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 金效益 蔡赟
摘要:都市圈建设成为当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地区可通过产业发展及合作融入都市圈建设。新余市近年来大力发展锂电产业,不断营造积极的营商环境,在企业及政府的努力下,锂电产业在产业规模、产业链条、人才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势,成为融入大南昌都市圈的产业优势。同时,在壮大锂电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面临产业下游竞争性不强、抗风险能力较弱、人力资源不足等问题。因此,新余市可通过补链延链强链、突破关键领域技术、引进和培养人才等方面提升锂电产业竞争力,成为承接南昌产业转移的重要支柱产业,以此扩大融入大南昌都市圈的广度及深度。
关键词:锂电产业;大南昌都市圈;产业链;技术创新
一、引言
大南昌都市圈是江西省重要区域发展战略,各地市在产业合作、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合作项目,对都市圈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产业合作是促进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地区融入都市圈发展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新余市产业结构不断调整,逐渐形成了“2+4+N”的新型产业体系,其中锂电产业是新余市主导产业之一,对新余市经济增长及产业转型升级作出巨大贡献。新余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巩固赣锋、雅保全球领先地位,引领锂电产业迈向千亿”,既是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也是不断融入大南昌都市圈的产业支撑,更是符合国家“双碳”要求的产业发展战略。
新余市锂电产业前端优势突出,锂电池和四大关键材料发展迅速,逐渐起到了拉动作用,不断促进产业集聚向集群发展演变,锂电高地已初具雏形,基本打通了锂矿原料至锂离子电池生产环节,形成了较完整的锂电产业链,各类产品达四十多种,远销多个国家与地区。发展壮大锂电产业既是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也是不断融入大南昌都市圈的产业支撑,更是符合国家“双碳”要求的产业发展战略,新余市以城促产,以产促城,逐渐形成产城融合的新局面。
二、国内外关于都市圈研究的现状
(一)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 关于都市圈的概念研究。曾群华、邓江楼提出都市圈是一种特殊的地域空间组织,它们之间地域相邻,资源方面具有互补性,并且在公共交通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可以共享。它是基于较大城市为核心的基础上,将其他位置相近的城市集合起来,形成一个城市群体,这个城市群体的特点是功能上相互依存度较高;罗杰锋认为都市圈又可以称之为城市带、城市圈,由一个中心城市及周边城市组成,中心城市在其中发挥核心及辐射作用,通过这种方式使中心城市及周边地区紧密联系。
2. 关于都市圈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意义研究。张学良认为,都市圈作为城市群的更小层次的联合体,在城市群建设中可以起到关键节点的作用。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不断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都市圈建设是一个重要的载体;王玉海、张鹏飞认为都市圈(城市群)是带动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是构建双循环新格局的突破口。
3. 关于大南昌都市圈建设研究。通过搜索文献发现,我国学者对大南昌都市圈的研究只有不到10篇,且集中于2020年之后。钟小根根据城市引力模型计算数值分析了支持南昌都市圈“一核五轴”形成的社会经济证据;陈志通过分析大南昌都市圈国土资源优势、存在的问题,从资源利用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大南昌都市圈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国土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参考;张泓宁、陈瑾从强化南昌核心增长极地位、完善都市圈层级体系、提升区域综合实力和竞争优势等方面提出构建南昌现代化都市圈的对策建议;程小白等人从法律角度分析,提出大南昌都市圈法治营商环境建设存在的不足,提出应进一步营造公平公正透明的竞争环境;建立市场监管更有效、服务更精细、权责界定更清晰的政务环境等对策建议。
4. 关于地市融入都市圈建设路径。罗杰锋基于河源市当前发展情况、相对优势和存在的劣势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借鉴其他发展经验,提出了河源市全面融入深莞惠都市圈的对策建议;刘杰在分析宁德近些年发展的基础上,针对面临的机遇与优势、挑战与短板,在共筑发展新格局、发展开放型经济、交通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分工协作、文化旅游协同发展及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方面,提出宁德融入福州都市圈的协同发展策略;王雨婷提出,要使乐山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是从城市建设方面来看,可推动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加快创新推动经济发展,建设智能城市;二是从产业发展来看,可充分利用本地的比较优势,打造特色产业集群;三是增强人口集聚能力,推进人力资本建设。
(二)国外相关研究现状评述
1. 关于都市圈的概念研究。林先杨、陈忠暖指出,日本是最早提出都市圈这一概念的国家,而且这一概念随着国土空间规划及城市的发展也在不断调整。日本行政管理厅在1950年和1960年两次对都市圈概念进行了修正。除日本外,很多西方国家也提出了类似的概念,如1910年美国第一次提出大都市圈这一概念,加拿大提出国情调查大都市区、法国提出集聚区、瑞典提出劳动市场区等概念,这些概念与都市圈概念都有相似之处。
2. 关于都市圈理论研究。法国著名经济学家戈特曼教授于1957年提出大都市圈理论,这一理论成为区域发展的基础理论之一,目前全世界都在广泛使用大都市圈理论。林先扬指出,法国学者戈德曼是最先提出城市群研究的学者,他提出了Since Mega-lopolis 这一著名理论,奠定了他在城市群研究领域的重要地位;孙永平指出,社会学家霍华德从城市群的角度开始研究城市,当时英国经济处于繁荣发展时期,他撰写了《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在书中提出了“田园城市”这一概念,并且希望通过“组合群体”来协调和发展;郭凤城按照国外关于城市群理论研究的时间顺序,划分了城市群研究的启蒙发展及丰富深化两个不同阶段。
三、新余市通过锂电产业融入大南昌都市圈的可行性分析
(一)锂电原材料优势明显
锂电原材料受市场影响较大,控制原材料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新余市企业积极布局锂电原材料的控制。其中赣锋锂业、江西雅保都是全球锂矿资源重点企业,除在国内布局外,分别在加拿大、爱尔兰、阿根廷、澳大利亚通过合资占股,买断锂资源开发权。通过与国外公司强强联合,确保了锂电原材料供應有保障,保持了业内的资源、技术优势地位。
(二)产业链条不断健全
新余市锂电产业贯穿上中下游,实现了产业链全覆盖。上游主要有以赣锋锂业、江西雅保、东鹏新材为代表的锂盐企业;中游主要有以智锂科技、金锂科技为代表的正极材料,以斯诺新能源、亿晨新能源、路达新能源为代表的负极材料,以中盛新材料为代表的电解液,以通泰新材料为代表的隔膜,以双华实业为代表的电池外壳等企业;下游主要有电芯、电池、PACK重点企业:赣锋电子、汇亿新能源、炳昶电池科技、高翼电池、中锂新能源、凯瑞新能源等为代表的锂电池,以赣锋锂电、京九动力为代表的电池成组,以金心智能科技为代表的电池生产设备企业,以赣锋循环为代表的废旧锂电池综合回收等企业。
(三)相关政策保障较为完善
随着锂电技术的突破和应用领域的拓展,新余市锂电产业从2005年重新起步,近5年来进入高速发展期。近年来,新余市先后出台并实施“锂电等产业集群三年倍增计划”;“锂电三十条”,围绕招商引资、产业培育、财政金融、科技创新、生产要素、发展环境等方面出台了30条措施,构建了支持锂电产业发展较为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锂电人才十六条”“锂电工程师资格条件”“推动工业经济大变样实施意见”等利好政策,助力打造全球锂电高地,产业发展走在全省、全国乃至全球前列。新余市先后获评省锂电新材料产业基地、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锂电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国家火炬动力电池特色产业基地、省新型工业化锂电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
(四)发展优势日益突出
一是积极打造人才优势。新余市锂电企业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3个、省级平台7个、市级平台7个。2个省级优势创新示范团队,各类科技人员达2136人,占总人数的11.7%,其中国家百千万人才2名,国家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名,国家高端外国专家5名,高级工程师67名,博士13人,硕士262人,本科1276人。二是积极打造科技优势。新余市锂电企业获授权专利150多件,承担国家级、省级科技项目近30项,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0余项,龙头企业赣锋锂业连续荣获省市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同时,市内锂电企业积极开展产学研用合作,与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等12所高校院所密切合作,产学研合作项目达40余项,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四、新余市锂电产业融入大南昌都市圈面临的问题
(一)产业链部分环节不够强
一是中下游环节规模偏小。新余市虽然形成了一条较完整的锂电产业链,除几家龙头企业外,大部分企业规模偏小,尤其是中下游环节较为薄弱。电解液生产企业仅有1家,隔膜生产企业也仅有1家。下游主要在光伏储能、照明、无人机、动力电池等产品应用上,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等制造及组装目前还是空白。二是企业之间关联度不高。电池企业与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企业之间由于市场定价、战略合作、供应商挑选等原因合作较少,目前供需合作比在15%左右,比例偏低。
(二)抗风险能力较弱
受国家补贴政策退坡、产能相对过剩、原材料价格上涨及疫情等影响,新余市部分锂电企业产品尤其是锂电池等价格上涨不及预期,导致部分企业锂电池生产企业停产或举步维艰;相关新能源公司的倒闭不同程度影响了一批配套企业,造成新余市锂电产业链的多个关键环节曾面临断层危险。近几年由于疫情的持续,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企业的生产困难,部分企业停产停工,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一些中小企业的生存面临着风险。
(三)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
新余市在锂电产业链上最能够体现综合实力的正极材料、电池等核心环节的产能规模、工艺水平、创新能力较为薄弱,许多关键核心技术还是掌握在美、日、韩等国家手中。新余市企业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以代加工的模式,多数应用于3C电池(计算机、通信和消费电子)阶段,而动力电池方面应用较少,隔膜企业仍主要采用干法生产工艺等,研发能力与创新意愿不强,基本没有引领产业变革的颠覆性自主知识产权。
(四)缺乏产业高端人才
锂电池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但新余市锂电产业链技术人才支撑还存在不足。近年来,高端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部分企业发展的瓶颈。经调查发现,虽然新余市职业院校较多,但仍缺乏开设锂电应用技术专业的职业院校。同时,新余市锂电行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还普遍存在本地人才留不住,外地人才不愿来的情况。据了解,新余学院、江西工程学院等院校90%以上的新能源相关专业毕业生到外地就业。部分企业反映新余市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力还是不够,资格难认定,待遇难落实。
(五)产业要素保障不够完善
资金不足是大部分锂电企业普遍面临的共同问题,由于锂电产业大多回款账期长,占用流动资金大,与银行信贷政策和放贷周期不符,致使企业存在一定融资难、融资贵现象;排污指标、废渣处理、土地规划、电力燃气供应、消防环保验收等问题影响锂盐产能规模扩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及相关产业配套,又严重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等大项目的引进;电子元器件生产、电镀加工等配套缺乏;现有公共检测、研发平台未完全发挥作用,产品检测需送往天津、上海等地,检测时间长、费用高;仅有的赣锋检测平台仍需加强完善,研发平台尤其是企业间科研攻关还处于初级接触阶段。
五、新余市以锂电产业融入大南昌都市圈的对策建议
(一)下功夫补链延链强链
一是聚焦锂电产业进行招商引资。强化招商引资“5020工程”理念,紧盯国内外锂电新能源大企业、紧盯在谈重大项目不放松,以打造锂电产业集群为重点,找准锂电产业发展的方向重点及发展战略和思路,重点招引一批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材料、电芯电池等项目落户,完善锂电产业链。至2025年,锂电产业营业收入达到500亿元,力争冲刺1000亿元,规上企业达到80家,力争将全市锂盐产能提升至30万吨以上,使其产能规模占到全国的30%以上。二是重点培育龙头企业。支持赣锋锂业、江西雅保、东鹏新材料等龙头企业在做精做优专业分工领域的同时,发挥龙头拉动作用,整合上下游资源,优化提升产能,延伸产业链优势。在项目审批、简化流程、资金扶持、市场推广等方面对龙头企业给予适当倾斜,加大企业间技术成果转化实施项目的贷款利息补贴。三是精准补链强链。上游继续稳固锂精矿深加工、锂金属冶炼的行业领军地位,努力打造全球智能化矿石提锂与锂冶炼示范基地。中游锂电企业相对能耗较高,新余市电价标准与贵州、青海等省份相比没有竞争优势,可适当采取选择性招商,避免低端项目盲目引进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下游持续提升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循环寿命,向高端客车和乘用车动力电池、长寿命储能电池、智能可穿戴设备电池、5G基站锂电池方向发展;适时引进锂动力电池汽车、自行车、三轮车及电动工具等。
(二)力求突破关键领域技术
一是支持固态锂电池技术突破。固态锂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安全环保等优势,被业界认为可以在未来取代液态锂离子电池。新余市赣锋锂业自2017年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合作正式切入固态电池领域,已投资2.5亿元建成一条示范生产线,目前已进入量产阶段。但固态锂电池技术所面对的是国际性竞争,要在全球技术竞争中保持领先,还需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新余市应全力支持企业在固态锂电池领域的投资布局,加大固态锂电池研发和产业化的支持力度;二是打造锂电循环经济样板。2020年我国退役废旧锂电池和锂冶炼渣总量到达历史高峰,未来还将不断扩大,废旧锂电池和锂冶炼渣综合回收利用市场规模可观。新余市积极推广锂冶炼渣在水泥、建材行业的有效利用;扩大锂电池回收企业在行业的影响力,抢占锂电池回收市场;在锂电行业绿色制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方面寻求突破,并加快推广和应用,使全产业链生产技术朝着绿色、清洁可持续方面迈进,不断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为降低碳排放量做出表率,推进新余市积极打造“锂电循环经济产业链示范样板”;三是鼓励企业参与标准规范制定。在新兴领域,谁掌握标准主动权,谁就掌握了先机。鼓励新余市企业积极参与标准制定,争夺行业的标准话语权,充分展现“新余智造”。对参与行业和国家标准制定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补贴政策,对列入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的企业加大奖励力度,鼓励企业抢占“标准规范制定”制高点。
(三)出实招引进和培养人才
一是千方百计招才引智。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等专项扶持政策,加大锂电产业人才引进补贴力度。通过市委组织部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加快引进“高精尖缺”管理技术人才和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加强政府、企业、职业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产、学、研、用相结合,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组建锂电行业专家智囊团队,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二是强化本地优才育才。利用新余市职业教育优势,采取订单式定向培养一批高技能专业技术人才和产业工人。依托新余市锂电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安排锂电专业学生开展培训。在专业方面表现优秀的产业人才给予资金、项目、学历提升等一系列支持。三是加大科技平台支持。给予获批各级工作站、实验室的锂电企业更大经费支持,锂电产业科研成果获省级以上奖励的,市级和受益财政给予配套奖励。
(四)见实效完善要素保障
一是落实现有政策。落实好“锂电新三十条”等政策举措,充分利用链长制工作推进体系,增强锂电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二是加大资金支持。锂电行业投入高,资金需求量大。地方政府更大力度为锂电企业争取中央及地方各类专项资金的支持,解决锂电企业的资金问题。采用多种模式保障资金,如可成立锂电发展引导基金,支持股权资金、产业资金等投资锂电产业项目建设。三是完善要素配套。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生产性服务业等方面服务能力,在发展物流产业、工业设计、设备租赁、供应链外包等配套生产性服务业方面发力。集中建立一批公共平台,全面推动建立工业固废处理、电镀、公共检测、电商等平台,同时推进洁净厂房、模具制造中心、污水处理系统等集中建设。除此之外,还需保障园区职工生活所需的功能性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园区用电、交通、住宿、商业、生活等配套功能。建设工业互联网锂电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争夺锂电行业标识解析全国话语权,以赣锋锂业国家级研发平台为基础,打造数字化、智能化锂电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四是鼓励协同合作。企业间采购本市产品适当给予补贴,鼓励优先采购与新余市锂电企业有稳定合作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扩大“本土市场内循环”。积极参与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分工,加强充换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争取上级资金和政策支持,多措并举积极改善招商引资的软环境。
参考文献:
[1]曾群华,邓江楼.都市圈、城市群与同城化的概念辨析[J].中国名城,2012(05):10-15.
[2]罗杰锋.关于河源全面融入深莞惠都市圈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
[3]钟小根,吕桦,钟业喜.南昌都市圈“一核五轴”布局探究[J].特区经济,2013(10):114-117.
[4]陈志.关于大南昌都市圈国土资源利用的思考[J].中国地名,2020(03):65-66.
[5]张泓宁,陈瑾.我国现代化都市圈发展的若干理论和对策建议——以大南昌都市圈构建为例[J].企业经济,2021(12):69-77.
[6]程小白,曹云清,彭永昌,罗斌飞.大南昌都市圈法治服务营商环境建设研究[J].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21(01):5-9.
[7]刘杰.宁德融入福州都市圈协同发展的思考与策略研究[J].福建建筑,2021(10):1-5.
[8]王雨婷.新时代乐山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对策研究[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新论),2021,23(05):50-55.
[9]林先扬,陈忠暖.国内外城市群研宄的回顾与展望[J].热带地理,2003(03):17-21.
[10]林先扬.基于经济全球化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整合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4.
[11]孙永平.辽宁中部城市群功能关系优化研宄[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12]郭凤城.产业群、城市群的耦合与区域经济发展[D].长春:吉林大学,2008.
[13]张学俊.中小城市打造优势产业集群需顺势而为——新余市锂电产业集群调研报告[J].科技中国,2019(04):82-84.
[14]李良彬.關注“碳中和”避免“卡脖子”加快江西省锂电新能源产业绿色崛起[EB/OL].[2021-01-26].http://jx.chinadaily.com.cn/a/202101/26/WS600f6d19a3101e7 ce973caac.html,2021-01-26/2022-01-23.
*本文为2021年江西省社科基金“十四五”地区项目“江西省都市圈建设路径研究——以新宜吉合作示范区为例”(编号:21DQ18)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王佳,中共新余市委党校;金效益,新余市工信局;蔡赟,新余市政府金融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