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的故乡

2023-04-12 00:00:00余今
十月·少年文学 2023年9期

荡秋千

我喜欢荡秋千。

坐在秋千上,假装自己是一只小鸟。“呼——”飞走了;“呼——”又飞回来咯。

小区里有两个秋千架,小孩子都喜欢在那里荡秋千。

我坐在秋千上,妈妈在后面推我,她总是帮我把秋千荡得很高很高。

我飞起来咯,飞到了空中。

可是,我还没来得及看看空中有什么呢,却又飞了回去。

妈妈就不停地把我送到空中。风嗖嗖地,滑过我的脸庞,远处的树像和我玩捉迷藏,倏地探出脑袋,又倏地缩了回去。

妈妈坐在另一架秋千上,笑眯眯地望着我。

“妈妈,你也来荡秋千吧。”

我爬下秋千。我要帮妈妈推一回秋千,让她也荡得很高很高,跟远处的树玩一回捉迷藏。

我使出吃奶的劲儿,可不大推得动。唉,我的力气太小太小了!

妈妈说,不用推,她可以让自己飞。

她抓着两边的铁索,快速向后退了好几步,然后,一抬双腿。

呀,她真的飞起来了!

她飞来荡去,像一只快乐的小燕子。

妈妈笑着告诉我,她小时候也喜欢荡秋千,她都是这样让自己飞起来的呢。

妈妈的秋千架,在屋后的一块空地上。那里长着两棵大银杏树,银杏树头大、身子粗。阿公把一块木板的两头钻了洞,系上麻绳,绑在两棵大头银杏树上。

这,就是妈妈的秋千架。妈妈的秋千架是阿公亲手制作的,只属于她一个人。

阿公阿婆没空帮妈妈推秋千,妈妈就自己玩。

妈妈荡秋千的时候,家里的母鸡们站在旁边围观。小鸡们拍着翅膀,想跳上秋千跟她一起飞,可它们太小,根本跳不上去。一只红冠、黑尾巴的大公鸡不服气,雄赳赳地跳上旁边的一棵树,要和妈妈比比,看谁飞得高!

妈妈可不想输给大公鸡,她让自己飞得很高很高,越过公鸡站的树巅,一次又一次。妈妈很得意,以为自己身轻如燕,真的是一只小鸟,在空中飞翔。

不知怎么回事,麻绳忽然断了!妈妈从秋千上飞了出去,像大蛤蟆那样扑在地上。她的脸埋在母鸡刚刨的泥坑里,吃了一嘴泥灰,沾了一脸鸡毛。

“噫,好脏啊!”我嫌弃地哈哈大笑。

妈妈却神气地说:“哼,你想吃一嘴泥还吃不到呢!”

可不是,我看看脚下,全是坚硬的水泥地。

哎呀,我可要小心点儿,万一我从秋千架上摔下来,那可不得了!不仅吃不到一嘴泥,弄不好,还会损失两颗大门牙……

妈妈的桥

我发现,妈妈的心里藏着一座桥,可能,还不止一座呢!

要问我是怎么发现的,得先从森林公园里的桥世界说起。

那一回,爸爸妈妈带我去森林公园玩。我左手牵着妈妈,右手拉着爸爸,我们三个人在树林里的草地上高兴地奔跑。

“哎,那里有一座桥!”妈妈指着远处,高兴地大叫。她放开我的手,自顾自地跑向了桥。

“妈妈,等等我们。”

我和爸爸只好也跟在后面跑。

桥是一座木头桥,很小,弓着高高的背,跨在同样小小的溪流上。

“快上来,快上来。”妈妈在桥上咯咯地笑。

爸爸搀着我走上了小木桥。

水像细细、软软的柱子,从前面矮矮的山石上流到小溪里,唱着歌儿,穿过我们的脚下,流向远方。清凉的水汽一阵又一阵,扑到我脸上,真舒服呀!

“看,那边有很多桥!”妈妈又指着远处,像发现了大宝贝。

“我们去那儿玩吧。”

我还没反应过来,她就拉起我,跑下小木桥。

哇,这里的桥可真多!

妈妈告诉我,这里叫作“桥世界”,有吊索桥、秋千桥、钢丝桥、钻孔桥、脚环桥、手环桥、晃板桥,各种各样的桥。

看着这么多桥,我又惊奇又害怕,一屁股坐在地上,不肯再朝桥边走一步。

妈妈丢下我,跑上了一座晃板桥。妈妈的胆可真大,她在桥上一边走一边晃。摇—摇—晃—晃—的。

啊,我的心好像也在跟着摇摇晃晃。

妈妈回过头招呼我和爸爸:“来呀,上来呀。”

我抱着膝看着爸爸,爸爸抱着膝看着我,我俩都把头摇得像拨浪鼓。

妈妈晃过晃板桥,又高一脚低一脚地走过跷跷板桥,她的笑声比很多小孩子的笑声还响亮。

我感觉,这时候的妈妈已经变成了小孩子,而我变成了一个大人。这次,是我和爸爸两个大人,带着妈妈这个小孩子来玩桥的。她在桥上玩得开开心心,我和爸爸两个大人在岸边看得提心吊胆。

妈妈从桥上下来,心满意足:

“嗨,好多年没有走这样的桥了,真好玩!”

于是,我断定,妈妈的心里有座桥。

妈妈拉我去走桥。

“没事,看着害怕,走过去就不怕了。”妈妈劝我。

我懒着屁股挣脱了她的手。我不要去,我怕,非常害怕。这些桥高高架在河面上,桥下的河水波涛起伏,万一掉下去……我不敢想象。

妈妈笑着刮了刮我的鼻子:

“胆小鬼,我小时候走过的桥,比这些还可怕呢!”

竟然有比这些还可怕的桥?!

“当然了。”

“你可以不走那些桥呀。”

“那是不可能的!”

妈妈给我讲起她小时候和桥的故事。

妈妈小时候上学的路上,要经过两座桥,一大一小,都是木头桥,都没有护栏,而且桥面都很窄。

每到刮风下雨,过桥就成了一件艰难、恐怖的事情。

夏天,暴风雨经常来捣乱。一场暴风雨后,当妈妈和小伙伴走到桥边,却发现桥歪了。

这是来往于家和学校之间必经的路。

怎么办?

没办法,只能胆战心惊地扒着歪斜的桥面过河。

桥歪斜,还不算最惨,最惨的是,当他们走到桥边,蓦然发现桥上空空,只剩木桩。

桥呢?

伸长脖子一看,桥面歪倒在河里。

真不知道风是发了多大的脾气,直接抱起桥面,扔进河里。只是苦了要过桥的孩子,可怜巴巴地站在岸边,望着空空的桥,不知该怎么办。

“妈妈,你小时候过桥不怕吗?”

“怕呀,可是怕有什么办法呢!除了桥,没有别的路可走。不过桥,就无法到学校上学。只能逼着自己,慢慢地走,小心地走,走过去就不怕了,走得多了,就习惯了。”

妈妈脸上露出自豪的神情:“虽然我小时候,上学路上经常遇到桥歪了、桥塌了,但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哟!”

呀,妈妈小时候那么危险的桥都敢过,我还怕什么呢!

我站起身,拉着爸爸,走上了摇摇晃晃的桥。

村庄和城市

我学会了一个新词语:村庄。

我问妈妈,什么是村庄?

妈妈查了查字典说,村庄是人类聚落地,因为人们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所以又叫作农村。

我还是不懂。

妈妈又说,其实吧,村庄就是阿公阿婆现在居住的地方,妈妈小时候生活的地方。

这个我知道。

阿公阿婆住的地方没有高楼大厦,没有大超市、大商场,也没有很宽的马路和很多的汽车。

但是——

那里有一眼望不到边的田野。春天的田野像绿色的海洋,秋天的田野像黄色的海洋,别提有多漂亮啦!田野里,横一条、竖一条的小路,像作业本上的一根根线条,把田野分成一个个格子,大格子和小格子,错落有致。

那里的房屋,像一个个巨大的蘑菇。东一个、西一个的,立在田边,站在小河旁,藏在树荫里……每到傍晚时分,“大蘑菇”的顶上就集体冒出一缕缕的炊烟,飘啊飘,摇啊摇。

那里的树上,搭建着大大小小的窝。阿公告诉过我,那是喜鹊和灰椋鸟等鸟儿温暖的巢。喜鹊整天在枝头叽叽喳喳,又蹦又跳,很欢乐。灰椋鸟却喜欢跑到人家的门前和院子里,探头探脑的。爱操心的布谷鸟,总是在田野上空飞来飞去,焦急地催促人们“布谷、布谷”。

那里房屋的屋檐下,有很多燕子的窝。窝里住着燕子爸爸燕子妈妈,还有它们的宝宝。燕子一家总喜欢站在晾衣绳上,歪着脑袋,盯着我瞧。

那里有一条大河,从阿公家的门前流过。河边有一个码头,阿婆在码头上洗衣服,刷鞋子,洗瓜果;我在码头上打水花,捉小鱼,捞水草。码头上泊着一条小木船,阿公经常划着小木船,在河里,追赶玩得不肯回家的鸭子。

那里的晚上,我们在院子里乘凉。仰起头数天上的星星,低下头看月亮在地上画的树影。小虫躲在墙脚弹琴,青蛙在田野里大声唱歌。

哦,原来,那里就是村庄!

我问妈妈,我们住的地方也是村庄吗?

妈妈说,不是,这里叫城市。

那什么是城市呢?

妈妈说,你想想。

我认真地想了想——

城市有许多很高很大的楼。楼里住着很多很多的人,很多的人彼此不认识。路上有很多很多的车,车的速度很快,一个赛一个往前跑……

爸爸妈妈回到家,就随手关上门。我不敢在家里蹦跳,也不敢在家里玩滑板车……因为,我家楼下的邻居阿姨会生气,来敲我家的门。爸爸妈妈告诉我,在城市里生活,要多考虑别人的感受。

我想玩耍,就要下楼,去小区的空地,或者走更远的路,去公园。

对了,还可以到游乐场。游乐场里可好玩了,有“旋转木马”“海盗船”“航天飞机”,还有很多很多好玩的项目,包括吓得人哇哇叫的过山车。这些,村庄里可没有。

妈妈问我,村庄好还是城市好?

我转了转眼珠,说,都很好。

我想养只小鸭子

我想养只小鸭子,这个念头,在我心里动了很久很久。

我的同学养蚕、养金鱼、养仓鼠、养小猫和小狗。可是,我就想养一只小鸭子。

我的小鸭子毛茸茸的,它有着扁扁的嘴巴,橘红的小脚丫,走起路来一摇一摆,要多可爱有多可爱。

妈妈不愿意养小鸭子,她说我不会养。妈妈真是的,难道她忘记了,阿公就养了许多小鸭子,我小时候还和阿公一起放过鸭子呢。

妈妈又说,市场里只卖大鸭子,不卖小鸭子。

我不信,拉着妈妈去市场里转悠,果真没有看到小鸭子。

奇怪,阿公家的市场有小鸭子卖,我家这里的市场为什么只卖大鸭子呢?

妈妈对我解释,城市里不适合养鸭子,鸭子只适合养在村庄里。

我还是想养一只小鸭子。

我知道怎么养一只小鸭子。

每年春天刚到,阿婆就到集市上买回很多小鸭子。阿公准备好一个大大的纸盒,里面铺上稻草和棉絮,做成小鸭子暖和的窝。

晴天时,小鸭子们被放出窝,在地上快活地奔跑;雨天时,小鸭子们就待在窝里,你挤我、我挤你,嘎嘎地玩“挤油渣”游戏。

阿婆养鸭子就像养小宝宝。她总是看着纸盒里的小鸭子,和它们嘀嘀咕咕地说话,看着它们笑,笑得脸上的皱纹像盛开的花。

阿婆说,等小鸭子长大,就让我当它们的司令官,带着它们玩。

哈,我要做鸭司令啦!

亲爱的小鸭子们,请你们快快长大吧!

阿公说,当鸭司令指挥棒可不能少。他给我准备了一根长竹竿,还在顶端绑了一条红艳艳的绸带。红绸带在风中飘,飘到哪儿,小鸭子们就跑到哪儿。

我扛着指挥棒,开心地指挥我的鸭兵鸭将。

我们走到水塘边,我一甩红绸带,我的小鸭子们就争先恐后跳进水塘。它们游泳,追逐,扎猛子,玩水中倒立,快乐得不得了。

我带领我的鸭兵鸭将走过村庄,浩浩荡荡地,村里的小伙伴们看见了,都羡慕地跟着我们跑。

他们问我,怎样才能当好一名鸭司令。

我和村里的小伙伴们跟小鸭子在小溪里戏水,一起练习“水上飞”;在沟渠里帮螺蛳和河蚌搬家,因为它们总是慢慢腾腾,叫人着急……

嗐,我的妈妈不知道这些,她以为,我什么都不会。

如果我告诉了她,她会不会同意让我养只小鸭子呢?

不,我要养两只!一只太孤单,我去上学了,就会没有人陪它玩。

我的妈妈,她听了我讲的事,惊讶得瞪大眼,说:

“你竟然瞒着阿公阿婆玩水?这,太危险!太危险!以后再也不能让你独自待在那里了!”

啊,我的妈妈怎么这个样?!

她自己小时候不是经常在河里玩水吗?她也瞒着阿公阿婆做了很多很多的事。她小时候做的事,阿公阿婆都记得很清楚呢,难道她自己忘了吗?

我就是想养小鸭子。我的妈妈就是不同意。

她说,小鸭子整天被关在家里,会郁闷死的。鸭子喜欢在河里游泳,喜欢在田野里溜达。

我说,那我就天天带着鸭子去散步。

她说,从来没有见过谁养鸭子当宠物的。

……

唉!

我说不过她。

我的妈妈,她什么时候变成了不讲道理的人?

泡泡

很多小朋友都有一把玩具枪,枪里能吐出泡泡。泡泡许许多多,一咕噜一咕噜,一串串一簇簇地往外冒,无穷无尽的样子。

闪闪发光的泡泡在空中飞呀飞,小朋友就追呀追、笑啊笑。

我也想要一个会吐泡泡的玩具枪。

妈妈这次没有说“不行”。

很快,我也有了一个玩具枪。

我一扣扳机,“咕噜噜”……泡泡们争着抢着,从枪里跑出来。它们可真淘气,上下左右,到处飞,一点儿也不守规矩。

“立定!”

我大声叫。可泡泡们却飞得更起劲。

“排排站!”

泡泡们却“呼啦啦”跟着风一起跑,队伍乱七八糟!

哎呀,风要拐跑我的泡泡!

我慌忙丢下枪,追着泡泡跑,边跑边着急地叫:

“不要跑,不要跑,你们是我的泡泡!”

我捉住一个泡泡,然而——

“啪!”

它自己破了。

我又捉住另一个。

“啪!”

它也自己破了。

我只好停住脚步,看着我的泡泡,跟着风跑走了。

妈妈说:“风太不像话,我们不跟它计较,来,我们继续吐泡泡。”

我拿起枪继续吐泡泡。

空中又飞起五颜六色的泡泡。妈妈噘着嘴追着泡泡吹,她说,要把泡泡吹到天上去,变成一朵泡泡云,天要是下雨,就会下下来许多的泡泡。

哈,这个主意真妙!

“妈妈,你小时候玩过泡泡吗?”

“玩过呀,几乎每个小孩子都玩过泡泡。”

“你小时候也是用玩具枪吐泡泡的吗?”

“不是,我们是自己制作泡泡。”

“自己也能制作泡泡?”

“当然可以呀,用一点儿肥皂水就能吹出泡泡。”

妈妈很自豪。

“妈妈,为什么小孩子都喜欢玩泡泡?”

妈妈想了想,说:“那是因为,小孩子的快乐很简单啊!”

开满花的树

妈妈像和春天约好了那般,每年春天,都要带我去公园看花。

春天的花真多呀,怎么看也看不完。妈妈带我看的,不是梅花,不是樱花,也不是桃花,是一种开在树上的、很大很大的花。

我在公园里经常看到这些树,还在它们的下面乘过凉。

不开花的时候,它们一点儿也不特别。和许多树一样,长满又大又绿的叶子。在秋天,它们可能觉得有点儿无聊,就把身上的叶子当作风筝,放了出去。一片、两片、三片……最后,所有的叶子都飞走了。说真的,冬天的它们,样子很不好看,枝干光溜溜的,也不觉得害臊,看起来还呆头呆脑。

我以为,它们就是我平时见到的模样。可妈妈说,才不是呢,它们在春天刚来的时候,可美、可好看了!

是真的吗?

在一个春天的早晨,妈妈带着我去了公园。

老远,我就看见了一片片粉色的云彩停在半空。

“妈妈快看,朝霞落到树上啦!”

“是啊,真像天上的朝霞!”

我们朝着“朝霞”走去。我惊奇地发现,那不是天上的朝霞,那是花朵,是树上盛开的花朵!

嗯?这是那些冬天里光溜溜的树吗?它们怎么突然间换了一种模样?

树上开满了花朵,一朵挨一朵。花朵好大,有我吃饭的小瓷碗那般大,还没开放的花骨朵,看起来像合拢的双手。

开满花的树,像一个大花球!

有的树开粉色的花,有的树开紫红色的花,有的树开黄色的花,有的树开白色的花。那些花,一个个像活泼泼的胖娃娃,坐在枝上,咧着嘴笑,摇着头闹,真的太叫人喜欢啦!

这些开满花的树,既不是冬天时的样子,也不是我平时见到的样子。现在的它们,是完完全全不同的、另一种样子。它们身上开着密密麻麻的花,好看得花了我的眼。

我仰着头,看得脖子都酸了。它们是什么花?我怎么从来没有看见过呢?

妈妈说,这些是玉兰花,它们只在早春的时候开放,如果你错过了这个时间段,这一年里,都不会看到它们美丽的样子。

啊,没想到,树也会开花,开这样好看的花,可它们平时是多么不起眼呀!

我想起阿公阿婆家周围的树。阿公阿婆总是说他们家的树多,不知道他们那儿,有没有像这样会开花的树?

妈妈笑着说:“有啊,屋子后面有一棵高高的大树,还记得吗?”

我当然记得,它又高又直又粗大。阿公总是让我抱着树向上爬。它的身子很光滑,无论我怎么使劲,都爬不上去。

“那棵树,叫泡桐树。泡桐树和玉兰树一样,都是先开花后长叶。不同的是,泡桐要到四月间才会开出花。它们的花也不一样,泡桐花一簇簇的,聚在一起,像挤在一起的粉色小喇叭。”

我听着妈妈的话,脑子里想象着泡桐的花。我经常在阿公阿婆家,但我真的没有注意过泡桐树开花。因为它很高,我得努力仰着脖子,才能看到它的树顶。

“为什么城市里看不见泡桐树呢?”我问妈妈。

“你在村庄里见过玉兰树吗?”妈妈反问我。

我摇摇头。咦,这是为什么呢?

妈妈说:“可能是,它们各自喜欢的地方不同吧。”

我问妈妈,大树怎么也会开花?

妈妈说:“生命的成长,都会有开花结果的时候,你平时留心观察就能发现。”

我又问妈妈,那我也会开花吗?

妈妈呵呵地笑了,摸摸我的头说:“会啊,等你长到了一定年龄的时候,就会开花。”

啊,那太好了!我也要做一棵开花的树,平时不起眼,到了一个刚刚好的时候,突然开出漂亮的花,让大家好好惊叹惊叹。

向蚯蚓道歉

大人都觉得夏天很热,我不怕夏天的热,我喜欢夏天。

夏天有西瓜,还有小龙虾。有了这两样,夏天再热,我都喜欢。可大人好像不太喜欢夏天,一到夏天,他们就开着空调,要么窝在客厅的沙发上,要么坐在房间里的办公桌旁。只有我,趴在窗前,托着腮,看着外面的一片明亮发呆。

妈妈经常买小龙虾回来,没人和我玩,我就逗弄它们玩。这些家伙身穿红色的铠甲,脑袋上竖着两根细长的触须。如果它们会站起来的话,就像舞台上头戴翎子的演员。

小龙虾有一点不好—动不动就挥舞两只大钳子,好像在严厉地警告我:“不要惹我,我的大钳子很厉害的!”

我向它们表示友好,想和它们玩,它们一点儿都不给我面子。

我问爸爸:“小龙虾从哪里来?”

爸爸回:“从菜场买回来的。”

爸爸真笨,他没有听懂我的话。

我只好又问:“菜场里长龙虾吗?”

爸爸摇着头:“菜场里不长,只有河沟和水塘里会长龙虾。”

爸爸说完,像想起了什么,得意地说:“我们小时候经常钓龙虾,纯野生的龙虾,可好吃了。”

我很好奇:“龙虾怎么钓啊?”

“很简单,捉一些蚯蚓,把它们系在线上,放进水里,就能钓到龙虾了。”

啊!

我惊呆了!

“爸爸,你好残忍!”

这回,爸爸惊呆了。他问:“我哪里残忍了?”

“你捉蚯蚓去钓龙虾,不残忍吗?”

爸爸却嘻嘻笑起来:“我们小时候都是这样干的。”

妈妈插嘴道:“我小时候也用蚯蚓钓过龙虾。”

爸爸来了兴致,他清清嗓子说:“嗨哟,说起我们小时候钓龙虾,可有意思啦。

“一到夏天,我们怎么可能像现在的小孩这样待在家里?根本待不住的。吃完饭,大人们开始午睡,我们就偷偷地溜出去。先在地上挖蚯蚓,挖许多蚯蚓养在瓶子里,再跑到沟渠边,找一个有树荫的地方坐下来,把蚯蚓系在线绳上,放进水里,去引诱龙虾。”

妈妈也很激动:“哎,我们小时候也这样……”

爸爸妈妈讲他们的小时候,讲得很开心。我听了却很生气:“你们弄死蚯蚓去钓龙虾,蚯蚓真可怜,蚯蚓也是生命啊!”

“生命?”

爸爸和妈妈张大嘴巴。

爸爸搔搔后脑勺:“说的也是哦。蚯蚓也是生命,可我们小时候压根儿没想过这个。”

我严肃地说:“你们应该向蚯蚓道歉!”

爸爸妈妈都哈哈笑起来。他们以为我在开玩笑。我才不和他们开玩笑呢!

我跺着脚:“你们必须道歉!”

“可是……”爸爸犹豫着,“那都是小时候的事情了,蚯蚓也都死了,怎么向它们道歉呢?”

“蚯蚓也会有孩子呀!就像你们,你们有孩子,那就是我,我将来也会有孩子。”

爸爸恍然大悟。

妈妈又说:“可是,蚯蚓的孩子们肯定也住在乡下,难道我们还要特地跑到乡下,去向蚯蚓道歉?”

他们这样说,就是找各种理由,不想道歉。他们的态度一点儿也不端正!

我更加生气,说:“蚯蚓也可以来到这里啊!你们不是从村庄来到城市了吗?蚯蚓为什么就不能呢?”

爸爸和妈妈对望了一眼,同时大笑起来。他们边笑边揉着肚子说:“有可能,有可能。”

“那蚯蚓会怎样来到城市呢?”妈妈又问。

哎呀,妈妈的问题真是多,我觉得她反正就是不想道歉。

“蚯蚓肯定有办法呀。”

“那蚯蚓会住在城市的哪里呢?”爸爸又问。

“公园里呀!”

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因为有一回,我在公园里玩,就看到过蚯蚓。

然后,有一天,我带着爸爸妈妈去了公园。他们向我保证,一定当着我的面向蚯蚓道歉,并且以后,再也不干捉蚯蚓去钓龙虾的蠢事了。

我很高兴。

中秋的菱角

立秋的西瓜吃过没多久,大街上忽然响起了一阵阵叫卖声。声音跟着风转啊转,转进了我的耳朵里——

“卖菱角喽!新鲜采摘的大菱角,又脆又甜!”

妈妈站在窗前,凝神望着窗外,一动不动。

“妈妈,菱角是什么?”

“菱角啊,”妈妈回过头望着我,“你还记得阿公家门前那条河吗?夏天河里长着很多菱盘。”

“菱盘?”我摇摇头,没印象了。

我记得阿公家门前的河。河里长着绿绿的水草,水草有的藏在水下,有的铺在水面上,阿公经常用两根竹篙从河里绞水草给小鸭子吃。

妈妈告诉我,她小时候,经常和阿公一起种菱角。

清明时,最适宜种菱角。妈妈说。

阿婆拿出上一年挑拣好的菱种,阿公划船,小时候的妈妈就趴在船舷上,往河里撒菱种。大概两个月后,水面上就冒出了嫩绿的菱叶,菱叶围绕着茎生长,像一个圆盘,所以又叫菱盘。长出来的菱盘,平展展地铺在水面上。

夏天,菱盘开出白色的小花,哪个菱盘上的白花开得多,结出的菱角就会多。再过一段时间,翻开菱盘,就能看到叶子下藏着一个个小菱角。菱角身上有刺,但刚长出的菱角,刺也是嫩嫩的,摘一个,咬一口,又甜又脆。随着菱角长大,身上的刺也会越长越硬。

菱角很厚道,不需要怎么管理,也从不对生长环境挑三拣四,默默地在水里生长,到了秋天,就奉献出一个个大大的菱角。菱角的肉白嫩白嫩、脆甜脆甜的,让人吃得停不下来。

听着妈妈的讲述,我的口水在嘴巴里直翻跟头。

我打电话问阿公,河里有没有结菱角?

阿公在电话里哈哈笑着回答我:“结啦,今年春天刚种的。我和阿婆正想着要把大菱角给你送去呢,没想到,你这个小馋猫鼻子尖,隔那么远就闻到了香味。哈哈。等着啊,过几天,你就能吃到了。”

哇!我激动地盼望着。

中秋节前,我收到了阿公寄来的一个大纸盒子。

打开纸盒子,妈妈欢喜地叫起来:“菱角,好大的元宝菱角!”

我急忙凑过去瞧。

菱角绿绿的、胖胖的,两头尖尖地翘起,看上去真的像一个小元宝呢!

我伸手去拿。

“小心,别扎了手。”妈妈拦住我的手,“菱角的刺很尖锐,刺到人很疼。”

我紧张又小心地拿起一个,菱角并没有刺我。我把它放在鼻子下闻了闻,有一股淡淡的清香。

这个怎么吃呢?我拿在手里左看右看,不知道从哪里下口。

妈妈把菱角冲洗干净,拿一把大剪刀,剪去两头的角,递给我,说:“现在可以咬了。”

我用力一咬,一股清新的香甜冲进了我的嘴里。可是,菱角的皮也真硬啊,我得使劲咬开它,才能吃到里面的肉。果真如妈妈所说,菱角的肉脆脆的,甜甜的。

妈妈又告诉我,一般在中秋节前,就要把成熟的菱角采摘下来,不然,熟过头的菱角,会自动从菱盘上脱落,掉进水底。有的会腐烂,而有的会变成种子,等待第二年春天发芽,长出新菱盘。所以,一般情况下,河里只要种过一次菱角,后面几年都不用再下种,因为菱角会自动播种。

“菱角真棒!”我由衷地赞叹。

“菱角确实好,”妈妈接着说,“采摘完菱角之后,菱盘就被收割上岸,给家里养的鸡啊鸭啊猪啊当饲料,肥美的菱盘很受欢迎呢!”

我好想去阿公家,亲眼看看河里的菱盘,亲手采一回菱角啊!

妈妈对我说:“等明年暑假,我们一起去阿公家采菱角,我已经好多年没有采过菱角了。”

我们都是蒲公英的孩子

我和爸爸妈妈去郊外春游。在草地上,我发现了一种叶子肥肥的草,草茎上顶着一个圆圆白白的花球,花球蓬蓬松松的,似乎轻轻一碰,就会散。

妈妈说,这是蒲公英,花球是蒲公英的种子,它们在等待一阵风。

为什么要等待风呢?我很奇怪。

可以飞起来呀。妈妈告诉我,蒲公英的孩子长大了,就会跟着风离开家,飞到哪儿,就在哪儿生根发芽。

蒲公英的孩子真爱旅行呀!

我望着那蓬松的花球,忍不住噘起嘴,奋力一吹。

哈,妈妈你看,蒲公英的孩子去旅行啦。

我追着那些白色的小茸毛跑。它们像一个个自带降落伞的小精灵,在空中悠悠荡荡地飘啊飘。

妈妈也学着我的样子噘起嘴吹,她也要帮蒲公英的孩子去旅行。

“蒲公英的孩子离开家,它们会害怕吗?”我问妈妈。

妈妈歪着头想了想,说:“也许一开始会吧,后来就不会了,因为旅行也很快乐。”

我问妈妈怎么知道的。

妈妈笑着说:“因为我也是蒲公英的孩子呀。我从阿公阿婆居住的地方,飞到我们现在居住的地方,像不像蒲公英的孩子?”

我拍着手说:“像!”

我忽然想起一个问题:“那我将来会飞到哪里呢?”

妈妈嘿嘿一笑,说:“到时候就知道啦!”

我和妈妈嘻嘻哈哈地追赶蒲公英的孩子,我希望,“到时候”我会飞到一个很远的地方,然后,再悄悄地飞回来,我可不想离开爸爸妈妈,离开我们的家。

半个故乡

老师叫我们写一篇作文,题目叫《美丽的家乡》。

我问妈妈,我的家乡是不是阿公阿婆居住的地方?

妈妈摇摇头说:“应该不是,你的家乡,就是你现在生活和居住的地方。”

“为什么阿公阿婆那里,不是我的家乡?我小时候也在那里住过呀!”

妈妈说:“你只能算那里的一个客人,那里是妈妈曾经的家乡、现在的故乡,最多也只能算是你的半个故乡。”

那什么是故乡呢?

“故乡啊……”妈妈想了半天,“应该就是曾经生活过很长时间,但现在离开了的地方。”

妈妈说话的时候,眼睛直直地望着窗外的某个地方。

她是不是在心里看到了故乡?

妈妈经常给我讲她故乡的故事。故事里有人、有花草树木、有小虫还有其他各种动物,那里的事儿真有趣,那里令我向往。

妈妈也经常带我回到故乡。走在妈妈故事里的故乡,踏在故事里的土地上,我就像回到了家一样。我对那里一点儿也不陌生,就好像早就认识的朋友。那里的一切,在妈妈的故事里住了好久好久,我早就熟悉了它们,它们好像也熟悉我。我一个人在阿公阿婆家居住的时候,是它们陪伴我,又和我一起,生出新的故事。

可妈妈说,她的故乡变了。

妈妈带我去走了她故事里的桥,看了故事里的田野。我们坐在故乡的河边,看着妈妈故事里的大河瘦得成了一条沟,妈妈轻轻叹了口气:“它们都不是过去的模样了。”

可不是,妈妈故事里可怕的木头桥变成了结实、牢固的水泥桥,田野里依然种着庄稼,但很少见到人们在田里劳作。撒肥机在田里突突地奔跑,无人机在田野上空嗡嗡地盘绕……这些,都不在妈妈的童年故事里。

我问妈妈,你觉得故乡变成什么样儿了呢?

妈妈笑了笑,回答:

“变老,也变年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