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程 广西华蓝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 530000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空间的利用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由于城市中土地资源的紧缺,导致人们不得不将城市地下空间纳入城市化项目之中,然而这种项城市地下进行空间发展的思想打破了城市空间的单一形态,使地下空间呈立体化发展,地下商业建筑就是典型代表。但是地下商业建筑的设计理念和空间规划存在许多问题,如空间封闭、通风采光环境差、交通线路混乱等问题,大大降低了客户对地下商业建筑的总体印象。共享空间作为地下商业建筑的灵魂空间,形式新颖多样,为地下商业建筑空间的设计提供了新发展,拓展了新思路。
目前,地下商业建筑基本上未与城市规划相结合,并且规划理念也尚未和城市地下交通以及地面建设进行结合。首先,在设计理念上,设计师们往往还是把地下商业建筑共享空间定义为地下建筑的附属结构,对空间利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直接影响地下商业建筑的功能和使用。再者,由于地下建筑的特殊性,地下商业建筑在一定程度上是与自然隔绝,相对封闭的,因此很难利用外部环境的变化来确定方向,地下商业建筑的安全疏散系统有待加强完善。此外,地下商业建筑空间的通风、采光、防水、防潮问题也是设计的难点,从目前的设计实践来看,排气通道不足也是常见的现象。所以,地下商业建筑本身理念就是想要对自我完善的系统进行有效突破,并更多的融入到城市功能和大环境之中,从而进一步实现地下商业建筑同地上商业建筑之间的微妙融合。因此,实现地下商业建筑同城市立体化之间的发展趋势也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理念需要以及不可避免的现状。利用地下空间改造城市环境是城市地下空间设计过程中最原始、最有效的内容,也是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的主要原因。
入口和出口作为地下商业建筑的共享空间,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建筑物内部和外部空间的协调,出入口设计应融入整体环境设计。地下商业建筑出入口的位置将会影响整个商业建筑的设计,而商业建筑的出入口也会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两者相互制约。设计人员在规划地下商业建筑进出口时,应充分考虑地下商业建筑周边的环境、文化、交通、历史等因素,因地制宜,设计出与环境相协调的进出口形式。在设计过程中,要根据环境变化选择合适的出入口模式,注意形式和空间的变化,并有意识的把自然景观引入地下商业建筑。自然景观的引入在地下商业建筑的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引入自然景观所创造的视觉缓冲可以消除客户的抵触情绪,最大程度地对人们的购物环境以及休闲环境进行改善。这对于商业建筑非常重要。同时它也拓展了出入口设计的内涵,改善了空气质量。因此,将景观环境纳入出入口规划,才能更好的提高地下商业建筑的舒适性,从而提高地下建筑的商业价值。
出入口设计不仅承担消防疏散任务,也是地下空间进风通风设计的关键。因此,设计师应结合地下商业建筑功能布局的特点进行合理的设计,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地下商业建筑出入口设计要满足以下要求:
首先,满足消防要求。地下商业建筑的出入口是安全疏散的关键通道,出入口的数量和疏散距离应满足防火规范的要求。根据建筑物的交通状况和周边环境状况,合理设计消防路线。通过对地下商业建筑整体流线进行梳理,打通消防路线,形成高效环通疏散流线框架。充分考虑人群活动规律与特点,重点考虑人流的导向作用。地下商业建筑的出入口位置应清晰显著,方便易找,遵循路线最短设计原则,方便地下商业活动人员快速疏散,最大程度保护人群的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其次,出入口要方便出行,并具有一定的标示性。出入口作为商业建筑带给人们的第一印象,它将会直接影响到人们对建筑物体的实际视觉感受以及购物欲望。通过对入口进行的成功设计,能够吸引更大的人流,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同时还能够为消费者带来一个舒适的印象。结合城市交通设施,运用一体化设计理论,将城市交通路线纳入到购物中心交通体系中是地下商业建筑获得大量持续人流最有效的方法。地下商业建筑的出入口也要力求与地铁口、城市公交站点应与其他城市之间的交通设备保持通常和快捷,这样能够使人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想要去的目的地。遵循步行最短规则,提高人流的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客户忠诚度,促使二次消费和多次消费。从而提高地下商场的经济效益,降低地下商业建筑成本。同时顺应当前的低碳经济发展趋势还能够进一步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最后,出入口的各种地下设备接口要进行精细设计。风井的设计原则应遵循着上下相互结合的原则,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统筹考虑。地下商业建筑出入口空间结合风井设计,作为地下商业建筑进风和补风的重要位置,朝向应迎向夏季主导风向,而背向冬季主导风向,从而促进空气流动。对地面的建筑以及道路景观的规划和布置要进行充分分析。采取集中布置的设计方法可以有效的减少风井总的数量,降低出风口对地面的不利影响。排风口设于下风向,且不宜朝向邻近建筑物和公共活动场所人员停留或通行地带。同时,确保各种通风、排风管道的独立性,以避免各种管道烟气互串,对地下商业建筑造成不利的影响。在交通繁忙、人流量大的地区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出入口和通风口的设计,增加通风换气次数,改善空气质量和湿热环境。通风孔位置设计要合理,以避免通风管过长,减少不必要的空调或室内供暖的能耗,符合国家绿色节能建筑的要求。
地下商业建筑是未来城市建设的方向,设计应以人为本,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入口的模式还要根据建筑空间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并且城市周边的环境以及建筑物体的形态都会对入口产生影响。地下商业建筑入口形式多种多样,空间设计形态主要有坡地式、台地式、独立式与组合式四种,设计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来选择最为合适的设计形态,更好地服务商业建筑的内部功能,提高建筑的商业价值。首先,应从整体层面的角度作为出发点,结合地下商业建筑自身的特点,对地上和地下空间进行有效的联系设计,大胆引入室外元素,比如透明的玻璃顶、植物、园林小品、甚至是虚拟化的蓝天白云,创造出一种自然的地面空间感觉,避免因地下空间封闭,造成的与外部空间的阻塞,缓解群众心理影响。其次,地下商业建筑的设计应通过独特的建筑材料和颜色来加强人们的心理认同,提高大众的心理适应能力。利用室内设计来调整和改变人们的心理状态,更好地适应地下商业建筑的内部环境特征,室内设计与人流导向结合,注重材质和颜色的重复交织,采用宽阔的共享空间业态布局,并与交通出入口便利衔接,为大众提供舒畅和安全的购物体验。
地下商业建筑共享空间应注重室内设计,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从人体工程学出发,充分考虑人的视觉和空间感受,选择合适的比例和尺度,尽量避免过大或过小的空间尺寸和奢华浪费的装饰风格。一般来说,地下商业建筑的共享空间包括中庭、室内步行通道、大堂、休息区等,为了确保室内环境的地下可达性、开放性、渗透性、动态性和自然化,解决地下商业建筑的内部采光和温度控制问题,通常选择通风和采光更好的中庭形式。精致的中庭、边庭空间是商业建筑强调体验、文化、宣传、舒适和空间多样性的表现。适宜的中庭尺度可起到聚集客流、吸引人气、创造商业品质、营造商业气氛的功效。一般情况下中庭宽度为16 ~18 米、中庭四周回廊宽度为4 ~5 米、中庭内人行天桥宽度为3.5 ~4 米。考虑人的心理因素,中庭、休息区等服务空间的净空尺寸应尽量放大,以大于相邻的人行通道的净空尺寸为宜。地下商业的平面形式多样,应根据地下商业空间的高宽比,制定适宜的设计方案。采用矩形平面布置时要注意长、宽、高的比例,从而避免空间中所形成的高低差而带给人们的压抑感。这种比例尺度可以大大提高客户的空间感,促进整体空间的凝聚力,产生良好心理体验感。此外,圆形和环形平面和横盘式平面也是地下商业建筑共享空间常用的设计手法,提高顾客对空间的直观感知,提高购物和消费的舒适度,形成良好的交易环境。
在人员流动的地下商业共享空间,导向系统是不可或缺的。导向的问题要花费比地下商业更多的精力去打造。导向设计是符号在环境空间中的一种表现形式,从专业的角度来讲,要着眼于外观、位置、材质等多方面因素,并要根据实际环境来思考如何将图形符号完美的融入进去。交通流线的组织是地下商业空间中各种功能空间合理布局及灵活组合的关键因素,是地下空间安全性、便捷性、高效性的重要保证。导向设计应与交通流线结合,利用导向标识系统来指导购物者熟悉商业动线布局、使用商业配套服务设施及地下疏散方式。好的交通流线和导向设计可以使建筑、人环境和谐统一,也决定着商业投资价值的回报率的高低。地下商业建筑的导向标识应采用清晰、醒目、简洁、易懂的文字、图形、符号、色彩等元素进行设计,通常在人行流线的起终点、转折点、分叉点、交叉点等引起人对人行路线疑惑的位置进行标识,在不同功能区域及进出上下不同楼层及地下空间的过渡区域也应设置导向标识点位。此外,导向设计还要满足无障碍需求。无障碍导向表示作为一种专用的方向表示,采用专用的方式和特定的符号,通过专业的布局来进行设计,并将无障碍的导向标识进行完善优化,这不仅仅为大众的出行提供了更好的安全保障,同时也是城市文明中的人性化设计的一种表现形式。
地下商业空间的设计应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下,坚持地上与地下相协调的原则,促进城市建设的全面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地下商业空间可分为功能空间、辅助空间和共享空间,共享空间作为地下商业建筑的“客厅”,贯穿整个建筑地下商业建筑,同步协调空间各个部分功能,使得商业空间有主题、有序列、有节奏,和谐统一。在对共享空间进行设计时,需要采用全局统筹的设计手法,对各个空间的功能进行细化和完善,才能给予消费人群更加舒适的空间体验。共享空间作为一个多元开放的公共空间,人流量往往比较多,在进行设计时,需要对各个区域进行合理的划分,对各个区域之间进行有效衔接,对消费人群进行有效的引导。由于公众不断群体变化,公共空间更加复杂,很难被定性、定量,缺乏有效利用,所以有必要构建明确的空间序列,利用地下商业共享空间,设置一条或多条主轴线,在商业轴线的交叉点设置中庭、休息区等放大节点空间,用于人们的集会、疏散、休息、观赏性的交流或活动。将主轴线与商业动线相互融合,并作为地下空间序列中的组织主体,也是作为地下各种交通流线的控制主体,从而更好的方便人们在地下能够更快速、便捷的认清方向。共享空间虽然没有具体的实际功能,且不能够直接参与到消费者所发生的各种行为,但是其能够有效的扩大空间导向和体验感,直接或间接促进消费者行为的发生。
视觉界面和空间形状是人们对地下商业建筑最直观的感受,界面设计质量的好坏,会对空间的视觉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决定了人们感知到的环境氛围。商业建筑共享空间需要结合界面进行设计,赋予空间主题及文化深层含义,营造浓烈的商业氛围和心理认同感。界面设计需要结合空间的装修、材料、灯光等一系列具有艺术表现形式的手法来表达建筑自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性。通常构成商业环境的色彩有背景色、商品色、环境色以及灯光色彩,色彩运用恰当可以营造出购物中心的立体感,将地下商业建筑的特性进行展现。通过利用人们视线聚焦的规律,来将人们的视线中心有意识的向重点部位引向,使空间序列有起有伏,互相衬托、互相协调,成为有机的整体,吸引更多有消费需求的客户。
地下商业共享空间的环境设计应遵循“空间环境质量和谐发展”的原则,形成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由于声、气、光、热等因素对地下商业环境有很大影响,在进行室内空间环境设计时,要善于利用室内装饰、灯光色彩、商品展示、盆景绿化、水体、雕塑等设计进行补偿设计,使人产生愉悦感,消除对地下空间不良心理的反应。采用可控制的高效通风空调系统、加大通风量、提高风速、增加换气率等措施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及热湿环境。采用借景的处理手法,大胆引入室外元素,比如透明的玻璃顶、植物、园林小品、甚至是虚拟化的蓝天白云,创造外部空间的环境。运用点、线、面三者结合的方式处理内部空间,灵活组织布局,根据人对环境特征的认识,设计不同商业主题。通过形状、颜色、比例、和材质等因素来增强人们对环境的认识,从而给人以参照物,保持方向感。此外,还要加强视觉和听觉方面的环境控制。利用放松的背景音乐来衬托环境氛围,创造一个舒适的听觉环境,给消费者一个愉快的感官享受。通过设计人造光系统来模拟自然光,采用合理的照明设计,增强空间的开阔感,从而创造一个充满活力和多样性的地下商业建筑内部环境。
简而言之,地下商业建筑已不再是纯粹的销售和贸易场所,而是大量商业信息的交流中心,还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窗口。功能复合化、环境生态化、形式多元化的地下商业空间将是未来商业建筑重要的发展方向。共享空间作为商业建筑的灵魂空间,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采用全局统筹的设计手法,把握地下商业空间的总体布局、科学规划出入口设计、合理理解尺度空间等,同步协调空间各个部分功能,使得商业空间更加有主题、有序列、有节奏,和谐统一。从而提高地下商业空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营造良好的商业氛围,给予消费人群更加舒适健康的商业空间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