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经济质量效益型发展

2023-04-07 23:19郭丽岩
经济 2023年4期
关键词:强国供给消费

郭丽岩

《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提出,推动经济质量效益型发展。增强质量发展创新动能,树立质量发展绿色导向,强化质量发展利民惠民。

建设质量强国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是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以及国际循环质量水平的重要支撑。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后疫情时期全球产业分工和能源格局正在加速重构,经济发展的质量理念、机制、实践出现深刻变革。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基础还不够坚实,质量水平的提高仍滞后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对多元美好生活的诉求。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加快把推动经济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效益上来,培育和铸造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等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优势,切实促进我国经济由大向强转变,具有相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推动经济质量效益型发展的重大意义

加快推动经济质量效益型发展是《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的首要重點任务,《纲要》明确了经济质量效益型发展的“十四五”时期和2035年远景目标。到2025年,经济发展质量效益要有明显提升,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单位GDP资源能源消耗不断下降,经济发展新动能和质量新优势显著增强。到2035年,质量强国建设基础更加牢固,先进质量文化蔚然成风,质量和品牌综合实力达到更高水平。

确保科技自立自强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需质量强国作为后盾。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主要经济体聚焦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和新产品展开新的竞逐。近年来,外部环境更加云谲波诡,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压力增大,亟待激发科技创新的内生动能,增强绿色低碳发展的新优势,从而为推动经济质量效益型发展提供坚实支撑。需要以更高质量的国内市场自主发展来确保科技自立自强,这是以自身最大确定性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的重要实践路径,也是加快质量强国建设的时代使命。

强化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需要质量强国的引导和保障。我国人均GDP已达到1.27万美元,即将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随着国内中等收入群体不断壮大,人口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升级和日益多元化,居民消费加速从数量型转向质量型。迫切需要聚焦群众没有被满足的基本需要和有待激发的潜在需求,打破体制机制障碍尤其是市场隐性壁垒,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强化有效供给,提供商品和服务质量和品质,更好满足既有需求并开创新的需求,持续提升消费能力和完善消费条件。从而充分释放教育、育幼、养老、医疗、文化、旅游等消费潜力,进一步发挥消费服务业扩大收入与就业、稳定消费的多重功能。

强化国内国际市场发展联动效应需要加快推动经济质量效益型发展。质量是繁荣国际贸易和提升外需的关键要素,经济、贸易、科技、文化等领域竞争的焦点越来越聚焦提高质量。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亟待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等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优势,加快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更高质量的国内市场发展水平和日臻完善的市场制度环境,将是稳外资和稳外贸的重要抓手,有利于我们与世界共享中国大市场不断发展壮大的机遇,同时也有利于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谋求与自身经济发展贡献相当的影响力与话语权。

推动经济质量效益型发展

需要辩证处理好四大关系

一是科学统筹和辩证处理好经济发展“质”与“量”、“大”和“强”关系。建设质量强国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由大向强转变的重要举措。 “质”指的是经济发展的结构不断优化和效益持续提升,而“量”是指经济发展的总量规模和速度扩张,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推动经济质量效益型发展,能够为经济规模及其增速扩张提供更加持久而强劲的动力,而规模数量保持合理增长也是有效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的前提基础。“强”的重点是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竞争优势、影响力和话语权,即中国经济对全球的重要性,既包括对于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包括在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上的位势。从这个维度考量,需要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优势,需要加快释放向“中国创造”“中国质量”“中国品牌”转变的制度型红利,坚定不移推进质量强国建设。

二是供给和需求双向发力,促进供需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供给和需求是经济循环体系中两相依存的基本面,供给扩张与结构调整要以需求变化为导向,需求实现又须依赖供给。所以,要同步推动供给和需求双侧的结构性改革,一方面,着力提升供给体系对需求升级的适配性,打造新型资源配置网络,推动技术和市场供给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加快完成新旧动能接续转换,通过更加绿色、更加安全、更高品质的新供给引领和创造新消费。另一方面,要增强消费能力,完善消费条件,创造更多消费场景,更好发挥消费牵引供给和塑造市场的作用,努力找到供需新平衡点。总体而言,要将扩大内需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把质量贯穿于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全过程和全链条,既包括创新、生产、消费链条,又包括质量策划、控制、保证、改进的全过程,还包括产品、服务、专利、产权等多维度标的物的质量提升。

三是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建立健全提升质量的长效机制。当前与长远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当前”是前提和基础,“长远”是远景和蓝图。只有科学辩证地统筹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才能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积极推动各项经济工作协调有序高效开展。当前要加快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各环节,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能,因此短期需求管理必不可少,但是展望中长期,还是要从制约有效需求扩大的瓶颈入手,从供给侧寻求解决问题的治本之方。只有长短结合、标本兼治,才能积极稳妥解决现实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商品和服务供给劣质低效的根源在于要素配置低效和制度有效供给不足,所以亟待强化体系、机制、制度并建设长效机制,促进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经济发展质量提升。

四是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形成促进质量效益型发展的合力。加快建设质量强国,推动经济质量效益型发展,关键是要强化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充分激发经营主体的活力和动能,由内而外地推动市场体系实现更高标准和更加现代化的发展,促进国内市场实现由大到强转变,进而带动整个经济实现由大到强转变。当然,质量强国建设离不开政府的保驾护航,更好发挥有为政府的作用,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硬短板”,同时补齐市场规则“软短板”,聚焦立规建制、破除壁垒,解决体制机制层面的结构性问题,强化制度供给稳定性与可预期性,为市场高质量发展和结构持续优化提供有力支撑。

推动经济质量效益型发展

的实践路径和主要抓手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要把质量强国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展望“十四五”时期,要加快推动经济质量效益型发展,推动质量强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从而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能够稳步提升中国品牌、中国创造、中国质量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全面提高质量整体水平,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方方面面的质量获得感、满意度。

增强质量发展创新动能,持续提升经济质量效益型发展的后劲。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过程中,要将质量强国建设放到突出位置,建立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质量创新体系,协同开展质量领域技术、管理、制度创新。尤其是要加强质量领域基础性、原创性研究,集中实施一批产业链供应链质量攻关项目,突破一批重大标志性质量技术和装备。加快贯徹数字中国战略,要深入开展质量管理数字化赋能行动,推动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等全流程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持续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体系基础性制度。尤其是加强专利、商标、版权、地理标志、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知识产权保护,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对于持续激发经营主体的创新活力、竞争活力和保障创新权益而言至关重要。从延伸产业链和增强价值链的角度来讲,建立质量专业化服务体系,协同推进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产业应用,打通质量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渠道,需要建立长效机制,久久为功。

树立质量发展绿色导向,大力倡导和推广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就生产环节而言,全面推行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建造,开展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资源效率对标提升行动,加快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从而切实推动高耗能行业低碳转型。优化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标准,实现资源绿色、高效再利用。充分认识统一标准在推动经济质量效益型发展方面扮演的关键作用,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推动建立国际互认的碳计量基标准、碳监测及效果评估机制。就流通环节而言,健全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大力发展绿色供应链。就消费环节而言,建立绿色产品消费促进制度,大力推广绿色认证产品,推动绿色认证结果的广泛采信,推动电商平台和商场、超市等流通企业开设绿色低碳产品专区,拓展居民绿色消费市场,积极推广绿色建材和绿色家装、家电、家居,倡导绿色出行,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同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也有助于推动新能源汽车等绿色商品与延伸服务下乡,加快释放农村消费潜力。

强化质量发展利民惠民,增强商品和服务供给质量对居民消费升级的适配性。加快建设质量强国,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所以要扎实开展质量惠民行动。关键是顺应居民家庭消费升级趋势,加快推动企业锚定改进质量和升级服务进行产品创新。新供给能够创造新需求,更高品质、具备更佳体验感、时尚智能化的商品和服务供给,能够有力推动新型消费提质扩容,满足多样化、多层级消费需求。同时,要强化品牌意识和健全消费质量标准体系,加强商品质量、品牌和标准建设,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推动经营者诚信自律,营造安全消费环境,加强售后服务保障。全面加强跨地区、跨部门、全流程协同监管,加快消费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对虚假宣传、仿冒混淆、制假售假、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完善质量多元救济机制,鼓励企业投保产品、工程、服务质量相关保险,健全质量保证金制度,推行消费争议先行赔付,开展消费投诉信息公示,优化消费争议多元化解机制,着力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总之,就是要持续优化消费环境,提升消费服务满意度,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

猜你喜欢
强国供给消费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国内消费
强国有我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新消费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