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玲,万 欢,刘小芸,周金艳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手术三部1,护理部2,门诊部3,湖南 长沙 410005)
新冠病毒自2019 年12 月暴发以来,波及范围广,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1],在2020 年1 月30 日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确定为国际关注公共卫生紧急事件(PHEIC)[2],造成全球范围内生命、财产损失,病毒的播散蔓延以及由此采取的隔离措施导致正常生活的中断还引发了人群的恐慌和心理问题[3,4]。Santomauro DF 等[5]首次评估了新冠病毒对重度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全球影响,研究结果显示2020年全球的焦虑症与抑郁症病例分别增加了26%与28%。社会限制、封锁、学校和企业关闭、经济活动减少以及政府在控制新病毒蔓延时改变优先事项,都对人群心理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新冠病毒感染相关心理问题迫切需要解决而备受研究者关注[6]。但目前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的心理研究文献计量分析鲜见报道。CiteSpace[7]是一款绘制科学知识图谱的可视化软件,可将大量研究数据转化成更为直观的可视化图谱,并能揭示学科发展动态及趋势。因此,本研究应用CiteSpace 软件对该领域研究热点及动态进行计量学分析整合并阐述其核心及前沿信息,以期为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借鉴。
1.1 资料来源 以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为数据源,采用高级检索,构建检索策略,时间设定为2020 年1 月1 日-2022 年5 月31 日。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检索式为(主题=“新冠肺炎”or“新冠疫情”or“新冠病毒”or“新型冠状病毒”)AND(篇名=“心理”or“心态”or“情绪”or“焦虑”or“抑郁”)。在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中以检索式(“2019 Novel CoronavirusDisease”OR“COVID-19”OR“coronavirus 2”OR“SARS-CoV-2”OR“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OR NCP”OR“Novel Coronavirus”OR“2019-nCoV”OR“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OR“coronavirus disease-19”)AND (“emotional”OR“psychosomatic”OR“psychology”OR “mentality”OR“anxiety”OR“depression”)进行检索。
1.2 文献筛选标准 中文文献纳入标准:与新冠病毒感染心理研究相关文献,包括期刊论文、学位论文。英文文献纳入标准:与新冠病毒感染心理研究相关文献,包括“Article”“Article Review”。排除标准:重复发表的文献。
1.3 资料提取和分类 由2 名研究者使用统一的中英文检索策略,共检索出中文2402 篇、英文2145篇。将检索到的中文文献以refworks 格式导出至input 文件夹,并除重后应用CiteSpace 6.1.R2 Basic软件进行格式转换;将检索到的英文文献以“Plain Text File”格式,记录内容为“Full Record and Cited Reference”导出至input 文件夹,并除重,最终得到中文2377 篇,英文2143 篇。CiteSpace 参数设置为:时间为2020-2022 年,时间切片为1 年;节点类型设置为国家、机构、关键词,Top N 为50,各自生成图谱。国家合作图谱中每个节点代表一个国家,节点越大发文量越多,节点之间连线的粗细表示国家之间的合作紧密程度。机构合作图谱中节点大小代表机构发文量的多少,节点之间连线的粗细表示机构之间的合作强度。
2.1 中英文发文量时间分布 图1 显示了新冠病毒相关心理研究在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发文量随年代变化情况。中文文献在2020-2022发文量分别为1300 篇、894 篇、183 篇,呈迅速下降趋势;英文文献2020 年发文量390 篇,2021 年出现迅速增长,达1254 篇,但因2022 年文献只检索到5月份,后半年发文量未可知,结果可能有变化。
图1 中英文文献各年度发文量分布图
2.2 英文文献发文量国家分布 新冠病毒感染相关心理研究英文国家合作图谱见图2。由图可见,117个国家、250 个机构进行相关研究,其中我国发文量居榜首,为414 篇,美国的中介中心度最高,其他国家发文量见表1。
图2 英文文献国家合作图谱
表1 英文文献高频发文量国家分布
2.3 中英文文献发文机构合作情况分布 中文英文献高频发文量机构合作图谱见图3。中文文献研究机构主要为医院,发文量排名前3 位的机构为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发文量最多为27 篇,其次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3 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19 篇。英文文献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Univ Toronto(多伦多大学),发文量达35 篇,Hong Kong Polytech Univ (香港理工大学)和Huazhong Univ Sci&Techno(华中科技大学)各27篇并列第2,排名第3 的是Sichuan Univ(四川大学),26 篇。
图3 中英文文献高频发文量机构合作图谱
2.4 中英文文献关键词共现及聚类分布 去除新冠病毒感染相关心理研究中英文文献主题词、统计剩余关键词,得出的排名前10 关键词频次表,见表2。在此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去除不合理聚类及Size小于10 的聚类,最终中文文献剩下5 个聚类,Q值为0.3145,S值为0.7226,英文文献剩余4 个聚类,Q=0.3115,S=0.7301,聚类结果均可靠,见表3、图4。
表2 中英文文献高频关键词分布表
表3 中英文文献关键词聚类表
表3 (续)
图4 中英文文献关键词聚类图谱
3.1 新冠病毒感染相关心理研究现状 本研究显示,新冠病毒暴发后,该领域文献发文量,尤其是中文文献发文量迅速增加,说明人群的心理健康得到了相关学者的重点关注。2021 年该领域英文文献发文量超越中文文献,可能与国外发生比我国晚,持续时间长有关。英文文献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和美国,远超其他国家,其中美国合作的中介中心度为0.16,我国为0.07,说明美国与其他国家合作较为紧密,我国合作交流弱于美国、英国,但较其他国家强。另外,英文文献发文机构主要是大学,各国机构间学术交流与合作较频繁;我国发文机构合作网络集中在国内,中文文献发文机构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附属医院、研究中心等,机构之间形成了稳定的合作网络,说明我国在该领域的发文量与学术影响力未能协调发展。因此,我国在该领域的科研团队可加强国际间交流合作,创造可持续的发展及高水平的研究产出。
3.2 新冠病毒感染相关心理研究热点分析 本研究通过对关键词共现及聚类分析,可知新冠病毒感染相关心理研究的主要集中在心理状态、影响因素、危机干预及研究人群几个方面。
3.2.1 新冠病毒感染期间大众心理状态在时间、空间及人群中呈现阶段性变化 根据表2、表3 可知,新冠病毒感染心理相关研究心理状态高频词汇有:焦虑、抑郁、Loneliness、Quality of life、Sleep quality。新冠病毒流行期间,感染患者[8]及普通人群的心理状态均深受影响。王英雯等[9]的一项调查显示,新冠病毒感染背景下,人群焦虑、抑郁检出率分别为24.49%、50.92%,此高焦虑抑郁呈现无差别群体性。由此可见,心理状态不仅与疾病本身有关,还与长期居家、经济影响等社会因素相关。居家隔离可增加公众的安全感,但同时增加了孤立感、心理压力和沮丧感[10]。美国的一项横断面调查显示[11],社会孤立及低频率的体力活动与抑郁呈正相关。焦虑、抑郁症状还会直接降低人群的生活质量[12]。调查显示[13],武汉地区人群心理状态最差,其次为除武汉外的湖北地区,湖北以外的人群心理状态最好,在地域上呈现空间上的阶段性变化。在时间上,新冠感染初期公众心理状态较差,随着认知的提升有减轻趋势,遇到临时突发事件时,心理状态再次急剧变差[14]。在人群方面,普通大众、一线医务人员及家属、感染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依次变好,与SARS 期间公众心态相似[15]。由此可见,大众的心理状态在空间、时间及人群方面呈现阶段性的变化。研究者可根据该心理特点,筛查焦虑及抑郁影响睡眠及生活质量的个体,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缓解相应人群的不良情绪。
3.2.2 关注重点及弱势群体的心理状态 新冠病毒感染心理相关研究人群高频词汇有:医务人员、大学生、护士、Healthcare worker、Children。新冠病毒爆发突然,医务人员成为抵抗病毒的第一道屏障,面临自身被感染、工作量急剧增加、物资短缺等问题,焦虑、抑郁情绪升高[16],尤其是护士,直接面对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面临更高的暴露风险,心理压力增大,以致其患创伤性应激障碍的风险增加[17]。大学生因其生活阅历尚浅,人格发育不成熟,以及新冠病毒感染对其生活和学习的影响,容易引起焦虑、抑郁等情绪。研究显示[18],大学生焦虑、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30.70%和23.90%,相比之下美国高校学生的焦虑、抑郁检出率更高,分别为38.50%、48.10%[19]。新冠病毒感染的不可预测性及不确定性,对弱势群体更是充满了挑战。Kochan M 等[20]对新冠病毒感染期间分娩的130 例墨西哥妇女研究显示,COVID-19暴露水平对产后特异性焦虑有显著影响。新冠病毒感染期间产后抑郁的患病率增加[21]。另外,停课、居家隔离等防控措施也使儿童面临巨大挑战[22]。
3.2.3 积极应对方式、良好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均有利于缓解人群的不良心理状态 新冠病毒感染心理相关研究影响因素的高频词汇有:心理弹性、应对方式、Social support。积极应对方式、良好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均有利于缓解人群的不良心理状态。对首批参与支援一线护士的研究指出[23],因担心感染、工作负荷大、经验少等原因出现不同程度心理应激反应。武汉一线护士焦虑水平高于全国常模,给予社会支持可有效改善其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24]。积极的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正相关,对降低人群的焦虑情绪有积极作用[25]。社会支持对积极应对也有直接正向作用,同时还通过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其积极应对[26]。因此,积极应对方式、良好的心理弹性、社会支持三者相互影响、彼此支撑,改善其中一项,均有利于提升其他两项,提示研究者在对人群的心理制定干预措施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中较易实现的一项或两项开展研究,可同时对另两项或一项产生正向作用,实现预期目标。
3.2.4 不同干预方式的积极作用 体育运动在心理干预方面受到重点关注。研究显示[27],在新冠病毒流行期间体育运动干预有利于减轻焦虑、抑郁情绪。有研究指出[28],体育运动具有成本效益;而有的研究[29]则显示基于网络的运动干预对焦虑症与抑郁症患者的效果不确定。因此,开发安全有效的网络技术、制定合理的结局评价指标,以完善基于网络的运动干预体系,有利于促进公众在隔离状态下坚持体育运动。新冠病毒感染期间公众的心理危机干预有赖于政府与全社会的参与及支持。新冠病毒爆发初期,我国政府针对公众情绪的普遍高反应,逐步发布《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疫情防控期间心理援助热线工作指南》等文件指导公众心理危机干预。一线医务人员被列为其中的一级重点人群,对其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制定了指导原则与干预措施,教育部组织了相关专家,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系列讲座及培训。因防控措施及交通管制等原因,面对面心理指导受限,以互联网线上使用网络工具、电话、视频等方式成为心理热线的重要干预方式[30],如四川省开通多条24 h 心理咨询服务热线、教育部华中师大心理援助热线平台等。
截至检索最后期限,中英文文献中发表的有效心理干预方案多种多样,但鉴于研究样本量及各种混杂因素的影响,无法评价各项措施的优劣,暴露出干预方案效果缺乏系统评价标准的问题,该领域未来的趋势可能是通过进行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探索最佳的心理干预方案,为人群的心理干预提供科学有效的证据支持,建立针对不同人群的系统的心理筛查、干预及效果评价标准,增加我国该领域在国际上的学术影响力。
综上所述,新型冠状病毒爆发以来,公众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明显提升,研究者给予高度关注并积极参与研究,发表的中英文文献研究热点大致相同,为人群的心理状况、影响因素及心理干预措施。当前国内外新冠病毒的影响日渐式微,但人群面对公共卫生事件时心理活动轨迹相似,本研究可为相关心理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借鉴。由于本研究只检索了中国知网(CNKI)及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有一定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