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亚军 王晓玲
(甘肃省酒泉市玉门油田第一中学)
关键能力作为高考评价体系四大考查内容之一,可以说不同程度地渗透于高考的每一道题目中。根据高考评价体系的定义,“关键能力是指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在面对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在历史学科高考题中,通常以不同类型的史料和多元化的素材来设置情境或探究活动,考查学生在真实背景下运用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历史地图作为一种较为直观且典型的史料类型,得到命题专家的青睐而频繁出现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关于高考地图类试题的考查,已有周永珍、邓华、贾全全等老师关注并撰文研究,本文意在同行老师们研究的基础上,以历年高考全国卷中地图类试题为对象,从试题解读的角度出发,以《西周分封示意图》为例,探讨依托历史地图建构以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为核心的深度复习课堂的路径。
(2022·全国乙卷·24)
图1
据图可知,商、西周青铜器铸造的繁荣()
A.推动了南北农业经济进步
B.依赖大规模商业活动开展
C.反映了南北方联系的加强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女性妇科疾病,临床常见,一旦患病,对女性生殖健康具有较大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女性压力的增大,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病的几率增加,因此引起了医护人员以及研究学者的关注。传统手术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操作困难、对患者伤害较大,患者治疗后容易出现感染,而腹腔镜手术治疗可以克服上述困难,通过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对患者造成的伤害较小,患者出血少,但是,腹腔镜手术治疗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患者容易产生感染等并发症。因此采取一种合理的、综合性的、有效的护理措施较为重要,在本次研究中就腹腔镜手术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护理进展进行总结分析,现将内容报道如下。
材料一纣克东夷,而陨其身。
对于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复习,可充分利用教材中《西周分封示意图》设计建构深度课堂,以深度理解三代政治制度的损益变化。在新教材和人教版旧教材中,都附有《西周分封示意图》,通过对比,笔者认为人教版旧教材所附图更符合教学设计所需,故笔者以此图为中心,根据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层级划分,进行了如下具有思维能力梯度的教学设计:
具体来说,此题以商周青铜文明为知识基础,通过地图与文字创设情境,考查学生整理和理解图文材料,并结合必备知识对地图中有效信息进行准确合理解读、进而迁移所学知识的能力。题目中地图展示了商、西周政治中心,西周主要诸侯国和重要铜矿等信息,题干提供了“商、西周青铜器铸造的繁荣”的信息,要求学生结合二者做出合理推论。进一步揆诸地图,可以发现商、西周政治中心和西周主要诸侯国以及同时期重要铜矿均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空间分布特点,但对题干中提到的青铜器铸造繁荣的信息并无直接反映。面对这些信息,我们不禁会问,政治中心、铜矿、青铜铸造之间有怎样的联系?黄河中下游与长江中下游地区联系的纽带又是什么?所以解答该题需要对所提供信息要素之间隐含的关系进行深度挖掘和解释,而不是单纯地提取信息,体现了较高的思维能力。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本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工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若p<0.05,则表示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根据史料记载,西周“过伯簋”有“过伯从王伐反荆,孚金,用乍宗室宝尊彝”的铭文内容,记载了过伯参加周昭王征伐汉水流域“虎方”的战争,根据铭文内容,此次战争中失败的南方诸侯以铜、锡等金属作为战争赔款,之后这些金属运往京师后被铸造成各类青铜器。另外根据记载,周昭王在这次战争之后,觊觎传说中南方蕴藏着无尽铜矿的白雉山,再次兴师南征,屈原《天问》中“昭后成游,南土爰底。厥利惟何,逢彼白雉”一句即为反映。又,根据华觉明、卢本珊两位学者的研究,西周以镐京和洛邑为铸造业中心,铜器品种、数量都有明显增长,而在古文献记载和现代地质勘探资料中,安阳、镐京、洛邑及其近畿地区都没有大的铜矿资源。同时他们通过对先秦采铜冶铜遗址、铜矿资源及其分布和古文献所载早期铜产地的综合研究,认为“从铜的储量、富集和开采的难易程度,以及遗址规模、产量估算来衡量,按目前掌握的资料,长江中下游地区铜矿带的开发尤胜于北方,应是商周时期最主要的铜料供应基地”。
其(西周)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扞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
(预设信息:西周封国多集中于都城东部地区;西周所封同姓诸侯国多于异姓诸侯国;异姓诸侯国多处于同姓诸侯国的包围中……)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试题评析指出:本题以商周青铜器为切入点,揭示了商周青铜文明与长江流域铜矿开发的关系,引导学生得出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共同塑造了早期华夏文明的结论,深化学生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的历史认知。
设问:请结合教材内容观察地图,你能得出哪些有关西周分封的信息?
正如教育部教育考试院试题评析所言:全国卷试题情境既新颖又与学生所学有所关联,引导学生在扎实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历史线索的梳理和对方法规律的总结,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引导教师把精力放在讲透教材重点内容,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引导高中教学改变追求唯一标准答案、总结答题套路等重复、机械、固化的训练模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这启示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要充分重视高考试题对教学的引导作用,根据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之要求,通过对必备知识的深度复习,在学科核心素养综合渗透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发展所需的综合能力。
【设计意图】根据时空观念水平1“在叙述个别史事时能够运用恰当的时间和空间表达方式”和史料实证水平1“能够从所获得的材料中提取有关信息”的要求,引导学生结合地图和教材内容,对西周初期封国的地缘、类型等形成初步认识。
以上就是二连浩特口岸志的全部内容。虽然二连口岸现在仍存在许多问题,如口岸基础建设较简单薄弱、口岸依托城市南北经济面貌差异较大、受国际关系影响波动较大等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但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落实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加快推进的不断深入,二连浩特口岸深入推进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蒙边民互市贸易区建设,区位优势不断凸显,这不仅对本地发展带来机遇,也能够更好地发挥二连口岸作为国家门户和桥梁、窗口的积极作用。
D.缘于统治区域扩大到江南
——《左传·昭公十一年》
材料二奄君、薄姑(东方大国)谓禄父(商纣王之子)曰:“武王既死矣,今王尚幼矣,周公见疑矣,此百世之时也,请举事!”
1.2.2 基因芯片捕获高通量测序 应用基因芯片(华大基因有限公司)对靶基因进行捕获,对捕获的富集靶基因采用高通量测序(在Hiseq2000测序平台进行测序--美国 Illumina公司)对 ERCC6、ERCC8基因进行突变检测,采用Illumina配套软件进行信息处理和数据分析。
——《尚书大传》
材料三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畔周,公乃摄行政当国。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畔周。
乡村旅游业发展与文物资源保护是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乡村旅游业发展对文物资源保护具有推进作用。然而,从内蒙古地区乡村旅游实际状况看,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效应在内蒙古乡村地区还未完全显现出来,对文物资源的保护意识不强。位于乡村的文物资源很多几近荒废,部分地区虽将文物资源维护起来,但也未进行深度开发利用,导致文物资源知名度差,甚至有的当地人都不了解,不知道自己生活几十年的地方曾经辉煌的历史。
——《史记·周本纪》
设问:根据以上材料,你能得出怎样的历史解释。
化学作为教育学科的组成部分,一直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化学的涵盖范围十分庞大,虽然化学被教育工作者划分为理科专业,但是它也有大量的文科成分。在日常的化学学习中,有超过大量的专业数据需要学生去牢记,同时还要多写多读,新课标也要求化学的学习必须掌握化学定义、概念、元素周期、化学式以及各种物质的化学反应。所以说化学的知识点十分散乱,学生学习起来也很痛苦。探究化学分类中的有机物学习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材料五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馀各以次受封。
材料四周公吊二叔之不咸(和),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发乎生活的情感是艺术创作的基础,充满感情的语言是艺术感染的条件。罗春辉作画非常重“情”,表现“令自己感动的东西”是其一贯的创作主张。南方人特有的细腻与敏感加之具有诗人一般的情怀,其审美感觉极其敏锐,他善从自然中发现和捕捉触动心灵的生动细节和瞬间,平常环境的朴素题材也一样入画,而且还能赋予诗化的意境。他的这种以真情实感的“合情”为根本,化成的各种曼妙、蕴藉或是磅礴的画面情怀,予人以深沉的感动。每每重观其作品,都能让人在赞叹其色彩的亮丽和意境的别致,感受到他“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创作情感。
综合上述史料和学界研究,题目中信息的相互关系可解释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铜矿给黄河中下游地区青铜冶炼、铸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商、西周青铜文明的繁荣,反映了南北方联系的不断加强,这与新课标强调的中华早期文明形成了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多元一体格局也相吻合,可以说价值立意明确。从这个角度来说,此题通过浓厚的学术情境,考查学生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趋势的认识和理解,应该说有一定的思维难度。同一类型的题目还有2018 年全国Ⅲ卷第24 题(略)和2017 年全国Ⅱ卷第24 题(略)等,都是通过历史地图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考查。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设计意图】此问根据时空观念水平2“能够利用历史年表、历史地图等方式对相关史事加以描述”、史料实证水平2“在对史事与现实问题进行论述的过程中,能够尝试运用史料作为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和历史解释水平2“能够选择、组织和运用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对个别或系列史事提出自己的解释”的要求,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以结合《周公东征示意图》(图略),引导学生结合地图中诸侯国的地理位置解读史料,一是得出西周初年分封诸侯国重心偏向都城东部地区的原因,二是引导学生深度理解教材中对分封制作用的表述。
——《史记·周本纪》
材料六王令虞侯矢曰:繇侯于宜。锡〔〕鬯一卣、商瓒一口,彤弓一,彤矢百,旅弓十,旅矢千。锡土:厥川三百……,厥……百又……,厥宅邑三十又五,〔厥〕……百又四十。锡在宜王人〔十〕又七裏。锡奠七伯,厥〔庐〕〔千〕又五十夫。锡宜庶人六百又……六夫。
——节选自《宜侯夨簋》铭文
材料七周成王、周公既迁殷民于洛邑,乃追念夏商之亡由,旁设出宗子,以作周厚屏,乃先建卫叔封于康丘,以侯殷之余民。
——《清华简·系年》
设问:结合以上四则材料、地图和教材内容,谈谈你对西周分封制的认识。
【设计意图】在第2 部分的基础上,根据史料实证水平3“在探究特定历史问题时,能够对史料进行整理和辨析;能够利用不同类型史料,对所探究问题进行互证,形成对该问题更全面、丰富的解释”和历史解释水平4“在独立探究历史问题时,能够在尽可能占有史料的基础上,尝试验证以往的说法或提出新的解释”的要求,使学生能区分几则史料的不同类型,尤其是对《宜侯夨簋》铭文中周天子分封诸侯的内容信息的挖掘,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教材中关于分封制维护西周统治的表述。同时,还可结合李凯老师《周武王大规模分封了吗?》一文的研究成果,培养学生发散性和批判性思维,引导其全面认识和深度理解西周分封制。
材料八 商朝时各个方国实是土著部落的族邦,仅被商王朝在名义上予以认可。他们与商人不存在血缘亲属关系,只是慑服于商王的政治军事威力而臣服,又因为商族势力的衰落而叛变。
当前阶段,从我国绿色金融上市公司在金融行业上市公司的比例来看,显得较少。从中可以看出,在整体上看更重视经济的发展需求,对环境方面相对略有疏忽。为推动我国绿色金融的稳步发展,缓解我国环境问题中碳排放过高方面的压力,绿色金融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绿色金融对碳金融业务进行积极扩展,为我国降低碳排放和环境保护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基础。由于我国碳交易市场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碳金融市场刚开始起步,需要在碳配额抵押贷款、碳债券等方面投入更多的关注和重视,促进创新型业务能够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随着中小学教育对语文能力要求的不断提升,提高学生们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性尤为显著,每位教师都应认真需要思考怎么做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一线语文老师应该都明白,课堂上关于阅读的学习仅仅是引导学生的开始,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能力才是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的本质。而对于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自信心、责任感、持久性以及独立性,这也为增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就需要通过教师的基于学生主体的阅读教学设计以“抱”到“扶”,最后再到“放”的三部曲来达到由课堂教学到课外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目标。
——沈长云《论殷周之际的社会变革》
材料九中华民族的形成和中国的统一是一个渐进而漫长的过程,经历了由夏、商外服制即邦联式统一走向周代分封制即联邦式统一,再走向秦汉中央集权制统一这样三个阶段。统一的范围一次比一次广,统一的程度一代比一代高。其中,从邦联式统一走向联邦式统一是一种质的变革,而从联邦式统一走向中央集权制统一则是一种行政体制的完善。
——董恩林《论周代分封制与国家统一》
设问: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地图和教材内容,谈谈你对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的认识。
【设计意图】根据历史解释水平4“在独立探究历史问题时,能够在尽可能占有史料的基础上,尝试验证以往的说法或提出新的解释”和家国情怀水平3、4“能够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更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和现实社会问题”的要求,引导学生基于教材内容,通过对地图中诸侯国地理位置的分布、同姓诸侯国和异姓诸侯国的关系,以及以上两则材料的分析,启发其深度理解夏、商、西周政治制度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再到分封制、宗法制这一发展过程中国家统治由松散走向紧密有序的发展趋势;理解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相互补充,起到了加强周天子对地方政治统治的作用。同时,引导学生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天子可用于分封的资源越来越少,导致其权威不断衰落和诸侯国势力不断膨胀、历史发展到春秋战国阶段的史实,进一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从高考“引导教学”的功能出发,教师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历史地图这一史料类型的特有价值,对于教材中所提供的各种历史地图,都应该在教学中有效利用。在具体的教学设计过程中,通过构建深度复习课堂,引导学生能从历史地图中最大限度地识别、获取有效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比较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进而挖掘信息中隐含的联系,达到深度理解教材必备知识的目的。同时,在这一思维过程中,不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各项关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