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夏
建筑是凝固时间的艺术,是历史文脉的载体。
坐落于南湖红船旁的嘉兴市建筑工业学校(以下简称学校),近四十年来凭借深厚的专业和文化底蕴,坚持传承鲁班之术、工匠精神,同时通过自身的建设发展,赓续红船精神,办好品质职教。
学校秉持“明德厚生、笃学强技”的办学理念,努力培养“勇担当、善学习、精技能、会审美、敢创新、能发展”的建筑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批优质人才。学校是国家首批建筑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先后获得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中职教育名校等称号,2021年入选浙江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群)建设单位,迈入发展跃升新阶段。
近年来,学校根据嘉兴市“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推进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战略,认真落实中央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战略决策,部署推动嘉兴市从“统筹城乡发展的典范”向“共同富裕的典范”跃升的整体规划,结合嘉兴市教育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中的“嘉兴订制”产教工程要求,充分发挥专门化职业学校的资源集聚优势,围绕嘉兴市建筑产业发展需求,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增强办学活力,探索建立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有效衔接机制。牢牢把握“转化、创造、共享”三大关键词,与行业企业建立新型信息、人才、技术与物质资源共享机制,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构建产业集群联动发展机制,打造形成了产教融合的“嘉兴订制”范本,夯实了职业教育助力共同富裕的“建设之基”,为建筑产业在嘉兴市打造共同富裕典范城市过程中发挥支柱性产业作用提供了有效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嘉兴订制”关键词之一:“转化”资源要素,促进“产学互通”
学校以校企资源双向“转化”为核心,在推动产教融合过程中,一方面,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生产要素和创新要素转化为学校的教育要素、教育场景和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将教育要素和创新要素转化为行业、企业的实际生产要素、具体生产力、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学校根据数字建筑发展背景下数字化“新设计”、工业化“新建造”、智慧化“新运维”的发展升级要求,立足建筑工程施工、工程造价、建筑装饰等重点专业,与数字建筑服务领域领军企业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数字建筑产教融合育人基地、“1+X”证书(BIM)认证中心、数字建筑人才精准就业平台,构建形成数字建筑人才培育、技能认证、就业服务的“全闭环”。依托“全闭环”平台,通过校企合作开发数字建筑一体化专业课程、共建数字建筑结构化师资队伍,实现校企协同育人,为建筑行业提供数字建筑人才“精准直供”服务。
校企合作推进“三教”改革。依托校企共建“全闭环”平台,跨专业打造高水平“双师型”队伍。通过在企业开展“数字建筑”实践项目、“数字建筑”技术研讨、BIM轮岗实践、一对一拜师结对等方式进行校企师资共育,把专项培训融入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的具体环节中,全面提升师资培训效率与水平。
同时,依托高水平专业师资队伍,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员工培训、技术咨询服务,协助企业开展设备改造、技术升级、生产项目研究。
联合企业共建“数字建筑”教学资源库,根据相关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建立软件操作、模型生产、模型应用、项目管理等教学资源模块。校企合编立体化培训教材,通过微课、慕课等形式及时将“数字建筑”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规范融入教学内容。校企共同开发活页式、模块化教材,以灵活满足教学、培训以及认证考试需求。与企业合作推进智慧教室与智慧实训室建设,利用虚拟现实、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开发基于职场环境与工作过程的教学场景、虚拟仿真实训资源与平台,开展智慧化环境下的实训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嘉兴订制”关键词之二:“创造”多元载体,推动“四链合一”
学校以价值“创造”为核心,依托自身“施工、设计、运营”一体化“大建筑”專业集群优势,在推动实施产教融合过程中,围绕教育价值和产业价值的共同提升,做强产教融合平台,做精产教融合项目,打造多元化产教融合实践载体,推动产业链、技术链、人才链、创新链“四链合一”。
学校根据与建筑行业发展同步、与建筑企业需求契合的建设理念,发挥自身掌握丰富行业企业资源的优势,与企业共建新型建筑工业化实训基地。立足专业发展和行业提升需求,进一步建设“三大中心”,形成“一基地三中心”格局。根据“三大中心”项目特点、场地实际与合作企业需求,以一家企业或单位对应一个中心的“1+1”协作模式,建设形成了建筑安全教育中心、建筑特种作业实训中心和装配式建筑学习中心,通过实施“企业入驻、校企共建、设备共享、订单培养、校企共训、合作运行”等多元化合作方式,持续推进产教深度融合。
其中,建筑安全教育中心以趣味项目为载体,运用AR、VR等先进的互动控制技术,开展声光电一体的沉浸式安全教育,为建筑行业筑牢安全生命线提供有力支持。建筑特种作业实训中心充分发挥企业驻校优势,以学校原有的嘉兴市建筑特种工技能鉴定中心为基础,改造升级,为建筑专业、建筑企业提供了一体化多功能的综合实训场所。装配式建筑学习中心依托学校“1+X”(装配式)试点学校和考核站点平台优势,对标岗位需求,对接考核要求,建成标准化的装配式构件四大学习模块,为专业师生与行业企业提供实践学习、职业体验、大赛集训、技能鉴定、岗位培训、产品研发等多元化服务。
学校新型建筑工业化实训基地获评2021年浙江省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实习实训基地,项目研究成果获评2022年浙江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科研成果三等奖。学校学生在全国装配式技能竞赛中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省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
依托“一基地三中心”,学校紧随行业企业发展趋势,聚焦建筑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积极实施前沿化、特色化产教融合项目,助力嘉兴市建筑行业的工业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打造“小鲁班创客坊”,以“企业出题、学校破题”的形式,推进“数字建筑”技术创新和“三创”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合作完成2项国家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
“嘉兴订制”关键词之三:“共享”合作成果,实现“技能共富”
学校以成果“共享”为核心,进一步凝聚职教与产业协同发展共识,强化共同体意识,全面提升产业服务水平,推动嘉兴市建筑行业实现“技能共享、产业共富”。组建长三角建筑职教联盟,助力长三角建筑产业一体化发展。
学校根据嘉兴市建筑行业企业的发展需求,构建形成了“四域四式”的高效产业服务模式,在行业培训、行业技术、行业协作和行业文化四个重点领域提供精准对接服务,并根据不同领域特点,采用四种不同的服务对接方式。
学校与嘉兴市园林市政局、嘉兴市南湖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政府部门及城建职工培训中心合作,面向建筑行业工人、技术骨干、管理人员提供三类定制培训服务。根据不同建筑企业类型和需求,提供岗位技术支持、技术研发创新和技术标准编审三个层次的分层式技术服务。建成嘉兴市建筑行业综合性服务平台——嘉兴市建筑技术跨企业培训中心,面向全行业提供研修培训、考核鉴定、成人教育、学术活动和竞赛考试等一体化聚合式服务。
在校内原有文保遗址基础上新建古建体验中心,同时整合建筑类专业职业体验中心,面向全社会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传播建筑文化,弘扬工匠精神。
学校的“四域四式”产业服务模式,满足了嘉兴市建筑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培训资源不足、不规范等现实问题。为提升建筑产业工人学历层次和受教育水平,提高产业工人收入,推动嘉兴市共同富裕典范城市建设,提供了有效助力。
2021年9月,学校联合沪苏浙皖四地的24家政、校、行、企单位,组建浙江省首家长三角建筑职教联盟,推动建立建筑行业的长三角产教融合协同联动机制。同时,与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建“长三角(嘉興)历史建筑保护研究中心”,为传承古建技艺,赓续历史文脉,厚植家国情怀,贡献“建工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有力提振了人们对职业教育发展前景的信心。
在学校校长范晓春看来,职业学校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输送的重要渠道,承担着为本地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人才“活水”的社会重任,而建筑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同时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嘉兴市打造共同富裕典范城市的重要产业支撑。
下一步,学校将立足建筑产业发展升级大局,建设完善与地方建筑产业高度匹配的专业体系,围绕“施工、设计、运营”三大核心领域,建成嘉兴特色、浙江领先、国内一流的建筑类专业标杆;充分发挥自身作为建筑专门化职业学校的技术、人才和平台优势,深入产业内部,引领企业发展;参与构建嘉兴市建筑产业工人职业发展体系,提供更充足的优质教育资源,助力产业工人成才出彩、增收致富。
(作者单位:嘉兴市建筑工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