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陈缓,江苏省南京市致远初级中学数学教师,2018届南京市建邺区“新教师优秀学员”;获得过南京市信息化教学能手比赛一等奖,建邺区教师培训优秀项目评选特等奖,建邺区中学“风采杯”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等;主持或参与多项省、市、区级课题研究,多篇文章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
农人犁田,师者耕心。工作5年以来,我对于教学和研究一直保持着充沛的热情,追求教育本质,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学会发现,学会表达,学会创造。我想用8个字来概括我的专业成长:注重过程,稳步起航。
在备与听中增长知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备得深,才能讲得透,析得准,练得精。备课包括备教材、备习题、备学生、备教学活动、做课件、写教案、写教学思考等。
说到备学生,我喜欢从学情出发,去审视自己所选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充分做好预设。比如在备“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课时,我首先考虑到学生已经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那么如何来证明呢?了解到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能够通过撕角、拼角以及用量角器度量的方式来验证,那么现在可否让他们动动手,在操作中有新的发现呢?由于学生在前面刚学习过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及性质,学生是否可以跳过操作过程,直接完成“搬角”的空间想象呢?在借助作平行线来实现“搬角”的过程中,学生能否执果索因,说出本质上的原因呢?我喜欢从不同的层面思考,有了这些思考,就可以提前做出预设。
说到教学思考,就一定要提到南京市斯霞奖获得者、市优秀青年教师何君青老师,我很庆幸自己在实习期间遇到了何老师,因为他不仅是我实习时的师父,还是我的伯乐、教学之路的点灯人。正因为他的建议,我开始坚持课后写一失一得。我一般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教学节奏把握得是否合适?问题情境的设计是否合适?问题的设置是否明确,是否有梯度?是否给予了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学生的课堂生成有无“意外之喜”?板书是否具体、规范?学生是否感兴趣?有没有让学生多表达、总结?
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喜欢去听同组的前辈老师上课,感受不同的课堂魅力,取长补短,进而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那么听课时应该听哪些内容呢?我会先提前备好课,再去听课。听什么?听成熟教师如何处理重难点问题,看他们对于细节的考虑,与自己备的课比较一下哪个更好,听启发学生的时机、提问的技巧,学习板书的技巧以及教学节奏的把握……
在实践中磨炼技能
2019年举办的南京市信息化教学能手比赛,让我十分难忘。回顾整个参赛过程,从9月25日知晓比赛课题,我便开始了教材钻研。我翻阅了30多篇文献,结合自己的想法不断整合,终于完成了初稿。我前前后后共试讲了六次,一次又一次的打磨让我真正理解了每做一事,必专于斯,上课就要精益求精的真谛。
在磨课的过程中,尽管内心也曾十分焦灼,可我依旧坚持了下来。我不断受到学校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和鼓励,同组老师们更是倾尽全力,与我一起一遍遍地修改教案,梳理思路……所谓厚积薄发,根植于深厚的土壤之中,生根发芽,最终我获得了南京市信息化教学能手比赛一等奖(第一名)。这次经历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种结果,更让我对教学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因为每一次的成长与积淀才是最重要的。
2020年8月,受南京市教研员王红兵老师之邀,我参加了“江苏省名师空中课堂”的录制。我与刘密贵、张萍、沈梦园三位老师一起加入了“相似小组”,我们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打磨精品课程。我们常常是白天修改教学设计,晚上进行视频会议,很多次讨论到凌晨,却依然精神抖擞。我们不断地调整教学设计过程,拟出课件制作规范,汇总拍摄中容易出现的各种问题。就这样,我和一群有梦想、有激情的人,度过了一段难忘的录课时光。这让我懂得了一节好课的来之不易,今后无论做什么,一旦投入,就会全力以赴。一事极致,才见匠心;一事精致,方能动人。
在科研中研究教育
除了重视在实踐中磨炼技能,我还重视自身科研能力的培养。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校提供的各种学习机会使我开阔视野并在思考中汲取精华、快速成长。我入职后加入了何君青老师引领的潜力强、向心力强、战斗力强的致远初中数学团队,工作的第二年,我就参与了区级课题研究。通过研究,我的课堂发生了很大改变——在教学中,我不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根据他们的学习程度、个性差异情况,从兴趣爱好入手,力求做到因材施教,深受学生喜欢。学生表示在课堂上有一种“安全感”,很愿意做一些尝试,做一些探究。
2020年1月,我参与了省级课题“初中数学反思型教学的设计与实践研究”。反思型教学能帮助学生创设反思型学习活动,最终帮助其领悟思想,获得方法,发展能力,拓广认知。通过课题研究,我得出了关于课堂教学目标分解的典型方案和科学策略,从而促进了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评价三者的深度融合;我也认真反思了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对问题思考的层级,关注学生在学习进阶中所呈现水平的“低锚点”和“高锚点”,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学习的有效进阶。科研课题的开展与研究使我的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改善。
我一直坚信教师的专业成长“始于思,成于行,优于恒”,这是成长型思维的体现,而成长型思维的关键是寻求改变。如何改变呢?心态上,要有改变自己的心;行动上,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实践积累;同时,还要关注自己的优点和潜在优势。在今后的教学和工作中,我将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提升自己,更好地教书育人。向上生长,向下扎根,力图遇见更好的自己!