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纵卷叶螟双性引诱剂、生物食诱剂田间药效试验简报

2023-04-14 09:24何毅方顾士光朱彩华裴义玮邵彬姚永根
上海农业科技 2023年2期
关键词:双性引诱剂诱剂

何毅方 顾士光 朱彩华 裴义玮 邵彬 姚永根

(上海市金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上海 201559)

性诱捕剂诱杀稻纵卷叶螟,是利用性诱捕剂诱芯释放人工合成的雌性性信息素,吸引田间寻求交配的稻纵卷叶螟雄虫,然后将其诱杀在诱捕器中,使雌虫失去交配的机会,不能有效地繁殖后代,从而减低水稻田间稻纵卷叶螟后代种群数量,进而达到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目的。目前,该技术是上海市金山区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区生物防治稻纵卷叶螟的主要措施之一。

随着科技的进步,南京新安中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双性引诱剂和深圳百乐宝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生物食诱剂,具有稻纵卷叶螟雌虫和雄虫双诱捕功效,能够更直接高效地诱杀稻纵卷叶螟成虫,从而减低水稻田间稻纵卷叶螟后代种群数量,进而达到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目的。在此背景下,为提高金山区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区生物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水平,笔者于2022年对双性引诱剂和生物食诱剂在水稻田间对稻纵卷叶螟的诱捕效果、持效性等进行了研究,以期为这两种药剂在水稻生产上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供试药剂为南京新安中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双性引诱剂和深圳百乐宝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生物食诱剂。供试水稻品种为‘秀水613’,栽培方式为机穴播,于2022年6月6日播种,每667 m2播种量为4 kg。试验于7 月10 日至9 月12 日(上海市稻纵卷叶螟危害期),设在金山区亭林镇周栅村一水稻种植大户的田块内进行,试验田水稻成片种植,栽培条件一致,总面积为6 hm2。试验田土壤为青紫泥,土壤pH 为微酸性、有机质含量在3.5%左右。试验田沟系排灌通畅,保水性能良好。

1.2 试验设计

试验依据施用药剂不同,设处理:(1)双性引诱剂处理,面积为20 000.00 m2;(2)生物食诱剂处理,面积为20 000.00 m2;(3)化学防治处理,面积为19 666.67 m2;(4)空白对照(CK),面积为333.33 m2。

各处理的具体试验设计为:处理(1)的双性引诱剂诱芯结合诱捕器进行使用,即将诱芯挂于诱捕器上,然后放置于稻田(每667 m2放置诱捕器1个,每个诱捕器内放置1 根诱芯,每30 d 更换1 次),诱捕器放置在田内(距离田边至少10 m 处),每个诱捕器间隔不少于50 m,诱捕器放置高度在水稻秧苗期为50 cm,在水稻成株期保持诱捕器底部接近水稻冠层叶面;试验期间全程不使用防治螟虫、稻纵卷叶螟的药剂。处理(2)的生物食诱剂诱芯每15 d更换1次,其他放置要求均同处理(1),试验期间同样全程不使用防治螟虫、稻纵卷叶螟的药剂。处理(3)按照金山区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区的用药要求,在虫害发生达标后,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遵循达标防治的原则,处理(3)在8月25日进行化学防治,在水稻破口齐穗期、9月7日再次进行化学防治。处理(4)在试验期间全程不使用防治螟虫、稻纵卷叶螟的药剂。各处理除药剂施用设计不同外,其他田间管理措施均基本保持一致。此外,处理(4)与处理(1)、处理(2)间的距离间隔不少于100 m,处理(1)、处理(2)间的距离间隔同样不少于100 m。

1.3 调查项目和方法

1.3.1 诱蛾量调查

试验期间,在发蛾高峰期,每2天调查1次诱蛾量,在发蛾低谷期,每4~6 天调查1 次诱蛾量。调查方法:处理(1)、处理(2)分别固定3个诱捕器,分别调查记录每个诱捕器诱捕到的稻纵卷叶螟数量(雌虫和雄虫数量)、其他杂虫数量等。

1.3.2 防效调查

分别在8 月30 日(第1 次化学防治后5 d)、9月19 日(定案)调查1 次。具体调查方法:每处理区设3 个重复,每个重复取样25 穴,调查稻纵卷叶螟幼虫数量和卷叶数量,并调查每个重复的水稻株数和绿叶数,计算每个重复的百株虫量、卷叶率和虫害防效、卷叶防效。

计算方法:虫害防效=(1-处理区百株虫量÷空白对照区百株虫量)×100%;卷叶防效=(1-处理区卷叶率÷空白对照区卷叶率)×100%。

1.3.3 安全性调查

试验期间目测调查生物食诱剂处理区、双性引诱剂处理区和化学防治处理区的水稻生长是否有药害现象出现。

1.4 试验期间天气状况

8月25日(第1次化学防治),多云天气,东北风2 级,平均气温为29.8 ℃,降雨量为0,相对湿度为79%。9 月7 日(第2 次化学防治),多云天气,东南风3 级,平均气温为26.9 ℃,降雨量为0,相对湿度为76%。试验期间(7 月10 日至9 月12 日),日最高气温为25.5~39.8 ℃,日最低气温为18.5~29.6 ℃,日平均气温为23.2~33.4 ℃,试验期间,7 月12 日至7 月15 日、7 月17 日、7 月20 日至7 月23 日、7 月27 日、7 月28 日、8 月1 日、8 月4 日至8 月17 日、8 月19 日、8 月20 日、8 月22 日、8 月23 日的日最高气温均超过35 ℃,共30 天。

2 结果与分析

2.1 诱蛾量分析

由表1 可知,在2022 年7 月10 日至9 月12 日,生物食诱剂诱捕到的稻纵卷叶螟成虫数量多于双性引诱剂,且生物食诱剂诱捕到的杂虫数量少于双性引诱剂。3个生物食诱剂诱捕器共诱捕到稻纵卷叶螟成虫488只,其中雄虫300只(数量占比为61.48%)、雌虫188 只(数量占比为38.52%);诱捕到杂虫653只,未诱捕到二化螟、大螟等其他水稻害虫。3个双性引诱剂诱捕器共诱捕稻纵卷叶螟成虫204 只,其中雄虫121只(数量占比为59.31%)、雌虫83只(数量占比为40.69%);诱捕到杂虫958 只,未诱捕到二化螟、大螟等水稻其他害虫。对两处理诱捕到的杂虫种类进行鉴定,害虫类杂虫主要为夜蛾(数量占比为46.57%)、天蛾(数量占比为7.84%)、其他鳞翅目(数量占比为12.75%)、其他膜翅目(数量占比为14.22%)、其他双翅目(数量占比为4.41%)、半翅目(数量占比为1.47%),天敌类杂虫主要为食蚜蝇(数量占比为5.88%)、蜘蛛(数量占比为3.92%)、寄生性膜翅目(数量占比为1.47%)、瓢虫(数量占比为0.98%)、螳螂(数量占比为0.49%)。

表1 稻纵卷叶螟生物食诱剂诱蛾量、双性引诱剂诱蛾量对比

将试验数据与亭林镇和金山区十个乡镇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由表2 可知,在2022 年7 月20日到9 月12 日,亭林镇大田平均每667 m2赶蛾量为1 066.67 只,试验田3 个生物食诱剂诱捕器诱蛾量为462只、3个双性引诱剂诱捕器诱蛾量为164只,大田平均每667 m2赶蛾量/试验田单个生物食诱剂诱捕器诱蛾量的比值为6.93,大田平均每667 m2赶蛾量/试验田单个双性引诱剂诱捕器诱蛾量的比值为19.51;金山区10 个乡镇大田平均每667 m2赶蛾量为4 652.32 只,10 个乡镇平均3个双性引诱剂诱捕器诱蛾量为327.50 只,10 个乡镇大田平均每667 m2赶蛾量/10 个乡镇平均单个双性引诱剂诱捕器诱蛾量的比值为42.62。以上结果表明,大田稻纵卷叶螟的数量越多,诱捕器的诱蛾量越多,但诱蛾量的数量占比越小,且绝大多数日期表现为双性引诱剂的诱蛾量占比小于生物食诱剂的诱蛾量占比。

表2 稻纵卷叶螟生物食诱剂诱蛾量、双性引诱剂诱蛾量与大田赶蛾量的对比

对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代次进行分析,由表1、表2可知,生物食诱剂诱捕器、双性引诱剂诱捕器对第四代稻纵卷叶螟的诱蛾量及其数量占比均较小,说明第四代稻纵卷叶螟对诱捕剂的趋性较差,具体线性趋势见图1。同时,由图1 可知,第二代、第三代稻纵卷叶螟对诱捕剂的趋性和田间赶蛾量趋势基本吻合,而第四代稻纵卷叶螟对诱捕剂的趋性和田间赶蛾量趋势大体相反,这再次印证了第四代稻纵卷叶螟对诱捕剂的趋性和田间发蛾量趋势不呈正相关。

图1 稻纵卷叶螟生物食诱剂诱蛾量、双性引诱剂诱蛾量与大田赶蛾量的对比

2.2 防效分析

由表3可知,据8月30 日防效调查,3个防治处理对稻纵卷叶螟的虫害防效从高到低依次为生物食诱剂处理(41.02%)、双性引诱剂处理(17.82%)、化学防治处理(16.18%),对稻纵卷叶螟的卷叶防效从高到低依次为生物食诱剂处理(49.25%)、双性引诱剂处理(33.52%)、化学防治处理(-26.32%)。分析上述结果,生物食诱剂处理和双性引诱剂处理因在前期诱捕了大量稻纵卷叶螟,降低了田间害虫发生基数,故这两个处理对稻纵卷叶螟的卷叶防效和虫害防效均优于化学防治处理。

由表3可知,据9月19 日定案调查,3个防治处理对稻纵卷叶螟的虫害防效从高到低依次为化学防治处理(91.43%)、生物食诱剂处理(79.25%)、双性引诱剂处理(55.55%),对稻纵卷叶螟的卷叶防效从高到低依次为生物食诱剂处理(55.06%)、化学防治处理(32.67%)、双性引诱剂处理(-15.55%)。分析上述结果,经过两次用药防治后,化学防治处理对稻纵卷叶螟的卷叶防效和虫害防效均有所提高。而第四代稻纵卷叶螟对生物食诱剂、双性引诱剂的趋性偏低,导致生物食诱剂、双性引诱剂的诱蛾效果不明显,故田间蛾量大,危害严重,防效降低。

表3 稻纵卷叶螟化学防治药后防效调查

鉴于第四代稻纵卷叶螟对生物食诱剂、双性引诱剂的趋性偏低,在第四代稻纵卷叶螟发生期间,需在生物防治的基础上,开展化学防治。

2.3 安全性分析

经试验期间目测调查,本试验采用的生物食诱剂、双性引诱剂和化学药剂,均对水稻生长安全,各处理区的水稻均无药害现象出现,表明供试的生物食诱剂、双性引诱剂和化学药剂对水稻生长的安全性均较好。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在2022 年7 月10 日至9 月12日,生物食诱剂诱捕到的稻纵卷叶螟成虫数量多于双性引诱剂,且生物食诱剂诱捕到的杂虫数量少于双性引诱剂,其中,3个生物食诱剂诱捕器共诱捕到稻纵卷叶螟成虫488 只、杂虫653 只,3 个双性引诱剂诱捕器共诱捕到稻纵卷叶螟成虫204只、杂虫958只。8 月25 日调查,生物食诱剂处理、双性引诱剂处理对稻纵卷叶螟的卷叶防效和虫害防效均优于化学防治处理,这是因为生物食诱剂处理和双性引诱剂处理在前期诱捕了大量稻纵卷叶螟,降低了田间害虫发生基数。9 月19 日调查,化学防治处理对稻纵卷叶螟的卷叶防效和虫害防效有所提升,而生物食诱剂处理、双性引诱剂处理对稻纵卷叶螟的卷叶防效和虫害防效均有所降低,这是因为此时化学防治处理已进行了两次用药防治,而第四代稻纵卷叶螟对生物食诱剂、双性引诱剂的趋性偏低。鉴于第四代稻纵卷叶螟对生物食诱剂、双性引诱剂的趋性偏低,在第四代稻纵卷叶螟发生期间,需在生物防治的基础上,开展化学防治。

在本试验期间,因为高温天气频发,出现了多日极端高温天气,而受异常高温影响,生物食诱剂和双性引诱剂的挥发速度有所加快,这影响了药剂的持效性,可能会导致诱蛾量减少,再加上在本试验期间稻纵卷叶螟的田间发生量较往年大幅偏少,故对生物食诱剂和双性引诱剂的具体应用效果验证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全面、科学地掌握生物食诱剂和双性引诱剂对稻纵卷叶螟的诱捕效果,建议在优化实施方案后,进一步开展相关试验,以期为生物食诱剂和双性引诱剂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猜你喜欢
双性引诱剂诱剂
四种草地贪夜蛾测报型性引诱剂的诱捕效果对比
省植保站派员参加 生物食诱剂应用技术培训班
F2型和APF-1持久型引诱剂对松墨天牛的林间诱捕效果比较
两种新型松褐天牛引诱剂不同空间位置诱捕效果比较
4种引诱剂林间诱捕松墨天牛效果比较
不同性诱剂对果树害虫防效研究
《飘》中斯嘉丽的“双性同体”意识
性诱剂在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测报中的应用
反-2-己烯醛对褐梗天牛成虫引诱剂的作用效率
伊利莎:“双性”和谐的渴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