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艳
〔摘 要〕 传统的数学作业较为单调,难以让学生从练习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只是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对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相对薄弱。因此,利用信息技术优化作业设计,让作业变得有趣,丰富作业评价,可以有效提高作业质量,可以使学生主动完成作业。基于此,本文从小学数学作业现状入手,讨论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改进作业设计,提高作业质量。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学数学;作业质量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3) 09-0064-03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双减”的大环境下,如何缓解学生的作业压力,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现阶段学生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改变。为此,教师要根据小学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将信息技术运用到作业设计中,设计具有较强智能性与互动性的作业,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视角看待问题,运用数学的方法进行思考,用数学的语言表述问题。
一、小学数学作业的现状分析
(一)小学数学作业形式与内容单一
小学数学作业因受传统教育方式的限制,大多都以书面形式为主。由于小学生正处在活泼好动的年纪,无法全神贯注于学习,所以此类作业与实际社会生活没有太多的关联,无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以往的数学作业都有标准答案,而标准答案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小学数学作业量过多
许多教师都把作业视为学生巩固课堂学习的唯一途径,所以会布置大量的作业。现在不少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学生报了许多课后补习班。学生每天除了做功课还是做功课,导致对学习产生一定的厌恶感,严重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教师的批改太过简单
教师通过批改作业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把握情况,然而,作业批改过于单一,缺少称赞性评语。据部分学者对小学生调查发现,55.2%的学生想得到教师的鼓励性评语,而只有12.9%的教师会在批改作业时,有称赞性评语。这说明教师的评价太过简单,缺少人文关怀。
二、借助信息技术改变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一)巧设趣味“小游戏”,夯实基础
对于1~2年级的学生,教师往往不会布置太多的书面作业,会安排一些活动,如“说一说”“摆一摆”,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学生便容易对作业感到厌烦。那么,如何设计作业便成为小学数学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之一。而游戏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充分利用游戏的功能性,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2022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主要体现在运算能力、推理意识、推理能力等方面。教师所设计的作业应以兴趣为导向,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入手,以兴趣为驱动,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一味地搞题海战术,只能使其感到疲惫和厌恶。教师如果将运算题设计成“小游戏”,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的运算水平,则可以有效减轻学生的厌倦感。一年级学生在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时,不但要掌握算理,而且要精通运算,能够观察题组的规律,再进行推理,从而更好地计算。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设计计算类小游戏。
比如,在教学判断对错类型题时,教师可以设计“森林运动会”小游戏。这款小游戏最多能设置8个问题,如“1是最小的自然数( )”等,每题规定作答时间。课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各自扮演一个动物角色进行比赛,如果做对了,便可前进,做错了,会受到趣味性惩罚,最终看谁先到达终点。声效和丰富的画面会吸引学生努力做题,一轮结束,还可以继续玩,题目的顺序会重组,如此反复练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再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知识配对类型题“海底世界”小游戏。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交互的基本原理,并对“在加法中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有了初步了解,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套有规律的加法问题,让他们先观察算数特点,然后再判定先计算哪个算式最方便,最后是按照加数的变化规律进行运算。
上述两项作业均采用利用信息技术创建“小游戏”的形式进行。将枯燥乏味的运算知识与小游戏结合起来,既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增强学生的运算能力,巩固知识,还可以有效解决“题海”问题。将传统的静态知识转化为趣味体验,将学生的实际生活变成探险的游乐场,使学生的数学学习需要得到充分满足,也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编制导学小视频,预习知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数学学习并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积极的建构过程。通过课堂预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新课程的重点、难点,同时还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在预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有效提高学习效果。同时,预习是教师把握教学方向、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预习内容和形式单一、目标模糊;学生處于散漫状态;等。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在预习后仍然不能完全掌握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将预习知识中的重点和难点部分与微课相结合,做成小视频。让学生在看小视频的时候,主动学习,从而提高自学能力。在小视频的引导下,预习作业能很好地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
比如,在学习单位体积换算时,每立方厘米与立方分米之间的转换,教师可以从点到线、线到面,再从面到体的数学角度,推导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的结论。这个推理的过程由表象转向想象,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并非每个学生都能领会。由于这一知识点的讲解,不仅要使学生对其结论的形成过程进行内化,要注意学生的学习经验,而且要在这一基础上,指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立方分米、立方米、立方厘米之间的转换。所以,在学习体积转换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视频,即“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积木搭建一个1立方分米的立方体”,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把原来的知识和新知识结合起来。视频的内容是关于学生的疑惑:为什么1立方分米等于1000立方厘米?学生可以清楚地看见1立方厘米小正方体的数量,从1~10再从100~1000的变化过程,即“点—线—面—体”的知识结构。从表象到想象,学生的思想也跟着内容而变得活跃。
利用小视频预习新知,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新课开始之前就有机会预习新知识,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从而使学生学会思考。教师在制作小视频时,要结合实际学情对教材进行研究。编写导学小视频时,教师要从发展的角度设计内容,既要充分反映教材的设置,又要能激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火花。
(三)智设“综合与实践”作业,提升能力
“双减”政策下,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目标,教师所布置的作业无论从内容、形式还是情感层面,都发生了变化。教师要转变以往“以接受为主”的教学模式,重视创造教学环境,重视学生的实践与探索,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2022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学知识、数学与其他学科、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并能够通过数学思维来进行思考,从而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综合与实践类作业,将信息技术与数学作业相结合,设计出多種形式的实践性作业。这种方法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使数学课堂教学得到延伸。
例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设计“我会画面积”的特色作业。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找出几组常见的多边形,要求学生“选择你喜爱的多边形,并估算出图形面积”。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图形面积计算方法,此次作业是由小学生先选择自己喜爱的图形,再将其画出来,最后用数学的眼光,将其划分成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已经掌握面积计算方法的图形,求多边形的面积。
“综合与实践”类作业,可以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做我想做”的感觉,使学生在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学习氛围中学习。一是让学生亲身经历,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二是让学生学习思考,假如计算的结果与实际的面积有很大差异,那么问题出在哪里,让学生了解求知是一个过程。《未来学校:定义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的新教育模式》白皮书指出,“以人为本的技能”已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在“我会画面积”的主题作业中,利用互联网进行图片展示,充分反映了信息技术的优势,满足了学生多元化的综合的学习需求。教师以“综合与实践”作业为切入点,从单元视角出发,运用信息技术,设计符合新时期特征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体验实践作业,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这种作业充满了科学性,使学生既能从发展的角度去思考,又能创造知识,从而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为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教师应从作业设计入手,改变以往的设计理念,设计具有可操作性的高质量作业。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作业设计优化,创新作业形式,有利于确保作业的典型性、启发性、挑战性和系统性。把信息技术与作业设计相结合,建构智慧作业环境,既是与常规作业的结合,也有作业形式的改变。游戏、小视频、信息调查等多种形式的作业,既拓宽了信息技术的运用范围,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的优势,也为落实“双减”政策做出一定贡献。“双减”工作的核心,就在于新形势背景下的信息化作业,既降低了学生的作业量,又提高了作业质量。
(四)丰富作业的评价
信息技术能够让教师的评价更加生动、更加丰富多彩。例如,当学生在学习《表内乘法》后,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制作很多“苹果”。每个苹果都能进入一个练习,如果学生回答正确的话,就会有一只小猴从里面蹦出来,伸出大拇指说:“你真棒!”就算计算错误也无妨,屏幕上会浮现鼓励的话语,鼓励学生不要气馁,继续学习。如此,不但让学生置身“题海”之中,还能感受到“海上的世界多么美妙”。还有选择题、填空题、是非题等多种类型的题目,通过软件来判定答案是否准确,同时竖起大拇指或者微笑。当学生的答案是错误的时候,就会说:“再试试!”或者是出现一张苦脸。在这种人机挑战、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学生逐渐形成不服输、敢于挑战困难的良好习惯,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习,从而有效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累积知识误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使他们的思维得以更好发展。
三、结语
总之,“双减”政策下,把信息技术和数学作业设计有机结合,使作业内容和形式发生变化,从学生的角度设计一种新颖作业,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者若有心,学者必有益。”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发挥作业的效能,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教育目标,使“减负”与“增效”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杨金花.巧用信息技术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20(16):1.
[2]陈凤华.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J].世纪之星(小学版),2021(13):29-30.
[3]何飞跃.巧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质量[J].新课程研究,2022(28):123-125.
[4]贾艳萍.巧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小学数学作业质量[J].甘肃教育,2020(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