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课”视域下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与研究

2023-04-15 04:22马天忠王景玄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8期
关键词:金课课程建设

马天忠,王景玄

(兰州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

本科教育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阶段,但目前大学生相较高中大多比较松懈,所以应对大学生适当“增负”,适当加大课程难度、挖掘课程深度、增加更多课程以供选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将“水课”在实质上“进化”为有深度、有内涵、有意义的“金课”。“金课”建设也是高校一流本科建设的基本立足点和重要抓手。课程建设改革过程中,无论是高等教育的理论研究者,还是实践探索者,都要对“金课”建设的大致情况有清晰的了解,以此来对“金课”的各类理念和措施进行完善。改革总是困难重重,“金课”推进的整个过程中,制度、理念、氛围等各种障碍总是存在而且较难解决,使得课程建设的效果不明显。本文围绕理念认知、动力机制、制度安排和氛围营造等方面展开讨论,对“金课”建设面对的实际困难做了分析,为“金课”的实施方向进行列举,为各高校教学“金课”建设提供思路,服务我国一流本科教育的建设目标。

一、“金课”建设的理念认知

“金课”的标准为“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1]。其中,“高阶性”指的是大学教育在教会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与锻炼学生素质方面有机融合,力求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教师要清晰认识到知识讲授不是简单的生搬硬套,应是品格、素质和知识三位一体的全方位教学,这样方能体现出高等教育的目标。“创新性”的内涵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课程及教材内容进行优化,体现前沿性和时代性;二是杜绝所谓的“填鸭式”教学,不可将知识一股脑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课堂积极互动,即教学方法要体现出先进性和互动性;三是杜绝“一言堂”,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我摸索、自我思考,展现高等教育的良好效果,让学习过程具备探究性和个性化。“挑战度”是指课程具有一定难度,并非学生自我学习便可完成,要想收获得更充分,教师的引导和培训不可或缺。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备课内容丰富和充足,调整课程结构合理化,控制授课节奏。“挑战度”对学生也同样有所要求,学生要做好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讨论,课后完成作业和总结,进而获得学习的满足感。

显而易见,“金课”与“水课”是彼此对立而言的,“水课”是低阶性、陈旧性和不用心的课[1]。主要表现为课堂内容乏味,教师授课课件不更新,学生收获小,不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因此,探究如何打造好“金课”意义重大。

(一)“金课”建设是本科教育转型发展的落脚点

本科教育正在从数量化向质量化转变,对在教学第一线授课的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要求教师在课堂创新性和独特性上下功夫。教师是“金课”建设的关键领路人和实践人,这要求高校教师加强教学能力,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基准点,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体现高校本科教育的育人要求。由此可见,“金课”是以教育的主体——学生为落脚点,以课程为基础,从最不起眼的地方开始革新,进而完成本科教学的转型跨越。

(二)“金课”建设是提升学生学习满足感的关键

在本科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收获可以用“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来形容,其主要原因在于具体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学生品质的形成及人格方面塑造不尽如人意。“金课”对教师在课件准备、课堂讲解及课后回访等方面有更高阶的需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还要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逐步减少学生在获取知识历程中设想与实际之间学习满足感的落差,帮助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取得明显提升与进步。

(三)“金课”建设是一流本科建设的重要举措

向“双一流”努力是现在大学一流本科教学的重中之重。建设“双一流”的首要举措在于提升本科教学水平,“金课”建设无疑是改善学科教学现状的关键出发点[2-4],最后达成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终极目的。建设有鲜明特色的“金课”观点,是教育部在学科革新层面提出的全新理念,也是一个让教师在思想层面接受教育改革的转折点,能够逐步让教师提升教学技能水平的黄金阶梯,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也是不错的机遇。

可见,高校对“金课”建设的研究与探索对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有重要作用,只有打造“金课”,淘汰“水课”,才能促进课堂革新,积极推进教学整改,加大教学投入,充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5-6]。

二、“金课”建设的实践路径探索

效率化教学既表现在传授知识,也表现在对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高标准要求,针对“金课”的建设要求,初步应组建高水平、高能力的师资力量;杜绝“一口论”“灌输法”的教学方式,改为提升学生兴趣的交互式讲授法,把互联网和多媒体带进课堂,创造别开生面的课堂;着力制作高水平教材,紧跟时代,及时更新课本;针对陈旧的考试模式进行改革,在专业知识外,融入对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考核。

(一)着力统一高校开展“金课”的建设理念

课程建设理念是教学在改革发展中的基本指导思想。开展“金课”最关键的一点,便是各高校理念一致,为各地方高校展开教学改革和实践活动在落实到点中减少困难。但是,高校课程建设的直接关系人是教师,在实行教学改革初期,多数直接关系人认为,课程教育现状问题不大,无须革新,没有必要标新立异,另造一个课程方式。显而易见,上述教师只看到眼前对自己没有好处,便浅显地认为“金课”建设会变相加重教学的负担和成本,并未对“金课”有较为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对其“两性一度”的标准只停留在字面意思,没有深究其内涵。忽略了“金课”建设对师生双方甚至整个社会的关键意义和重大影响。

(二)加强教师主导“金课”建设

高校教师承担课程建设的责任,同时也推动和实施课程建设。课程建设的投入量是教师群体对“金课”的肯定与支持,“金课”的推行不光检验学生,也是对教师课程建设动力支持的基本要求。结合目前高校在教育方面的现状,了解到大多数教师积极支持“金课”建设,在课程研究方面主动性强,例如,改良课程内容、改变教学策略,以保证教学效果的高水平高质量。但是,还存在少部分教师对“金课”建设漠不关心,缺乏积极主动性,使课程建设推行较为困难,使得国家政策和课程教学在实施方面难以推进。因此,一部分教师对“金课”建设的漠视,是课程改革推广中缺乏动力的主要原因。

(三)促使学生融入“金课”建设任务

学生是本科教育的主要参与对象,是学习的主体,学科教育的成果也同样通过学生的课堂及考核表现得以体现,学生融入课堂是课程收到成效的关键。据相关文献及调查报道,大学生对于融入课堂的兴趣在不断减少。这是因为现在大部分大学本科教育是高标准招收,低标准毕业,相当多学生思想上觉得已经成为一名大学生,浑水摸鱼拿到毕业证就好,对自己在大学期间的学习任务和能力提升不看重,缺乏上进心。在大学教育中推行“金课”,按“两性一度”的标准对学生提出要求,对于部分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短时间内肯定是排斥的,而对于部分自我提升意识较强的学生来讲,适应“金课”的学习强度则较为容易。高校本科教学中,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学生若抗拒学习、自律意识较低则会使“金课”建设举步维艰。

(四)塑造社会拥护“金课”建设氛围

课程氛围建设虽然需要学校的支持,但社会在资金、技术、环境等方面给予的支持才是最重要的,社会面为课程建设提供大力支持。将丰富的社会资源与课程建设需求结合,创造良好的“金课”氛围。已毕业的校友资源也是课程建设的宝贵财富,出色校友是课程建设获得成功的最好证明。将广博的社会面资源与“金课”的开展情况相结合,以此来对学生进行积极和正向的引导。结合现状而言,高校“金课”建设呼声日益高涨,但社会资源支持和参与还要进一步发展。增强社会支持力度,提高社会参与度,是“金课”建设的强劲助推力。

三、“金课”建设的核心要素

(一)造“金”先强“师”,打造一流师资力量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主导者,具有教学、指引、敦促、考核等多重作用和角色。高阶性是“金课”的标准之一,大部分需要教师潜移默化地实现,不仅要言语讲授,而且也要身体力行,因此“金课”建设之初应加强师资团队建设,不仅需要高学历,有充足的文化知识储备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要求多实践,有足够的工程实践经验,知晓工程设计、实体施工等具体内容,对工程过程和需求理解透彻;更要国际化,外语能力出众,熟读外文文献,了解中外学术动态,掌握全新教学成果,再传授给学生,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师应有高尚的师德和敬业品质,不仅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情况。“金课”要办好,首先应当致力于建设一支能力出众、师德高尚、工作敬业的教师团队。

(二)造“金”要得“法”,善用教学方法与手段

磨刀不误砍柴工,要让学生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就要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其进行“打磨”。学生的积极性是否得到培养、良好习惯是否养成,是检验教师教学方法最直观的准则。教学方法能够体现教师智慧,也能体现对课程的理解透彻度。无论是韩愈的“传道受业解惑”的直观教授,还是苏格拉底的解人疑惑的以实例育人,无不反映出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春风化雨的教育理念。因此,输入式、思考式、讨论式,或者学生主导的“小教师”式的方式都是较为优秀的教学手段,教师可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

(三)造“金”要利“器”,着重一流教学资源建设

有相关教学资源大力支撑,课堂教学才能丰富化,知识体系才能完整化。高品质教材和教学资源的建设,在教师教学中缺一不可。教师应从概念提出、原理阐述、方案介绍、优秀案例等方面,编写或挑选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理念先进的教材,还要注重开展能力和素质训练,如主题讨论、案例设计。当今是互联网时代,开展网课建设、学习资源建设,特别是利用“互联网+”的慕课、仿真与虚拟课堂等,以此为学生提供另类又丰富的教学资源。

(四)造“金”要把“关”,变革单一化考核方式

学生课程学习的收效需要考核来了解,考核是检验教学计划、教学任务完成情况的重要手段。人才的培养是多元化的,必须打破以往仅用一张试卷定成绩的模式,采用多种考核办法,如答辩与面试、动手实践、写论文等,也可以采用单学期多次考核,如单元测试、期中模拟、分段考核等;考核标准也要相应变化,以学生的文化知识、动手能力、综合素质等作为考核的总方针。

结语

课程学习虽普遍推广,却不可小觑,它仍是大学人才培养的首要渠道,因此课程革新也应得到重视。“金课”除了对课程严格把关,还担负着为国家之未来培养高水平人才的重任。从“水课”向“金课”进化,提高课程质量是要务,同时还需各方通力协作,实现从理论到落实的革新。“金课”建设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应在各高校实现常态化落实,教师在课程实践中要强化教学作为高校主要工作的意识,促使“金课”成为我国高校固有的学校文化。

猜你喜欢
金课课程建设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以本为本“金课”打造之精讲精练与发散思维在微积分中的应用举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探讨如何打造“金课”在中西医结合眼科教学上的实施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