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中小学“黑竞赛”

2023-04-12 23:25
记者观察 2023年3期
关键词:搜索

近日,有群众反映“叶圣陶杯”华人青少年作文大赛违规办赛问题,教育部于2月15日对其进行了通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实际上,这项所谓的“竞赛”曾屡次被曝光和处罚,存在诸多问题。那么,像这样的“黑竞赛”为什么还能够持续举办?家长们又该如何避免?

打假“黑竞赛”

“丰富三科简历,3—6年级建议参加,也是六年级最后丰富简历的机会。”2022年10月,“叶圣陶杯”华人青少年作文大赛省级初赛报名期间,多个培训机构群和家长群的群公告或团购链接中嵌入了此类宣传话术。

但是,大赛主办方注册地所在的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委员会小升初咨询部门工作人员强调,区内的小升初均为免试就近入学,不收取简历,没有面试。

另外,2023年1月29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共同抵制面向中小学生违规竞赛活动的提醒,其中强调凡未列入教育部公布的《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下称“白名单”)的均属违规举办的“黑竞赛”。而“叶圣陶杯”华人青少年作文大赛并不在“白名单”中。

其中,教育部也再次强调,所有竞赛结果均不得作为中小学生招生入学依据,也不得作为中高考加分项目。有关公司和个人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方式散布“考试获奖,助力升学”谣言、贩卖焦虑、非法敛财,属违法违规行为,不仅加重学生负担、损害孩子身心健康,而且涉嫌诈骗,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严厉打击。

事实上,关于“叶圣陶杯”华人青少年作文大赛的质疑由来已久。

2021年4月,有媒体对该赛事展开过调查,披露由北京圣陶文润教育文化有限公司举办的山寨“叶圣陶杯”或构成不正当竞争。公开资料显示,该大赛此前使用过“叶圣陶杯”全国中小学生新作文大赛的名称,与教育部批准、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主办的“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的名称仅一字之差。

国家企业信息公示系统显示,2021年9月,北京圣陶文润教育文化有限公司曾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被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处以120万元的罚款。主要违法事实包括当事人在宣传举办的叶圣陶杯系列赛事时,虚构举办赛事届数、误导消费者等。

除作文大赛之外,“叶圣陶杯”系列赛事还包括国际青少年英语大赛、青少年语文综合素养大赛、国际青少年趣味数理科普知识大赛、国际青少年编程创意大赛等7项赛事。但是在“白名单”中,并未出现上述比赛。

2022年末,“叶圣陶杯”华人青少年作文大赛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叶圣陶杯华人作文大赛官宣”,其认证机构已更换为北京圣陶国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18年,主要从事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法定代表人于2022年1月由康桂芝变更为叶方元。2022年8月18日,康桂芝又被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列为公司的关联限制消费对象……

“黑竞赛”为何屡禁不止?

这项所谓的“比赛”被多家媒体曝光过问题,不在“白名单”中,比赛主办方的法定代表人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可吊诡的是,一项存在诸多问题的作文比赛为何能够持续举办?

今年1月14日,正值寒假期间,第34届(此届数为虚构)“叶圣陶杯”华人青少年作文大赛全国总决赛在线上举行,学生在考试平台的摄像头监控下手写作文,再拍照上传。看似一本正经、有模有样,实则明码标价、售卖证书。

有媒体报道,在社交媒体以“叶圣陶杯”“希望数学”为关键词搜索,仍出现不少相关广告,宣称“叶圣陶杯”最低有三等奖保底。

在其购买报名小程序“Guticlub”上显示,这是一家全国中小学升学、竞赛、考级、研学信息与资源共享平台。快团团平台显示,该店铺成员超2000人,跟团人次超千人。

其中,5-6年级|第35届“叶圣陶杯”作文省级决赛的报名费为380元。5—6年级|第七届“叶圣陶杯”青少年语文综合素养省决赛的Guticlub会员、非会员报名费分别为280元、380元。为学杯全国中小学创新作文活动的Guticlub会员、非会员报名费分别为100元、180元。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研究员储朝晖认为,黑竞赛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有大量市场需求,而进入白名单竞赛数量和类型有限,难以满足家长功利化的需求。有家长明知道竞赛不在白名单范围内,也会让孩子参加。另外,也不排除少数学校私下以竞赛作为学生入学依据。

有需求就有市场,更何况这个“市场”让主办方获利高昂。

如何避免“黑竞赛”?

2023年1月7日,北京中小学寒假首日,北京市“双减”工作专班提醒家长警惕假期违规竞赛,列举了合规竞赛的特征和违规竞赛常用套路。

教育部门的合规竞赛有三个特征,一,坚持“零收费”;二,主办方是非营利主体;三,办赛有连续周期性。

“非营利主体是指在编办或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法人组织。也可以理解为,公司(即市场监管部门登记的营利主体)主办的赛事,一定不是教育部门合规竞赛。”北京“双减”工作专班强调。

此外,教育部门的合规竞赛每学年只举办一次,如果是一年内反复举办的赛事,则不是教育部門合规竞赛。并且,合规竞赛名单每年都公开、公布、公示。

“对外不敢叫竞赛,名目‘马甲’常更新”“通过第三方报名,暗示交钱保获奖”“竞赛不断设置初赛、复赛、大师赛等晋级模式,让人眼花缭乱”“报名收费水涨船高,以高收费来显示竞赛级别”……北京“双减”工作专班列举了违规竞赛常用套路,提醒家长注意。

而家长也需扭转功利化的家庭教育观,竞赛是为了鼓励孩子个性发展、挖掘孩子的潜力,而不是为了一纸简历。

除了家长要警惕“黑竞赛”之外,相关部门也要持续加大打击力度,让违法违规者“得”不偿“失”。除此之外,还要严格规范学校各环节招生行为,让竞赛与升学彻底“脱钩”,让“黑竞赛”彻底失去生存土壤。

本刊综合

猜你喜欢
搜索
计算机技术在文检工作中的应用
入室盗窃案外围现场勘查的几点启示 
基于西洋跳棋的博弈程序研究
学科整合,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魂”
优惠信息检索与分析
精心设计享受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