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迁移·感知:道德与法治视频使用误区及应对策略研究

2023-04-07 11:10王莉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普通人梦想目标

王莉

摘 要:视频资源的使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也容易踏入生搬硬套求生动、简单运用少思考、脱离实际难理解这样的误区。对于这些误区,笔者以瞄准靶点、由此及彼、情境感知等策略来应对,发挥视频资源的最大价值,促进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视频资源 误区 应对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04.032

在教育信息化大背景下,课堂教学中视频资源的使用日益广泛。视频资源的使用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直观的视频资源,让教学更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化抽象为具象,帮助学生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教材的滞后性,引导学生关注新闻时事,让教学更贴近实际。

在进行《富起来到强起来》一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也使用了部分视频资源,由于忽视了视频资源只是作为教学的辅助,是为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服务的这一原则,教学效果与预期产生偏差,陷入了一些误区。这些误区是一线教师在使用教学资源时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以《富起来到强起来》一课为例,笔者通过将视频资源使用的误区进行归类,探寻应对策略,以期更好地发挥视频资源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作用。

一、类聚群分:视频使用误区例数

(一)喧宾夺主:生搬硬套求生动

生动形象的视频资源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生动,学生积极性增强,可以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但是海量的视频资源使人眼花缭乱,在视频运用中, “度”的把握尤为重要。教学时,极易过犹不及,为了放视频而放视频。过多的视频播放不仅会占用短暂的教学时间,还会喧宾夺主,使学生的关注点转移到视频上,只注重视频观看的感官享受,道德与法治课也会变成“看视频”的堆砌课,致使目标与效果本末倒置。

【教学片段一】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我们的梦想也和中国梦密切相关!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每个中华儿女都在为这个梦想而努力。通过努力,我们国家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我们离中国梦的实现越来越近了。

师;请你看一看,近期我们又取得了哪些成就,看完后说说你的感受。

播放微课“国家的中国梦”。

师:同学们,这是刚才视频中提到的成就,其实我们国家取得的成就还不止这些,请你来说说,你看完后的感受。

生:我们国家很厉害,让这么多贫困县脱贫,有效抗击新冠疫情。

师:对啊,正像课题一样,我们真的是从富起来到强起来了!

在《富起来到请起来》一课第三课时“走进新时代”板块进行“中国梦”的教学时,笔者对近期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进行梳理,选取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344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抗击新冠疫情取得的成就三件大事,制作微课“国家的中国梦”。视频紧贴时事,生动展示了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

但是,教师忽略了教学资源的引入是以服务教学为目的。这个微课的内容与第一课时“改革开放”具有重复性。虽然确实提高了课堂氛围,学生看后能为祖国的发展而自豪,但是与本堂课的教学契合度较低。同时,学生更多的是关注里面提到的成就本身,与教学重点“中国梦”脱节,导致学习重心的偏移。

(二)浅尝辄止:简单运用少思考

互联网时代,网络中有着很多教学资源以供教师使用,不乏与课堂教学内容高度相关的视频资源。但是在使用这些视频资源时,纠结于视频本身的具体情节,缺乏基于教学目标的问题引领,无法发挥视频资源的最大效果。流于表面,浅尝辄止。

【教学片段二】

播放“普通人的中国梦”视频。

(视频内容简介:藏族小姑娘、仪仗兵、中国商飞设计院院长、焊接工人、牡丹集团的工人、大湾村的农民依次介绍自己的中国梦是什么。)

请同学们边看边思考:视频中说到了哪些普通人的中国梦,他们有什么中国梦呢?

生1:一个藏族小姑娘的中国梦是长大了去北京看天安门。

师:是啊,她想看看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她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 。

生2:一名仪仗兵,他的中国梦是立足本职岗位,为实现强军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师:军人保家卫国,为实现中国的强军梦、强国梦而奋斗。

……

師:这不仅是普通人的中国梦,更是我们国家的中国梦。普通人的梦想和中国梦密切相关。

【片段分析】

教师在选择了适当的视频资源后,并未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去使用,导致视频没有发挥辅助教学的作用。教师的提问“视频中说到了哪些普通人的中国梦,他们有什么中国梦呢?”是让学生简单重复视频内容,机械式地将看到的内容复述出来,并未引导学生去挖掘视频的学习价值,学生缺少思考,难有思维提升。同时,视频中的普通人与学生生活实际脱节,教师的教学落脚点没有回归学生熟悉的生活。

(三)空中楼阁:脱离实际难理解

道德与法治的一部分教学内容属于政治范畴,对于小学生来说,政治性的术语、概念与他们的生活较远。这时,教师通过借助视频等资源来进行情境创设,以更贴近学生心理特征和生活实际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至关重要。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没有充分了解学情等原因,有时教师选择的视频资源仅是将文字生动化地呈现,并未对学生不懂的知识点进行生活化解读,因此并不能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教学片段三】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观看十九大会议的视频资源,请你结合教材92页阅读角的文字资料,看后说一说十九大作出了怎样的战略安排。

播放完视频后。

师:现在,谁来说一说。

生:战略安排是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师:是的,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是我们现在经常听到的“中国梦”。

【片段分析】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内容对大多数成年人来说都是较为陌生的,而“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等名词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较为艰涩难懂。教师选取了十九大会议报告中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有关的片段,化文字为影像资料,真实再现会议实景,增加了课堂的真实性。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每个学生都能短暂被视频吸引,但是看完视频后没有真实的情感体验,没有深入的解读,学生无法理解战略目标中涉及的内容,教学成效较为低下。

二、靶向发力:视频使用应对策略

(一)“瞄准靶点”:精准应用显实效

视频资源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是为达成教学目标、学习目标服务的。为了避免过多的视频占用课堂教学时间,导致学生学习课堂学习重心发生偏移的情况,教学视频的选择必须以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为原则。与其让可有可无的视频资源占据有限的教学实践,还不如瞄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这一靶点,精准运用教学资源,突破重难点,提高教学实效。

教学片段一的内容承接普通人的梦想与中国梦的关系。在学生学习了普通人的梦想、家人的梦想、我的梦想后,已经达成教学目标,那么播放微课“国家的中国梦”的作用就仅限于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时事信息,使学生再次感慨祖国的强大,而这一点与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重复。因此笔者将这一板块删去。而这也让笔者深感在选择、使用视频资源的时候,瞄准靶点至关重要。

1.针对教学目标,适当选用视频

视频资源作为辅助教学的课程资源,为教学目标服务是最首要的原则。网络资源包罗万象、参差不齐,因此需要教师认真研读教材和课标,依据学情制定教学目标,从教材和教学目标出发,才能精准选择合适的视频资源。

笔者为《富起来到强起来》一课制定的教学目标是:知道并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了解新时代的战略安排;知道“中国梦”紧紧联系着“我的梦”,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每一个中国人都是最终受益的“圆梦人”,加深对社会主义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知道新时代青少年肩负的责任,为成为一名新时代的好少年而努力,提高家国责任意识。依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社会阅历,笔者深知理解“新时代”的战略安排政治性太强,知识性的内容学生容易接受,但是深层内涵、情感层面,学生难以有所体会,因此,笔者选取了一个悬崖村的视频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的战略安排内涵的理解。从国家对悬崖村这一具有代表性的贫困村的多途径帮扶措施,见微知著,学生能真切感受到国家脱贫攻坚的决心,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

2.依据教学设计,适当加工视频

从海量的网络视频中选择契合的视频资源运用到教学中并非难事,但是与教师紧扣教材和教学目标制作的微课不同,网上的视频资源在时长和内容契合度上存在问题。一个视频中往往仅有几分钟甚至更短的内容对课堂教学有帮助,这就需要教师对视频进行剪辑处理,避免因视频过长、无关内容占用教学时间而影响学习目标的达成,让视频资源更符合教学设计,更好地辅助教学。

在选用“普通人的中国梦”视频时,笔者就对原始视频进行加工。原始视频中除了藏族小姑娘、仪仗兵、牡丹集团的工人、大湾村的农民等普通的中国人述说自己的中国梦外,还有在中国工作、生活的外国人,他希望中国能通过一带一路政策维持良好的发展。教材对这一部分内容的界定是中国梦是和每个中华儿女相左,因此外国人的中国梦在课堂上播放就不恰当,容易使学生产生困惑。因此笔者在试教后通过剪辑软件将这部分视频内容删去。同时,由于原始视频播放时长近10分钟,为了高效使用视频资源来帮助学生理解普通人的梦想和中国梦密切相关,笔者截取其中5个典型的中国人来叙说自己的中国梦,将视频时长压缩到1分钟。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也让视频资源更加贴合教学设计。

(二)“由此及彼”:巧妙迁移引思考

视频资源的有效使用必须要深化学生对视频内涵的认识。通过对教学资源的恰当处理、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从中挖掘出教师需要学生掌握的、和教学目标相关的知识,让学生的能力、情感走向教师预设的目标。视频资源可以作为一个范例,由教师提前设计好指向性明确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由此及彼,帮助学生与视频资源对话,达到情感层面的提升。

基于此,笔者对教学片段二进行重新设计: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普通人,看看这些普通人有怎样的梦想呢?他们的梦想和中国梦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仔细看,我们边看边思考。

观看“普通人的中国梦”视频。

師:现在,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普通人来说一说。

生1:一名仪仗兵,他的中国梦是立足本职岗位,为实现强军梦贡献自己的力量。他的梦想实现了,我们国家的强军梦也就实现了。

生2:大湾村的农民,希望全国贫困户不再是贫困户,全部过上好生活。他的梦想其实就是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不就是中国梦吗?

……

师:这些都是普通人的梦想,但是都和我们的中国梦密切相关。同学们,那我们的梦想呢?我们有什么梦想?和中国梦有什么关系?

生1:我的梦想是成为一位运动员,在赛场上为国家取得世界冠军,为国争光。

生2: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科学家,我可以发明出许许多多有用的东西,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更加舒服。

师:听了同学们的梦想,以及和中国梦的关系,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我们的梦想也和中国梦密切相关。

师:是啊,每个人的梦想都和中国梦密切相关!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变为现实。

在重新设计后的教学片段中,教师设计了指向性明确的问题“这些普通人有怎样的梦想呢?他们的梦想和中国梦有什么关系?”学生借助视频资源,以一个个普通人为解读对象,边看视频边思考中国梦与普通人的关系。同时,教师从视频中的普通人迁移到学生自己,引导他们思考自己的梦想。在学生分享自己的梦想及与中国梦的关系时,将可能存在的学习偏差再次导向教师预期,让学生懂得每个人的梦想都和中国梦密切相关,我们实现自己的梦想就是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真正在情感层面提高学生的家国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 吴小美《思政课堂视频素材的使用误区和规避策略》,《教师教育论坛》2020年第10期。

[2] 王佳曦、杨计芳《微视频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方法研究》,《长江丛刊》2021年第5期。

猜你喜欢
普通人梦想目标
普通人的梦
向这些普通人致敬
普通人的“美好生活”
梦想
读《一个普通人》有感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