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伟
(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西瓯徐氏建盏陶瓷工作室,福建 南平 354200)
中国为茶叶原产地,在茶文化蓬勃发展的今天,大众喜闻乐见的茶器文化应运而生,建盏文化便是其中一种。建盏具有实用功能和艺术价值,为世人所追逐。从中国历史上来看,宋代建盏文化发展到了顶峰,当时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使艺术文化飞速发展。建盏以它的独特釉色备受人们欣赏,宋代人喜饮白茶,喜以建盏品茗,象征黑白分明。宋代建盏烧制技艺和艺术亦有长足发展,远销海外,当前日本、韩国等地均可发现宋代由中国漂洋过海而来的建盏。建盏是土与火结合的高难度艺术作品,建盏使瓷器更加丰富多彩,为中国陶瓷文化做出了难以磨灭的巨大贡献。建盏艺术所追求的就是要不断地改变,于炉火纯青之中捕捉到最优秀的影像。
通过对建盏色彩的判别可把建盏分类成黑釉瓷,从效果表现形式上可以把它归为结晶釉,就烧制温度而言它属于高温釉。
建盏因工艺复杂、做工精细,生产效率一般不高。建盏在造型设计上古朴浑厚,给人以庄重之感,建盏有敞口、撇口、敛口、束口四种类型,每种类型又有大中小之别。对建盏而言,在造型、釉色等基本元素方面有着不一样的属性,实际表现方式多种多样,建盏釉质亦有特色,烧造后色泽各异。
建盏最具特色的还是其釉色,从各界收藏品与考古发掘采集的标本中可以看出建盏的釉色极为丰富,一般将釉色分为兔毫、油滴、乌金釉、曜变和杂色等。
(1)兔毫盏
兔毫盏是建盏中的一大类,它既有规模化的生产特征,又有深远的影响,流传历史悠久,为建窑建盏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兔毫按色泽可分为金兔毫和银兔毫,形如其名,纹如兔毛,整体造型似聚于杯中之扇,沿杯缘展开,宛如天女散花散布其中。盏身倒着看的时候,犹如黑暗中洒满了金水或者银水,其中心为茫茫宇宙和缥缈无垠的星空。吕岩在《大云寺茶诗》写兔毫建盏“兔毛瓯浅香云白,虾眼汤翻细浪俱。”兔毫形态各异,有的细长如针密密麻麻,似流星呼啸于天;有的中间粗两头细,好像鱼塘中穿梭如流的鱼儿;有的则如缕缕青烟,飘逸自如;有的仿佛是一座峰峦,瀑布跌落下来吐出千层浪花。
(2)油滴盏
油滴盏指建盏表面具有油滴斑纹,让人觉得整个釉面像沸腾的油滴熠熠生辉,斑点呈银灰、灰褐、黄褐色,分布或密集、或疏朗,有的油滴散布稀疏,有的油滴数滴相聚如珊瑚状。油滴的成品率比兔毫更低,油滴等级仅次于曜变,油滴比兔毫表现更为丰富,质地大小、交叠排列等均可表现出不一样的美。宋代流传下来的油滴盏十分少见,完整的更是少之又少,极品的油滴盏在日本,国内完整的不多见。
(3)乌金釉盏
乌金釉盏就是纯黑色的盏,也有的是黑中泛青,没有任何斑纹,是建盏最简约的釉色,也叫作绀黑釉。乌金釉面的建盏烧制技艺并不像表面那么简单,虽说是单一色,但就是因为这样,导致它在烧制技艺上更有讲究,它对窑内的温度和还原气氛有着极高的要求,必须要求窑内处于完全无氧的状态,这样才有足够的还原气氛。
(4)曜变
曜变就是黑色釉面呈现大小不等的油滴,油滴被光晕一样的光环包围着,五彩缤纷,炫目的光晕变化和彩虹一样瑰丽,釉点间区域还被薄层所覆盖,杯口至杯底出现流动趋势的条纹。日本著名的陶瓷学家小山富士夫在《天目》一书中曾给出曜变的释义:“建密所烧,在挂有浓厚黑釉的盏面浮现出大小不同的结晶,而其周围带有日晕状的光彩者为曜变……‘曜变’一作‘耀变’,是因为它含有光辉照耀之意。”当光线强弱改变或方向变化后,从不同角度看釉面时而发出彩色光芒,时而出现彩色光晕,如同银河系变幻着的幽深和神秘。
(5)杂色
不能归为以上类别的都算是杂色釉,主要有柿釉、铁锈斑、龟裂釉、茶末釉、灰被釉等。其釉色有黄色、灰色、紫色、绿色及灰白色等,有些盏中间还掺杂些许黑色釉彩或兔毫纹。从考古发掘资料看,这类产品比例不高,约占总数的十分之一。这类盏的胎土、造型以及釉料与其他建盏是一样的,只是在烧制过程中因火候温度和气氛等方面的因素影响,使其釉色发生变异。杂色并非次品,其也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例如茶末釉釉面透亮、釉色黄绿掺杂,在黄褐色的底釉中散布着许多细小的绿色斑点,颇似茶叶碎末而得名,其具有特殊的视觉效果和审美价值。
建盏烧制过程中有一些重要的因素对成品产生影响,它们分别是温度、湿度、空气循环、燃料及时间等。建窑建盏燃烧温度并不恒定,温度与时间一定要准确把控。古时人们并无现代技术可言,建盏制作师傅们不得不通过观察建盏烧制情况来了解状况,所以成品率在很大程度上受建盏制作师傅的经验与才华影响,所以这也就导致建盏最后烧出来的成品是有区别的。在人类科学技术水平显著提升的背景下,可利用多种先进技术措施对建窑建盏烧成过程中温度变化进行监控与控制,从而规避传统烧成过程存在的诸多问题。同时,技术的延伸也使得建盏具有更加丰富多彩的艺术魅力,但仍不能完全掌握建盏的釉色图案,精确控制建盏釉色就更不容易了,建盏效果有很高的多样性与偶然性,同时又产生了许多令人瞩目的奇妙变化。
柴烧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以木材为燃料烧制,但是对木材的利用是具有选择性的。不同种类的木柴燃烧速率不一样,燃烧效果也不一样。不同种类木材含油量不同,在建盏纹理生成过程中的作用不同。所以,古代选择用哪种木材、木材的保存、何时加柴就显得尤为重要。柴火使建盏回归自然艺术的力量不断增强,当代艺术家渐渐用木材烧制建盏,通常木柴燃烧效果决定于木材选择及木材与火炉之间的关系及环境影响等,这一烧制技术之所以在晚清时期得到广泛应用,是因为其在相当程度上保证建盏烧制质量符合预期标准。与此同时,高温烧制的时候一定要保证炉体的均匀燃烧,受热不均就会造成器皿的变形甚至是爆裂。宋代建盏烧制过程十分复杂,其制作过程中的每个细节均有着严格要求与规范,如此才能保证作品做到尽善尽美。
尽管现代柴烧成本高,工艺控制标准高,但仍有必要进一步探索宋代釉色的多样性,使其焕发出新的活力,并在现代得到更好继承和进一步发展,以延续宋代陶艺的辉煌。所以,即便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依然有一群工匠执着于柴烧,追求建盏生产的奥秘,期待着传统艺术与生产技术的进一步突破,传统主义者与创新者均为建盏文化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建盏初期并不被社会所接受与重视,但是建盏却在宋代发展到鼎盛时期,从而成为一种流行的文化艺术形式。建盏之所以具有魅力,与其烧制的过程息息相关,现代电烧能够较好地对烧成时的环境因素进行控制,使得成品更稳定。虽然柴烧工艺不易控制,却能更加自然地表现出建盏的神奇之处,凸显出建盏所特有的特性,所以不少工匠仍恪守烧柴工艺,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大众渐渐理解了建盏的艺术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