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毓凯
解封了,放开了,国家疫情管理进入了新阶段。现在打开手机上旅行类App的话,人们可能会忍不住惊呼:“天呐!机票怎么涨到这么贵啦!”确实,随着国家疫情政策的放开,最近各地的游客数量明显增多,甚至出现了“旅行潮”的现象。
为什么解封后会出现这种大家争相出门旅行,报复性消费呢?其实,这种“旅行潮”现象背后的本质是“情绪性消费”。這种消费通常发生在人们的情绪处于巨大起伏状态时,如受挫折、不愉快、人际关系紧张、情感压抑等,为了发泄和缓解负面情绪而进行消费。很明显,疫情放开后,大家在旅行、住宿上“大快朵颐”,并不是真的为了旅行的体验本身,而是为了释放一种压抑已久的情绪。
情绪性消费可以理解为一种补偿性消费行为,这种行为的发生是为了弥补某种心理缺失,尤其是归属感的缺失。人作为群居性生物,具有强烈的希望归属于一个社会群体的内在需求。而在疫情封控条件下,线下聚集类活动骤减,人与人之间的社交减少,个人独处时间增多,这些都会导致个人的人际疏离与归属感的缺失。学生上网课则是对于班集体归属感的丧失。通过消费则可以使这种缺失得以弥补,同时释放压力与负面情绪。
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便是对自己周围环境保持控制感,当这种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时,便会激发个体的情绪性(或者说补偿性)消费行为。自由感的缺失被认为是对周围环境的控制感缺失。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活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会在消费行为上产生补偿性动机。三年的疫情封控,居家隔离常态化所造成的空间局限使人们的自由感严重缺失。因此,当政策放开后,人们会报复性地选择出行产品来重新获得自由感。
疫情条件下,人们的线下活动大幅度减少,相应的互联网活动增多,人们通过各种社交媒体、自媒体、内容视频等来获取信息、丰富娱乐自己的生活,排解因疫情封控所带来的孤独感与无聊感。社交网络也因此成了影响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因素。人们在利用社交平台获取外界信息时,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他人的消费情况,也对一些消费内容和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好奇心,想着,等我有一天也这样消费,这样生活尝试一下,由此产生的对比使得大多数消费者在疫情解封后选择通过消费行为来进行补偿。如为了满足疫情严重期间无法出行的心理落差,并且对于他人在社交媒体上的旅行分享感到羡慕,人们便会选择通过报复性旅行消费的方式来模仿和追求以达到自我满足和补偿。
从生理学上讲,有研究表明,去新环境旅行可以提供一种新的社交和情感体验,进而可以提高体内的多巴胺、血清素和催产素水平,其中血清素还有一个通俗的名字叫作“幸福荷尔蒙”,它能够使我们感到平静和幸福,所以血清素又被称为我们体内的治愈物质。这也就是为什么旅行可以对我们的身心起到疗愈效果的原因。
从心理学上讲,好处更是多多。
国外《旅游管理》杂志发表了一项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探讨的就是旅行体验和心理健康干预之间的联系。研究结果发现,旅行对于心理健康的益处是非常多的。基于这项研究,国外提出了一种新的心理干预疗法叫作“旅行疗法”。
旅行的治疗作用主要体现在我们在旅行过程中所接收到的感官和认知刺激上。这些刺激对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都很重要。当人们去度假时,他们发现自己处于一个新的环境和不同的文化中,并且以他们在家时不同的方式进行身体运动。这种刺激方式的变化可以帮助人们重组自己的思维模式,对于很多问题可能就有了新的看法,进而缓解我们的情绪压力,重建一种平衡感。
旅行时,人们会离开自己所熟悉的、久居的生活地,而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充满不确定性的新环境。换句话说,旅行是一次脱离安全将自己置身于不安全的环境的机会。
平时总是因为缺乏安全感而焦虑的人们,可以利用系统脱敏的原理,将自己置身于完全陌生和不安全的环境,当你能在不安全的环境里生存和耐受下来,那么你的焦虑就会大大缓解。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等级,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而旅行恰好就能够满足人们的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首先,对于尊重需要来说,旅行本身就意味着我们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大家也就会觉得我们比较有钱。社会比较理论认为,我们对自我的认可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他人的态度和评价;在与他人的互动中获得他人对我们的积极反馈可以很大程度上满足我们的自尊需求。这也是我们热衷于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旅行照片的原因。
除此之外,在旅行中我们会见识更大的世界,发掘新的知识、兴趣爱好,这些无形中也会提升我们的自我价值感,从而满足我们的自尊需求。
我们常说,“等忙完这一阵了我要奖励自己一次旅行”。旅行本身就带有自我奖励的性质;那么我们在旅行当中会享受到各种服务,无论是住酒店还是去餐厅吃饭,这种被服务的经历也会提高我们的自尊程度。
而从自我实现的需求来说,旅行时我们会踏出我们所熟悉的生活环境,去看更大的世界。这样就不会拘泥于生活中的琐碎小事、细枝末节,我们可能就会开始思考:我所以为正确的可能并非正确,我所认为重要的可能一点也不重要。原来很多事情没有对与错,原来人生还可以这样活。
总之,疫情之后,花点钱出去走走,本质上是“情绪性消费”,大家买的不是旅行的体验,而是释放一种压抑很久的情绪。大自然永远是完美的旅行目的地,身处大自然,人心得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