演是共通的。在新闻记叙中,记者也可以引用一些地方方言、歇后语等句子,受众会感到新闻更加亲切,增强新闻的感染力。并且将专业的术语转化为大众化的口语语言,受众便能更快速直接了解新闻的内容和含义,这也是新闻价值的体现。除此之外,记者可以使用直接引用,让受众直接与新闻人物对话,新闻的真实感也会更加明显。

央视记者在报道一起爆炸事故时的用词,便展现了新闻语言用词的重要性。比如,记者在爆炸现场看到浓烟时,描述了浓烟与记者的具体距离,大概五十米远,给受众具体描述了爆炸现场的形势,火势大小,甚至现场的味道以及记者的五官感受,通过这寥寥数语,记者虽未提爆炸情况的严重,却胜过千言万语,受众已了然于心。新闻从业者使用丰富的语言技巧,能够把握住事件的具体细节,并将这些细节对整个事件的暗示性或推动作用向受众清楚展示,提高了新闻的立体性以及可信度。细节的展示可以深化新闻的内容和主题思想,让受众在新闻细节的品味中感受新闻的内涵,让新闻在故事化的同时提高映射性,也让新闻给受众留下更深的记录之感。

三、结语

新媒体时代给新闻的撰写和新闻从事者带来了新的挑战,但也是新闻行业发展到新阶段的机遇。新闻是一门艺术,艺术的发展需要创新。新闻故事化的叙事表达可以丰富新闻的情感,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和趣味性,给新闻撰写人实现做一名有温度、有思想、有内涵的笔者的目标插上了翱翔的翅膀。当今,传统媒体日渐式微,更需要新闻撰写依靠故事化叙事方式对其进行拯救,不断学习、探索新闻题材风格的多样性,让新闻既能做好事件的讲述者,也能成为情感的传递者。本文通过对新闻故事化表达的原因分析和创新路径探索,希望能为广大新闻从业者对新闻故事化叙事方式有更深入的认识,让新闻在新媒体时代永葆价值和活力。

猜你喜欢
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浅析新闻炒作下受众逆反心理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从受众需求角度看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从受众需求角度看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电视新闻如何获得受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