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编辑 杨槟
□ 访谈嘉宾 盛雪竹/苏州吴县中学
近日,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中国游戏产业研究院联合伽马数据共同发布了《2022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报告研究显示,未成年人的沉迷游戏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其中数据显示75%的未成年人每周游戏时长在三小时以内,但约65%未成年人在游戏受限后转投短视频平台。这样的现象带来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即网络成瘾现象逐渐从“网络游戏成瘾”转变为“短视频成瘾”,本质上并未解决成瘾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我们邀请了盛雪竹老师,来一起探讨当下的困境。
本刊编辑:相比于网络游戏,短视频對未成年人的吸引有哪些新的特点?
● 盛雪竹:网络游戏在市场监管的作用下对于未成年人开启了游戏时长的限制,但刷短视频更多依靠的是用户的自觉性。短视频对于一些自制力不佳的未成年人来说简直可以说是无孔不入,占据了其大量时间。
其次短视频的门槛更低,玩一局游戏对于时间、地点、环境都是有一定要求的,还需要一定的操作和达成相应的目标任务,但刷短视频却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且不需要额外的意志努力。
短视频的隐蔽性更强,更容易模糊青少年的价值观,由于短视频的受众更广,社会热点覆盖面更广泛,除去擦边、血腥等网络游戏也具备的负面影响外,更易引起青少年价值观扭曲。
另外,短视频的针对性更强,极易造成“信息茧房效应”—— 茧房效应指人们在获取信息、传播信息时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只关注自己喜欢的、令自己愉悦的内容,忽视全方位的信息,久而久之将生活束缚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而短视频平台的推送机制会不断根据用户点赞、喜欢的行为推荐同类视频,也就造成了“信息茧房”。
本刊编辑:对于网络游戏有“防沉迷系统”限制未成年人游戏时间,对于孩子其他课余时间的利用,家长是否要起到一定的监管作用呢?监管的力度应该如何把握?
● 盛雪竹:家长监管的力度要视孩子的具体情况而定。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6、7岁到12岁阶段的孩子将面临“勤奋对自卑”的冲突,儿童在这一阶段最重要的课程是体验以稳定的注意和孜孜不倦的勤奋来完成工作的乐趣。在这门课程中,儿童可以获得一种为他在社会中满怀信心地同别人一起寻求各种劳动职业做准备的勤奋感。如何锻炼儿童这种稳定的注意和孜孜不倦的勤奋感,则需要家长较多地监管与参与,大致比例可以呈现逐级递减的趋势,例如小学一年级时,家长参与课余时间可以达到90%以上,二年级时可以达到80%,到六年级时可以占到30%~40%。
家长角色相当于“上位的陪伴者”,即具有一定权力的陪伴者;如果儿童没有形成这种勤奋感,他们就会形成一种引起他们对成为社会有用成员的能力丧失信心的自卑感。为了逃避这种自卑感,则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行为问题,如网络游戏成瘾、短视频成瘾、滋生暴力倾向、厌学等,这种儿童很可能会形成一种“消极的同一性”。
上到中学之后,孩子自主性增强,独立意识随之萌芽发展,考虑到行为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因此这个阶段家长要克服自己的掌控感,进而“放手一搏”,让孩子自己去对自己的课余时间进行规划与实践。此时家长只需要鼓励孩子遇到困难或者困惑时可以向家长寻求帮助与指导,这个阶段的家长角色更类似于旁观的指导者,但并不代表完全不管了,家长可以选择不定时抽查来考察孩子的规划是否合理、有无完成等,并适时给出恰当的意见。
本刊编辑:孩子沉迷网游、短视频,家庭关系是否是更关键的因素,家长应如何做?
● 盛雪竹: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是很多的,例如孩子自控力差、父母关系及其教养方式不佳、心理因素等。其中,家庭关系是很关键的因素,家庭关系是一个大系统,主要由夫妻关系(或父母关系)、亲子关系、兄弟姐妹关系构成。过往有研究发现,从父母关系角度而言,儿童青少年感知到父母冲突的强度和频率越高,孩子越容易出现情绪、行为上的适应问题,包括网络成瘾;从亲子角度而言,亲子关系则对青少年问题行为具有“保护作用”。
对于家庭而言,父母关系才是家庭的基石,为家庭氛围确定基调,我们常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关系,就会形成相应的家庭氛围,生活在其中的孩子很难不受到家庭氛围的影响而独善其身。
所以说,一个家庭应该更多地将重心放在如何促进良好的夫妻(父母)关系上。如何才能促进父母关系更好地发展呢?良好的沟通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制定好的家庭分工并且去努力遵守,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多参与家庭活动等都会对父母建立良好的关系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还要注意应尽量减少父母之间的冲突。父母冲突会破坏父母的良好关系,破坏家庭氛围,从而对青少年的行为发展产生消极影响。但是父母冲突在所难免,父母应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发生冲突以减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除此之外,培养积极的亲子关系也是很重要的。好的亲子关系在父母关系和青少年网络成瘾之间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尤其是对父母冲突而言。这告诉我们即使父母关系不好,但是有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抵消父母关系不良带来的消极影响。
父母和青少年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关键,是父母要积极洞察和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并尽量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研究发现网络成瘾的青少年有很多心理需求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满足,这是促使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重要原因。很多父母在孩子网络成瘾之后,想到的只是阻止孩子上网,并没有想用更好的方法来替代上网,以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自然而然地就会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埋下冲突的种子,破坏亲子关系。此外,父母还会因为孩子沉迷网络而对其产生很多负面的看法,认为他是一个“坏孩子”,父母应该积极地发现孩子除网络成瘾以外的积极的方面,从而改变自己对孩子的看法,多去表扬孩子的优点,“放大优势”,这也有助于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